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安徽省韭菜韭蛆成虫发生动态监测及防治适期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安徽省韭菜韭蛆成虫发生动态,寻找防治最佳时期。该研究以安徽北部亳州市和中部合肥市为监测点,利用黄板诱集监测韭菜韭蛆成虫发生动态,并通过田间药效试验确定韭蛆防治适期。结果表明:大棚内韭菜韭蛆成虫全年有6个发生高峰,主为害代为越冬代、第1代和第2代;露地韭菜韭蛆成虫全年有5个发生高峰,主为害代为越冬代和第1代。此外,韭蛆成虫高峰期后1周施药处理防效最高,施药后2周和4周防效均在90%以上。安徽省韭菜韭蛆成虫的发生,呈春秋两季多峰型,大棚内韭菜防治关键期为当年11月,翌年2月中下旬及4月上中旬;露地韭菜防治关键期为11月及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  相似文献   

2.
韭菜防虫网栽培和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韭菜覆盖50目防虫网进行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覆盖防虫网后避免了韭蛆的发生,并且减少使用农药辛硫磷3次;防虫网栽培对韭菜累计产量无明显影响。对天津地区栽培普遍的三个韭菜品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一年生韭菜汉中冬韭和津引一号的产量极显高于791。二年生韭菜汉中冬韭的产量显高于791和津引一号。因此天津地区露地韭菜栽培以汉中冬韭为适宜品种。  相似文献   

3.
韭菜根蛆简称韭蛆,成虫叫迟眼蕈蚊。以幼虫聚集在韭菜地下茎和柔嫩的茎部啃食为害,造成腐烂,地上部茎叶变黄、枯死。韭蛆一般每年有3个主要为害盛期,即4月下旬至5月下旬,6月上旬至中旬,7月上旬至10月下旬,其中以第3次为害最盛。棚室韭菜气候更适宜韭蛆繁殖,发生期大大提前和拉长,为害更趋严重,重发田受害损失达五成以上。现将其防治技术介绍如下。1合理施肥及药剂处理有机肥少施氮肥,增施磷肥。因韭蛆成虫喜食腐败物,故腐熟的有机肥施入韭田前,每m3有机肥用乐果20~30ml对水10~15kg,混匀堆闷24h(小时)…  相似文献   

4.
以韭菜迟眼蕈蚊为试虫,采用药液灌根法,研究了石灰氮对韭菜迟眼蕈蚊不同虫态的毒力、田间控制效果及对韭菜的安全性,以期寻找出防治韭蛆的高效安全产品。结果表明:石灰氮对韭蛆幼虫毒杀活性高,尤其是对低龄幼虫最高;对卵和蛹的毒杀效果低于幼虫。室内试验表明石灰氮对成虫产卵有明显的驱避效果;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表明成虫发生期施用石灰氮对韭蛆控制效果明显,幼虫期施用也有较好的杀虫效果;田间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667m~2石灰氮用量1.5~6.0kg对韭菜安全无害,且能有效提高韭菜产量。  相似文献   

5.
韭菜生产中,韭蛆危害严重且不易防治,有些菜农为提高韭蛆的防治效果,使用国家禁用、限用的农药,致使韭菜农药残留超标,给韭菜安全生产带来难题。江苏省如皋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结合蔬菜绿色生产示范区建设开展了韭蛆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应用。该文介绍了韭蛆的危害症状及发生特点,并总结了韭蛆的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以山东秋蒜为试材,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试验研究了覆盖银灰、银黑、蓝色、黑色和透明5种颜色的地膜对蒜田韭菜迟眼蕈蚊的种群发生数量的影响,并测定分析不同地膜的反射光谱特性,探讨其防虫机制,以期为大蒜害虫的绿色防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蒜田覆盖银灰和银黑地膜较透明地膜显著降低韭蛆发生数量,每10株韭蛆发生数量分别为33.6头和12.8头,较透明地膜分别减少了63.8%和86.2%;田间成虫选择试验结果表明,韭菜迟眼蕈蚊成虫对银灰、银黑地膜的选择率最低,较透明地膜分别降低了26.2%和27.4%。室内成虫选择试验结果与田间成虫选择趋势一致。进一步测定反射光谱结果表明,银灰、银黑地膜的光反射率和反射光照强度显著高于其它颜色地膜,且其反射率在紫外光(380~400 nm)和黄绿光(512~607 nm)波段最高。综上所述,蒜田覆盖银灰、银黑地膜能显著减轻韭蛆的危害,这是由于韭菜迟眼蕈蚊对银灰和银黑地膜的选择率低,这可能与银灰、银黑地膜的特异光谱反射率以及高反射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韭蛆是危害韭菜的重要害虫,成虫叫迟眼蕈蚊,属双翅目眼蕈蚊科,幼虫称为韭蛆,常群集在韭菜地下假茎和鳞茎上蛀食为害.春秋两季主要危害嫩茎,致使根茎腐烂,被害韭菜地上部生长细弱,叶片变黄,萎蔫下垂,用手轻轻一提就可拔出.  相似文献   

8.
正"韭蛆"是一种常见的害虫,食性广,可危害7科30多种蔬菜,尤其喜欢取食韭菜。在没有有效防治措施的情况下,韭蛆可造成韭菜减产40%~60%,严重时导致韭菜绝收。为了防治韭蛆,菜农们采用传统"农药灌根"的方式,导致"毒韭菜"事件时有发生。为了解决菜农们的心头"大害",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张友军研究员带领科研团队走遍了我国韭菜主产区,进行了大量调研、信息收集、科学试验,在韭蛆绿色防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方面获得突破。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高效、低残留的化学药剂防治邯郸地区韭蛆,田间开展噻虫胺对邯郸地区韭菜韭蛆的防治效果试验。试验结果显示,施用噻虫胺15 d后,韭菜被害株率降低,保苗效果显著;30 d后仍能明显降低韭菜被害株率,保苗效果显著且能恢复部分尚未完全死亡的韭菜,表明噻虫胺可以作为邯郸地区防治韭蛆替代毒死蜱的药剂。  相似文献   

10.
正韭菜迟眼蕈蚊幼虫俗称韭蛆,是危害韭菜的重要害虫。山东莒县是韭菜种植大县,常年种植面积1万余亩。近年来"韭蛆"在韭菜田发生危害严重,轻者造成黄叶倒伏,重者缺苗断垄,甚至毁园,造成减产和农药残留超标,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是生产有机韭菜、绿色韭菜的主要障碍。为此,农业科技人员和韭农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得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韭蛆绿色防控方法,现总结如下:1农业防治采取农业技术综合措施、调整和改善韭菜  相似文献   

11.
韭菜营养丰富,含有的韭菜挥发油,能够增进食欲、促进新陈代谢和肠胃蠕动,具有保健作用和药用价值。韭菜生产过程中往往会受到病虫害尤其是韭蛆的为害,成为限制韭菜发展的主要因素。采用韭菜新型DFT多层栽培从根本上避免韭蛆的影响,并充分利用立体空间,既能保障韭菜安全生产,又能实现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正>韭菜生长过程中最主要的害虫是韭菜迟眼蕈蚊。韭菜迟眼蕈蚊属于双翅目眼蕈蚊科迟眼蕈蚊属,是葱韭蒜类蔬菜重要的地下害虫,也是我国特有且危害严重的害虫种类,尤喜食韭菜,幼虫被菜农称为韭蛆。韭蛆一般集聚于韭菜地下的鳞状茎和柔嫩的茎部。韭蛆危害过的韭菜叶片枯黄萎蔫,严重时会腐烂进而成片死亡。该  相似文献   

13.
<正>韭蛆是危害韭菜的主要害虫。一些菜农为了片面地追求防治效果,大量使用3911、甲胺磷等高毒、高残留农药,严重影响了韭菜的安全,因而做好韭蛆的无公害综合防治,不仅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数,减少投入,而且可以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确保韭菜食用安全性。1危害特点韭蛆为韭菜迟眼蕈蚊的幼虫,属双翅目尖眼蕈蚊科,是韭菜主要的地下害虫,韭蛆是它的幼虫形态。主要危害韭菜、葱、蒜等百合科植物,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韭菜细菌性软腐病发生越来越重,已成为为害韭菜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韭菜根系受害后,病组织整体软腐、失水变黑,整株死亡。该病病原菌易从伤口侵入,因此应减少韭蛆导致的伤口,同时用阿维菌素、辛硫磷等灌根。在冬天韭菜收割后,可用四霉素喷雾,不仅可杀菌,还可促进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5.
山西运城推广应用日晒高温覆膜法防治韭蛆新技术,膜内5 cm 深处土壤温度持续40 ℃以上且超过3 h(小时),韭蛆的卵、幼虫、蛹和成虫全部死亡;平均每667 m2 韭菜收入可达2 万元。  相似文献   

16.
以韭菜迟眼蕈蚊为试虫,采用药液定量滴加法及盆栽试验,研究了4种植物源药剂对韭蛆幼虫毒力及亚致死剂量效应。结果表明:印楝素、莨菪碱、烟碱和苦参碱对韭蛆幼虫毒力较高,其毒力与阿维菌素差异不大。苦参碱和印楝素亚致死剂量处理试虫的存活率均降低,并抑制成虫产卵,成虫产卵率下降;此外,苦参碱和印楝素处理的幼虫发育历期较对照和辛硫磷也显著延长。盆栽试验证明,植物源杀虫剂对韭蛆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并且半剂量噻虫胺与印楝素混用对韭蛆控制起到明显的增效作用,而噻虫胺与烟碱混用对韭蛆控制无明显的增效作用。因此,推荐生产中采用噻虫胺与印楝素混用,共同控制韭蛆。  相似文献   

17.
韭蛆是指危害韭菜的双翅目眼蕈蚊科幼虫,分布较广,在北方普遍发生,棚室和露地韭菜均可受害,是韭菜生产的大敌。韭菜受害后可造成幼茎腐烂,叶片变 黄,萎蔫,植株矮小,严重时整墩枯死,造成缺苗断垄。近年来,由于韭蛆对敌百虫等农药产生抗药性,菜农随意采用高毒农药以及增加药液浓度和用药次数防治韭蛆,对韭菜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使一些消费者使用后造  相似文献   

18.
韭菜营养丰富,气味清香,深受消费者青睐;韭菜种植效益颇丰,秋冬茬口单产值在万元以上,深受菜农的追捧。但是,韭菜好吃,韭蛆难防。韭蛆已成为韭菜安全生产的最大障碍,绿色食品韭菜的生产尤其困难。能不能生产出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的韭菜?生产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的韭菜应采用哪些措施?鉴于消费者对韭菜的喜爱、对韭菜安全性的担心,也鉴于韭菜生产带来的高效益,笔者于2011年12月对山东潍坊、寿光、莱州和青岛四地部分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进行了韭菜生产考察。  相似文献   

19.
韭菜根蛆的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善勇 《长江蔬菜》2004,(12):29-29
韭菜根蛆简称韭蛆,成虫叫迟眼蕈蚊,在自然条件下需25~30天完成一个世代,越冬代近半年.幼虫在春秋季以水平活动为主,初孵后先行水平扩散,为害韭株叶鞘、幼茎、芽,引起幼茎腐烂,叶片枯黄,而后把茎咬断蛀入茎内.夏季幼虫向下活动,蛀入鳞茎,造成鳞茎腐烂,引起韭墩死亡.冬季潜入土下3 cm处越冬,韭蛆对温度适应范围较宽,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能安全越冬.而在棚室内则无越冬现象,可继续繁殖为害.露地栽培韭菜,一般每年有3个主要危害盛期,4月上旬~5月下旬,6月上中旬,7月上旬~10月下旬,其中以第三次危害最盛.保护地韭菜栽培,因为棚室中气候更适宜根蛆繁殖,发生期大大提前和拉长,所以一般达4~5个主要危害盛期.  相似文献   

20.
<正>韭菜营养丰富,气味清香,深受消费者青睐;韭菜种植效益颇丰,秋冬茬口单产值在万元以上,深受菜农的追捧。但是,韭菜好吃,韭蛆难防。韭蛆已成为韭菜安全生产的最大障碍,绿色食品韭菜的生产尤其困难。能不能生产出符合绿色食品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