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对粮,经,肥型复种方式“豌豆-稻-稻”5项关键配套技术试验结果表明:“豌豆-稻-稻”复种方式有着显著的增产,增收,培肥地力的优势,但“豌豆-稻-稻”连作对冬种豌豆生长发育和产量有影响,冬种豌豆氮肥利用率也偏低。  相似文献   

3.
广东“稻—稻—菜”耕作制及其发展前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广东属于热带亚热带气候区。全省大部分地区在当年11月至次年3月的冬季均可种植一季喜凉作物。70年代未期以来,“稻-稻-菜”耕作制在广东有了较大发展。这种耕作制度可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在经济较发达地区有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的作用。广东可在交通条件较好的铁路沿线各县市和在大中城市的郊区根据当地人民消费水平及省内外市场的需求适当规划“稻-稻-菜”耕作制度。引进适销蔬菜优良品种,对蔬菜进行深加  相似文献   

4.
应用^15N对“豌豆-稻-稻”不同施氮量的各季和全所氮素利用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2处理的产量及利润最高,氮素利用率也接近利用率最高的N1处理。因此,“豌豆-稻-稻”每公顷年施的氮素利用率(34.87%)〉早稻的氮素利用率(33.02%)〉豌豆的氮素利用率(14.44%)。  相似文献   

5.
6.
稻 (田 )菇 (蘑菇 )轮作栽培技术,是近年来达州市逐渐兴起的一种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它是利用水稻收割后的冬闲田进行小棚或中棚栽培蘑菇,该技术在农区大面积试用后,深受农民欢迎。它的开发推广,具有较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冬闲田一般可栽培6000m2/hm2 的蘑菇,产量3万kg/hm2 左右,产值可达9万~12万元 /hm2 。加上水稻 (产值按1.05万元 /hm2 计 ),稻菇轮作则可创产值10.05万~13.05万元 /hm2 。除去成本开支,净产值在6万~9万元 /hm2 之间。稻菇轮作,不仅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对提……  相似文献   

7.
8.
9.
菇—菜—稻高产高效栽培模式试验与推广谭文兵(湖南省益阳地区农业局益阳413000)为了探索“两高一优”农业模式,提高稻田生产经济效益,根据城郊农业的特点,我们于1989年至1993年在益阳市郊区进行了菇—菜—稻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的试验与推广,获得了亩均...  相似文献   

10.
威优481,是贵州省农科院水稻所,采用籼粳杂交方法育成的中间型恢复系(称黔恢481)与威20籼型不育系测配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经多年大范围、大面积试验、示范结果,威优481是一个具有高产潜力和良好应用前景的杂交稻。其主要特征特性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望谟菜(瓜)—稻—菜栽培技术与效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望谟县菜(瓜)—稻—菜栽培是从80年代初开始推广,这主要是充分利用当地“天然温室”资源优势,使有限的耕地发挥更大的效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菜(瓜)—稻—菜栽培模式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仅以复兴镇为例,由80年代初的1867...  相似文献   

12.
“麦—瓜—稻”栽培制是在单季西瓜和“麦—稻”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即是小麦播种时预留西瓜行,三月下旬做营养钵,四月中旬将西瓜营养钵移于预留行中,待西瓜收获后插晚稻。1983年我省岑河区张场村和观音垱区丫角村试种“麦—瓜—稻”67亩,获得成功。1984年全县推广“麦—瓜—稻”2000多亩。据岑河区张场村四组调查,亩产小麦400斤,西瓜9500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发展生态产业的重要性已形成共识,其中稻田养鱼即属于生态养殖。它不仅综合立体利用了冬水田资源,同时也利用了水稻与鱼类互利共生的关系,如鱼以稻桩上的虫及水中的虫卵为食,稻以鱼粪为肥,靠鱼松土等,目前这一模式已得到很大发展,不少农户把稻田养鱼作为一项主要  相似文献   

14.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特别是南方所占比重最大。由于水源缺乏,排灌条件差,各地冬水田较多,四川占稻田面积的45.8%,重庆占稻田面积的6.5。冬水田由于长期淹水,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不良,土  相似文献   

15.
李湘荣 《作物杂志》1996,12(2):28-29
油稻稻三熟制水稻套种高产技术李湘荣(湖南省江华县农业局425500)湘南地区三熟制稻田季节矛盾突出。由于前茬(小麦、油菜)5月上中旬收获,早稻插秧推迟而造成减产的现象较为普遍。如果种植迟熟早稻,7月下旬以后收获,因而晚稻移栽推迟,秧龄过长,早穗,同样……  相似文献   

16.
所谓麦-瓜/苞-稻,就是在一块田里秋播小麦或大麦,春季在小麦或大麦田里套种西瓜和春玉米、西瓜、玉米收获后,种植水稻。一年可收三季四熟。一、麦瓜苞稻设想的提出1.从提高粮食产量和经济效益来看,我市历年小麦下水田面积为14万亩,主要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7.
浅析湖南“稻—草”轮作制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合湖南的自然资源状况和耕作制度改革的历史、现状,探讨湖南发展稻草轮作制的可能性。比较两种稻草(肥)轮作模式的优劣,提出一种新的稻草轮作模式,为湖南省甚至中国南方各省的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19.
文章以分析中国水稻产业痛点入手,提出了中国稻作振兴之道-"绿色稻+",并分析了发展"绿色稻+"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楠  李巨超  刘旭辉  何觉民 《种子》2008,27(4):68-71
利用湛江地区的气候资源优势,冬季增种一季水稻,可实施水稻一年三作;用较为耐寒的水稻材料,2005和2006年度通过大田秋播和进行人工气候箱定温试验相结合,筛选出了云科-11号和云科-9号2个非常耐冷的材料;用这2个材料秋播,可获得较高的产量。表明在湛江地区种植冬季稻,实施水稻一年三作制度是初步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