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0 毫秒
1.
<正> 油菜是对硼反应极为敏感的作物,缺硼会使油菜发生“萎缩不实”或“花而不实”,严重影响油菜的产量和质量。施用硼肥是全面提高油菜产量和品质的有效措施之一。根据油菜需硼特点及我县多年施硼经验,我们总结出油菜施硼必须掌握“三看一忌一  相似文献   

2.
移栽和直播油菜的氮肥施用效果及适宜施氮量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研究氮肥施用对移栽油菜和直播油菜生长发育状况和籽粒产量的影响,探寻直播油菜的氮素营养特点,比较和明确两种种植方式下油菜氮肥施用效果和适宜施氮量的差异,为油菜科学施肥提供依据。【方法】2009—2010年度在湖北省沙洋县布置移栽油菜和直播油菜氮肥用量田间试验,开展田间调查和产量分析,根据肥效模型确定适宜施氮量。【结果】由于种植方式的不同,移栽油菜和直播油菜生育期内植株形态和生长发育特点存在较大差异。移栽油菜单株优势明显,植株各方面发育均好于直播油菜,而直播油菜具有群体优势,籽粒产量水平与移栽油菜接近。施氮有效促进移栽油菜和直播油菜的生长发育,显著提高油菜籽粒产量。同时,两种种植方式下油菜氮肥施用效果存在差异,移栽油菜各项生长发育指标及产量形成受氮素影响更为明显。直播油菜拥有庞大的根群结构,吸收土壤氮素的能力强,对外源氮肥需求量少于移栽油菜。本试验条件下,移栽油菜和直播油菜的适宜施氮量分别为228.4 kg•hm-2和130.3 kg•hm-2。【结论】移栽油菜和直播油菜的植株形态、生长发育及施氮效果存在明显差异,产量水平相近的情况下直播油菜氮肥适宜用量明显低于移栽种植。因此直播油菜的经济效益较高,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青藏高原白菜型油菜与甘蓝型油菜远缘杂交的亲和性,对白菜型油菜与甘蓝型油菜及配制的正反交组合的杂交结实率和亲和指数进行测定,并对杂交F_1代形态学、花粉活力和自交亲和性分析。结果表明:白菜型油菜与甘蓝型油菜杂交,以甘蓝型油菜作母本,结实率和亲和指数较高;甘蓝型油菜与白菜型油菜正反交F_1代组合均表现为自交亲和,植物学性状均偏向于母本,自交亲和性表现为甘蓝型油菜F_1(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F_1(白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自交亲和指数分别为20.37、6.30、1.59、0.51,花粉活力表现为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F_1(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F_1(白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油菜花期降水量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浙江省66个县市(区)1971—2014年油菜花期降水量及油菜产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基于信息扩散的风险评估模型,对浙江省油菜花期降水量在各级降水量下的超越概率进行计算分析,评估各地油菜花期面临的旱涝风险;同时分析了浙江省油菜花期各级降水量风险值与油菜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油菜花期降水量严重过剩的风险高值区主要位于浙西南地区,降水量短缺风险高值区主要位于浙江省沿海岛屿及宁波的部分县市;浙江省油菜花期降水量短缺基本可以通过灌溉得到改善,但油菜减产与花期降水量过多显著相关,油菜花期降水量300 mm是油菜是否减产的阈值。该结果可为油菜种植合理布局及农业保险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结合当地实际,改善油菜脂品质;发展优质杂交油菜,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王先琴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4):81-81,116
分析了现阶段开展油菜苗情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并对油菜苗情监测提出了一些建议,主要包括:应加强对油菜苗情监测工作的组织领导;应把油菜苗情监测工作作为农技推广的一项长期工作;实施油菜苗情监测,服务于油菜高产创建;强化部门协作,实行统筹兼顾;加强油菜苗情监测员的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交流;增加对油菜苗情监测工作的投入等。  相似文献   

7.
油菜生产大多是在连作条件下进行的,如集中产棉区的套栽油菜、稻田移栽油菜等.油菜连作,菌核逐年累积,加重菌核病的发生;导致土壤缺钾和缺硼,降低连作地油菜产量.针对以上情况应采取如下措施:  相似文献   

8.
该文分别介绍了油菜主要病虫害油菜菌核病、油菜霜霉病及油菜病毒病(油菜蚜虫)的侵染过程、发病症状及发病原因,并从农业措施、药剂防治两方面概述上述油菜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策略,以期为科学防治油菜病虫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优质油菜育种的研究进展及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加拿大率先开展油菜品质育种后,世界优质油菜育种发展迅速。至今,云南省已育出适应本地生态条件种植的优质高产油菜新品种17个,为云南省优质化油菜生产作出了贡献。综述报道云南省优质油菜育种现状、高产优质油菜开发利用前景。今后,云南省将加快优质油菜育种步伐,采用多种育种手段,努力与国际油菜品质育种目标接轨,提高油菜育种水平。  相似文献   

10.
<正> 1991年7月,我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之一,应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IDRC)的邀请,到加拿大萨斯卡通参加第八届国际油菜会议。之后,我又应加拿大油菜育种专家道耐(R.K.Downey)博士的邀请,参观考察了萨斯卡通农业研究站(北美主要研究中心之一)。 加拿大1943年才开始试种油菜,现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油菜生产国(仅次于我国),油菜生产仅次于小麦。其油菜生产发展如此之快,主要得益于对油菜育种工作的重视和这一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效。加拿大是世界上第一个育成和生产单低及双低油菜的国  相似文献   

11.
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的一种主要病害。一般可使油菜减产20%,严重田块减产30%~50%。尤其低芥酸油菜易感染此病。发病植株表现早枯,角果减少,并提前裂果,种子散落、皱瘪,籽粒千粒重和出油率下降,对油菜生产威协很大。油菜菌核病菌主要以菌核形式在土中或混杂在种子里越夏和过冬。在温、湿度适宜  相似文献   

12.
双低芥菜型油菜新油8号的选育王兆木,陈跃华,王长海,蓝海燕(新疆农科院经作所,乌鲁木齐,830000)80年代末,双低甘兰型油菜和双低白菜型油菜在国内外相继问世并推广应用。然而双低芥菜型油菜在国内外尚属空白。加拿大油菜育种家H·K·love和G·Ra...  相似文献   

13.
甘蓝型油菜与芥菜型油菜正反杂交的胚胎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甘蓝型油菜与芥菜型油菜正反杂交的胚胎学观察表明,甘蓝型油菜作母本时,授粉后柱头乳突细胞内有明显的胼胝质沉积,异种花粉管常常不能进入乳突细胞;杂种胚和胚乳发育迟缓,胚至心形期后便不能继续正常发育,胚乳停滞在游离核阶段并最终败育。反交时花粉管生长正常,但受精和胚的发育都落后于芥菜型油菜自交。除有少数畸形胚出现外,芥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的杂种胚一般均能发育至成熟。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油菜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世界油菜的生产动态和黑龙江省油菜发展的现状,对油菜在黑龙江省的产业化发展,从双低油菜的产业分布、工业油菜发展、油菜科研方向、油菜的产业协会等几个方面提出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近年来巴东县双低油菜产业发展的现状,指明其存在优势品种推广受阻碍、机械化生产程度低、生产技术有待提高、油菜籽加工技术滞后和菜籽含油量偏低等问题,提出了促进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即:优化双低油菜生产技术;调动农民油菜种植积极性;加大科技投入,带动油菜产业发展;开发油菜的多用途,挖掘油菜产业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在不同光照下甘蓝型油菜幼苗的差异表达基因和差异代谢物,为花青素合成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甘蓝型油菜自交系GLH4为研究材料,选取优质种子种植于花盆,在人工气候箱中以300 μmol/(m2· s)光照培养至2叶1心期后,进行强光700 μmol/(m2·s)和弱光300 μmol/(m2· s)处理,取0,24,48,72和96 h油菜幼苗进行表型观察;分别取不同光照处理96 h油菜的第1片真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GLH4在不同光照下的转录组数据,随后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差异基因KEGG分析,筛选不同光照处理油菜幼苗差异表达基因,并用RT-qPCR技术进行验证;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和串联质谱和Analyst 1.6.3软件进行油菜幼苗代谢组数据的处理,对代谢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筛选不同光照处理的差异代谢物。【结果】对0,24,48,72和96 h油菜幼苗的表型观察发现,强光处理油菜幼苗茎、叶颜色变紫,且随诱导时间延长,颜色逐渐变深。转录组KEGG分析共找到9 840个差异表达基因,且参与光照调控的差异基因显著富集到了20条通路中,其中代谢途径的差异表达基因最多(1 751个),其次为次生代谢途径的差异表达基因(986个)。代谢组分析共检测出248个差异代谢物,其中类黄酮差异代谢物最多(81个)。类黄酮代谢物中包括7种花青素苷,其中花翠素、花翠素 3-O-葡萄糖苷、矢车菊素和牵牛花色素3-O-葡萄糖的表达量达到极显著水平。类黄酮代谢途径的差异表达基因和差异代谢物的表达量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表达量居前的8个差异表达基因的RT-qPCR结果与转录组分析结果一致。【结论】强光诱导油菜器官和组织颜色的变化与花青素积累及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以收集的94份白菜型油菜(Brassica rapa)、芥菜型油菜(Brassica juncea)、甘蓝型油菜(Brassicanapus)为材料,利用大田小区试验,设正常施肥(CK)、低氮(LN)、低磷(LP)3种处理,在成熟期考察籽粒产量、株高、一次分枝数、每角果粒数、千粒重和角果数以及低氮或低磷与正常施肥间的籽粒产量比值(氮、磷效率),研究评价不同油菜材料对低氮、低磷胁迫反应的差异和产量潜力。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在3种处理条件下都具有最高的平均籽粒产量,生产潜力大;白菜型的氮、磷效率最高,可能携带更多氮、磷高效相关的基因;芥菜型油菜的氮、磷效率虽不及白菜型油菜,但高于甘蓝型油菜,同时还具有黄籽和角果数多、抗虫抗病性强等优良性状,二者均可为甘蓝型油菜的遗传改良提供优良基因来源。在不同施肥条件下,不同类型油菜的性状都有较大的变异,并且与其籽粒产量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说明不同油菜种类的相关性状具有较大的遗传变异资源,且同一类油菜不同基因型或品种间也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18.
选取在大田中种植的苗期健康油菜和不同发病等级的油菜作为对象,通过测定它们的光合作用参数及根和叶中SOD、POD、CAT3种酶活性,探索油菜根肿病对油菜光合作用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油菜发病等级的不断增大,净光合作用速率(Pn)不断降低,健康油菜的Pn最高、为53.08μmol/m2·s,发病等级为7级时油菜的Pn最低、为23.73μmol/m2·s;根和叶中SOD活性先降低后又升高,POD活性则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发病油菜根中CAT活性都比健康油菜高。  相似文献   

19.
<正>油菜菌核病是张家港市油菜生产上最主要的病害,特别是近年来随抗性较弱的双低油菜(低芥酸、低硫甙)的大面积推广,该病的发生呈逐年加重趋势,严重影响了油菜的产  相似文献   

20.
油菜抗旱性产量指标及品种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出油菜品种抗旱性产量指标和抗旱性较强的油菜品种,为选育抗旱油菜品种奠定基础。【方法】在旱棚鉴定条件下,比较25个油菜品种(系)的各农艺性状,分析各材料之间的差异性;比较分析供试材料的抗旱鉴定产量指标(抗旱系数、干旱敏感指数、抗旱指数、抗旱指数修订式);选取适宜的抗旱鉴定产量指标,在供试材料中筛选抗旱性较强的油菜品种。【结果】25份供试材料油菜品种在干旱胁迫下,其株高和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各材料间差异较大,具有代表性。抗旱性鉴定产量指标中,抗旱系数和干旱敏感指数可用于评价品种稳产性,但不能反映品种旱地的产量;抗旱指数在考察品种产量稳定性的同时,兼顾了品种旱地产量,并与同组旱地平均产量相比较,更适合用于油菜品种抗旱性鉴定产量指标;抗旱指数修订式利用了对照品种的产量,与抗旱指数所反映的供试油菜品种的抗旱能力大小趋势相同,兼顾供试品种在旱地和水地的绝对产量和抗旱系数,评价供试品种的丰产性和抗旱性。抗旱指数和抗旱指数修订式适合于油菜品种的综合抗旱性鉴定。【结论】3类供试材料中根据各品种抗旱指数、抗旱指数修订式及2种生境(旱区和水区)于对照品种比较共筛选出青杂12号、青杂11号、大辣芥、姚328-331和大黄油菜5个抗旱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