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闽西南山区客家传统村落景观风貌独特,水系景观地域特征突出。先采用影响要素叠加的方式,总结特定地形、地貌、气候条件下闽西南自然水系特征,并与我国其他典型地域进行对比;然后从聚落选址、形态及传统理水手法方面,分析河坑村水系对村落空间构成的影响,并采取要素构成的方法,提取滨水植被、驳岸形态、滨水构筑、滨水人文活动等景观要素特征,剖析其自然和人文成因,为闽西南客家村落景观的保护开发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传统村落被大规模拆迁改造,村庄布局、传统建筑、人文景观和民俗文化也随之消失。为了让更多有文化价值的传统村落得到保护和发展,文中以临沂市竹泉村为例,在"记得住乡愁"情感下,从几百年形成的民居、泉水、竹子、民俗等村落景观要素分析,研究传统村落景观的独特魅力,探索传统村落景观保护、改造和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随着昭大公路竣工,旅游小集镇和集镇街道的建设,大山包旅游开发进展得如火如荼。旅游业的强力发展,在为当地政府与居民收入带来增益的同时,也使村落风貌景观发生了巨大变化。结合大山包地理条件、区位因素及历史沿革,具体分析了旅游开发对其村落景观的利弊影响,得出了利大于弊的结论,并提出了应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保护对策,以促成旅游与传统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景观基因”作为传统村落景观信息遗传的载体,蕴含了传统村落独特的景观环境特征与景观演变发展的内在逻辑。因此,景观基因图示可为探索传统村落景观结构提供新视角。以江西省丰城市瓘山村为例,从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的“胞—链—形”图示体系出发,揭示瓘山村在景观整体形态、景观连接通道和景观基本单元等方面的景观结构特色:景观基因“形”体现在二维空间形态和三维空间环境;景观基因“链”以外环龙溪和内部街巷结合为代表;景观基因“胞”体现在建筑和非建筑景观单元。从而总结出:风水理论、尊重自然的生态理念和景观集称文化三大景观基因共同孕育出了瓘山村的景观结构特色。  相似文献   

5.
以泰安市传统村落进贤村的保护与更新项目为例,指出了传统村落拥有一个地区独特的景观价值和人文内涵,但场地存在传统景观破坏严重、经济模式单一、人口空心化等多种问题,应实施“景观地域性、空间多样性、居民主体性、环境生态性”的保护更新策略。通过植入乡村展览馆、村民广场等公共空间,增加主题民宿、采摘果园等多种居民收入途径和整治河道、修复生态景观的方式,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保护和改造策略,探索了有效的传统村落更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于曙明 《贵州林业科技》2007,35(2):23-25,33
旅游开发是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一些保护区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由于缺乏生态思想和景观保护意识,造成了景观资源的退化和对保护对象的破坏。在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与管理中,导入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对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进行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并加强景观生态管理,能够促进自然保护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达到自然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从乡村振兴三产融合的角度,梳理乡村旅游景观营造的方法,阐述了粤北客家地域文化及乡村旅游景观的特征。通过对深塘村乡村旅游资源的挖掘与提炼,根据乡村景观资源的综合特征,选取深塘村三大核心景观资源——百臻生态农业园、古子坑八仙村和观音庙,作为乡村景观重塑的突破点。以优化核心景观吸引物、村庄整体景观风貌控制两大策略为抓手对村庄旅游景观进行提升。最后提出以地域化乡村旅游景观环境改善促进乡村综合社会效益的提升,实现乡村旅游差异化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俞高双 《绿色科技》2012,(11):235-238
分析了乡村旅游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及乡村旅游的含义和分类。从乡村旅游景观的范畴层面属性和元素特质要素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当前景观建设的不足之处。结合鹿田村的旅游资源现状,提出了区域、村落、村貌和院落景观的建设策划方案与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9.
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精粹,延续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本研究选取漓江流域5个代表性的传统村落,结合调查问卷进行实地调研访谈,进而分析漓江流域传统村落旅游开发和保护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村落保护和旅游发展对策,以期为漓江流域传统村落保护和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在经济全球化、旅游热潮等方面的复杂背景下,民族村寨的传统民居成为当下热门研究话题.以第一批"中国景观村落"的代表--广西金竹壮寨为案例,对其传统民居的保护与改造进行多个侧面研究,并提出实施建议,拟解决其在旅游保护与开发中的矛盾,亦以期对其他类似民族村寨传统民居的保护与改造工作起到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森林游憩对环境与景观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通过分析游憩的特征,提出了森林游憩对环境影响的四个方面,指出了在森林旅游开发中应注重环境和景观生态系统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乡村景观评价因子分析是指导乡村规划设计与建设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对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4个传统村落样本的问卷调查,筛选出影响传统村落景观的变量;运用IBM SPSS 24. 0采用统计学的探索性因子分析法进行量化分析,得到影响传统村落景观空间的4个公共因子,即村落风貌因子、精神文化因子、生产性景观因子、交通及公共空间因子,其中村落风貌因子对山地传统村落景观空间质量影响尤为重要。该研究期望为传统村落景观保护与开发、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整体人文生态系统是人与自然环境协同演化发展形成的有机整体 ,传统村落的整体人文生态系统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典型范例.从认知、理解、运用三个层面浅析了传统村落整体人文生态系统 ,并以永定县客家土楼传统村落、元阳县哈尼族传统村落为例评价了传统村落的整体人文生态系统 ,以定位该村落的现状 ,分析了其特征来剖析该村落的遗产价值 ,最后提出了对其保护与开发的简要规划.  相似文献   

14.
赵辉  陈娟  薛高洁  汪琦  宴瑾 《绿色科技》2024,(1):18-23+30
基于AVC[吸引力(attraction)、生命力(vitality)和承载力(capacity)]理论,对传统村落景观资源及景观的发展进行了探究,并揭示了传统村落景观存在的问题,力求提出改善传统村落进行景观的方案。选取临沂智圣诸葛故里——沂南县竹泉村为案例,进行了传统村落景观综合评价研究。以AVC理论为指导,结合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构建AVC综合评价体系,包括吸引力、生命力、承载力3个方面的11个因素层和37个指标层,13位相关领域专家对指标两两比较打分评价,运用yaahp软件确定各层级权重值,结果表明:竹泉村承载力(0.4233)权重值最高,具备旅游发展的优势和条件,最大游客容量(0.0121)成为其发展旅游的最大影响因素。生命力(0.2728)和吸引力(0.3039)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根据当前得出的权重数据,提出了竹泉村景观保护与更新策略:(1)修复村落历史风貌,建设村落生态景观;(2)保护文化景观,加大文化遗产宣传力度;(3)完善村落基础设施;(4)引入外来企业,带动村民参与;以期为村落景观今后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沾河林业局地形地势条件、自然资源景观、人文景观等分析,得出大沾河旅游资源丰富,景观自然,适合进行生态旅游的结论,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通过开展森林旅游,反过来又可保护这片旅游资源,开发旅游项目,可带动相应产业的发展,减少当地人们对自然资源的破坏,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广西来宾市象州县运江古镇为例,从景观空间、历史人文、自然生境三个视角探讨了传统村落旅游区景观空间的激活和历史风貌的恢复,并从"环岛生境修复"、"地域文化修复"和"社会机能修复"三个层面建立了基于空间修复理念的岛屿型旅游地旅游规划策略,试图探索传统村落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并能付诸实践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当前城市化背景对传统村落人文特色与地域景观的保留及延续提出了 新要求 。 以浙江省丽水市高坪乡箍桶丘 村为研究对象 ,通过构建箍桶丘村景观基因指标体系 ,识别村落景观基因特征 ,并针对基因特征提出村落活化路径 。识别 结果显示:村落环境特征基因为"山水村田景”的自然式村落 ,环境资源丰富:布局特征基因中聚落形态和街巷布局方式多 样 ,需进 一步梳理:建筑特征基因反映明清建筑与建筑平面形态特征保留较好 ,整体村落风貌遭受侵蚀:文化特征基因仍有 延续 ,需继续挖掘突出 。 因此 ,对箍桶丘村活化提出四条路径:利用环境 ,协同资源:激活聚落 ,喜溢邻里:重塑立面 ,风貌管 控:延续经典 ,文脉传承。  相似文献   

18.
横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现状与改造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森林景观是森林公园风景旅游资源的主体,也是开发森林生态景观旅游的基础。为充分利用森林公园自然风景资源、森林景观资源,突出公园自然生态休闲主题特色,增强并开发生态旅游功能,必须对森林公园森林景观进行总体统筹规划和科学改造。通过分析横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现状、特点、优势、存在问题等,提出与探讨横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改造、保护、开发利用的原则、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以通海县兴蒙乡蒙古族村为例 ,依据现场调研资料 ,在分析街巷空间构成及景观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了少数民族传统村落街道更新的理念 ,探讨了街道界面的更新措施 ,指出了传统村落街道景观应遵循体现生活、满足人情和当地美学需求的设计宗旨 ,期望使传统村落街道景观在更新改造之后不会成为丧失本土文化灵魂的商业街区.  相似文献   

20.
袁霖  李敏 《广东园林》2015,(2):8-12
在认知粤东北传统客家乡村景观遗产分布、构成及现状的基础上,运用世界遗产杰出普世价值的评估标准,分析归纳了它作为文化景观的遗产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两千年中原文化南迁历史的活体见证;2)客家传统文化及民俗风貌的独特展示;3)岭南山区人居环境营造的杰出范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