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连续2 a在甘肃陇东地区苹果园进行化肥提质增效试验,研究施用生物活性素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的可行性,并探讨减施化肥对果园土壤肥力、树体生长发育和苹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2018年在G1、G2两个试验果园设置常规施肥(CK)、常规施肥配施生物活性素(B)两个处理,并在2019年增设G3、G4试验果园,每个果园设置常规施肥(CK)、常规施肥配施生物活性素(B)、减施化肥30%配施生物活性素(RB)和减施化肥30%(R)4个处理。结果表明:2018年施用生物活性素(B)后,G1、G2果园土壤全氮含量有所下降,而叶片含氮量分别提升了11.2%、4.9%,树体的花芽量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65%、45%,果实可滴定酸含量降低,果实香气提升;减施化肥30%处理(R),降低了土壤的pH值,除G1果园外叶片氮素含量均有所上升,其中G2、G3分别提高6.9%、12.9%;在成龄树果园中可提高产量,G1、G3两果园分别提高了35.8%、40.6%,但对施肥量较少的幼龄果园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减施化肥30%配施生物活性素(RB)技术应用后,土壤全氮含量和有效磷含量除G4外均略有下降,叶片氮素含量除G2果园外分别提高了15.0%、6.4%、3.0%,且其余树体指标的表现基本优于减施化肥30%处理(R)。在陇东地区果园施用生物活性素可显著促进幼树成花成果,并提高果实香气,减施化肥后总体未对成龄树果实品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覆草条件下施氮水平对旱地梨树(Pyrus bretschnei deri Rehd.)生长发育和果实品质的影响,设置在全园覆草条件下株施纯氮1 kg(T1)、0.5 kg(T2)、0.25 kg(T3)和不施氮(T4,CK)四种处理,2011年至2012年测定了土壤和叶片养分、树体营养生长和果实产量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麦草覆盖条件下施氮能显著降低土壤pH值,提高土壤钙、锌含量,明显促进了梨叶片组织结构生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梨树新梢生长量、叶面积和百叶重量、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不同施氮处理均能提高梨果品产量,T1、T2、T3处理分别比对照提高25.4%、17.0%、11.6%。施氮后梨果实可溶性糖、有机酸含量明显降低,而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水分含量等品质指标 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黄土旱塬长期施肥对小麦产量及养分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基于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不同肥料施用对小麦产量及养分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施肥可以明显提高小麦的产量,增加小麦对养分的吸收量,同时达到培肥地力的效果.氮、磷配施增产效果显著,增幅为111.7%;在单施氮肥、单施磷肥的基础上施有机肥,分别比单施氮肥和单施磷增产32.7%、155.7%.氮、磷及有机肥配施时氮、磷、钾总吸收量均最多,分别增加303.5%、128.6%、238.8%.肥料单施,土壤中的部分养分会出现亏缺,单施氮肥,土壤中磷素亏损100%;单施磷肥,氮素亏损100%.肥料配施,氮素、磷素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盈余.农业生产中该区要重视施用有机肥及肥料的合理配施.  相似文献   

4.
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旱地轮作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不同施肥方式下旱地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及其相互关系,筛选出农田最佳施肥管理措施,于2015—2018年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9种不同施肥设置[有机肥配施磷肥(MP)、有机肥配施氮肥(MN)、磷钾肥配施(PK)、氮磷肥配施(NP)、种植作物不施肥(CK)、氮磷钾肥配施(NPK)、氮钾肥配施(NK)、有机肥(M)、有机肥配施氮磷肥(MNP)]对作物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15—2018年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含量有明显影响,其中,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以M处理最为显著,4个年份较CK分别提高了112%、107%、101%和103%。土壤速效氮含量增加以MN处理最为显著,4个年份较CK分别提高了155%、167%、157%和135%。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以MP处理最为显著,4个年份较CK分别提高了843%、833%、929%和935%。土壤速效钾含量增加以M处理最为显著,4个年份较CK分别提高了124%、126%、121%和113%。不同施肥对作物增产有着显著影响,以MNP处理下作物产量增加最为显著,2015—2018年较CK分别提高了81%、337%、320%和239%。不同施肥方式对作物产量可持续性指数(I_(SYI))差异显著,可持续性指数(I_(SYI))最高的是MNP处理,次之是MN处理,而可持续性指数最低的是CK处理。综合研究结果来看,有机肥与化肥配施能有效提高作物产量,补充土壤养分,调节养分释放强度和速率,满足作物整个生长期对养分需求,使作物产量年际间变幅小,获得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5.
为改善渭北红富士苹果叶片营养状况及果实品质,以长富2号苹果为材料,通过叶面喷施不同浓度(0.2%、0.5%、0.8%)尿素,研究不同处理对红富士苹果叶片营养、果实香气成分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幼果期到果实膨大后期,叶片氮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磷和钾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喷施尿素均提高叶片营养水平,其中以N2(喷施0.5%尿素)处理叶片整体营养水平较好,叶片氮、磷、钾的平均含量分别较对照(N0)提高15.68%、10.37%、5.6%。喷施尿素均不同程度增加了果实香气含量,其中壬醛、乙酸乙酯、乙酸戊酯在喷施尿素之后出现,总体以N2处理为最高,其香气成分总量较N0处理提高了22.29%。N2和N3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果实氨基酸、可滴定酸,但对果实可溶性糖、维生素C无显著影响。综合分析表明,喷施0.5%尿素能够有效增加苹果树叶片营养、提高果实香气与品质。  相似文献   

6.
钙肥对渭北旱原苹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渭北旱原红富士苹果进行了不同生育期不同处理喷施钙肥研究,结果表明,钙肥能有效提高红富士苹果的产量和品质,并能降低果实的发病率和储藏烂果率,尤其以盛果期喷施硝酸钙加奈乙酸处理的产量、硬度、含糖量、维生素C分别比对照增加86.50%、9.99%、31.8%和47.84%,发病率仅为6.7%,烂果率也低于对照72.97%,果实的氯离子和硝酸根离子也低于对照。由此可见,苹果施用钙肥应以叶面喷施为主,盛花期喷施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翻压油菜绿肥对枸杞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化肥施用量减半条件下,种植绿肥对宁杞5号枸杞果实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试验包括化肥减半+配施有机肥(T1)、化肥减半+翻压油菜(T2)和全施化肥(CK)三个处理。结果显示:与CK相比,T1和T2处理分别使枸杞干果年产量显著增加24.1%和19.1%; 在秋果采收后,T1和T2处理分别使枸杞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较CK显著增加12.8%、13.2%、36.0%、28.2%和60.2%、23.1%、28.5%、57.9%。说明在化肥施用量减半条件下,配施有机肥或翻压油菜绿肥均可以提高枸杞地土壤养分含量,增加枸杞干果产量;而且在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方面,翻压绿肥油菜效果更为显著。枸杞行间套种油菜作为绿肥翻压,可以减少化肥施用量,也是提高枸杞产量和枸杞地土壤养分含量的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增加沼液中养分在土壤中的滞留量,提高沼液利用效率,采用室内土柱试验,设置不同沼液配比(沼液∶水(体积比)分别为1∶4、1∶6、1∶8)、生物炭混掺量(0.0%、0.5%、1.0%、2.0%(土壤质量分数))和生物炭混掺厚度(5、10、15、20 cm),探讨生物炭配施沼液对土柱渗出液电导率、土壤全氮、土壤容重、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土壤总孔隙度、pH值和土壤有机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沼液配比为1∶8时,生物炭配施沼液对全氮淋失无明显作用,沼液配比为1∶6时,渗出液全氮淋失幅度为34.49%~66.79%,沼液配比为1∶4时,渗出液全氮淋失幅度为4.17%~71.67%,即生物炭配施沼液能有效地提高土壤中的全氮含量。随生物炭混掺量的增加,土壤0.2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土壤总孔隙度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均有所增加,而随沼液配比的减小均逐渐降低,土壤0.2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较CK增加幅度为8.47%~31.99%,土壤总孔隙度增加幅度为0.76%~3.72%,土壤有机质增加幅度为4.83%~37.17%;土壤容重随土壤中生物炭混掺量和沼液配比的增大而逐渐减小,降低幅度为2.22%~8.15%,表明生物炭配施沼液有益于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在大田条件下,采用两因素两水平完全正交试验设计方案,从立体生态角度研究了在猕猴桃树体根围施用枯草芽孢杆菌和解磷细菌后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数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施用枯草芽孢杆菌和解磷细菌后,土壤速效磷、铵态氮含量及磷酸酶活性分别是对照的1.93倍、1.34倍及2.15倍;果实成熟后,其硬度、可溶性糖含量、VC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21倍、1.06倍、1.18倍,可滴定酸含量降低,是对照的88%。多元回归统计分析表明,果实品质与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及磷酸酶活性相关性显著。混合施用枯草芽孢杆菌和解磷细菌可用来改良高龄猕猴桃果园土壤,且能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0.
沼肥施用方式对红枣光合特性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沼肥施用方式(沼液根施、喷施、涂干、随水滴灌)下的红枣光合特性及其水分利用效率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沼肥施用方式下枣树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以及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均为沼液喷施涂干对照滴施根施;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日平均值为沼液滴施喷施对照根施涂干;胞间CO2浓度日平均值为沼液根施滴施对照涂干喷施,而气孔限制值日平均值则表现与其相反;水分利用效率日平均值为沼液涂干喷施对照滴施根施。沼肥应用效果以沼液喷施为最佳。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南疆不同水氮处理对棉花N,P,K的吸收分配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田水氮管理中前期(蕾期—花期)养分吸收受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吸收量及净吸收率减小,之后与其他施氮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优化施氮处理与常规施氮处理之间养分吸收差异均不显著。随着生育进程,养分分配由营养器官逐渐转向生殖器官,施氮处理中养分分配差异均不显著。优化施氮处理明显降低了施氮量,但产量和养分摄取量基本不受影响,施氮处理中每100Kg皮棉所吸收的N:P2O5:K2O的范围是1:0.32~0.33:1.10~1.14。  相似文献   

12.
新疆干旱区灰漠土农田养分平衡与养分消长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 ,灰漠土的氮养分的自然供给力基本在 35 %以下 ,属于较低水平 ,因此氮肥的施入对作物的产量影响很明显。磷素自然供给力由 74.2 %下降到 5 0 % -60 % ;钾素自然供给力由 92 .2 %下降到 70 % - 80 %。农田养分平衡盈亏及其变化决定了土壤养分消长规律 ,其中有效磷的消长与磷素盈亏的相关模型为 Y=1 .72 7+ 0 .1 6X  相似文献   

13.
不同水肥条件对间作花生和谷子水分养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水、氮、磷"3414"试验设计,研究了花生和谷子间作不同水肥条件对作物水分、养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氮素和磷素均处于丰富水平,随着土壤水分的提高,花生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呈下降趋势,谷子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水分和其中一种肥料因素处于丰富水平时,花生和谷子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均随着另一肥料因素的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花生氮素积累量与施氮量,花生磷素积累量与施磷量,谷子氮素、磷素和钾素积累量与土壤水分含量具有明显相关性。花生氮积累量与钾积累量、磷积累量与钾积累量之间具有较高相关性;谷子氮积累量、磷积累量和钾积累量,三者中两因素之间均具有较高相关性;花生氮积累量与谷子钾积累量和磷积累量、花生磷积累量与谷子磷积累量、花生钾积累量与谷子钾积累量和磷积累量具有较高的协同相关性。在其他两因素处于丰富水平,随着土壤水分的提高,花生和谷子氮素、磷素和钾素利用效率均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花生和谷子氮素和钾素利用效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谷子磷素利用效率呈增高趋势;随着磷素水平的不断提高,花生和谷子氮素、磷素和钾素利用效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4.
负压灌溉对茄子养分吸收和土壤养分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负压供水装置,研究不同负压灌溉对茄子养分吸收、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宜茄子生长的供水压力。在遮雨大棚内采用盆栽试验,供试土壤为草甸黑钙土,试验设3个不同供水压力(-3、-8、-15 kPa)及人工浇水(CK)共4个处理,在生育期测定茄子植株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及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3 kPa供水压力能显著提高茄子茎、叶和果实器官中氮、磷、钾的吸收量,促进了氮、磷、钾向果实中转移,有利于产量提高;与CK处理相比,-3 kPa供水压力下,茄子生育期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11.03%~21.98%、14.89%~23.97%和6.48%~13.32%,土壤脲酶活性提高11.29%~19.78%,磷酸酶活性提高9.09%~16.91%,蔗糖酶活性提高3.74%~13.17%,始果期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5.08%。相关分析表明,负压供水条件下,茄子茎、叶、果实中氮、磷、钾含量与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土壤养分含量与土壤酶活性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采用负压灌溉、供水压力控制在-3 kPa时,具有提高茄子植株氮、磷、钾养分吸收量,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增加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和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秸秆还田条件下,采用多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N肥减量施用对作物产量、养分吸收利用以及土壤表观N平衡的影响,旨在为关中小麦/玉米一年二熟轮作区合理施用N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与常规施N处理(玉米季施氮187.5 kg·hm-2,小麦季施氮150 kg·hm-2)相比,2008—2011年三年中,15%减N、30%减N两个处理均未显著降低作物籽粒与秸秆产量;2010—2011年生长季中,15%减N处理降低了作物秸秆N、P、K周年总吸收量,增加了籽粒N、P、K周年总吸收量,其中籽粒P周年总吸收量增加达显著性水平;30%减N处理显著降低了籽粒N和秸秆N、K周年总吸收量,降幅分别为12.9%、41.9%、18.5%,在小麦收获后,30%减N处理的N素盈余量只有11.3 kg·hm-2,有潜在缺N危险。综合考虑产量、养分吸收利用及土壤表观N平衡,在秸秆还田条件下,15%减N处理的施N量(即玉米季施氮159 kg·hm-2,小麦季施氮127.5 kg·hm-2)为本地区最佳N肥用量。  相似文献   

16.
于2011—2020年在山西榆次区开展田间定位试验,设不施肥(CK)、不施肥施生物炭(CK+B)、施氮磷钾肥(NPK)和氮磷钾肥配施生物炭(NPK+B)共4个处理,种植模式为玉米-高粱轮作,研究有机碳施用5 a和10 a对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和土壤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及各处理累积秸秆干物质量、养分积累量和籽粒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生物炭施用5 a和10 a后,与CK比较,CK+B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了46.3%和61.2%;与NPK比较,NPK+B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了67.8%和77.7%。施用10 a后CK+B处理全氮含量显著高于CK处理,但NPK+B和NPK处理土壤全氮含量间没有显著差异。生物炭对土壤速效钾含量提升效果显著,施用10 a后CK+B和NPK+B处理土壤速效钾含量较CK和NPK处理提升86.4%~46.6%。(2)生物炭施用10 a显著提升了土壤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增幅分别为11.4%~11.9%和7.9%~16.2%,但对脲酶、过氧化氢酶和有效磷没有影响。(3)生物炭施用10 a明...  相似文献   

17.
棉花打顶对激素的影响与养分吸收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棉花打顶后倒四叶内源激素和养分的关系表明:棉花打顶后,植株叶片的激素平衡关系被破坏,ABA/IAA和ABA/CTK比值上升,CTK含量下降.比值的变化降低了叶片中N和P的含量,但对K的变化无明显影响;降低了茎中N的含量,但对P和K的变化无明显影响;增加了生殖器官中的N,但对P,K的变化无明显影响.涂抹NAA能使叶片和茎中N下降的幅度缓解或加强.打顶对叶片的衰老影响最为明显.它将使棉株整体(尤其是营养器官)由正常生长向衰老方向转化,叶片内氮素营养减少,叶绿素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18.
研究选取南泥湾湿地6种不同作物类别的农田为样地,并设荒野次生林地为对照,分0~10、10~20cm和20~30 cm土层深度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分析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多样性及其孢子密度。结果表明:0~30 cm土层范围,土壤有机质含量为7.54~17.23 g·kg~(-1),蔬菜地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地类;土壤速效氮含量为12.01~27.10 mg·kg~(-1);土壤速效磷的含量为3.08~9.67 mg·kg~(-1),云杉和林地土壤速效磷的含量显著低于其它地类;土壤速效钾含量为98.61~152.51 mg·kg~(-1);南泥湾农田养分含量偏低,尤其缺乏土壤速效氮和土壤速效磷。试验共分离出3属10种AM真菌,其中球囊霉属(Glomus)6种,占60%;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3种,占30%;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1种,占10%。林地AM真菌物种丰度最大,其次是云杉,水稻地AM真菌物种丰度最小。地球囊霉(G.Geosporum)是优势种类,美丽盾巨孢囊霉(Scu.Calospora)属于偶见种,摩西球囊霉(G.mosseae)只出现在耕作土壤。不同地类孢子密度差异显著,以0~30 cm土层平均值比较:林地土孢子密度(2.24个·g~(-1))云杉幼苗地土孢子密度(2.18个·g~(-1))谷子地土孢子密度(1.46个·g~(-1))玉米地土孢子密度(1.31个·g~(-1))蔬菜土孢子密度(0.76个·g~(-1))水稻土孢子密度(0.73个·g~(-1))黄豆土孢子密度(0.67个·g~(-1))。  相似文献   

19.
Exotic plants can compete well with native species because many invasive species are considered better nutrient users in both low‐ and high‐resource environments. However, whether invasive plants can outperform native plants at all stages of invasion is not very clear. We investigated the nitrogen (N), phosphorus (P) and N:P homeostasis of an invasive Eupatorium adenophorum and a co‐occurring native plant Artemisia argyi in an area across the five invasion stages of E. adenophorum. The N homeostasis (HN) of E. adenophorum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A. argyi, whereas the P and N:P homeostasis (HP and HN/P) were higher for A. argyi. For E. adenophorum, HN decreased, but HP and HN/P increased with the invasion time. For A. argyi, HN/P increased, HP and HN remained stable with the invasion time.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E. adenophorum could maintain higher HN during invasion stages when N was limited and could maintain higher HN and HP at invasion stages when P was more limited. This rapid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homeostasis transformation of invasive E. adenophorum during its invasion stages guarantees its stronger competitive ability over native species and promotes its invasion success.  相似文献   

20.
 小麦禾谷孢囊线虫(Cereal Cyst Nematode, CCN)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主要为害小麦(Triticum aestivum)、大麦(Hordeum vulgare)、燕麦(Avena saliva)、黑麦(Secale cereale)等禾本科植物[1],近年来该病害在全世界发展迅速并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在我国,已证实该线虫在北京、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16个省、市、自治区均有分布,发病面积约200万hm2,在河南省18个省辖市中已有16个市有该病害发生,发病面积达170万hm2以上[2],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