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中草药苦楝毛莨防治链中华鳋病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应高 《淡水渔业》1997,27(6):19-21
苦楝、毛莨能用于链中华鳋病的治疗,两药合用效果很好。试验用药浓度为2-3ppm,能驱除鲢鱼鳃部寄生的中华鳋。  相似文献   

2.
渔工 《海鲜世界》2002,(5):40-41
一、病原体 1、中华鳋病 病原体为中华鳋,隶属于桡足亚纲、剑水蚤目、鳋科、中华鳋属。寄生在鱼鳃上。雄鳋终身营自由生活,雌鳋幼体营自由生活,成体营寄生生活。中华鳋属主要有大中华鳋、鲢中华鳋两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水面施肥养鱼快速发展,大水面主养鱼类——鲢、鳙遭受中华鳋病的危害日益普遍。我们通过对两湖地区数十个大水面养殖水体中鲢、鳙鱼的实地调查,无一例外地发现有不同程度的中华鳋寄生,并影响鱼类的生长,中华鳋病是影响大水面养殖效益的最突出因子之一。为此,我们通过不断实践和跟踪服务,成功摸索出了一套大水面防治中华鳋病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草药苦楝毛莨防治鳋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鳋病是养殖鱼类最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病、主要病原有大中华鳋、鲢中华鳋、日本新鳋、锚头鳋及狭腹鳋。在长江流域、两广地区,每年4-11月。是鳋类产卵繁殖季节.虫体繁殖和活动对被寄生的鱼类造成刺激,病鱼在水中骚痒不安,在水面急游、摩擦、撞击.鲢中华鳋还引起花白鲢的翘尾巴症状.预示虫体侵袭强度大。加之色体缺乏营养而消瘦衰弱,易致死亡.严重影响着养鱼业的发展。驱除、杀灭继类的药物较多,六十年代曾使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但对浮游植物的影响较大,七十年K及八十年代分别由敌百虫粉剂、敌百虫晶体所代替,九十年代晶体敌…  相似文献   

5.
中华鳋是大水体广为流行的病原体,鲢中华鳋是对大水体鲢、鳙鱼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原体之一。虽然鲢、鳙鱼对鲢中华鳋的耐寄生能力较强,病症易诊断,不容易造成鲢、鳙鱼迅速大量死亡,但是当鳃丝上的鲢中华鳋寄生量过大时,鳃组织破坏严重,鱼类呼吸困难,鱼类的生长会受到严重影响。一、大水体鲢中华鳋病例1.涨渡湖湖泊基本情况:涨渡湖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境内,面积5.55万亩,平均水深1.5米左右。2012年5月9日抽样检测发现,鳙鱼平均规格  相似文献   

6.
鳋病是池塘鱼类最常见的寄生虫病之一,主要病有大中华鳋、鲢中华鳋、日本新鳋及长刺新鳋等。该寄生虫的流行地区广,遍及全国各地,流行盛期每年~11月。鱼类感染此病时因破坏鳃瓣等表皮组织,腐鳃尖,刺激鳃丝,使鱼类呼吸困难,痛苦异常,特别在晨池水缺氧情况下表现更趋严重,它们狂游于水表,其尾鳍往往露出水面打转,兜圈等症状。故在江、浙带渔农常称此现象叫“弄水病”。此病轻的影响吃饲长;重的则引起烂鳃等并发病,死亡率较高。防治中华鳋病的药物较多,主要有硫酸铜、硫酸亚、敌百虫、菊酯类等。但由于多年来一直沿用这些药已…  相似文献   

7.
中草药治疗中华鳋病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网华 《科学养鱼》1999,(10):27-27
中华鳋俗称鳃蛆,是寄生在鱼鳃上的一种大型桡足类。且其种类依寄生宿主而异。如大中华鳋多喜寄生于草鱼,鲢中华鳋喜寄生于鲢鳙鱼,长刺新鳋和日本新鳋则喜寄生于鲤、鲫、鳊等鱼的体表、鳃丝、鳃耙和鼻孔内。该类寄生虫的流行地区广,遍及全国各地,流行盛期每年4-11...  相似文献   

8.
鳋病是池养鱼类最常见的寄生虫病之一。主要病原有大中华鳋、鲢中华鳋、日本新鳋及长刺新鳋等。该类寄生虫的流行地区广。遍及全国各地,流行盛期每年4月至11月。鱼类感染此病时因破坏鳃瓣等表皮组织.腐蚀鳃尖,刺激鳃丝,使鱼类呼吸困难,痛苦异常,特别在清晨池水缺氧情况卜表现更趋严重,它们狂游于水表层.其尾鳍往往露出水面打转,兜圈等症状。  相似文献   

9.
一、大水面杀虫近几年,湖泊、水库水生动物的病害频繁发生,其中以寄生虫疾病和鱼类暴发性出血病的发病率最高,暴发性出血病多为寄生虫疾病的继发症,因此,防治好寄生虫是水库、湖泊防病的关键。寄生虫一般为锚头鳋、中华鳋和指环虫。锚头鳋、中华鳋病用科洋强力虫克防治,指环虫  相似文献   

10.
盛华夫 《科学养鱼》2004,(11):71-71
近年来,大水面施肥养鱼发展迅猛,大水面中的主养鱼———鲢、鳙的中华鳋病的危害十分普遍,经过我们实地调查两湖地区数十口大水面鲢、鳙鱼的生长,无一例外都发现有程度不同的中华鳋寄生,影响鱼类的生长,中华鳋病是影响大水面养殖效益的最突出因子。为此,我们通过不断实践和跟踪  相似文献   

11.
鱼康治疗中华鳋病价廉效好中华鳋病在我乡受水灾地区较严重,在防治方法上,笔者曾经采用了传统药物晶体敌百虫,但防治效果不尽人意,且敌百虫价格昂贵;同时由于长期使用对鱼类产生抗药性而使用量不断增大至0.7ppm。因此,使用新的药物已势在必行。1996年7至...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例由多种寄生虫(中华鳋、锚头鳋、车轮虫和指环虫)感染引起并发症造成精养池塘草鱼大量死亡的诊治病例。  相似文献   

13.
遂宁市地处四川省的中部,有中小型水库332座,养殖水面3351公顷。近些年来,中小型水库鲢鳙鱼共患“两鳋”鱼病(中华鳋病和锚头鳋病)时常发生。笔者防治鲢鳙共患“两鳋”鱼病的中小型水库113座(次),水面2480公顷,采取的防治技术行之有效。一、发病时间1.中华鳋病又称“鳃蛆病”。在每年3~11月发病,主要发生在一龄以上的幼鱼和成鱼。虫体较大,肉眼可见。成熟的雌鳋,在生殖节上挂着一对细长白色的卵囊。对鱼种危害较严重,常引起鱼种大量死亡。2.锚头鳋病又称“针虫病”、“蓑衣虫病”。在水温12~33℃时,鱼种和成鱼均可发此病;对鲢、鳙鱼种危害…  相似文献   

14.
一、中华鳋病中华鳋病又称中华鱼蚤病,雌性鱼圣营寄生生活,寄生在鱼鳃上。在我国北起黑龙江、南至广东均有发生。在长江流域一带从4月至11月均可发病,5月下旬至9月上旬是发病高峰期。主要危害二龄以上草鱼、青鱼、鲢鱼及鳙鱼,严重时可引起病鱼死亡。中华鳋病轻度感染时一般无明显症状,严重感染时,则病鱼呼吸困难,焦躁不安,在水表层打转或狂游,尾鳍上叶常露出水面,因此渔民常称之为“翘尾巴病”,最后病鱼消瘦、窒息而死。病鱼鳃上粘液很多,鳃丝末端膨大或棒糙状,苍白而无血色,膨大处淤血或有出血点。中华鳋病的防治一般使用晶…  相似文献   

15.
鱼类锚头鳋病是由锚头鳋寄生鱼体引起的,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各种养殖鱼类都能被感染致病而造成死亡,主要危害草、鲢、鳙、鲤和鳗鱼。下面介绍治疗锚头鳋病的5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鳃蛆病又叫大中华鳋病,是由大中华鳋寄生引起的一种常见寄生虫病。大中华鳋隶属节肢动物门、桡足纲、剑水蚤目、鳋科、中华鳋属,主要寄生于草鱼、青鱼、鲇、赤眼鳟、鳡、淡水鲑等的鳃丝末端内侧,全国各地均有分布。每年4-11月为大中华鳋的繁殖期,以5月下旬至9月上旬最为流行,严重时可造成鱼病,引起草鱼大量死亡。2018年8月中旬,陕西省汉中市一家草鱼养殖场暴发鳃蛆病,经过正确诊断,科学用药,鱼病得到了有效治愈,现将处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2.鲢中华鳋病(1)症状:雌虫用大钩钩在花、白鲢的鳃丝和鳃耙上,对鱼危害与大中华鳋相似。鱼整天在水体表层打转或狂游,尾鳍上叶往往露出水面,称“翘尾病”。(2)流行情况:4~11月份,6月中旬至7月下旬最为严重。(3)防治方法:同大中华鳋病。3.锚头鳋病(针虫病、铁锚虫病)(1)症状:发  相似文献   

18.
朱伟 《内陆水产》2007,32(10):32-32
硫酸酮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蛋白盐沉淀,因而有较强的杀灭病原体的能力。对鳃隐鞭虫、鱼波豆虫、车轮虫、斜管虫、指环虫、双身虫、中华鳋等寄生虫引起的鱼病有显著的防治作用,同时又能杀灭池塘中的青泥  相似文献   

19.
硫酸铜(CuSO_4)是防治鱼病的常用药,对中华鳋病、车轮虫等纤毛虫病均有疗效。但是,由于人们缺乏对硫酸铜的认识,在生产实际中往往很少使用硫酸铜。即使在发生中华鳋病时,更多使用的是敌百虫,而很少使用硫酸铜。这样长期下去,无论从经济角度,还是从鱼病防治角度来讲都是不利的。从经济角度来讲。目前,硫酸铜的价格  相似文献   

20.
亲鱼的病害防治在饲养亲鱼过程中常发生细菌性的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中华鳋病、锚头鳋病、打印病等。这些疾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与成鱼情况完全相同,这里介绍几种常用的药物预防方法:1.细菌性烂鳃、肠赤、赤皮病用漂白粉和大蒜或五倍子和呋喃唑酮进行预防。2.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