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自研发的叶温与环境因子采集系统对叶温、室内光照强度、温湿度、CO_2浓度、地温、土壤湿度长期实时监测,研究了温室中环境因子变化对番茄叶温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被揭开后,叶温与室内光照强度变化有相似的趋势,但二者变化存在一定差异;全天时间段叶温变化与室温变化一致;叶温变化与CO_2浓度变化呈相反趋势;叶温与地温变化趋势相近,但地温变化滞后于叶温2~3 h;土壤湿度全天时间段变化微弱,室内湿度变化较大。室温直接影响着叶温的变化,室内光照强度、CO_2浓度、土壤温度通过影响室温间接影响着叶温的变化。室温是影响番茄叶温的主要环境因子,通过指导室温变化提高作物新陈代谢,进而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2.
由污染物质及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造成的全球环境变化、气温普遍升高和全球气候变化,统称为全球变化(Glo-bal Change)。具体地说,全球变化包括如下内容:气候变化、水文系统的变化、生态系统的变化、生物地球化学的变化、土壤中物理和化学的变  相似文献   

3.
根据2009~2013年芒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信息熵、均衡度和优势度、变化强度等模型,对芒市土地利用的数量、程度、结构、强度等的变化情况进行计算,多层面分析不同时段各类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数量变化方面,芒市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的变化幅度和变化速率都比较快;在程度变化方面,芒市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且基本保持稳定发展;在结构变化方面,芒市土地有序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土地利用偏向于集中开发;在变化贡献率和变化强度方面,芒市耕地、林地、园地和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依然处于核心地位,主导着全区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刘卉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4):126-127
利用实况观测数据,研究了台风"梅花"经过大连时气象要素实况的变化,包括气压的变化、降水量的变化、云的变化、气温的变化,为台风来临前的预防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本报讯变化管理是安全生产板块中关键工作之一。如何保证变化过程的安全高效?日前,天脊集团出台《生产系统变化管理考核办法及实施细则》。天脊集团在《实施细则》中对变化管理分级、分类作出详细规定:按照变化信息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变化信息分为一级变化、二级变化和三  相似文献   

6.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指标研究——以北碚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目前有关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指标的不足之处,指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指标应反映其整体性、时间性、方向性。最后以北碚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为例,提出了变化率、变化速、变化方向等指标。  相似文献   

7.
干旱和洪涝是2种极端自然灾害,均与降雨和径流变化有关,降雨和径流变化极端少便会导致干旱,降雨和径流变化极端多便会导致洪涝。分析降雨和径流变化特征,有利于有效应对旱涝事件。以XX省为例,从总体降雨变化特征、降雨空间分布特征方面分析了典型降雨变化特征,从径流量年际变化、径流量突然变化方面分析了典型径流变化特征,从数字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数据库、洪涝事件预警方面设计了旱涝事件应对预案,以期为降雨和径流变化特征,以及旱涝事件应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临汾市近40a日照时数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1970—2009年近40 a临汾市日照时数资料统计,分析了日照时数的年变化、年代际变化、季节变化、月变化趋势,以及日照时数变化对临汾市主要农作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临汾市日照时数的年代际变化和季节变化均呈减少趋势,2009年比1970年减少344 h,倾向率为-9.675 1 h/a;全年总日照时数平均每10 a减少934 h,各季节之间差别较大,春季变化最小,冬季变化最大,1月减少最多。临汾市日照时数的减少对小麦、玉米、棉花的生长都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基于土地景观遥感影像分类数据、DEM数据、气象数据、土壤数据和相关社会经济数据,应用空间回归模型对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土地景观格局变化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地景观格局变化驱动因子受时间尺度影响较大,同一土地景观格局变化驱动因子会随时间推移而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同一驱动因子对土地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力也会随时间变化而发生改变。农田、果园、交通运输、水体景观格局变化主要受人文驱动因子影响,森林、城乡人居及工矿景观格局变化主要受自然驱动因子影响,人文驱动因子对土地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程度总体上大于自然驱动因子。人口状况、科技水平、经济发展等因子是土地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空间回归模型拟合效果优于OLS线性回归模型,是进行土地景观格局变化驱动力分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研究经济欠发达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可以科学指导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白城市为例,分析了2009~2014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动态变化、程度变化,并借助SPSS平台采用主成分分析,寻找影响多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因素。研究表明,白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为经济发展、产业机构调整、农业发展及人口变化。  相似文献   

11.
概括了盐度变化对鱼类产生的生理影响,主要从渗透调节酶、抗氧化酶、消化酶活性变化,离子细胞大小和数量的变化,凋亡及免疫细胞的活性变化,激素的分泌水平及其在组织内的表达水平变化,以及蛋白质标志因子在mRNA表达水平上的变化等方面,对鱼类适应盐度变化的应答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天津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天津市土地的科学利用、合理开发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利用1999-2008年天津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和相关统计资料,分析天津市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天津市的耕地、园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面积大量减少,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林地面积大量增加,牧草地面积基本没有变化;人口变化、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变化是天津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3.
祁明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814-10817,10836
根据1980、1995、2000年甘肃省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变化贡献率、动态度、斑块个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等指标,研究甘肃省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情况;并根据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对由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甘肃省生态服务价值进行定量评估和分析,确定不同时段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引起的生态服务价值响应与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0~2000年甘肃土地利用变化总体表现为耕地、建筑面积呈增加趋势,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均呈减少趋势;同期各生态系统类型服务价值均呈增长趋势,从总体变化特征看,基本与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不同储存时间下黑莓果酒的蛋白质含量、总糖含量、总酚含量以及果酒的澄清度变化情况,并对其品质变化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黑莓果酒中蛋白质含量、总酚含量、澄清度显著下降,多糖含量变化不显著;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澄清度的变化与蛋白质和总酚含量的变化成显著正相关,与多糖含量变化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人为干预下工程建设对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影响,在RS、GIS技术的支持下,以2008年Al OS影像及2011年环境卫星影像为数据源,提取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土地利用变化信息,以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为基础,构建了土地利用净变化量、交换变化量、总变化量的计算方法。通过定量分析可知,研究区灌木林地具有最大的总变化量;有林地净变化量大于交换量;水田、旱地、草地的交换变化量相对较大;湖泊新增量与流失量相等;居民用地、烟田以净变化为主,与新增量几乎相等。人为干预、宏观政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较为显著,因此,科学合理规划流域建设及管理才能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相似文献   

16.
林爱明  孙志娟 《北京农业》2014,(27):184-185
利用湖北省谷城地区1998`2007年的降水资料,分析近10 a来降水的变化特征,对降水的年变化特征、季节变化特征、月变化特征、年雨日变化特征及年暴雨发生日数变化趋势等多个方面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10 a来湖北省谷城地区的降水变化特征较为明显,呈现出缓慢增多的趋势。夏季降水量明显增多,秋季则逐渐减少。并且年雨日减少、年暴雨发生日数增多。降水变化也会产生一些经济及社会问题,因此,研究降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程武学  周介铭  杨存建  任平  卢洲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3115-13119
首先对成都市CBERS和TM影像进行前期处理,包括几何校正、影像镶嵌、影像配准;之后用像素级的影像融合方法对CBERS影像和TM影像进行融合。对成都市2005和2010年的遥感影像进行分类后,对2期影像的土地利用地类变化进行了分析,主要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变化速度、变化方向和变化程度,并从自然、人口、政策、经济等角度对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利用辽宁省气象局提供的闪电定位仪系统2007—2014年的闪电资料,分析了大连地区云地闪的年变化、月变化、日变化、时变化及闪电密度和闪电强度时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9.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是目前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课题,而土地利用变化的自然和社会驱动力研究对解释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和建立土地利用变化预测模型起关键作用,因而成为研究的焦点.同时,应把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的作用置于重要位置.本文以重庆市为例,对重庆市建设用地变化及社会经济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重庆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社会驱动力因素有经济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化、政治经济政策等因子.  相似文献   

20.
土壤入渗气液两相流的变化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室内及田间恒定土壤空气压力、正常积水入渗过程中湿润层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观察了禁锢土壤空气压力及入渗水流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入渗过程中禁锢土壤空气压力变化过程可分为急剧变化、缓慢变化和稳定变化3个阶段,得出稳定入渗阶段的平均截面含水率分别为0.97和0.50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