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茄子(S.melongena L.)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RAPD技术对来源于国内外的53份茄子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80个引物中筛选出9个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81条带,其中有46条多态性条带,占56.79%。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72~0.99之间,表明参试种质遗传基础比较狭窄。UPGMA树状图显示,可将53份参试茄子种质分为五大类群。聚类结果与传统分类并不完全一致,与地理分布没有联系。  相似文献   

2.
为贵州樱桃种质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采用RAPD标记,对35份贵州地方樱桃(Prunus pseudocerasuL.)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子评价.结果表明,从94条RAPD引物中筛选出30条稳定性强、谱带清晰及多态性丰富的引物进行PCR扩增,共获得298个标记,其中多态性标记为255个,多态性比例为8...  相似文献   

3.
辣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90份辣椒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从200个RAPD引物中筛选出10个引物分别对供试材料的DNA进行扩增,共扩增出70个位点,其中多态性谱带38条,多态性程度为54.3%.平均每个引物产生7条多态性谱带,每个引物可扩增出4~9条,谱带大小为100~2000 bp.对RAPD结果进行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贵州地方油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选取136份贵州省白菜型油菜,通过RAPD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了17个随机引物获得172个标记住点,其中106个位点具有多态性,多态率达61.6%.在遗传距离为0.94上,可以分为4个类群,从聚类结果看出:来源相同或相近地区的种质基本上能聚为一簇,但它们的亲缘关系与其产地的地理分布又并不是完全一致,可能是由于贵州特殊地理环境、人为因素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新疆红花主要栽培品种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利用RAPD技术分析新疆红花栽培品种遗传多样性。[方法]提取29份新疆红花栽培品种的基因组DNA并利用所筛选的20条RAPD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共扩增出156条带,其中144条带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条带占92.31%,说明新疆的红花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根据引物扩增出的DNA指纹图谱,运用UPGMA分析法可将29份红花种质聚类划分为4个主要类群,该类群划分结果与红花的生态地域性可能不存相关性。[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在分子水平上分析红花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全国各地的48份青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青麻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48份青麻种质资源中.17条RAPD引物扩增出191条带,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87.43%,扩增产物片段大小在0.I-3.0kb之间.  相似文献   

7.
26份贵州省芥菜型油菜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RAPD标记,对26份贵州省芥菜型油菜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16条RAPD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48条带,其中85条带具有多态性,多态率达57%.通过UPMGA法建立了贵州省26份芥菜型油菜的亲缘关系聚类图,在遗传距离0.30740上,26份材料分为Ⅰ、Ⅱ两个类群,第1类群2个品种,第Ⅱ类群24个品种;在遗传距离0.90337上,第Ⅱ类群划分为3个亚簇ⅡA、ⅡB、ⅡC,亚簇ⅡA有1个品种,亚簇ⅡB有6个品种,亚簇ⅡC有17个品种.万山苦油菜和镇远苦油菜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44168,亲缘关系最近.结果表明,贵州芥菜型油菜资源间差异明显,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RAPD和SSR标记在玉米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APD和SSR两种标记方法研究了16个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并对这两种分子标记系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利用15条RAPD引物,检测到了126条有多态性的带。用筛选出的20对SSR引物,检测到69个等位基因。RAPD和SSR分子标记均有很高的多态性,RAPD多态性带比例数86%,SSR位点检测出的平均等位基因数3.4个。RAPD分子标记结果将16个玉米自交系划分为4组,SSR分子标记将其划分为5组。与系谱分析基本一致,两种分子标记划分的结果也相似。研究认为,RAPD、SSR两种分子标记系统均适合于玉米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从2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个引物,对11份笋子芥材料进行RAPD分析,并对笋子芥遗传多样性和分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0个引物共扩增出93个位点,其中多态性谱带65条,多态性程度为69.9%;平均每个引物产生9.3条多态性谱带,每个引物可扩增出7-13条,谱带大小为100-2000 bp.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遗传距离为0.38时,11份笋子芥可聚成四大类群.  相似文献   

10.
利用SSR标记对19个喀斯特山区常用玉米自交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杂种优势类划分。从90对引物中共筛选出46个能够稳定扩增的多态性引物,这46对引物共扩增出190条具有遗传多态性的条带,平均每个位点监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4.13个,变化范围为2~8个。每个位点的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化于0.291~0.861之间,平均为0.623。供试材料的遗传距离变化范围为0.093~0.521,平均为0.342。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将19个喀斯特山区常用玉米自交系划分为3个类群,分类结果与系谱来源基本一致。研究表明SSR标记可以进行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分析。喀斯特山区地方玉米种质与温带玉米种质的遗传基础存在异质性,是温带玉米育种不可多得的异源种质。  相似文献   

11.
通过RAPD分子标记方法对13份玉米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将其划分到相应的杂种优势类群中,通过与材料的系谱和数量遗传学划分结果比较,有一定亲缘成分的自交系多归于一类,说明利用RAPD分子标记方法可以对玉米自交系亲缘关系进行划分.  相似文献   

12.
四川部分玉米强优势组合及其亲本自交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四川大面积推广的 8个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为材料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差异分析 ,结果表明 :①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可以从分子水平上检测出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 ;②根据聚类分析 ,可将 15个自交系分为热带改良群体、改良Reid群、M 0 17亚群和自 330亚群 4类 ,分类结果与真实系谱基本一致 ;③可将 8个杂交种分为 4个杂优模式 ,即改良Reid群× 330亚群、自 330亚群×M 0 17亚群、改良Reid群×Mo17亚群和苏湾群体×改良Reid群。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浙南地区甜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指导甜玉米新品种的选育,本研究利用SSR分子标记对37份浙南地区甜玉米自交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37个多态性SSR标记共检测到209个等位基因变异,平均为5.65个。SSR标记的多态性信息量PIC值为0.62~0.95,平均为0.82。自交系间的相似性系数为0.12~0.94,平均为0.40,说明这些甜玉米自交系之间亲缘关系较远,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UPGMA聚类分析将37份甜玉米自交系划分为3个类群,划分结果与其系谱及地理分布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4.
利用RAPD标记对8个油用向日葵自交系进行了鉴定和遗传分析。从40个UBC引物中筛选出12个能产生稳定遗传多态性的引物,利用其中3个引物提供的RAPD标记可将8个自交系逐一加以鉴别。12个引物对8个自交系共扩增出41条带,其中39条(占95.1%J)具有多态性,每个引物可扩增出1-7条带,平均为3.4条带,不同自交系之间的RAPD遗传距离在0.13-0.85之间,平均为0.42。按UPGMA方法可将8个自交系聚为2大类、4个亚类。  相似文献   

15.
四川部分玉米骨干自交系杂种优势群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四川15个玉米骨干自交系及其按Giffing方法4组配的105个杂交组合为供试材料,通过配合力分析和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RAPD标记、SSR标记的聚类分析,研究供试自交系的配合力表现,杂优类群和杂优模式,并对不同研究方法划分杂优类群的可靠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单株平均产量及其构成性状GCA综合表现较好的自交系有18-599、7327、698-3、S37、48-2,单株产量SCA较高的组合中,自交系18-599和7327组配的杂交组合较多,其余自交系各自有其突出的优良特点,可根据育种要求加以利用;SSR分析可将供试的15个玉米骨干自交系较为合理地划分为4个类群和4个亚群,并发现杂优类群及其组配方式与单株产量的高低存在紧密的联系;三种聚类方法的分析结果,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供试自交系的遗传特性,并且所划杂优类群具有程度不同的合理性,但无论从系谱关系还是从强优势组合方式来看,SSR分析结果更为准确和可靠。  相似文献   

16.
赵新亮  陈士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1921-1922,1938
以河南省常用的29个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河南省玉米种质遗传多样性及杂种优势群进行划分,对河南省主要的审定玉米品种亲本间遗传距离及杂种优势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9个玉米自交系比较丰富多态,可分为四大类群,7个亚群,分析结果与系谱亲缘关系基本一致.类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均小于类内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分类合理.SRAP标记可用于玉米杂种优势群的划分.  相似文献   

17.
The classification of heterotic groups is essential to maize breeding because knowledge of heterotic groups could be interest to both the combination of outstanding hybrid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elite inbred lines. RFLP has provided a powerful tool to assign maize inbred lines into heterotic groups. In this investigation, 45 inbred lines, used widely in south and southwest China, were chosen for RFLP analysis,among which 4 lines came from American, representing different heterotic groups in U.S. corn belt. 54 RFLP core markers covering 10 chromosomes of maize were used. A total DNA of each sample was digested with EcoR I, BamH Ⅰ and Hind Ⅲ . The procedure of RFLP was employed as described by a manual from maize RFLP lab at University of Missouri, Columbia. A total of 860 bands were detected among 45 inbred lines based on RFLP analysis, which were involved in 212 loci. Alleles at each locus ranged from 2 to 9 with an average of 4.06. In total, The 45 inbred lines were classified into 6 heterotic groups according to RFLP data with Ward‘s method. 3 heterotic groups, including Mo17, B73 and Oh43 respectively, seemed to be the same to U. S. heterotic groups. 21 inbred lines, most of which derived from Chinese local germplasm, were classified together into two heterotic groups, indicating domistic germplasm was different from U. S.germplasm at the molecular level an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maize hybrid production in China. Two inbred lines from tropic germplasm were assigned in the same group. These results provided useful information for our understanding maize heterotic groups and heterotic patterns in China.  相似文献   

18.
利用41对玉米SSR引物对49份美国玉米自交系和7份西南区骨干自交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出169个等位基因有变异位点,每对引物检测到等位基因2~10个,平均4.12个;每对SSR引物的多态信息量(PIC值)变化范围为0.299~0.885,平均值为0.652。按UPGMA方法对供试自交系进行聚类,以遗传距离0.572为基准,可将供试材料划分为七类。56份自交系的SSR标记聚类分析表明,78%的美国自交系与西南区常用自交系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遗传差异,被单独聚为四类,而22%美国玉米自交系与西南区玉米自交系具有一定的同源性,被聚在第Ⅰ、Ⅳ和Ⅵ类。通过美国玉米种质和西南区应用种质的SSR标记分析,为加强西南区玉米育种材料的改良、创新和利用,以及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热带、亚热带玉米自交系与温带自交系遗传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 9个热带、亚热带玉米自交系和 5个代表中国温带主要杂优群的自交系为材料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和NC -Ⅱ遗传设计的田间试验方法 ,研究了它们之间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 ,温热杂交组合掖 478×CML31 0、Mo1 7×CML1 0、黄早 4×CML1 0 7、旅 9×CML31 0、自330×CML31 2产量特殊配合力较高 ;根据SSR标记遗传多态性结果将供试自交系分为 6个杂优类群 :第 1类群包括CML1 0、CML2 65 ,第 2类群包括CML2 7、CML96、CML2 95、Mo1 7,第3类群包括CML32 3、黄早 4 ,第 4类群包括CML31 0、CML31 2、自 330、丹 340 ,第 5类群包括CML1 0 7,第 6类群包括掖 478;SSR标记的分类结果与产量配合力及系谱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糯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确定其亲缘关系远近,为糯玉米的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84个糯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利用分布在玉米全基因组上的71个SSR标记对供试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并对其产量及农艺性状与SSR标记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150对SSR引物中有71对在糯玉米自交系中能扩增出多态性条带,共检测到342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可检测到2~11个数目不等的等位基因,多态性信息量为0.249~0.876;糯玉米自交系间的遗传距离为0.02~0.32,均值为0.178,4个自交系可划分为8个组别;玉米10个连锁群上71个SSR位点的2 485个组合,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连锁不平衡;共检测出21个SSR座位与10个产量、农艺性状显著相关。[结论]该试验阐明了所选糯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及相互间的亲缘关系,为有目的的组配糯玉米杂交种及其新品种选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