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葫芦科作物矮化突变体的遗传学及细胞生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目前葫芦科作物矮化突变体的遗传学与解剖学研究进展,特别是对黄瓜、南瓜、甜瓜以及西瓜等主要葫芦科 作物矮生性状的遗传特点和细胞生理学的研究进展进行较为详细的总结和评价,并探讨了葫芦科作物矮生性状在作物分子育 种中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中国蔬菜》2009,1(23):13-15
葫芦科作物矮化突变体的遗传学及细胞生理学研究进展武涛等(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中国蔬菜》2009(24)综述了目前葫芦科作物矮化突变体的遗传学与解剖学研究进展,特别是对黄瓜、南瓜、甜瓜以及西瓜等主要葫芦科作物矮生性状的遗传特点和细胞生理  相似文献   

3.
概要介绍了南瓜的矮生性状,总结了对南瓜矮生性状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南瓜属作物矮生性状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4.
瓜类蔬菜是重要的蔬菜种类,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瓜类蔬菜多为蔓生作物,生产中通过设立支架提高产品的产量与品质。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和基因工程技术的深入研究,对作物矮生性状及其相关基因的研究也愈加深入,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对作物株高进行遗传改良已成为提高作物产量的有效途径,培育合理株型已成为作物育种的重要目标。矮生性状作为瓜类蔬菜育种中的一个重要的结构性状,也是当前瓜类蔬菜育种工作的热点。笔者综述了瓜类蔬菜矮生性状的遗传学研究进展,特别是黄瓜、西瓜、南瓜和甜瓜等主要瓜类蔬菜矮生性状相关基因的遗传学分析、基因定位以及基因克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瓜类蔬菜矮生性状在作物分子育种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葫芦科作物是世界第四大重要的经济作物,由115个属960个种组成,拥有丰富的种质资源。随着人们对产量和品质需求的提升,如今市场上葫芦科作物的栽培品种逐渐趋于同质化,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变窄。系统研究葫芦科作物遗传多样性可以更全面、系统地发掘种质资源信息,对促进育种工作的进展发挥关键作用。主要介绍葫芦科作物的起源与系统进化关系、种质资源收集情况,并归纳总结葫芦科作物遗传多样性的相关研究,尤其是黄瓜、南瓜、西瓜、甜瓜和冬瓜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与育种创新等主要成果,以期为葫芦科作物的多样性利用和育种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国瓜菜》2016,(8):1-8
线粒体和叶绿体均是植物细胞生命活动中十分重要的细胞器,其基因组独立于核基因组,表现为半自主遗传特性。葫芦科作物线粒体是目前已知植物线粒体基因组中最大、最复杂的,而叶绿体基因组却相对保守。本文使用葫芦科作物中目前已测序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基因组序列,通过对葫芦科作物线粒体和叶绿体基因组的结构特点、基因含量、内含子、RNA编辑、重复序列、水平基因转移等方面比较分析,重点介绍了葫芦科甜瓜属线粒体基因组父系遗传研究进展和叶绿体基因组在葫芦科作物系统发育中的应用等热点问题,以期为更好地解析葫芦科作物线粒体和叶绿体基因组的进化、遗传方式差异等科学问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春季地膜矮生菜上市早,色泽鲜绿,营养价值高,口感好.深受消费者欢迎,但矮生菜豆为自封顶作物,产量低,因此,如何提高矮生菜豆的连续结果能力、延长采收期是提高矮生菜豆产量的关键问题。笔者在几年的实践中摸索出地膜覆盖和剪枝促高产的技术.做到上市早、产量高、...  相似文献   

8.
刘翠珍 《蔬菜》2000,(3):8-8
春季地膜矮生菜豆上市早,色泽鲜绿,营养价值高,口感好,深受消费者欢迎,但矮生菜豆为自封顶作物,产量低,因此,如何提高矮生菜豆的连续结果能力,延长采收期是提高矮生菜豆产量的关键问题.笔者在几年的实践中摸索出地膜覆盖和剪枝促高产的技术,做到上市早、产量高、品质优,取得了每667m2 2000元以上的好效果.其栽培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9.
葫芦科作物病毒名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引起葫芦科作物病毒病病毒种类的研究情况分国内和国外作了概述,对我国葫芦科作物病毒病的病原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嫁接技术的定义和方法,对嫁接在葫芦科作物生理、生化和分子基因水平上影响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概括,并论述了嫁接在提高葫芦科植物抗病性、抗逆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嫁接技术的研发方向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旨在使嫁接技术更好地应用于葫芦科作物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