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牡丹江31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晚熟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病、耐冷、适应性强等特点,2010年通过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
玉米单交种牡单10是由黑龙江省农科院牡丹江农科所利用自选玉米自交系128作母本,131A作父本,于1986年配制杂交组合,代号为牡201。1998年2月经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推广。牡单10是牡丹江农科所为牡丹江制药厂(年需商品玉米15万...  相似文献   

3.
牡豆9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牡丹江分院2005年以(黑农48×绥04-5474)的F1为母本,与黑农48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经多年鉴定选育而成。该品种需≥10℃积温2 330℃左右,2012—2014年在各级产量试验中均表现早熟、高产、高油、多抗等优点,2015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适宜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和吉林省东部半山区相同条件的地区种植应用,种植密度一般以每公顷保苗25~30万株。  相似文献   

4.
"牡豆8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2002年以垦农19为母本,滴2003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经多年鉴定选育而成。该品种需≥10℃积温2 450℃左右,在适应区域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20 d左右,2009~2011年在各级产量试验中均表现早熟、高产、优质、多抗等优点,2012年1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和吉林省东部半山区相同条件的地区种植,种植密度一般为24~30万株.hm-2。  相似文献   

5.
龙粳44由黑龙江省龙科种业集团有限公司育成,2014年2月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该品种为早熟糯稻品种,抗稻瘟病性强、耐冷性强,丰产稳产,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种植。  相似文献   

6.
水稻新品种龙粳28(原代号龙育04-1465)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通过常规系统选育而成。该品种属于早熟、优质、丰产、多抗、适应性强的大粒型水稻新品种,填补了黑龙江省水稻第四积温带品种产量不高的空白。2009年1月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审定编号为黑审稻2009011。  相似文献   

7.
绥农33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和黑龙江省龙科种业集团有限公司经有性杂交育成的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于2012年1月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该品种2009—2010年黑龙江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710.1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绥农28增产12.0%;2011年黑龙江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601.8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绥农28增产9.8%。品种适宜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以及吉林、内蒙、新疆等省区相适应的积温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8.
寒地早粳超级稻龙粳31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粳31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水稻研究所和黑龙江省龙粳高科有限责任公司共同育成,2011年1月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该品种产量高,品质优,抗逆性较强。适合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插秧或直播栽培。  相似文献   

9.
1995年黑龙江省审定推广的大豆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黑龙江省审定推广的大豆品种1995年,经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查确定推广6个大豆新品种;认定品种1个,现分述如下:一、黑河12号1.品种来源: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农科所1986年用快中子5×1011照射黑交8305F2风干种子选育而成。品种...  相似文献   

10.
玉米新品种合玉23(原代号合单505)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玉米育种室育成。2010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品质优良、抗逆性强、丰产性好、稳产、适应性强等特点,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种植。  相似文献   

11.
针对留胚米产业化生产时出现的留胚率低、碎米率高、食味差等问题,以2011年收获的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的60个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SATAKE-TM05试验级碾米机进行留胚米加工试验,筛选留胚率较高的品种,并对留胚率高的品种测定留胚米饭的感官评分和食味综合评分,选出留胚率高且感官评分高的品种;对样品的碾磨品质如糙米率、碾白率及外观品质如糙米白度、精米白度、碎米率、不完善粒率等进行分析检验。结果表明,60个样品中留胚率较高且感官评分较高的品种有6个,即龙稻10号、牡丹江27、牡丹江28、牡丹江30、吉粳95和松粳9;留胚率与碾白率和精米白度相关性较好,与碾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精米白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糙米率呈显著负相关,与不完善粒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大豆疫霉根腐病菌分离方法及发病地区初步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病组织分离法是分离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的有效方法,在选择性培养基上,采用此方法分离到病原菌的成功率达86.7%。1997年-1998年调查结果表明,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呼兰县、牡丹江市、东宁县、密山市、穆棱市、佳木斯市、集贤县、吉林省舒兰市的大豆田中存在大豆疫霉根腐病菌。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牡丹江地区马铃薯品种丰产性差、抗病性弱、适宜性狭窄等问题,评价了本单位选育的5个马铃薯品系:即牡003、牡015、牡210、牡316和牡370的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高淀粉品系牡015和鲜食品系牡370产量均高于各自对照品种克新12、克新13,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因此,建议对这两个品系进一步深入研究并进行小面积示范,以期选育出适合本地区的高产优质马铃薯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
根据在国际通用鉴别品种上的反应,采用室内幼苗接种鉴定的方法,将黑龙江省38个供试的大豆细菌性斑点病菌菌株划分为1号、4号、3号和7号,其中4号小种为优势小种,占供试菌株的86.67%.本试验采用针刺接种方法用4号优势生理小种接种鉴定108个栽培大豆品种和育成品系,研究结果表明:东北三省育成的品种或品系存在着抗源,供试108个品种中抗病资源比例为13.89%,中抗比例为22.2%,根据抗性资源筛选结果,可合理地用于大豆生产和抗病育种.  相似文献   

15.
亚麻新品种黑亚14号的应用效果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丽珍 《中国麻业》2006,28(1):21-23
黑亚14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高纤、抗倒、早熟的法国亚麻品种FANY为供体,以本所育成的高产亚麻品种黑亚10号为受体通过花粉管通道DNA导入选育的亚麻新品种。黑亚14号综合了亲本品种的优异遗传基因,具有高产、优质、抗倒伏、抗病性强等优点,2003-2005年在黑龙江省累计推广面积达到lO余万hm^2,增产亚麻原茎7万t,增加经济效益2.1亿元。黑亚14号不仅适宜于黑龙江省广大地区种植,还推广到吉林、内蒙、新疆、云南等十几个省(区),示范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小麦叶枯性病害在黑龙江省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黑龙江省不同地区720个点的调查,初步查清了小麦叶枯性病害在全省的分布,根据温度和降雨量气象条件和初始病指可初步将全省病害分为三个区:即病害流行强度I级区、包括嫩江、呼玛地区;流行强度Ⅱ级区,包括泰来、哈尔滨、牡丹江、宝清、佳木斯等地;流行强度Ⅲ级区,包括北安、饶河、伊春地区。并明显了Septoria属病害和Biploria属病害的各地区叶枯性病害中所占比例。  相似文献   

17.
优良甜菜新品种Beta866的引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eta866是美国BetaSeed公司选育,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引进的甜菜二倍体单胚雄不育杂交种。该品种丰产性好,块根含糖较高,属标准偏丰产型品种;抗丛根病和褐斑病,耐根腐病;块根形状整齐,品质好,出糖率高,产质量稳定,适应性广。在2010—2011年的国家甜菜品种区域试验中,全国三大甜菜产区两年42个试验点次平均根产量72506.8kg/hm2,比对照品种提高25.4%;平均含糖率16.4%,比对照品种低0.4度;平均产糖量11867.8 kg/hm2,比对照品种提高23.2%;对丛根病的抗性明显优于对照品种,对褐斑病、根腐病、黄化毒病和白粉病的抗性与对照品种相当。在2009—20011年的黑龙江省区域试验中,Beta866两年15个点次平均根产量55565.3 kg/hm2,比对照品种提高9.8%;平均含糖率16.0%,比对照品种高0.2度;平均产糖量8910.1kg/hm2,比对照品种提高11.8%。该品种适宜在黑龙江的绥化、齐齐哈尔、哈尔滨、佳木斯、黑河、牡丹江,河北的张北,内蒙古的包头,新疆的伊犁、昌吉等地区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18.
2008~2011年在黑龙江省共分离了41个马铃薯晚疫病菌,并测定了这些菌株对瑞毒霉和霜脲氰的敏感性和交互抗性。瑞毒霉测定结果显示6个(14.63%)菌株显示为敏感性,11个(26.83%)菌株显示为中抗,24个(58.54%)菌株显示为抗性。这说明黑龙江省分离的晚疫病菌已对瑞毒霉产生抗性。对于霜脲氰,EC50值为0.0630~2.1289μg/mL,最不敏感菌株是最敏感菌株的33.79倍,敏感性基线值为0.1879μg/mL。交互抗性分析结果显示,未产生交互抗性的菌株为73.16%,产生交互抗性菌株为26.84%。以上结果说明霜脲氰和瑞毒霉不能交叉使用。  相似文献   

19.
优质香稻新品种松粳22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粳22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五常水稻研究所采用人工杂交系谱法选育出的优质香稻品种,全生育期144 d,需有效积温2 700℃左右,具有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和活秆成熟等特性,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种植。本文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不同生态和施肥条件下超级稻干物质积累、干物质空间分配等特性,以牡丹江28(V3)为对照,以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适宜种植、生产面积较为突出的超级稻品种龙稻5号和松粳9号为试验材料进行大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品种在不同肥力条件下干物质积累表现为低氮处理小于高氮处理,不同试验地区,超级稻干物质积累的变化规律相似,中后期干物质积累较快,总体表现为“前小、中稳、后高”的积累特征。水稻干物质在0~100 cm的空间范围内分布比较均匀,龙稻5号和松粳9号中上层干物质量大,单茎物质储存量明显高于牡丹江28。水稻茎秆各层干物质量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同一肥力不同品种间各层干物质积累量表现为底层是牡丹江28>龙稻5>松粳9,其余各层均表现为松粳9>龙稻5>牡丹江28。相同品种配合不同肥力的条件下,各层穗干物质积累量整体呈现低氮处理小于高氮处理现象。较高的穗粒数和结实率是超级稻高产的主要原因,在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超级稻品种都表现出较高的喜肥和耐肥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