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山 《吉林农业》2010,(6):117-117
杜鹃花,又名映山红、红踯躅,为杜鹃花科。杜鹃花属多年生常绿或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是中国的十大名花之一,有"花中西施"之美称。杜鹃花种类繁多,全世界约有900多种,主要分为毛鹃、东鹃、夏鹃和西鹃四大类。中国是杜鹃花的分布中心,约有530种,除新疆和宁夏外,各省区均有分布。在我国北方,多采用盆栽方式进行栽植。  相似文献   

2.
<正>杜鹃花属杜鹃花科杜鹃花属,叶互生,花一朵至数朵簇生于枝顶。杜鹃花花形美丽,花色鲜艳,具有花期长、花朵大,俏丽多姿等特点,深受广大花卉爱好者的喜爱。因而人们广泛栽培,尤其它在春节开放,人们更是争相购买,用来居室观赏。  相似文献   

3.
<正> 杜鹃花别名鹃花,杜鹃。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是世界著名的花卉。花色多样,花期4—6月。 杜鹃花原种多分布在海拔1000—3000m的高山上。喜凉爽,忌高温炎热;喜半阴、忌烈日;喜湿润,忌干燥;喜酸性土,忌碱性土;喜排水良好,忌低洼积水;喜腐殖质丰富的轻松土,忌粘重土。 杜鹃花可用扦插,嫁接、压条,播种,分株等法繁殖,扦插法应用较为普遍。大量繁殖杜鹃花可采用全光照扦插育苗法。此法具有生根快,成活率高等优点。扦插多于花后进行,选比较充实的初生侧枝,从基部掰下,保留生长点部位的几枚小叶,插入黑水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杜鹃花科植物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分布于全国各地,主产地在西南部山区。杜鹃花科植物分布广泛,而且大多生境条件恶劣,与其共生菌根真菌有着举足轻重的关系。菌根对杜鹃花类植物的营养吸收、增强对逆境因子的抗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杜鹃花科植物菌根的多样性、杜鹃花科植物菌根真菌的物种多样性等方面,对我国杜鹃花类菌根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大字杜鹃的引种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字杜鹃为杜鹃花科杜鹃花属落叶灌木,高1~3m;多分枝,叶倒卵形,长5-9cm、宽3~5cm,叶纸质,大小不等的5片叶全缘呈“大”字形,集生于枝顶;秋季叶变橙红色或粉红色;伞房花序,花先叶开放或花叶同放,花径5-8cm,粉红色;花期5月。大字杜鹃花大、色雅,展枝优美,开花早,是北方地区难得的园林观赏树种。由于它们自然生长在冷凉、潮湿、偏酸性的山地环境中,引种下山移栽较难成活。  相似文献   

6.
[目的]全面分析不同花色杜鹃花的色素成分与稳定性。[方法]以4种不同花色的杜鹃花花瓣(浅红、紫色、白色和粉红色)为试材,对其花色素提取液进行紫外-可见光光谱扫描检测、特征显色反应和稳定性分析。[结果]试验表明,杜鹃不同花色色素不含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粉色、浅红色和紫色杜鹃花色素主要由花色素苷和类黄酮化合物组成;白色杜鹃花色素则含非红色的类黄酮化合物以及其他化合物,其花色素不具备邻二酚羟基或邻三酚羟基结构,揭示了杜鹃花色呈现差异的内在本质。紫外-可见光光谱扫描的结果表明,不同花色素溶液中的花色素种类与含量不同。稳定性研究表明,食品添加剂、低价金属离子对色素色泽无不良影响,但碱性环境、氧化还原剂以及Fe3+、Al3+均对其稳定性影响较大,探明了有利于杜鹃花色素稳定的环境条件。[结论]研究可为杜鹃花色素的分离鉴定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天然杜鹃花色素的科学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付林江 《北京农业》2014,(24):95-96
杜鹃花作为我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和园林应用价值。为加速利用好贵州省杜鹃花资源,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整理概括贵州省境内的杜鹃花属植物资源情况;同时,简要阐述了杜鹃花在园林观赏、药用与特色文化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简述了危害杜鹃花的杜鹃花叶斑病、杜鹃花灰霉病、杜鹃花煤污病、杜鹃花花腐病等病害的发病特点和杜鹃冠网蝽、卵形短须螨、红带网纹蓟马等虫害的形态特征,并提出防治方法,以期为杜鹃花病虫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综述我国杜鹃花的种质资源情况、育种现状及适合杜鹃花的多种育种途径,以期为杜鹃花的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南岭山地杜鹃花沿海拔梯度的分布及其园林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植物资源利用的角度,定量研究南岭山地杜鹃花沿海拔梯度的分布,以期为城乡园林绿化推荐可供引种的潜在杜鹃花种类.【方法】在南岭山地海拔700~1 900 m范围内,采用样方法设置样地,运用相关分析和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探讨南岭山地垂直带谱上的杜鹃花分异特征.【结果和结论】基于15 600 m2样方数据,南岭山地共有杜鹃花属植物7种,皆为小径阶的常绿灌木或小乔木;TWINSPAN将7种杜鹃花分为3大类,第1大类由刺毛杜鹃Rhododendron championae、猴头杜鹃R.simiarum和龙山杜鹃R.chunii组成,第2大类由多花杜鹃R.cavaleriei、广东杜鹃R.kwangtungense和腺萼马银花R.bachii组成,云锦杜鹃R.fortunei自成第3大类,分类结果反映出南岭山地杜鹃花属沿海拔梯度的变化,揭示采用数量分类方法能够根据植被组成反映环境特点的生态原理;垂直带谱上,多花杜鹃分布最为广泛,其次为腺萼马银花,刺毛杜鹃和猴头杜鹃出现在多个海拔段.  相似文献   

11.
杜鹃花不同品种的观赏性和耐旱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发掘优异的杜鹃花种质资源,以花型、花色、花冠裂片纹饰、花径、花期、二次花有无6个花器官观赏性状指标以及叶形、分枝特点、生长势3个植株整体观赏性性状指标为整个观赏性评价指标,以植株萎蔫程度、叶色变化、叶片形态为干旱胁迫下耐旱等级划分指标,通过盆栽试验对保存的65个映山红类杜鹃花园艺品种进行观赏性和耐旱性比较。结果表明,花型、花径、花期、叶形、分枝特点以及生长势等指标在不同类群间存在差异,可作为区分映山红类杜鹃花园艺品种四大传统分类群即东鹃、西鹃、夏鹃、毛鹃的参考指标。3年生杜鹃花重度干旱胁迫适宜鉴定时长为15 d;映山红类杜鹃花园艺品种对干旱胁迫较为敏感;初步筛选出3份耐旱性强、10份耐旱性较强的杜鹃花种质。综合观赏性和耐旱性比较结果,对映山红类杜鹃花园艺品种在传统盆栽、造型盆景以及园林绿化的选择应用上提出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杜鹃花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可行性,采用盆栽杜鹃花试验,将种植5个月后的杜鹃花植株进行焚烧处理制成灰分,将种植杜鹃花前后的土壤制成样品,参照GB/T 17138—1997、GB/T 22105—2008、GB/T 17141—1997分别测定土壤和植株灰分中重金属Zn、As、Pb和Cd的含量。结果表明,杜鹃花能够吸收土壤中的Zn、Pb、Cd和As,尤其是对Zn和Pb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说明杜鹃花能够修复重金属Zn和Pb污染的土壤。  相似文献   

13.
贵州几种杜鹃花属植物的花粉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贵州分布的杜鹃花属8种杜鹃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对比研究,对各种杜鹃花粉的一般特征和各种花粉形态进行了描述,其中红花露珠、毛柄杜鹃、树形杜鹃、粗脉杜鹃/麻叶杜鹃、光柱迷人杜鹃的花粉形态特征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4.
我国杜鹃花产业发展的瓶颈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杜鹃花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要加大杜鹃花种质资源调查与保存的科研投入,加强杜鹃花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创新与利用研究,改变我国杜鹃花品种名称及分类混乱的局面,充分挖掘杜鹃花的文化内涵和应用价值,并加强产研结合,促使我国杜鹃花产业尽快走出瓶颈,进入世界前列.  相似文献   

15.
杜鹃花是我国著名的传统观赏花木之一,介绍了杜鹃花的常见种类及生态习性,并从栽培管理、观赏与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细致描述,以为杜鹃花的养护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9种耐寒杜鹃花亲缘关系ISSR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ISSR分子标记研究了辽宁9种耐寒杜鹃花的亲缘关系,从100个引物中筛选出13个能扩增出清晰带型并具多态性的引物,共扩增出了576条DNA片段,分子量为300~2000 bp,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44.31条DNA片段。采用DPS软件,计算9种杜鹃花的Nei氏距离,并用UPGMA法构建了系统树。结果表明,9种杜鹃花明显聚为3大类:照白杜鹃、牛皮杜鹃聚为一类;迎红杜鹃、缘毛迎红杜鹃、兴安杜鹃聚为一类;黄杨杜鹃、淀川杜鹃、红枫杜鹃和大字杜鹃聚为一类,其中第2类与形态学分类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7.
那林香 《吉林农业》2010,(7):116-116
文章从杜鹃花的种子繁殖、野生苗移栽和采条扦插三个方面,对几种常见杜鹃花引种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播种育苗有利于适应栽培地水土条件,适宜的播种期和温度条件有利于杜鹃花种子萌发,苗期管理直接影响幼苗的成活率;5月和l0月野外移栽小苗有利于引种栽培成功;采条扦插生根不良,存活率更低。  相似文献   

18.
杜鹃花的引种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是杜鹃花的发源地和分布中心。但长期米对杜鹃花的引种未引起重视。庐山植物园根据所处的亚高山自然环境,于1982年开展了杜鹃花的引种栽培试验,进行了不同基质的播种试验和发芽试验,找到在消过毒的腐殖土表面铺洗净剪碎的苔藓进行播种的有效方法。进行了生物学特性观察。已引进200余种,有38种开花、105种生长较好的定植于杜鹃园中实验证明,在引种地域方面,无论从植物区系和气候条件考虑,以长江中下游以南的中、高山引种杜鹃,栽培容易成功;从北美东北部及日本引种杜鹃,亦容易成功;亦可选择我国西南部的高山湿生类型的杜鹃进行引种。从栽培上考虑,以栽培常绿杜鹃较久的欧美各国及日本引种容易见效。本文还对引种后的变异进行了比较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化学液剂对杜鹃花(Rhododendron obtusum)干燥的效果。[方法]测定6种液剂处理后杜鹃花的失水率、感官分值。[结果]甘油替代花中水分具有维持植物材料刚性效果,又能起到保色的作用;亚硫酸可抑制色素氧化,防止花朵褐变,提高了花材的观赏价值。2%甘油+6%柠檬酸+2%亚硫酸钠混合液为最佳处理配方,48 h为最佳浸泡时间。[结论]该研究可为杜鹃花干花制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张艳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170-7171,7209
总结了目前我国杜鹃花繁殖、栽培、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我国杜鹃花繁育研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