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莲藕先期结藕的原因3.1诱导莲鞭膨大增粗的短日照和温度条件提前得到满足 ①莲藕南移栽培时反映莲藕先期结藕现象比较多的地区包括湖南中南部、江西中南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福建及重庆和四川的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2.
莲藕(Nelumbo nucifera Gaertn.)是睡莲科莲属多年生宿根性水生草本植物,在中国、日本以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普遍分布.按照生产用途的不同莲藕主要分为藕莲、籽莲和花莲3类,其中藕莲作为蔬菜人工栽培,主要分布在中国和日本,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生蔬菜.莲藕产品包括鲜藕、藕粉和莲籽,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矿质营养元素,是公认的风味副食品和滋补食品;同时莲藕副产品如藕节、莲芯(胚芽)、莲须(雄蕊)、莲梗等均可入药,具有很好的营养保健功能[1].  相似文献   

3.
正但凡从事莲藕(Nelumbo nucifera Gaertn.)种植的农户,在进行第一次引种后,大多不免会问一个问题:"莲种植过程中,需要几年更新一次种藕?"其实,不仅仅是莲藕(藕莲)种植户,包括子莲(俗称莲籽)种植户,甚至花莲种植者,不少人都提出过这个问题。在常规的技术指导过程中,有些技术人员一般会告诉莲藕种植户,"新品种莲藕种苗引进后,最好3~5年更换一次种藕"。但实际上,有些农户引进  相似文献   

4.
莲藕在中国分布极广,北至辽宁,南至海南,各省市均有栽种,全国面积达40万 hm^2。莲藕有藕莲、子莲、花莲3大类型;按照栽培技术分浅水藕栽培、深水藕栽培、节约藕种栽培、节水设施栽培、子莲栽培等;栽培模式有莲藕常规单一栽培、莲藕返青早熟栽培、莲藕双季栽培、莲藕延迟采收栽培等。莲藕病虫害种类多,发生为害频繁,因此,对莲藕病虫害的防治必须从农业生态系统总体出发,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必要的防治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阈值允许水平之内,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莲藕食根金花虫无公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猛 《上海蔬菜》2001,(6):32-33
莲藕食根金花虫 (DonaciaprovstiFairmaire) ,又名稻根叶甲 ,属鞘翅目、叶甲科。幼虫形体似蛆 ,俗称地蛆或水蛆。是广大莲藕产区特别是江淮流域莲藕的主要害虫 ,以幼虫潜入泥中危害地下茎根须部位 ,进入结藕期后 ,即在莲藕节间附近危害 ,造成地上部立叶发黄 ,生长衰退 ;地下藕身形成黑色虫斑 (俗称蛆眼 ) ,藕变细小 ,降低产量和品质 ,一般减产 15 %~2 0 %。1 发生规律莲藕食根金花虫 ,在江苏地区一年一般发生 1个世代。以幼虫在荷藕根须和藕节间于田间越冬 ,翌年 4月下旬至 5月上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危害 ,5~ 6月…  相似文献   

6.
<正>湖北仙桃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种植的水生蔬菜主要有莲藕、子莲、菱角等。水生蔬菜分布在垸内湖区、泛水湖泊和低湖水田,全市现有水生蔬菜面积9000 hm~2(13.5万亩),其中藕莲3800 hm~2(5.7万亩)、藕带3870 hm~2(5.8万亩)、子莲1000 hm~2(1.5万亩)、菱角340 hm~2(0.51万亩)。莲藕品种主要有武汉市蔬菜科学研  相似文献   

7.
斜纹夜蛾是一种属鳞翅目夜蛾科、间歇性发生的世界性害虫,由于其具有杂食性、暴食性、抗药性,防治难度大,农药使用成本增加,效果较差,严重影响子莲产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由于蔡甸区子莲生产发展迅猛,为了在子莲生产上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生产上引进性诱剂防治斜纹夜蛾,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斜纹夜蛾在子莲生产上的发生规律 斜纹夜蛾是武汉地区子莲(莲藕)生产上主要灾害性害虫,一年发生5~6代,世代重叠,一般7~8月发生量最大,为害也最重.第1代盛蛾期在4月中下旬,此代对子莲(莲藕)不造成为害,第2代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对早发莲藕造成零星为害;第3代在7月上中旬,第4代在8月上旬,这两代发生量大,对莲藕为害最重,此期也是子莲(藕莲)生长旺盛期及产量构成的关键时期,若此期受害,藕莲地下茎的形成、膨大将受到影响,子莲地上部茎叶、花蕾、幼嫩子房及莲籽受害造成减产.第5代在9月上中旬,此代相继为害,但不严重,第6代发生在10月中下旬,对子莲(莲藕)为害较轻.  相似文献   

8.
莲藕(Nelumbo nucifera Gaertn)是我国主要水生蔬菜之一,以膨大根状茎(俗称藕)供食用,其营养丰富,深受群众喜爱,也是我国主要出口创汇型蔬菜之一.近些年莲藕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据估计全国栽培面积在50万~70万hm2[1],仅湖北省栽培面积就有9万hm2,然而有关莲藕生长发育研究鲜见报道.本试验研究了莲藕植株及其叶、莲鞭和藕的生长动态、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叶面积的增长等,以阐明莲藕的生长规律,为莲藕根状茎膨大机理研究及莲藕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莲藕     
<正>莲藕为睡莲科莲属中能形成肥嫩根状茎的栽培种,水生草本植物;又称藕,是重要的水生蔬菜之一;栽培品种很多,依用途不同可分为藕莲、子莲和花莲三大系统。莲藕起源于中国和印度。中国两千五百年前的《诗经》中有"彼泽之陂,有蒲与荷"的诗句。两千年前的《尔雅·释草》中即有详细介绍:"荷,芙蕖。其根藕。"明确指出荷的地下部分称为"藕"。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公元前118年)在《上林赋》中有"唼喋菁藻,咀嚼菱藕"之句,可以推知早在公元  相似文献   

10.
<正>藕带(Nelumbo nucifera Gaertn.)别名藕鞭、藕尖、藕梢、藕梢子、藕苗或藕肠子等,在湖北莲藕和子莲产区是一种家喻户晓的水生蔬菜,采食历史悠久。但是,传统上大多只是5月上中旬至6月上中旬期间短期采收,规模也不大,而且基本用于鲜食。湖北华贵水产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加工藕带为主的食品加工企业,生产的泡藕带和腌藕带等产品,销往北京、山西、湖南、广东等50多个大中城市,2014年湖北  相似文献   

11.
藕粉富含铁,但对其铁含量和赋存形态研究较少。采用湿法消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芦林湖藕、沔城藕、鄂莲5号藕的总铁含量,分析了铁元素在莲藕淀粉、蛋白、藕渣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莲藕总铁含量大小依次为:芦林湖藕鄂莲5号藕沔城藕,不同品种间差异较大;在同品种莲藕中,淀粉、蛋白、藕渣中铁元素含量依次为:蛋白藕渣淀粉,但由于蛋白、藕渣在莲藕中的含量少,故铁元素在蛋白和藕渣中的总量不高,淀粉铁赋存量高于蛋白铁和藕渣铁;在芦林湖藕中,其淀粉铁占总铁的65.43%。  相似文献   

12.
鲁运江 《长江蔬菜》2015,(13):13-16
莲藕在水乡嘉鱼自古有之,栽培历史悠久,自然品种丰富,本地自生莲藕品种有嘉鱼湖藕和六月报,外地引进的高产藕莲有鄂莲2、4、7、8号,子莲有湘莲寸三莲、芙蓉莲、太空莲36号、建选17号等,生产上主要有5种配套模式,针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发展对策、潜力品种推荐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蔡甸区在莲藕种植过程中,示范推广了莲藕地膜覆盖生产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地膜覆盖示范结果 ①莲藕生育期缩短,结藕早地膜藕开始膨大结藕比露地藕早8~12天,据2006年调查,武植二号品种露地藕全生育期104天,其中幼苗期42天,旺盛生长期33天,结藕期29天。地膜藕全生育期94天,幼苗期33天,旺盛生长期31天,结藕期30天。  相似文献   

14.
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是我国水生蔬菜中栽培面积最大的作物之一,主要集中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其中湖北省种植面积位列全国第一(李峰 等,2020).洪湖市莲藕种植历史悠久,是湖北省最大的主产地,2019年藕莲种植面积达8? 000 hm2、子莲3? 000 hm2、藕带3? 000 hm...  相似文献   

15.
莲(Nelumbo nucifer GAERTN.)睡莲科Nymph-aeaceae.又名荷。古书上也称芙蓉、芙蕖。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 我国莲的栽培具有悠久的历史,远在三千多年前的《诗经》中就有“彼泽之陂,有蒲与荷”的记载。据资料报道,目前全国莲的主要栽培品种就有40多个。就其用途大致可分为:花莲、子莲和藕莲三大类。 莲的适应性强,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全国各省几乎都有莲田分布。我省各地虽有栽培,但面积小而分散,且主要是浅水田藕。 一、莲的利用价值 莲藕既是食品,又是药物,还可供观赏。 莲的地下茎——藕,营养丰富,100克鲜藕中合碳水化合物20克,蛋白…  相似文献   

16.
正仙桃市沔城回族镇地处江汉平原腹地,位于湖北省中南部之长江、汉水交汇冲积的三角洲,土壤肥沃,气候宜人。沔城盛产莲藕,素有"莲乡藕城"之称。沔城莲藕为仙桃市四大土特名产之一。对于沔城藕,人人都赞不绝口,新藕甜老藕粉,来沔城的客人都要吃一碗藕汤和藕丸子,一享美味佳肴。沔城藕以南桥村小朱垸的莲藕最为有名。小朱垸现有莲藕种植面积约286.7 hm2,品种多为沔城当地的鸭蛋头品种以及鄂莲7号、武植二号等。目  相似文献   

17.
莲藕是武汉市蔡甸区农业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蔡甸区在莲藕种植过程中,示范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上市期提前一个星期左右,综合效益增长达34%。现将示范结果及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地膜覆盖示范结果1.1生育期缩短,结藕早莲藕从萌发到新藕完全成熟,可划分为3个时期,即幼苗期、旺盛生长期、结藕期。地膜覆盖莲藕,前  相似文献   

18.
莲藕别名很多,如藕、莲、荷、水芙蓉等,“莲”是由藕断丝连而得名;“藕”因节生一叶一花,花与叶常并生成偶而得名;“荷”的得名,据初传入时,人们对其不知为何物而问,“何”“荷”同音,后称为“荷”;其他名称则是称赞其高洁,出污泥而不染,如芙蕖、水华、泽芝、水芙蓉等。莲藕属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原产印度及亚洲南部,我国约有3 000 a栽培历史。《诗经》中就有“彼泽之陡,有蒲有荷”的记载,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已有种藕法:“春初掘藕根节,头着鱼池泥中种之,当年即有莲花”,可见当时莲藕已作为蔬菜栽培了。  相似文献   

19.
无公害浅水藕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莲藕学名Nelumbo nucifeya Gaertn,属睡莲科多年水生草本植物,按产品不同分为子莲、藕莲两个类型.浅水藕属于藕莲的一个品种群,藕和叶均较短小,坐藕深30 cm左右,宜在水深约15 cm的浅水中栽培.云南省滇中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如春,非常适宜栽培浅水藕.常年栽培面积3 000 hm2,产量1.5亿kg,产值1.8亿元.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不同莲-渔共作的生态种养模式对莲藕的生长发育、产品商品性、营养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莲-渔共作模式有利于莲藕的生长发育和营养品质的提升。其中,T1莲-鳅共作模式处理表现最好,其莲藕根状茎的全藕质量、主藕质量、最大藕节质量分别为1.58 kg、1.39 kg和423 g,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29.5%、36.3%和6.3%;在莲藕根状茎营养品质方面,T1处理莲藕产品的粗蛋白、淀粉、还原糖、粗纤维、维生素C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及对照,T1处理莲藕产品的氨基酸总量低于其他共生处理而高于对照,T1处理莲藕产品的硝酸盐含量低于其他共生处理并显著低于对照;在效益方面,T1处理增产效益最高,达97180元·hm-2,比对照增加64000元·hm-2,T2莲-小龙虾共作模式与T4莲-大闸蟹共作模对莲藕幼芽破坏较大,造成莲藕产量降低,但这2个处理的水产品产值较高,弥补了莲藕产量的产值损失,其经济效益均高于对照,而T3莲-鲤共作模式处理的增产效益最小,也比对照增加31940元·hm-2。综上所述,沙地节水莲-渔共作模式中以T1处理表现最佳,值得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