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鸡嘴荔(Litchi chinensis Sonn.cv.iizuili)是广西名优特产中熟荔枝品种。原产广西合浦县公馆镇香山村。合浦县现有荔枝栽培面积0.4万hm^2,其中鸡嘴荔栽培面积达0.2万hm^2仅星岛湖万亩优质水果基地就达到了0.02万hm^2。但果园立地条件较差,多为丘陵山地果园,土层薄,沙质重,土壤有机质含量低。该地区雨季暴雨频繁,土壤冲刷和肥水流失极为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陈世平)进入3月,龙海市九湖镇新春村和双弟华侨农场在市农业局的指导下,抓紧时间实施荔枝高接换种.均选用当地主栽荔枝品种“兰竹”“乌叶”为砧木,选择“南岛无核荔”“井冈红糯”“红绣球”“鸡嘴荔”等稳产、优质、晚熟名优品种进行高接换种。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荔枝和龙眼果树的耐低温能力,对2008年春广西长期低温后荔枝、龙眼抗冷害能力的调查表明,荔枝抗低温冷害的品种有妃子笑、三月红、桂味,比较抗低温的品种有钦州红荔、禾荔、鸡嘴荔,对低温敏感的品种是黑叶、糯米糍、立夏红。龙眼抗低温冷害的品种有石硖、储良、大广眼、大乌圆、小广眼、桂明;不抗低温冷害的品种是古山二号、水南一号和灵龙;桂香、早熟2号、东壁、早白露、乌龙岭、立冬本属于比较抗寒的品种。抹除枯死的顶花穗,能够促进一些荔枝品种腋花芽分化,并抽生花穗。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延长新鲜荔枝的货架期,用家用冰箱对荔枝进行了不同品种、不同冷藏温度等的保鲜试验。结果表明:新鲜荔枝放入塑料包装袋中,在温度为3℃、8℃、13℃、24℃时,以8℃的保鲜期最长,可达25 d以上;不同品种的保鲜贮藏期差异明显,丁香桂味妃子笑三月红禾荔鸡嘴荔。因此,今后荔枝产业一方面可通过合理搭配早、中、迟熟品种来延长鲜果采收期;另一方面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荔枝商业化保鲜在采用"塑料薄膜包装+冷藏车运输+市场冷柜销售"的方式以延长鲜果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5.
对‘荷花大红荔’、‘脆肉荔’、‘粤引无核荔’及‘竹山六号’等4个荔枝品种定植后5年的树体生长规律进行研究,并对其果实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个荔枝品种的树高、冠幅和地径增长均呈较好的一致性,且‘荷花大红荔’的生长速度显著快于其他3个品种。‘荷花大红荔’属于大果型荔枝品种;‘粤引无核荔’为典型无核型荔枝品种;‘脆肉荔’果实含有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具有较高的焦核率。  相似文献   

6.
以‘井岗红糯’等24个品种为接穗,在云霄县开展乌叶荔枝高接换种砧穗组合试验。结果表明,成活率最高的是庙种荔(72.7%),其次为红灯笼(70.0%),嫁接不成活的有糯米糍、桂糯和兰竹;乌叶荔枝与不同品种嫁接亲和性差异较大,以‘庙种荔’最好,其次为‘马贵荔’和‘草霜荔’,初步筛选‘庙种荔’等优良高接品种。  相似文献   

7.
鸡嘴荔花穗修剪对着果率和产量影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嘴荔Litchi chinensis Sonn.cv.Jizuili是广西名优特产水果,原产广西合浦县公馆镇香山村。其果大,核小,肉厚,质优,很受人们欢迎。但鸡嘴荔自然生长花穗大,花量多,花朵小而密集,当花期遇到阴雨连绵天气时,花的发育会受到影响,花药难以开裂,易出现“沤花”(花霉烂)。当花期遇到持续高温干旱天气时,会引起花大量泌蜜,而且花蜜浓缩快而过稠,使大量蜜糖滴到柱头、花柄、小穗和侧穗及叶片上,造成“煽花”(花朵凋萎干枯)。并且大量的花过多地消耗树体营养物质,导致着果率低和空穗率高的现象,使得鸡嘴荔大小年现象极为严重,  相似文献   

8.
对高接换种后的鸡嘴荔初结果树采用不同的保花保果措施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花期环剥等处理有利于提高坐果率,主干螺旋环剥处理与对照的相对坐果率提高了12.6%,对减少鸡嘴荔落果有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草莓荔是从广西实生荔枝优良变异单株后代中选育出的丰产、优质且焦核率高的荔枝新品种,2005年3月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0.
对高接换种后的鸡嘴荔初结果树采用不同的保花保果措施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花期环剥等处理有利于提高坐果率,主干螺旋环剥处理与对照的相对坐果率提高了12.6%,对减少鸡嘴荔落果有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虹吸输不同营养液对鸡嘴荔产量及果实品质有重要影响。试验用4个处理:可溶性复合肥;液体配方肥;尿素+KH 2PO 4;清水(对照)对鸡嘴荔进行虹吸输液。结果表明,液体配方肥的效果最好,平均单果重、平均单株产量、可溶性糖、葡萄糖、果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分别达到27.06 g、36.1 kg、6.95%、2.4%、0.47%和19%,综合衡量为最佳处理营养液。  相似文献   

12.
特迟熟荔枝新品种--马贵荔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初步估计 ,目前我国荔枝栽培面积已达 80万hm2 ,不少省及其县 (市 )还将荔枝业作为农业经济支柱产业。然而在这大面积栽培的荔枝中 ,占绝大多数的是早中熟或中熟品种 ,迟熟品种很少 ,特迟熟更少 ,上市季节集中 ,荔枝价格受到很大限制。不少地方为延长荔枝供应期只得将迟熟品种向北推移 (如广东省从化市 ) ;不少省份却力求选出特迟熟的荔枝新品种 ,如广西选出了 8月上旬成熟的江口荔和立秋荔 (藤县、桂平县 ) ,福建选出了 8月上旬成熟的东刘一号下番荔和及第 (福清市和南安县 ) ,四川选出了 8月上中旬成熟的楠木叶和铊堤 (合江县 )。但这些…  相似文献   

13.
利用1.5年生龙荔实生苗作为砧木,分别嫁接"石硖"龙眼和"贵妃红"荔枝,调查嫁接成活率,接穗品种生长势以及开花挂果等行。结果表明,荔枝嫁接龙荔砧木,没有1株存活;龙眼嫁接龙荔砧木,成活率38.57%,成活植株中第二年开花结果的植株有11株,占存活株数的40.74%,龙荔与龙眼亲和性较好,具有作为龙眼育苗砧木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荔枝是我国南亚热带地区特色果树之一,商业栽培历史悠久,在世界其他地方商业栽培甚少。荔枝在广东栽培面积最大,栽培品种也较多,达57个,名品种有糯米糍、桂味、白糖罂、妃子笑以及名优品种增城挂绿、新兴香荔等。福建、广西荔枝发展规模仅次于广东,台湾也是我国荔枝主产区之一;另外,云南和四川等地也有少量的荔枝栽培。虽然广东荔枝在栽培品种、面积和产量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品种优劣不一、产量不稳、上市期短和贮运保鲜技术难度大等因素,常常影响着荔枝业健康发展。本通过分析广东荔枝生产差异性形成的因素与潜在优势,探讨广东荔枝产业升级的途径与方式。  相似文献   

15.
笔者最近从广西区农业厅获悉,广西2005年农作物品种审定结果表明,贵妃红荔枝、草莓荔、凌丰葡萄和凌优葡萄等4个新果树品种已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因此,我国果树品种中又增添了4个新成员。  相似文献   

16.
黎礼海  曾仕伟  谢创平 《广西园艺》2009,20(4):20-20,26
“秀石荔”是广西桂平市发现的一个荔枝新品种。因其母树生长在罗秀镇良石村,故取其“秀”和“石”而得名“秀石荔”。1997-1999年,经自治区发展水果生产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对该品种果实进行鉴定,一致认为:秀石荔是我国发现的一个不可多得的特迟熟荔枝新品种,其果实形、色、肉均美,内含成分均超优良品种指标要求,品质上等。此后经过10多年努力,  相似文献   

17.
为了引进和培育早熟优良荔枝新品种,进一步优化海南荔枝品种结构。基于"桂早荔"早熟、优质、丰产稳产等经济性状,以当地主栽品种"妃子笑"以及特早熟品种"三月红"为对照,引进该品种在海南省陵水县进行适应性及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自2005年"桂早荔"先后引入到海南省陵水县本号、文罗等乡镇种植,经过多年的引种观测,发现"桂早荔"能够很好地适应引种地的气候和环境条件,树体生长健壮,成花比较容易,开花着果正常,病虫害发生一般,果实品质性状优良,丰产稳产性较好,平均产量达到18 t/hm~2。果实成熟期在4月中旬,比当地主栽品种"妃子笑"提早成熟15 d左右,具有很好的早熟优势。引种期间,该品种于2012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可在海南省陵水县等荔枝早熟产区适度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李恒球 《福建果树》1995,(2):33-37,55
福建荔枝史话(续)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李恒球五、交易鲜荔零售:福建古代荔枝,虽有栽培,但对特好的鲜荔,其株数尚少,为供人尝新,多以零售满足。蔡襄《荔枝谱》云:“兴化(莆M)风俗,园地胜处,唯种荔枝,熟时,尤重陈紫。认为色、香、味俱佳,评为天下第一”。故陈...  相似文献   

19.
福建荔枝史话福建省农科院李恒球荔枝,古称荔支、离支、离枝、丹荔、红荔。西汉时《上林赋》载荔枝为果中佳品,有“百果之王的美称”。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云:“食品以荔枝为贵,常食能补脑、健身、治瘰疬、疔肿,开胃益脾、干制品能补元气,为产妇老弱者之补品”。明...  相似文献   

20.
应用乙烯利控制荔枝冬梢促花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岑溪市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种植荔枝较多,品种大部分是黑叶荔,属于优良迟熟品种,长势较强旺,特别是近几年来出现冬季温暖,而雨水充足的情况下,极易抽出冬梢,严重影响花芽分化,抽穗、开花、坐果。为了防止抽冬梢,作者在2005~2006年采用乙烯利控制荔枝冬梢,促进花芽分化试验。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