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不同的温度下,测定了中国血蛤、双线血蛤肝脏组织中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和过氧化氢酶酶(CAT)活性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中国血蛤和双线血蛤肝脏中3种酶的最适温度均为加℃.双线血蛤ACP、ALP和CAT的酶活力分别为(61.5±1.78)U、(21.4±1.23)U、(218.7±5.49)U;中国血蛤ACP、ALP、CAT的酶活力分别为(67.7±1.21)U、(22.4±1.36)U、(267.7±6.23)U.温度为20~40℃,3种酶活力上升,至试验最高温度40℃,酶活力下降.  相似文献   

2.
三疣梭子蟹血淋巴免疫功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长红  金珊 《水产科学》2008,27(4):163-166
利用API ZYM试剂盒和酶活力测试盒检测了三疣梭子蟹血细胞及血清中的19种酶类及血清中溶菌酶、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在雄蟹血清和血细胞中均检测到19种酶,在雌蟹血清和血细胞中分别检测到18种和16种。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很低。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三疣梭子蟹血清和血细胞溶解物(HLS)对溶藻弧菌的抗菌活力,结果显示血清样品对溶藻弧菌的抗菌活力较强,但其体外作用的持续时间较短;而血细胞溶菌酶对溶藻弧菌的抗菌活力较弱。  相似文献   

3.
将黄芪、黄芩、杜仲和甘草按照4∶3∶2∶1的质量比制成一定浓度的复方药液并注射锯缘青蟹,分析血淋巴中的酚氧化酶、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等相关的非特异免疫因子活力.结果表明,青蟹血清酚氧化酶、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的活力和血清抗菌活力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除超氧化物歧化酶外,各种免疫酶活力在注射后先缓慢上升,2d达到最高值,然后缓慢下降,至第4天基本回复到正常水平.用副溶血弧菌攻毒7d后,注射复方中药提取液的锯缘青蟹,其免疫保护率达到53.33%.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肝脏代谢酶活力对盐度骤降的响应,设置27(对照组)、21、15、9共4个盐度梯度对云纹石斑鱼进行盐度骤降胁迫实验。分别在0、1、2、3、7 d时取样,测定其肝脏中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以及乳酸脱氢酶(LDH)活力。结果显示,ACP活力盐度21组先波动变化后恢复正常水平,盐度15组先下降后升高,随后第7天下降恢复正常水平;AKP活力盐度21组和盐度15组先呈下降趋势,第3天大幅度升高;GPT与LDH活力盐度21组和盐度15组基本呈现先下降再上升并波动的变化趋势;GOT活力变化趋势盐度21组先升后降,盐度15组先降后波动。研究表明:在盐度27骤降至21或15,均会使云纹石斑鱼产生应激反应,磷酸酶、转氨酶与乳酸脱氢酶活力初期均会受到抑制,随时间延长可以得到恢复;而当盐度从27骤降至9,3 d时实验鱼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5.
15℃下测定了不同盐度(15、20、25、30、35)对体质量(87.22±20.71)g的日本蟳免疫相关指标(血细胞密度、血蓝蛋白含量、酚氧化酶、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力、过氧化代谢产物丙二醛含量)和中肠腺消化酶(酸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血细胞密度与盐度呈正相关,盐度对血蓝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盐度30组的酚氧化酶活力、盐度20和30组的溶菌酶活力先升后降,而盐度15、20和35组的酚氧化酶活力、盐度15和35组的溶菌酶活力先降后升再降。至处理第5d,各试验组的酚氧化酶与溶菌酶的活力为:盐度2520301535。盐度变化后,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力均表现为先升后降,而丙二醛含量先降后升,至处理第5d,以盐度15和35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力较低,而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盐度20组的淀粉酶与纤维素酶活力最高,盐度25组的酸性蛋白酶和脂肪酶活力最高,盐度30组的碱性蛋白酶活力最高,而盐度15组的5种消化酶活力均为最低。盐度20~30为日本蟳较适宜的环境条件,而盐度15与35条件下会引起其免疫能力和消化酶活力的明显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丙二醛含量长期变化情况可作为衡量日本蟳在盐度变化下免疫状态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给体质量(6.4±1.1)g的仿刺参体腔注射10~0μL灿烂弧菌、假交替单胞菌、希瓦氏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细菌终密度为10~7~10~8 cfu/mL),以体腔注射10~0μL无菌海水的仿刺参作对照组,注射后0、4、12、24、48、72h和96h取样测定了体腔细胞中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酚氧化酶的活力。结果显示,蜡样芽孢杆菌刺激12h后仿刺参体腔细胞中的酸性磷酸酶活力均高于对照组,其余3种病原菌刺激后的12h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试验菌株刺激后的各个时间点体腔细胞中酚氧化酶活力均低于对照组;在4种病原菌刺激后4h和12h体腔细胞中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希瓦氏菌刺激后体腔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始终低于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仿刺参体腔细胞对病原菌的刺激在短时间内有较强的应激防御反应;仿刺参体腔细胞中的酸性磷酸酶可能在应对革兰氏阳性菌的入侵中发挥重要免疫作用;超氧化物歧化酶受到希瓦氏菌的抑制,酚氧化酶对4种病原菌无法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这可能是4种病原菌导致仿刺参发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海洋渔业》2021,43(3)
为探讨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血清和肝脏中代谢酶和抗氧化酶活力以及血清皮质醇含量对盐度骤变的响应,设置两种盐度变化处理方式:1)盐度18骤降至0并持续7 d,然后再骤升至盐度33并持续7 d; 2)盐度18骤升至33并持续7 d,然后再骤降至盐度0并持续7 d。分别在盐度骤升和骤降处理后0、0.5、1、3、7 d时取样,测定花鲈血清和肝脏中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以及血清皮质醇含量。结果显示,在盐度大幅度骤变条件下,花鲈代谢酶、抗氧化酶活力以及皮质醇含量都发生变化。在大部分骤变条件下,酶活力和皮质醇含量均随时间推移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表明花鲈在盐度骤变时产生了应激反应;但在处理后3~7 d,酶活力和皮质醇含量可恢复至处理前水平,表明花鲈对盐度骤变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本实验条件下,花鲈在遭遇养殖环境中盐度骤降变化时,可以较快地恢复,说明该品种对低盐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8.
15℃下将体质量(85.51±16.18)g的日本蟳暴露于对照及低质量浓度(2.0、4.0mg/L)、中质量浓度(6.0mg/L)和高质量浓度(8.0、10.0mg/L)的亚硝态氮中,于胁迫的第1、3、5、10、15d取血,测定其免疫的相关指标,以研究亚硝态氮质量浓度对日本蟳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亚硝态氮胁迫下,所测指标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胁迫第1d,各试验组的血细胞密度、血蓝蛋白含量及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力均大于对照组,而高质量浓度组的酚氧化酶活力低于对照组。随着亚硝态氮胁迫时间的延长,低质量浓度组血细胞密度和溶菌酶活力上升较快,而高质量浓度组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力上升较快。低质量浓度组的血细胞密度和过氧化氢酶活力升高幅度较大,高质量浓度组的血蓝蛋白含量及酚氧化酶、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升高幅度较大。胁迫第10d,各试验组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胁迫第15d,低质量浓度组血细胞密度、2.0mg/L组的血蓝蛋白含量、低质量浓度组和中质量浓度组的酚氧化酶活力略大于对照组,其他各指标所测结果均低于对照组。各试验组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胁迫后活力与亚硝态氮胁迫质量浓度呈负相关,10.0mg/L组的3种酶活力分别比对照组降低95.41%、36.84%和77.78%。  相似文献   

9.
二价金属离子在海洋无脊椎动物免疫相关酶的活力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解二价金属离子对光棘球海胆免疫相关酶活力的影响,采用生化方法研究了8种二价金属离子在体外不同浓度下对光棘球海胆体腔液中酸/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酚氧化酶和髓过氧化物酶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Cu~(2+)可明显增强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酚氧化酶的活力;Mn~(2+)对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髓过氧化物酶有强烈的激活作用;Zn~(2+)对超氧化物歧化酶和酚氧化酶有强烈的抑制作用;Fe~(2+)抑制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Ca~(2+)对酸性磷酸酶和髓过氧化物酶有抑制作用;Mg~(2+)对碱性磷酸酶有抑制作用;Cd~(2+)对超氧化物歧化酶和酚氧化酶有抑制作用;Pb~(2+)对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酚氧化酶有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Mn~(2+)和Cu~(2+)对光棘球海胆的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可能有促进作用,而Fe~(2+)、Zn~(2+)、Ca~(2+)、Mg~(2+)、Pb~(2+)和Cd~(2+)可能会削弱光棘球海胆的免疫应答能力。  相似文献   

10.
氯化铵对“黄海1号”中国对虾免疫相关酶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不同浓度氯化铵作用条件下对中国对虾"黄海1号"群体和中国对虾野生群体的存活率, 血清中的溶菌酶(LSZ)、酚氧化酶(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及酸性磷酸酶(ACP)活力变化进行了测定.发现"黄海1号"的24、48和72 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及安全浓度均高于野生群体;氯化铵浓度为8 mg/L时,"黄海1号"体内的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活力极显著低于野生群体(P<0.01);氯化铵浓度为16 mg/L时, "黄海1号"体内的溶菌酶活力显著高于野生群体(P<0.05),酸性磷酸酶活力显著低于野生群体(P<0.05);氯化铵浓度为32mg/L时,"黄海1号"体内的溶菌酶、酚氧化酶活力极显著高于野生群体(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显著高于野生群体(P<0.05),酸性磷酸酶活力显著低于野生群体(P<0.05);氯化铵浓度为64mg/L时,选育群体"黄海1号"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显著高于野生群体(P<0.05);氯化铵浓度为128mg/L时,两群体的各项免疫指标都未出现明显差异.比较发现,随着氯化铵浓度的上升,选育群体中国对虾"黄海1号"几种与抗病力相关的生理指标都表现出了其比野生群体优良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