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高蓝莓组培苗扩繁倍数和炼苗生根成活率,开展组培瓶内芽叶增殖、瓶外生根炼苗一体化方面的研究,为蓝莓进行组培快速繁育创造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2.
野生毛葡萄两性花优良株系种苗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两性花野生毛葡萄特异新种质种苗繁育研究表明,生产上采用硬枝扦插方法进行种苗扩繁成活率极低.在组培培养基上添加0.01~0.1 mg/L的活性炭,明显降低生根苗的玻璃化和愈伤组织发生率,提高出苗率.研究创新的毛葡萄"三步假植育苗法",具有成活率高、操作简便、成本低、速度快和扩繁系数大等优点,使种苗数量扩繁到组培苗的10倍以上,加快了育苗进程.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树莓生产用苗以根孽苗和组培苗为主。组培苗因其繁苗速度快、栽植成活率高、生长势强等特点,已成为主要供苗途径。组培育苗的关键环节是培养室外炼苗移栽过程,决定了苗木成活率及苗木质量。根据我们的生产实践,现将树莓组培苗炼苗移栽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组培微型生姜根茎球体系为剥离茎尖、组培苗培养与增殖快繁——瓶苗炼苗——网棚生产。  相似文献   

5.
王峰 《山西果树》2016,(2):10-11
比较了草莓章姬组培脱毒繁殖苗与常规匍匐茎繁殖苗的植物学性状和果实经济学性状,结果表明组培苗较常规苗株高、株幅有明显增大,复叶多一张功能叶;草莓品种经过组培脱毒后植株长势增强,平均单果与最大单果重较常规苗增大明显,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常规苗增加了15.2%;果实品质和产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非洲菊商品化快繁生产中组培苗的增殖倍数及继代过程中弱苗复壮直接影响快繁速度和组培苗的质量,影响商品化生产的经济效益,为能掌握非洲菊组培苗的快繁增殖系数调控技术,及解决种源多代继代后出现苗质衰弱及时复壮问题,特进行了快繁增殖系数调控试验和弱苗复壮试验。主要是通过植物激素种类、绝对量和不同配比的调整.以期实现在组培增殖过程中保证苗质的前提下有较快、  相似文献   

7.
以鄂马铃薯8号脱毒试管苗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萘乙酸(NAA,0.01,0.05,0.10,0.20,0.30mg/L)对试管苗的生根、株高、叶片数和扩繁系数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20~25℃,光照时间16h/d,光照强度2000~3000lx,相对湿度80%的条件下,NAA浓度为0.05mg/L时,鄂马铃薯8号试管苗的生根最多,株高和扩繁系数最高。认为"MS+白糖30g/L+琼脂5.5g/L+NAA0.05mg/L"为最佳培养基。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路易斯安娜鸢尾组培工厂化生产技术。结果表明:工厂化苗木生产主要采用抑菌剂结合传统消毒方法进行脱毒、试管增殖、田间扩繁相结合的方法,壮苗期间同时生根,简化了组培程序,缩短了育苗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苗木移栽成活率达到98%以上,每年可生产优质无菌鸢尾苗30万株。  相似文献   

9.
草莓组培苗在植物学性状、果实性状、丰产性及抗病性等方面均优于自繁苗,生产上应推广采用工序简单、易掌握、生产成本低的组织培养手段进行草莓组培脱毒苗的规模化生产。从匍匐茎选择、组培苗的生产、驯化管理、苗床管理、繁育等方面介绍了草莓脱毒苗的繁育技术,以供草莓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0.
草莓组培苗瓶外生根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草莓果实营养丰富、酸甜可口,深受人们喜爱.近年来,生产上较多地采用组培法培养脱毒草莓苗并快速繁殖,但组培繁殖成本较高是一大难题.为此,我们进行了草莓组培苗瓶外生根的研究,探讨了影响瓶外生根的一系列因子,希望能将组培苗生根与驯化合二为一,简化繁苗程序,降低育苗成本.  相似文献   

11.
目前草莓无病毒组培苗繁殖体系建立尚不完善,生产上采用自繁自育,反复留种,致使种苗退化,病害滋生蔓延。本文主要介绍草莓"红颊"茎尖组培扩繁技术,快速繁殖大量优质草莓脱毒种苗,利于品种提纯和更新,防止退化与感病,提高草莓的产量与品质,为在生产中推广草莓脱毒组培苗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为简化蓝莓组培方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接种效率,以蓝莓品种"康维尔"组培苗带叶茎段为继代培养材料,将开放式组培专用的3种植物源杀菌剂:组菌清、植培灵、菌杀光应用于蓝莓开放式组培体系中,比较其各自不同浓度的抑菌效果及对蓝莓试管苗有效增殖系数、鲜重和苗高的影响。试验结果看出,按推荐浓度使用3种抑菌剂,可以有效控制污染率,实现蓝莓开放式组培,组培苗有效增殖系数、鲜重、苗高的大小依次为对照组菌清(2mL/L)菌杀光(2mL/L)植培灵(3mL/L),其次还看出组培苗的有效增殖系数、鲜重、苗高随着抑菌剂使用浓度的增加而下降,说明3种抑菌剂对植物组织的生长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综合抑菌效果、对植物组织生长的影响及成本因素考虑,认为组菌清1mL/L在蓝莓开放式组培中为最佳使用浓度。抑菌剂在植物开放式组培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2004年11月对早金猕猴桃进行了组培快繁试验。结果表明:增殖培养基选用MS+BA6.0+NAA0.4,增殖系数较高,试管苗生长良好。培养基1/2MS+IBA0.4的生根率最高,组培苗接入该培养基,10d后长出白色根系,移栽后成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不同激素浓度组合对黑果腺肋花楸组培苗增殖的影响以及不同基质配比对扦插苗生根的影响,并观察测定大田移栽3年后的组培苗和扦插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MS培养基6-BA 2.0 mg/L+NAA 0.05 mg/L组合处理的黑果腺肋花楸组培苗增殖系数最大,驯化移栽2个月后的种苗成活率达到88.7%;珍珠岩∶草炭土∶表土=1∶3∶1的基质扦插的黑果腺肋花楸种苗生根率最高,达到84%,组培、扦插2种繁殖方式大田移栽3年后的种苗成活率分别达到84.3%和80.7%,株高、坐果率、株产量也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5.
团花树是极富潜力的南方速生景观树种,在组培快繁过程中容易出现烧苗现象。通过研究不同浓度的氯离子、钾离子对团花树组培苗烧苗的影响,旨在进一步优化团化树组培配方。研究结果表明,团花树组培苗在较高钾浓度和较低氯浓度的培养基下生长较好,当氯离子与钾离子摩尔浓度比为1:20时烧苗率最低,在钾离子、氯离子浓度分别为30mmol/L和1.5mmol/L时,团花树生长状况最好,没有烧苗。  相似文献   

16.
以甘蔗新台糖22号为材料,比较茎尖胚状体、茎尖与腋芽3种分化成苗繁育方法在不同时期接种、不同激素水平下的组培苗增殖速度、苗素质及脱毒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组培苗繁殖速度以茎尖胚状体分化苗最快,增殖5代后扩繁2589倍,茎尖297倍,腋芽104倍,培养基以6-BA 1.5mg/L+NAA 0.01-0.1mg/L增殖效果最好;组培苗质量与繁殖速度相反;出现不正常生长的苗类型有白化苗、细弱小苗、玻璃化苗、疯长苗4种,茎尖胚状体苗发生率1.77%,茎尖苗1.56%,腋芽苗0.31%;不同处理间组培苗生根及移栽成活率差异不显著,生根率茎尖胚状体苗75.3%、茎尖苗76.9%、腋芽苗76.6%,移栽成活率茎尖胚状体苗94.8%、茎尖苗95.4%、腋芽苗95.1%,生根培养基以NAA7.5mg/L+ABA 2.5mg/L最好;去除RSD、花叶病方面,以茎尖胚状体苗最好,RSD去除率95%、花叶病去除率100%,茎尖苗RSD去除率70%、花叶病75%,腋芽苗未能去除RSD、花叶病。应用茎尖胚性细胞再生植株,脱毒效果好,繁殖速度快,可克服目前脱毒苗生产中试管苗扩繁量小、成本高的难题。  相似文献   

17.
对市场常用的2两种多肉植物小透明和姬杂进行组培快繁技术研究,具体从材料的选取,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分化,根的诱导和炼苗等方面,以组培去除病毒,提高繁殖系数,以加快多肉植物的应用,为大规模快速生产多肉植物组培苗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8.
《花卉》2011,(10):46-46
问:如何选购蝴蝶兰组培瓶苗?湖南长沙黄自力答:大批量选购蝴蝶兰组培瓶苗最好到专业的蝴蝶兰组培苗生产场,以防货不对板,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瓶苗要求根旺叶厚,株株独立、健壮。瓶内的苗不宜过多,因为苗多必然瘦弱,不易栽培。此外,还要注意瓶苗购买之后不宜久放,最好在一个月之内移植完。初学者应选择适应性较强、容易种植的品种。  相似文献   

19.
苹果矮化自根砧脱毒苗木的推广应用,对推动苹果栽培制度的变革和果业增效、果农增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苹果矮化自根砧脱毒试管苗M9-T337、B9、GM256、M26进行培养基筛选,扩繁系数分别达到4.5、4.2、4.6、4.0,达到生产的要求,更有利于今后的组培快繁生产。  相似文献   

20.
以半夏人工种子苗、组培苗和实生苗为试材,采用ISSR分子标记方法,研究了不同繁殖方式半夏的遗传多样性,以期为促进半夏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从18条引物中筛选出8条多态性较好的ISSR引物,共扩增出条带109条,多态性百分比75%。Nei′s基因多样性范围为0.097 6~0.748 0,大小按顺序排列为人工种子>大田>组培;Shannon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108 1~0.348 2,大小按顺序排列为大田>组培>人工种子;3种繁殖方式之间存在有38.03%的遗传分化;对不同繁殖方式半夏之间的遗传距离分析发现,组培半夏和大田半夏的亲缘关系比人工种子和大田半夏的更接近;聚类分析显示,人工种子半夏和组培半夏聚为一类;大田居群不同叶型遗传多样性分析,芍药叶型和桃叶型半夏亲缘关系最为接近,五叶半夏遗传分化最强。因此,人工种子半夏的基因多样性比组培及大田半夏的基因多样性丰富,半夏人工种子比组培苗更适合用于大田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