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由于主要经济鱼类资源严重衰退,近海资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东、黄海近海饵料生物丰富,是中上层鱼类天然的产卵场和索饵场。我国东、黄海中上层鱼类品种多,资源量大,主要有鲐鲹、马鲛、沙丁鱼等。据统计,鲐鱼资源量47万吨,蓝圆鲹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于海洋资源的变化,传统的主要经济鱼类的渔获量日趋减少,而鲐鲹鱼等中上层鱼类产量不断增加。中上层鱼类因水份含量高,自溶酶活性强,鱼体鲜度下降快,易产生组胺;而且鱼体脂肪含量高,脂肪的不饱和程度大,易氧化变质,给加工带来很大的困难。我们在鲐鲹鱼罐藏加工研究中,成功地研制出以低温干燥脱水代替传统的油炸脱水工艺技术,被生产企业采用后,产品质量明显提高,经济效益十分明显,现将该加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鲐鱼和蓝圆鲹等中上层鱼类是我国东、黄海渔业中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这些鱼类由于鱼体嫩、体内血液多、组织酶活性强、胃溶物充满易腐败的饵料;其捕捞汛期又集中在气温30多摄氏度的夏季,所以易于变质.尤其鲐、鲹鱼,如果鲜度稍不好,则体内组胺含量增加,食后容易产生过敏反应.因此这类渔获物的保鲜加工特别重要,且难度较大. 近年来浙江省岱山县采用冷却海水保鲜方法处理中上层鱼货,质量好于冰冻保鲜鱼货.从外观上看,不仅鱼体完整,无冰伤痕,色泽鲜亮;而且肌肉硬挺,肉质紧密.经检测,鱼体的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均在一级品的标准范围之内.他们将经过冷海水处理的鲐鲹鱼再装箱加冰运往杭州、宁波等城市鲜销,质量很好.虽经过十  相似文献   

4.
根据统计资料,利用剩余产量模型专家系统(CLIMPROD)对东海鲐鲹鱼类最大持续产量(MSY)作了评估分析。结果表明:东海鲐鲹鱼类合计分析时的MSY在34.5~44.2万吨之间,接种类分别评估时,鲐鱼的MSY为16.1万吨,蓝圆鲹为22.2万吨;按区域分析时,鲐鲹鱼东海北部群的MSY为12.5~13.2万吨,福建沿海群为20.1万吨。  相似文献   

5.
在海洋主要经济鱼类资源严重衰退的情况下,这几年鲐、鲹鱼产量却连年上升,因此,各地都把捕捞这两种鱼列为大渔汛安排。鲐、鲹鱼捕捞是一种技术性较强的光诱围网作业。如何保障秋汛灯围作业  相似文献   

6.
黄海南部和东海浮游动物分布与鲐鲹渔场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海南部和东海的日本鲐鱼和蓝圆鲹以浮游动物为主食,并兼食鳀鱼等小型鱼类。因此浮游动物的分布及其季节变化同鲐、鲹渔场的关系密切。本文报导了1972—1975年间,对黄海南部和东海浮游生物组成和数量分布的调查结果,并据此对鲐、鲹渔场的位置、渔期、渔获量以及洄游路线等进行了分析研究。不同季节,鲐鲹鱼类的产卵群、索饵群和越冬群形成的渔场位置及其变迁,都和浮动动物的分布、数量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黄海南部和东海的日本鲐鱼和蓝圆鲹以浮游动物为主食,并兼食鯷鱼等小型鱼类。因此浮游动物的分布及其季节变化同鲐、鲹渔场的关系密切。本文报导了1972—1975年间,对黄海南部和东海浮游生物组成和数量分布的调查结果,并据此对鲐、鲹渔场的位置、渔期、渔获量以及洄游路线等进行了分析研究。不同季节,鲐鲹鱼类的产卵群、索饵群和越冬群形成的渔场位置及其变迁,都和浮动动物的分布、数量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东黄海围网渔业随着渔场的扩大,渔获品种和产量都有了提高,特别是浙江南部海域的鲐鲹鱼和对马、日本海的沙丁鱼的开发和利用,给灯光围网渔业增加作业时间,提高产量创造了条件。但由于鲐鲹鱼、沙丁鱼、鲅鱼等中、上层鱼类肉质嫩、不易保鲜,特别是对马渔场的沙丁鱼和九、十月份浙江南部渔场的鲐鲹鱼,很难保鲜。九、十月份浙江南部渔场气温在30℃以上、水温在25℃以上,用拖网船运回的冰鲜鱼,大部分变质,不能食用。这对围网渔业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9.
东海南部鲐鱼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东海南部的鲐鲹鱼类的叉长、体重及性腺成熟度等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1999年5月份东海南部鲐鱼优势叉长组为26~28cm,优势体重组为200~300g;7、8月份优势叉长组为24~26cm,优势体重组为100~200g。蓝圆鲹优势叉长组为20~21cm。2000年7、8月份鲐鱼优势叉长组为24~26cm。1999年鲐鱼叉长组成基本呈正态分布,2000年鲐鱼叉长组成明显存在两个峰值。2000年相同叉长的鲐鱼体重要略低于1999年,认为跟1999年、2000年海洋环境因子变化有关。从相关系数来看,2000年的曲线更贴近实际情况。并认为5月份北上参加产卵洄游的鲐鱼群体、其性腺已开始发育成熟,并沿途产卵。  相似文献   

10.
以海洋生态系营养动力学为基础,采用Steele模式估算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中上层鱼类资源年生产量为86.14×10~4t,进而以鲐鲹鱼类群聚资源在中上层鱼类资源的比例,估算鲐鲹鱼类群聚资源的年生产量为51.76×10~4t。Gulland和MSY简单模式估算鲐鲹鱼类群聚资源的最大持续产量分别为25.00×10~4t和25.88×10~4t。Schaefer和Fox剩余产量模式估算鲐鲹鱼类群聚资源的最大持续产量分别23.60×10~4t和23.41×10~4t,最大持续捕捞力量分别为1140.41×10~4kw·d和1266.66×10~4kw·d。折算为福建灯光围网渔船分别为424和471组,并从开发现状和种群生态学及捕捞死亡等参数分析鲐鲹鱼类群聚资源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1.
准确掌握中上层鱼的中心渔场,是灯光围网稳产高产的关键。根据浙江沿海渔场条件和渔捞经验,分析判断鲐、鲹等中上层鱼类的中心渔场,主要有八种方法:一、根据鱼类洄游规律判断中心渔场九月前台湾暖流势力较强,中下旬后,随着气温下降,沿岸冷水团向东南海区伸展,台湾暖流向南退缩。因此.前期鲐鲹等中上层鱼栖息稳定,中心渔场偏拢;后期则陆续集群向东南外海洄游,中心渔场也随之移动。  相似文献   

12.
鲱鱼切片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舟山第二海洋渔业公司的灯光围网捕捞船组每年捕获海洋中上层鱼约1,500吨,主要是鲐鲹鱼类。为提高生产这些低值鱼类的经济效益,该公司从国外引进一台“巴德尔33型”鲱鱼切片机。适用于鲐  相似文献   

13.
<正> 一、前言鲐鱼 Pneumatophorus japonicus(Hout-tuyn)和蓝圆鯵 Decapterus maruadsi(Tem-minck et Schlegel)均系大洋暖水性中上层集群的洄游性鱼类,是我国东、黄海主要经济鱼类之一。浙江省1984年产量已上升到83.3万吨,仅次于带鱼、马面鲀。鲐、鯵鱼营养价值可与鲣、鲔、沙丁鱼媲美。据文献记载,鲐鱼肉还可以治疗慢性胃肠病和肺痨虚损等症。在加工利用方面,目前我国大多以原条鱼鲜销为主,市场上仅有少量鲭鱼罐头。我们于1984年上半年开始从事鲐鱼和蓝圆鯵鱼加工、保鲜试验,选用中、小条为原  相似文献   

14.
中上层鱼的精加工——调味冷冻鲐、鲹鱼片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鲐、鲹是二种不同科亚目的的中上层鱼类.鲐属鲭亚目、鲭科,即鲭鱼。产辽宁,山东、江苏、浙江和上海五省、市。鲹属鲈形亚目、鲹科,即兰园鲹,产福建.广东和广西三省。这二种鱼捕捞产量高,在我国海洋渔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台湾海峡鲐鱼捕捞群体结构及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2003~2004年台湾海峡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结合以往闽南、台湾浅滩渔场鲐鲹鱼类监测资料,研究分析了台湾海峡鲐鱼捕捞群体结构及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结果表明:台湾海峡鲐鱼资源主要为灯光围网作业和拖网作业所利用;5、6月在灯光围网作业主要渔获物中鲐鱼占绝对优势,其余各月所占比重均较低,其渔获群体优势叉长组为230~260mm,占60.8%,平均叉长246.1mm,资源利用较合理;而拖网作业捕捞群体以0龄鱼和1龄鱼为主。定点调查表明5月鲐鱼数量分布的主要密集区出现在闽南、台湾浅滩渔场的近岸海域,以幼鱼为主,8月群体较为分散,密集度不高。为合理利用鲐鱼资源,应加强对灯光围网作业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16.
前言据国外文献介绍:应用冷却海水保藏鱼类的研究始于十九世纪初,早期的试验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因而进展缓慢。在本世纪的40~50年代,加拿大、挪威、日本、美国和苏联等国家发现了丰富的鲱鱼、鲐鱼、鲹鱼等资源,极需要有一种能冷却大量易腐败鱼类的方法,此时,冷却海水保鲜方法  相似文献   

17.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主要中上层鱼类可捕规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主要中上层鱼类资源一蓝圆鲹、金色小沙丁、鲐鱼、脂眼鲱、竹(竹夹)鱼,颌圆鲹、羽鳃鲐和大甲鲹等,自六十年代中期灯光围网作业的兴起之后已经历了近30年的较大规模的开发利用。目前投入该渔场的灯光围网作业单位,虽然比七十年代减少了三分之一强,其捕捞能力却较七十年代有明显提高,作业天数和投网次数也相应增加,因此灯光围网的捕捞力量已接近七十年代的水平。而近年来捕捞中上层鱼  相似文献   

18.
吴常文 《海洋渔业》1986,8(4):147-151
<正> 舟山渔场不仅是相对的密集成群的带鱼、大黄鱼、墨鱼(乌贼)等主要经济鱼类的产卵场及其幼鱼的索饵育肥场,同时也是相对的不密集成群而稀疏散见的鲳鱼、鳓鱼、马鲛鱼、鳗鱼等常见经济鱼类,以及鲐鲹、竹荚鱼、舵鲣等中上层鱼类洄游经过的季节性渔场,也是各种小型经济鱼、虾类等繁殖、栖息、生长、聚集的优越场所,渔业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  相似文献   

19.
沟鲹(Atropus atrops)隶属鲹科(Carangiade),沟鲹属(Atropus)。俗称铜罗盘(福建)。系近海暖水性中上层鱼类,其经济价值较高。分布于印度洋、印度尼西亚、朝鲜、日本和中国沿海。台湾海峡的沟鲹常与蓝圆鲹、鲐鱼、乌鲳等中上层鱼类混栖,成为机帆船大围缯和灯光围网的兼捕对象、研究它的生物学特性、无论对科研、教学和生产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邹胜祥 《海洋渔业》1988,10(3):129-129
<正> 农牧渔业部下达的“鲐、鲹鱼食用加工研究”课题,在东海水产研究所及舟山海洋渔业公司的共同协作下,于1985~1986年进行了咖喱鱼肉干的试制研究、小生产试验、试销等工作,基本达到要求。于1987年12月7日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