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西江下游水质问题建立了有机污染预报模型,采用数学物理反问题方法识别水质模型参数,对西江广东段进行了水质与污染源同步监测,取得建立水质预报的第一手资料,并进行了模拟验证。  相似文献   

2.
北京大兴区浅层地下水水质初步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大兴区82个浅层地下水监测井的水质进行了现状评价。结果表明,中西部水质较好,主要为Ⅱ类和Ⅲ类水,而北部、南部和东部大部分地区水质较差.主要为Ⅳ类和V类水。造成本区地下水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是过境污水的渗透、不适当的污水灌溉。  相似文献   

3.
解决山丘区分散住户群众的生活饮用水问题,集雨工程是一种有效的工程措施。本文针对山丘区集雨工程的特点,参考目前常用的水质净化技术和集雨工程水质净化设施中沿用的过滤池反滤结构设计,改进了水质净化组合过滤池型式,通过室内试验提出了组合过滤池设计方法,并进行了现场试验验证。同时根据窖藏水质分析结果,提出了集雨饮水工程水源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西沥水库水质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在线测定和取样分析的方法,对深圳西沥水库水质转化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水库是一个水温分层型水库,水温在5m以下发生温跃现象,溶解氧和pH值在温度分层的同时发生分层现象,水库底部转变为还原状态;水质沿水深方向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缺氧、暴雨和水库自净能力下降等可能是引起水库水质变化的主要原因;水质沿水流方向有逐渐改善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水功能区划和水资源保护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保护湖北省的水资源并科学合理地利用,根据湖北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水质现状评价结果,将全省水功能区划分成两级区划。介绍了水功能萄水质规划目标(近期目标、远期目标)、开发利用区的规划程序、纳污能力的计算方法、控制排放量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水质指数法在原水水质评价中的应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介绍了一种合理且实用的原水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方法,该方法将原水的27项监测指标分为3类,先分别根据各个项目的监测结果出单项指标,然后按照不同类别计算出分类指数,最后得到综合水质指数WQI。并采用该方法对当地3个中型水库的6个原水采样点最近1年的水质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同时,根据单项指数的结果,找出了对各个监测点的水质影响最大的污染因子。  相似文献   

7.
将水质监测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构想了一种数字水质监控系统。介绍了该监控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对水质的监控过程,并对该水质监控系统中水质参数、监测频率、远程通讯的安全性等几个关键性的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影响流域水质的关键水质指标,以沂河为研究区域,基于2006-2019年水质数据,采用水质指数法对河流水质进行评价与建模。水质指数可以将大量复杂的水质数据转变为一个单独指标来反映水质整体状况,目前常被用于进行水质评价。共分析10个水质指标,包括TP、pH、WT、DO、NO3-N、BOD5、F-、COD、SO42-和NH3-N。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筛选流域关键水质指标,构建了沂河关键水质指标评价模型WQImin,简化了评价所需的水质指标。结果表明:无论是否加权,四指标模型和六指标模型的拟合程度和预测精度都未达到最高,不是本研究的最优模型;五指标模型WQImin+WTw具有良好的水质评价性能,R2=0.972,MSE=0.51,PE=2.07%,P<0.05,是本研究最优关键水质指标模型。该模型包括5个水质指标:NH3-N、BOD...  相似文献   

9.
北部湾经济区河流水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2004-2009年水质监测数据,计算北部湾经济区南流江水质指标的污染分担率,选取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溶解氧、氨氮作为主要水质评价因子,采用单因子指数评价方法、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方法、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方法和水质指数评价方法进行南流江水质评价,分析了四种河流水质评价方法的特点及其适用性,并进行了水质污染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秩相关系数评价方法显示主要污染因子变化趋势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河道型水库一维水流水质数学模型,并将该模型用于糯扎渡水库水质预测中,预测了糯扎渡水库各典型年的BOD、DO指标,表明糯扎渡水库建成后水质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1.
宋冰 《农业工程》2017,7(6):104-105
结合我国实际分析农业水循环结构以及农业水资源转化效率,通过农业水循环来提高我国农业用水效率,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多级粗滤料滤床─慢滤综合净水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寻找一种工艺简单、设备耐用、操作管理方便的净水工艺 ,对多级粗滤料滤床慢滤综合净水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根据所设计的试验流程 ,对两种水质的原水进行试验。苯酚采用 4-氨基安替比林直接光度法测定 ,氨氮采用氨测定的蒸馏滴定法中的预处理方法 ,溶解氧采用碘量法测定 ,浊度用光电浊度仪测定。最终得出了多级串联粗滤成熟期有机物去除率与时间关系、氨氮的浓度变化曲线 ,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更加科学的评价流域水环境,基于水足迹理论,提出了更为全面的流域灰水足迹核算评价方法,解决了以往流域灰水足迹评价中污染核算不全面、参数选取原则不统一的问题.以大连市复州河流域为例,从工业、居民生活、畜禽养殖业和种植业四个污染源分析了2018年流域灰水足迹量值与空间特征,同时进行流域水环境评价.结果显示:2018年复...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寻找一种工艺简单、设备耐用、操作管理方便的净水工艺,对多级粗滤料滤床-慢滤综合净水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根据所设计的试验流程,对两种水质的原水进行试验。苯酚采用4-氨基安替比林直接光度法测定,氨氮采用氨测定的蒸馏滴定法中的预处理方法,溶解氧采用碘量法测定,浊度用光电浊度仪测定。最终得出了多级患联粗滤成熟期有机物去除率与时间关系、氨氮的浓度变化曲线,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间歇供水微咸水不同入渗方式对土壤水盐分布的影响,开展了一维积水间歇入渗试验,研究了微咸水矿化度分别为1.75、3和5g/L,及不同周期数和循环率入渗条件下的入渗特性,并对比了不同矿化度、不同周期数与不同循环率对间歇入渗后土壤水盐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咸水间歇入渗与一般的间歇入渗规律相同,但在试验取用范围内高矿化度、小周期数和高循环率可以有效促进水分入渗,矿化度提高土壤中盐分含量也随之增加,盐分含量随着间歇入渗周期数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6.
优化调度水资源促进节约用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优化调度水资源,是实现水资源合理利用,节约用水,扩大灌溉面积,为农业高产和持续发展创造条件的重要举措。以位山灌区为例,介绍了引黄灌区搞好水量调配,促进节约用水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7.
水资源合理利用与节水灌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提出水资源的概念,指出水资源量不仅取决于水量,还取决于水资源的可利用程度,水资源合理利用主要考虑水资源利用前后水的可利用程度是否充分发挥效用,而不是单纯考虑水资源利用前后水的总量的变化。节水灌溉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已经和将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咸水灌溉下土壤水盐变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2002年在内蒙古河套灌区红卫节水示范园进行了咸水灌溉试验,分析试验结果得出:咸水灌溉下的土壤经过秋浇后含盐量可以降到咸水灌溉前水平。以荷兰Wageningen农业大学等单位开发的土壤水分大气作物系统模拟软件SWAP为工具,应用示范园的土壤、水、盐分试验资料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了率定和验证,模型模拟结果和田间试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淡水与微咸水连续和间歇入渗特性的差异,采用矿化度1.33g/L的淡水与矿化度3g/L的微咸水,在黏质土壤条件下进行了一维积水连续入渗及间歇入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微咸水入渗可以改变土壤的结构特性,从而增大土壤的入渗能力;利用一维代数入渗模型对试验资料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模型可以比较精确地描述微咸水入渗过程;入渗水为淡水时,间歇入渗减渗,而入渗水为微咸水时,间歇入渗增渗;间歇入渗的循环率不同,其减渗效果及增渗效果都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20.
我国水资源紧缺日益严重,这就要求我们对有限的水资源量进行合理配置。以博弈论为基本理论框架,建立序贯博弈模型,在水市场存在的条件下对初始水权和水资源税进行博弈分析,运用倒推法求解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从而得出如何分配初始水权分配和水资源税征收数额,实现对流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对建模思路和解决方法进行阐述,并给出算例予以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