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正>一、霜霉病症状黄瓜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幼苗和成株均可发病,子叶发病初期出现褪绿色病斑,后扩大变褐色。成株感病,叶片背面或叶缘出现水浸状病斑,病斑逐渐扩大,呈多角形黄褐色或淡褐色,在湿度大时,病斑部出现灰黑色霉层,发病严重时,全株叶片干枯。二、发病规律黄瓜霜霉病病菌在土壤及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病原孢子主要靠  相似文献   

2.
<正>由于大棚具有高温、高湿及连茬种植的特性及独特越冬场所,给蔬菜病虫害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目前黄瓜主要病害有霜霉病、菌核病、细菌性角斑病、叶枯病、黑星病等,现将主要病害发生及防治介绍如下。1黄瓜灰霉病1.1发生特点黄瓜灰霉病主要危害花和幼果,病菌多从开败的花侵入,使花腐败,长出淡灰褐色霉层进而侵染瓜条,造成脐部腐烂,表面密生灰褐色霉状物,烂去瓜头。烂花落在茎叶上,造成烂茎烂叶,植株枯死。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及菌核附着  相似文献   

3.
霜霉病是黄瓜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严重威胁黄瓜的安全生产。笔者简述了黄瓜霜霉病的发病症状与病菌特征、病菌侵染机制与发病规律、植株抗病性与病菌抗药性以及综合防治技术,归纳了现有登记防治黄瓜霜霉病的药剂种类,重点分析了防治黄瓜霜霉病药剂品种的有效成分与配方组合,指出了现有登记药剂品种的不足,介绍了近2年新登记防治黄瓜霜霉病的药剂品种的特性和防治技术,探讨了黄瓜霜霉病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黄瓜霜霉病的研究进展及登记防治农药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霜霉病是黄瓜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严重威胁黄瓜的安全生产。简述了黄瓜霜霉病的发病症状与病菌特征、病菌侵染机制与发病规律、植株抗病性与病菌抗药性以及综合防治技术,归纳了现有登记防治黄瓜霜霉病的药剂种类,重点分析了防治黄瓜霜霉病药剂品种的有效成分与配方组合,指出了现有登记药剂品种的不足,介绍了近2年新登记防治黄瓜霜霉病的药剂品种的特性和防治技术,探讨了黄瓜霜霉病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西红柿、黄瓜、辣椒等蔬菜的病害如:立枯病、猝倒病、枯萎病、疫病、霜霉病、灰霉病、白粉病等,多是由于病菌在土壤、病株残体、种子上、墙体上等越冬传播的,定植前做好棚室消毒工作十分重  相似文献   

6.
<正>黄瓜霜霉病和角斑病是棚室黄瓜的主要病害,只有正确识别和及时防治,才能实现棚室黄瓜的丰产丰收。1黄瓜霜霉病与角斑病的区别黄瓜霜霉病与角斑病的区别见表1。2发生规律2.1黄瓜霜霉病的发生规律病原菌为活体专性寄生真菌。孢子囊寿命短,一般仅能存活1~5d,最长20d。在寒冷的黑龙江省植株枯萎后病原菌即死亡,不能在露地越冬。种子不带菌,病原菌主要靠气流传播,并从叶片的气孔侵  相似文献   

7.
黄瓜靶斑病是由黄瓜靶斑病菌——半知菌的棒孢菌引起的病害。温暖、高湿有利于发病和流行。近年以来,在辽宁省的凌源、沈阳、盘锦、瓦房店和东港等主要黄瓜产区大面积发生,已成为黄瓜主要病害之一。黄瓜靶斑病症状与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极易混淆,生产上往往按照防治霜霉病和细菌黄瓜靶斑病  相似文献   

8.
黄瓜靶斑病是由黄瓜靶斑病菌——半知菌的棒孢菌引起的病害,温暖、高湿有利于发病,近年来成为豫东地区黄瓜主要病害之一,其症状与霜霉病和细苏性角斑病极易混淆,在生产上误按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用药,防治  相似文献   

9.
室内黄瓜霜霉病防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秀玲  唐蕊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449-2449,2465
黄瓜霜霉病菌属专性寄生菌,无法在培养基上生长,只能在活体上进行抑菌测试试验。从黄瓜栽培、病菌接种、病级划分标准和防效计算几个方面介绍了室内防治黄瓜霜霉病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黄瓜靶斑病是由黄瓜靶斑病菌——半知菌的棒孢菌引起的病害,温暖、高湿有利于发病。近年以来在各个地区均有发生,成为黄瓜主要病害之一。其症状与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极易混淆,生产上误按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用药,防治效果较差,危害损失较重。1.发病特点黄瓜靶斑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近年来遍及全国各地,温室、露地都有发生,且有不断加重趋势,成为黄瓜主要病害之一。病菌以危害叶片为主,严重时蔓延至叶柄、茎蔓。叶  相似文献   

11.
黄瓜霜霉病是黄瓜重要病害,温室、大棚黄瓜受害损失最重.幼苗叶片初感染,病部初退绿,形成不规则病斑,严重时,叶片背面病斑上长出灰黄色霉层.成株期叶片初感病,病部呈水渍状斑点,扩大后呈多角形,黄绿色,以后变成淡褐色,严重时整株叶片枯死.该病以病残体带菌越冬,病菌孢子主要靠气流、风雨传播.该病发病主要与温度和湿度有关.当温度在15~24℃、湿度达83%以上时最宜发病,过高或过低均不宜发病.另外叶片上有水滴和水膜是霜霉病发生的决定性因素.通风不良、湿度过高的窝风地块,或结露多的塑料棚室发病重.  相似文献   

12.
<正> 黄瓜霜霉病是一种流行性强、来势猛、传播快、发病重、具有毁灭性特点的黄瓜病害。主要危害黄瓜叶片,也可危害茎、卷须和花梗。病菌在湿度大、温度低的条件下易传播蔓延,加重其危害。初期叶正面出现淡黄色病斑,背面出现水渍状多角形病斑,后期变成黑色霉层,叶片卷缩枯焦。 针对黄瓜霜霉病的发生特点  相似文献   

13.
温室大棚黄瓜容易感染霜霉病,如不及时发现防治,将会对黄瓜生产造成严重危害。现将这种病害的诊断和防治介绍如下。一、黄瓜霜霉病的诊断黄瓜霜霉病病菌是一种专性寄生菌,它只能在活的寄主植物器官内吸收营养,属活物寄生类型,不能进行培养。病菌从体外进入黄瓜叶片内建立寄生关系开始,直至终了。寄主被害的细胞并没有死亡,而是逐步地发生病变,由  相似文献   

14.
黄瓜靶斑病是由黄瓜靶斑病菌菌引起的病害,温暖、高湿有利于发病。其症状与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极易混淆,生产上误按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用药,防治效果较差,危害损失较重。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在日光温室生产中,大项目推动下日光温室发展迅猛,大基地建设的无公害蔬菜示范园标准园逐渐形成,黄瓜生产是基地蔬菜生产中的主导品种,但霜霉病是大棚黄瓜的一大病害,若防治不及时,就可能全田发生和病害流行.防治霜霉病除了合理的耕作管理,同时也要加强放风排湿,增施农家肥和磷、钾肥,正确施用无公害高效农药以外,及时正确采用高温闷棚方法也是比较有效的防治黄瓜霜霉病的必要措施.通过几年来在蔬菜生物反应堆技术推广中,大量使用高温闷棚,通过正确技术试验记载总结,病菌在28℃以上时侵染幼苗叶片等部位,45℃时病菌停止活动而逐渐开始死亡.鉴于病菌发生的这一弱点,正确使用高温闷棚技术抑制和杀灭病菌,控制黄瓜霜霉病病害在黄瓜上的发生具有很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 保护地栽培黄瓜主要病害是霜霉病。严重的可以造成减产30%以上。抓好霜霉病的防治是黄瓜高产的关建。 一、发生特点 霜霉病发病时间主要是4~5月份、10~11月份,因保护地的温度较高,湿度较大,昼夜温差小,适宜于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初期零星有叶片感染,雨后初晴,地温迅速回升,土壤含水丰富,晚上闭棚以后,棚内温、湿度较大,有利于病菌的扩展、蔓延。每棵瓜蔓一夜有新病叶2~3叶,并于病叶的背面出现灰色的霉层,5—6天以后,病斑失水干枯,叶片黄化,光合作用减弱,造成减产。  相似文献   

17.
黄瓜霜霉病病原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瓜霜霉病(Pseudoperonospora oubensis(Berk.et curt.)Rostowzew)是国内外黄瓜生产上重要病害之一,对露地和保护地栽培的黄瓜威胁极大。目前国内外对黄瓜霜霉病的初次侵染来源问题尚不清楚,看法也不一致。为了进一步明确我国黄瓜霜霉病的侵染规律,1979~1981年进行了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同时对病菌保存的方法进行了探讨,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方法与结果一、病叶组织内存在卵孢子在铁岭、沈阳地区的大棚、温室及露地黄瓜上分期采集病叶,用水合氯醛饱和液进行组织透明后镜检,发现病组织内存在卵孢子。以露地秋黄瓜的枯死病斑组织内的卵孢子数量较多(表1)。  相似文献   

18.
采用病害流行学常规方法研究古巴假霜霉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在黄瓜中流行规律的孢子萌发、传播、施肥影响、高温闷棚。结果表明:不同批次的游动孢子囊萌发情况不同。黄瓜霜霉病菌的近程传播未表现出明显的梯度。施钾肥可以降低病菌的产孢量,施氮、磷肥不降低病菌的产孢量。45℃处理10min,黄瓜植株的有病部分3d后变干枯,无病部分存活且植株抗病力明显提高。黄瓜霜霉病菌接种黄瓜苗引起发病、接种甜瓜苗未见发病。甜瓜霜霉病菌接种甜瓜苗引起发病、接种黄瓜苗未见发病。  相似文献   

19.
正1黄瓜霜霉病我省各地黄瓜产区均有发生,其中尤以保护地黄瓜危害为重,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达30~40%。此病主要危害叶片,偶尔也危害茎、卷须和花梗。叶上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黄绿色,后为淡褐色,病斑连合成片,全叶卷缩干枯,潮湿条件下病斑背面长出灰黑色霉层。该病由黄瓜霜霉病菌侵染致病。黄瓜霜霉病菌为专性寄生菌,离开黄瓜植株不能长期存活。黑龙江省为北方寒冷地区,可在冬季温室生产的黄瓜植株上越冬。冬季没有黄瓜生产的地  相似文献   

20.
1 黄瓜霜霉病 1.1 发病原因.由于温室大棚可全年种植蔬菜以及不合理的轮作、邻作使病菌逐年积累,病菌由保护地传播到露地,再由露地传到保护地,造成了黄瓜霜霉病的大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