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了从遗传多样性的角度评估团头鲂不同选育群体的选育潜力,以团头鲂"浦江1号"选育奠基群体(F_0)为对照组,采用线粒体DNA COII基因标记评估了团头鲂3个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了它们的选育潜力。结果显示,在3个选育群体的72条序列中,共确定了15种单倍型,群体间存在6种共享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H)的范围为0.731 9~0.818 8,核苷酸多样性(π)的范围为0.001 108~0.001 765,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的范围为0.649~1.034,群体内核苷酸序列间平均遗传距离的范围为0.000 930~0.001 432,3个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H、π、K)均高于F_0群体。3个选育群体间Kimura双参数遗传距离和遗传分化指数(F_(ST))的范围分别为0.001 249~0.001 450和0.012 34~0.124 50,A群体与C群体间成对F_(ST)值差异显著(P0.05),F_0群体与A群体间成对F_(ST)值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3个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选育潜力较大;同时,选育群体间(A群体与C群体间)、选育群体与奠基群体间(A群体与F_0群体间)均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表明不同方向上的累代人工选育已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选育群体的遗传结构。  相似文献   

2.
以电子标记和剪鳍标记方法分别对4个相同数量、不同群体的团头鲂鱼种进行标记,放入同一池塘进行养殖,并测定其初始及试验结束时的生长指标,以研究不同群体团头鲂生长性能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团头鲂"浦江1号"3个群体间生长速度的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极显著大于普通鲂(P<0.01);生长速度的顺序为:09z2鲂>09z1鲂>自产鲂>普通鲂."浦江1号"3个群体间体长/体高的比值差异不显著(P>0.05),但普通鲂体长/体高的比值极显著大于09z2鲂(P<0.01),显著大于自产鲂和09z1鲂(P<0.05).体型性状对团头鲂鱼种的生长有一定影响,体型优良的团头鲂生长优势明显.采用电子标记法和剪鳍标记法的试验结果一致,且这两种标记方法均对团头鲂鱼种的生长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鳙30日龄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鳙早期生长性状的遗传改良潜力,利用2个亲本群体进行群体繁殖(组1)和人工授精(组2)实验,并分别采集672尾30日龄鱼苗,用于开展对早期生长性状的遗传分析。通过微卫星标记分别鉴定了其中628和660尾个体的亲本来源,并依此获取群体双列杂交的信息;亲本对应子代贡献率存在极显著差异。在2个繁殖组中,体质量和体长在家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在组2中,体质量和体长在交配设计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此外,杂交组合的2个生长性状均呈现出中亲杂种优势(0.39%~7.64%),其特殊配合力也均为正值(0.01~0.02)。基于动物模型和限制性最大似然法,鳙30日龄体质量和体长的遗传力估值分别为0.47和0.49,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体质量和体长间存在极显著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分别为0.89和0.83。研究表明,通过家系构建和群体杂交,可以获得具有生长优势的鳙鱼苗;鳙30日龄生长性状具有较高选育潜力,而亲本对子代贡献的不平衡现象在选育过程中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为从遗传多样性的角度了解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3个选育群体的遗传潜力,该研究以团头鲂"浦江1号"选育奠基群体(F_0)为对照组,采用14个多态性转录组微卫星标记评估了团头鲂3个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其遗传潜力。结果显示,3个选育群体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A)为7.928 6~8.785 7,有效等位基因数(A_E)为4.409 4~4.878 4,观察杂合度(H_O)为0.491 1~0.574 4,期望杂合度(HE)为0.741 3~0.751 8,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91 2~0.705 2,近交系数(FIS)为0.229~0.352。3个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AE、HE)均高于F0群体,但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3个选育群体的有效群体大小(N_e)为11.0~29.3,在近期可能经历过遗传瓶颈。3个选育群体间D_A、D_(SW)遗传距离分别为0.175 4~0.358 8、0.804 7~1.054 4。该结果表明,3个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遗传潜力较大,但因有效群体数量较少和瓶颈效应的影响,存在杂合度下降和近交衰退的风险,今后需采取科学措施来保护选育群体的遗传潜力。  相似文献   

5.
为从基因层面了解团头鲂3个选育群体的遗传纯度,以团头鲂"浦江1号"选育奠基群体(F0)为对照组,采用14个多态性转录组微卫星标记评估了团头鲂3个选育群体的遗传纯度和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3个选育群体在14个微卫星位点的平均观察纯合度为0.425 6~0.508 9,平均期望纯合度为0.2482~0.258 7,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为1.597 1~1.682 5,群体内个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1.138 2~1.285 0,个体间的平均遗传一致度为0.2767~0.3204。3个选育群体的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均高于F0群体,但差异不显著(P0.05)。遗传一致度和期望纯合度在3个选育群体间的变化趋势一致,即:A群体C群体B群体。群体间Nei氏标准遗传距离(DS)为0.180 8~0.798 9,A群体与B群体间遗传距离最小(DS=0.180 8),F0群体与C群体间遗传距离最大(DS=0.798 9)。总体而言,C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F0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最低。对于3个选育群体而言,A群体的遗传纯度最高,B群体的遗传纯度最低。研究结果为选育群体的进一步选育纯化及种质资源聚合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鲫作为研究鱼类进化的独特材料,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多种不同倍性的亚种。采用一般线性回归模型(GLM),对286个EST-SSR标记与鲫鱼自交F2代181尾个体的体长、体高及其比值进行单标记回归分析。Permutation检验(10 000次)结果显示:共有53个标记分别与体长、体高及体长/体高具有显著相关性,其中与体长显著相关的标记有24个(P〈0.05),极显著相关的标记有6个(P〈0.01);与体高显著相关的标记有30个(P〈0.05),极显著相关的标记有9个(P〈0.01);与体长/体高显著相关的标记有23个(P〈0.05),极显著相关的标记有9个(P〈0.01)。本研究获得的53个与3种性状相关的标记为分子辅助育种(MAS)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采用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了室内循环水和池塘养殖四指马鲅(Elentheronema tetradactylum)的体质量和12个形态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两个养殖群体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并且两个养殖群体各主要性状间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与室内循环水养殖群体体质量相关程度较大的形态性状依次为叉长、体长、头长、尾柄高和全长;与池塘养殖群体体质量相关程度较大的形态性状依次为全长、尾柄高、叉长、体长和体高。通径分析表明,体长、体高、头长、体宽和眼径对室内循环水养殖四指马鲅体质量的直接作用达显著水平(P0.05),以上形态性状的直接和间接决定系数总和为1.418;全长、尾柄高、体高、躯干长、头长对池塘养殖群体的体质量直接作用均达显著水平(P0.05),以上形态性状的直接和间接决定系数总和为0.968。结果表明,池塘养殖环境鱼体的变异系数较大有利于良种选育,而室内循环水养殖规格较均匀利于生产。不同养殖模式下,四指马鲅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分析可为其规模化养殖和选育技术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性状相关微卫星标记分析黄河鲤群体的遗传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1个微卫星标记分析一个黄河鲤繁殖群体,以检测其遗传潜力及与生长性状(体重、全长、体长等)相关的标记。共检测到122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数为2~10,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3706,平均观察杂合度为0.5893,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657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108,分析结果表明:该群体的多样性水平较高。经X2检验,群体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有8个标记分别与体重、全长、体长、体高等性状具有显著相关性。其中,标记CAFS2203与体厚、头宽、尾柄长呈极显著相关(P0.01),标记CAFS1603与吻长极显著相关(P0.01),标记CAFS1639与尾柄高极显著相关(P0.01)。本研究结果可以为黄河鲤的分子育种与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大口黑鲈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和育种值估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最佳线性无偏差预测法(BLUP法)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体质量、体长和体高的遗传参数和育种值进行估计.4月龄和6月龄的体质量遗传力分别为0.29±0.08和0.28±0.10、体长遗传力分别为0.31±0.08和0.26±0.10,6月龄的体高遗传力为0.29±0.10.这些性状的传力都属于中度遗传力(P<0.01),表明在加性效应控制下,大口黑鲈生长性状具有较大的遗传改良潜力.6月龄的体质量与体长、体质量与体高及体长与体高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790±0.094、0.820±0.081和0.990±0.001,这些性状之间均表现为高的正遗传相关性(P<0.01),说明在对体质量进行选择的同时,其他生长性状也可以获得相应的间接选择反应.从不同评定方法的秩相关来看,6月龄时综合育种值与体质量育种值、体长育种值以及体质量育种值与体长育种值的秩相关系数均达到了极显著(P<0.01),分别为0.998、0.914和0.890,用综合育种值对大口黑鲈的评定名次排序与用单性状育种值排序的差异不大.本研究对大口黑鲈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和育种值进行确定与分析,旨在为该物种的人工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来自渤海、丹麦、道氏、挪威和美国加州的5个虹鳟(Onchorynchus mykiss)养殖群体的完全双列杂交试验,分别在第249天、397天、552天和771天4个时间点观测了体重和体长变化。多重比较分析发现,20个杂交组合与对应5个自繁系之间在体重或体长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采用最小二乘分析法估算了不同时间点体重和体长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反交效应、母体效应及自繁效应值。结果显示,只有少数的遗传效应是显著存在的,而且这些遗传效应在不同性状和不同时间点的表现不尽相同。整个观测过程中,渤海群体和道氏杂交组合的体重和体长生长速度都是最快的,并且在体长上与对应的自繁系比较差异显著(P0.05)。体重性状上,道氏群体的一般配合力在249日龄和397日龄时最大,且均显著存在(P0.05);母体效应在249日龄时显著存在(P0.05),其效应值仅次于丹麦群体。体长性状上,道氏群体的母体效应在249日龄和397日龄时最大,且均显著存在(P0.05)。在所有杂交组合中,渤海和道氏杂交组合最为高效,体重性状上,整个观测过程中其特殊配合力为最大;体长性状上,其特殊配合力均为正值(0.30,0.03,0.17,2.55),在771日龄时为最大,并显著存在(P0.05)。研究表明,以道氏群体作为亲本之一可有效提高虹鳟后代生长性能,渤海和道氏群体的杂交组合效果最好,可以作为选育的基础群体。  相似文献   

11.
鳜鱼生长性状遗传参数的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了解选育过程中鳜鱼(Siniperca chuatsi)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化规律,本研究以来自湖南、江苏、广东的翘嘴鳜为基础群体,构建了21个同胞半同胞家系,利用动物模型对不同家系进行了遗传分析:鳜鱼210日龄体重、体长的遗传力为0.40、0.45,属于高遗传力;体高的遗传力为0.29,属于中遗传力。相关分析表明,鳜鱼体重?体长间的遗传相关为0.96;体长?体高间的遗传相关为0.92,体重?体高间的遗传相关为0.94,因此进一步选育采用个体选育或者个体选育与家系选择法相结合的方法都能获得较好的结果;对某一生长性状进行选育时,其他两个相关性状也会得到间接选育。经过选育鳜鱼F2群体平均体重遗传进展为7.5 g,较第一代增加7.5%,F3群体平均体重的遗传进展为9.75 g,较第二代增加9.0%。F3群体平均体长与F1比较无显著提高。F3群体平均体高的遗传进展为0.22 cm,较第一代增加9.9%。本研究旨在为提高鳜鱼育种效率提供重要参数,加速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12.
鳜鱼3个养殖群体经济性状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量了1、2月龄广东、湖南和湖北鳜鱼3个养殖群体的各性状指标,分析了2月龄鳜鱼全长、体长等主要性状与体质量间的相关性,并对鳜鱼3个养殖群体的mtDNA控制区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形态-体质量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全长—体质量、体长—体质量之间的相关性极显著(r0.9,P0.01)。对鳜鱼3个养殖群体经济性状的比较结果显示,长江中游鳜鱼养殖群体的体长和体高日增长率均比广东鳜鱼养殖群体高。采用特异性引物对鳜鱼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得到3个地区鳜鱼线粒体DNA控制区的全序列(830~834bp)。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地区鳜鱼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比广东鳜鱼养殖群体高。因此,与广东鳜鱼养殖群体相比,长江中游群体具有更高的养殖经济价值和育种价值。  相似文献   

13.
团头鲂3个地理种群杂交效果的配合力和微卫星标记预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12对微卫星(SSR)引物对采自梁子湖、鄱阳湖和淤泥湖3个地理种群团头鲂的遗传多样性、杂合度和遗传距离进行了分析,并以3个种群的团头鲂为亲本,用完全双列杂交方法建立全同胞家系,对F1个体体质量、全长进行了配合力分析,以期预测各种群间配组的杂交优势。在一般配合力分析中,父本全长和体质量配合力效应值大小依次为淤泥湖、鄱阳湖和梁子湖;母本全长的配合力效应值大小依次为鄱阳湖、淤泥湖和梁子湖,体质量的配合力效应值依次为梁子湖、鄱阳湖和淤泥湖。在特殊配合力分析中,鄱阳湖团头鲂种群内杂交组合相对效应值最大,其次为梁子湖作为母本与淤泥湖作为父本的组合,最小的为鄱阳湖作为母本与淤泥湖作为父本的组合。对3个种群进行群体遗传学分析发现:3个地理种群的团头鲂均具有较高程度的遗传异质性,鄱阳湖群体的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最大(0.848),淤泥湖最小(0.820);有效等位基因数以及标记索引值的结果和多态信息含量一致;3个群体的近交系数均为负值。梁子湖与淤泥湖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最大(0.3362),梁子湖和鄱阳湖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最小(0.2356)。通过配合力和微卫星分子标记分析,可初步预测子代生长性状最佳的组合为梁子湖团头鲂作为父本淤泥湖团头鲂作为母本。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主要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及在三代选育群体间的差异性,以随机采集8月龄许氏平鲉群体内选育F1代、群体内家系选育F2代和F3代为研究对象,本研究每代各选取80尾分别测量了体质量(Y, g)和11个形态性状指标(cm):全长(X1)、体长(X2)、体高(X3)、头长(X4)、尾长(X5)、尾柄长(X6)、尾柄高(X7)、吻长(X8)、躯干长(X9)、眼径(X10)、眼后头长(X11),采用通径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2种方法对许氏平鲉三代选育群体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三代选育群体11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关系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或显著水平(P<0.05)。通径分析中,F1、F2代的体高和躯干长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F3代的体高和尾柄长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三代选育群体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多元回归方程,F1:Y=?47.383+17.097X3+ 7.308X9;F2:Y=?34.615+15.779X3+3.901X9;F3:Y=?54.496+21.966X3+7.283X6。灰色关联度分析中,三代选育群体体质量与形态性状的关联度大小及次序存在一定差异,但三代间与体质量关联度最高的前3个性状均为体高、全长和体长。研究表明,2种分析方法得到的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有所不同,且在三代群体间也有所差异,但2种方法在三代选育群体中得到的第一主控性状均为体高,说明体高是影响许氏平鲉三代选育群体体质量的最主要的形态性状。本研究可为许氏平鲉选育测量指标的确定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选育大黄鱼进行低盐养殖,采用通径系数分析了12月龄低盐养殖大黄鱼体高、体长和体质量的相关性并估算遗传力。试验结果表明,低盐养殖大黄鱼体长与体质量的相关关系(0.957)最大,体长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0.658)最高;建立大黄鱼低盐养殖模式多元回归方程为m=-143.694+13.062L(r2=0.959),经显著性检验,体长对体质量的偏回归系数及回归常数均达到了极其显著水平(P0.01);分析低盐养殖大黄鱼体高、体长和体质量的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623、0.681和0.363均明显高于自然海水养殖大黄鱼的体高(0.178)、体长(0.548)和体质量(0.110)。低盐环境养殖的大黄鱼选育子代可以更好的继承亲本性状,应进行大黄鱼抗低盐育种。  相似文献   

16.
以建鲤和黑龙江野鲤为亲本,建立黑龙江野鲤自交群体(HH)、建鲤自交群体(JJ)、黑龙江野鲤♀×建鲤♂群体(HJ)以及建鲤♀×黑龙江野鲤♂群体(JH)。于养殖198 d和588 d时测量体重、体长、体高和体厚4个生长参数。对生长性状、增重率、肥满度以及生长指数进行方差分析和LSD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不同交配组合在这些指标上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养殖198 d和588 d时,4个群体体重和体长大小顺序均为JHHHHJJJ。4个群体的绝对增重率和特定增重率均随养殖时间而减小。4个群体中,HJ在不同养殖时间内,特定增重率均为最大,JJ群体均为最小;而JH在不同养殖时间内,绝对增重率均为最大,198 d时JJ群体最小,588 d时HH群体最小,说明杂种群体生长性能优于自交群体。在不同的养殖时间内,JJ群体的肥满度均大于其他群体,随养殖时间增加,HH、JJ及HJ群体肥满度不断增大,而JH群体恰恰相反。4个群体的生长指数随养殖时间而增大,并均以JH群体生长指数最大。杂种优势分析表明,HJ群体体型介于黑龙江野鲤和建鲤中间,并随着养殖时间的增加,体型逐渐接近黑龙江野鲤。JH群体在养殖第588天时体高和体厚超黑龙江野鲤杂种优势出现了负值,其余数值均为正值,表现出显著的杂种优势。不同养殖时间,4个群体588 d与198 d体重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JH群体558 d体长和198 d体长、558 d体高和198 d体高;HH群体558 d体厚和198 d体厚间的相关系数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17.
以吉富罗非鱼引进群体(P)及其家系选育第三代(F3)为实验对象, 测定了群体的体质量(Y)、体长(X1)、体宽(X2)、体高(X3)4个性状, 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 计算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 建立多元回归方程, 对P和F3间形态性状及其对体质量的影响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 1) 与亲本相比, F3体质量、体长、体宽和体高4项指标都有显著提高, 同时变异系数有一定下降, 体型趋于一致, 其中雌性变化较大。2) F3较P 3项形态性状指标对体质量影响最大者均由体高×体长变为体长。3) 与P相比, F3体长、体宽和体高3项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力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8.
团头鲂选育群体基因组选择信号的检测有助于研究人工选育条件下基因组的进化机制,为团头鲂的进一步遗传改良提供依据。以团头鲂"浦江1号"选育奠基群体(F0)为对照组,以3个团头鲂选育群体为试验组,采用经典的Ewens-Watterson中性检验和基于3种算法(岛屿模型、分级岛屿模型、贝叶斯似然法)的FST-离群值点检验,在14个转录组微卫星位点上进行选择信号检测。结果显示,F0群体中所有位点均为中性位点,选育群体A在Mac927位点和Mac158位点受到了正向选择压力,选育群体B在Mac158位点受到了正向选择压力,选育群体C在Mac927位点和Mac158位点受到了正向选择压力。由此可见,自1985年起的连续世代人工选育已在团头鲂基因组中留下了可检测到的选择信号。3个选育群体均在Mac158位点检测到选择信号,表明3个选育群体受到的人工选择方向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9.
鲫(Carassius auratus)遗传多样性丰富,具多种不同倍性的亚种,是研究鱼类进化的独特材料。本研究利用79个SSR标记和22个EST-SSR标记检测了鲫自交F2代的181尾个体的基因型,对体重、体长、体高和体厚4个生长性状进行了单标记回归分析。Permutation检验(10000次)结果显示:有22个标记分别与体重、体长、体高和体厚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其中,HLJYJ15和HLJYJ244与4个性状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本研究筛选的101个微卫星标记丰富了鲫分子标记数量,可用于鲫连锁图谱的构建和QTL定位研究;获得了4个与鲫性状相关的标记及基因型,为鲫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MAS)和生长性状的遗传机制研究提供了工具。  相似文献   

20.
以瓯江彩鲤(Cyprinus carpio var.color)5个配套选育系进行双列杂交产生的F1的数据为分析对象,利用统计学和数量遗传学方法对6个繁殖性状(雄鱼性腺指数、雌鱼性腺指数、绝对繁殖力、相对繁殖力、受精率和孵化率)进行了配合力测定和杂交优势分析。结果发现,不同组合间的繁殖性状存在较大差异,但以"麻花"作母本的交配组合的平均雌鱼性腺指数和孵化率最高,以"全红"作母本的交配组合的绝对繁殖力和相对繁殖力最高,以"粉花"作母本的交配组合的所有繁殖性状参数均较差;雌鱼性腺指数与绝对繁殖力、相对繁殖力之间均存在显著的表型相关(r=0.411~0.847,P=0.01~0.04),绝对繁殖力与相对繁殖力之间存在极显著的表型相关(r=0.847,P<0.01);雌鱼性腺指数、绝对繁殖力和相对繁殖力3个性状检测到显著的特殊配合力;通过遗传效应预测,10个杂交组合均存在特殊配合力与杂交优势预测值,其雄鱼性腺指数、雌鱼性腺指数、绝对繁殖力、相对繁殖力和孵化率的杂交优势与特殊配合力均呈极显著相关(r=0.959~0.985,P<0.01)。本研究结果为瓯江彩鲤配套系育种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