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曾超宁  汪代斌  张帅 《安徽农业科学》2014,(28):9771-9772,9815
对酉阳烟区烟草赤星病进行了普查和系统调查.结果表明,烟草赤星病在7月中旬开始发病,此后的一段时间内开始蔓延流行,至8月下旬达到发病盛期,之后病情趋于稳定,且烟草赤星病在酉阳烟区的发生在年度间呈现一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烟草赤星病是烟草主要病害之一,本文对烟草赤星病的发生、病害类型、流行规律、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综述,进一步探讨了烟草赤星病防治的发展方向,以期为赤星病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气象因子在烟草黄瓜花叶病测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河南襄城县11a的气象因子与烟草黄瓜花叶病(CMV)的病情指数关系进行分析。筛选出了影响病害发生的10个主要气象因子:1月上旬日相对湿度离均差,1月中下旬日相对湿度离均差,1月上旬日均温≥10℃的积温,1月中旬水热系数。2月中旬温度离均差,3月上旬日相对湿度≤50%的日数,3月上旬平均相对湿度,4月下旬日相对湿度离均差,4月份水热系数,5月上中旬相对湿度离均差,并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方程通过回测和试  相似文献   

4.
烟草赤星病是烟叶生产上的重要叶斑病害,世界各烟草产区均有发生,是烟草生产上威胁最大的病害之一。其具有潜育期短、流行速度快的特点,若种植品种抗赤星病的能力较差,在适宜发病的气候条件下,常引起烟草赤星病暴发流行。流行年份,局部烟区甚至造成毁灭性危害,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成为优质烟生产的一大障碍。本文对烟草赤星病的发生流行因素及防治技术作总结阐述,为赤星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的技术措施。一、烟草赤星病发生流行因素作物病害的发生流行,决定于病原物、寄主植物、环境条件以及耕作制度和栽培管理技术等因素相…  相似文献   

5.
烟草赤星病研究进展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烟草赤星病研究进展及对策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全方位防治烟草赤星病的对策:首先选择抗赤星病较强的品种进行种植,其次通过调节营养方式的办法控制赤星病的发生和流行,最后采用化学农药防治赤星病。  相似文献   

6.
防治烟草赤星病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2006年烟草病害发生严重,近几年烟草又大多是重茬,一旦条件适合势必导致病害大发生,赤星病在烟草生产上属于常发生病害,如果大面积发生,既影响产量又影响品质。为了确保烟农利益不受损失,我们进行了烟草赤星病不同药剂防治效果筛选试验,从中选出了最佳药剂,为今后烟草赤星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烟草赤星病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烟草赤星病是烟草生产上危害最大的病害之一 ,迄今对病菌生物学特性 ,寄主抗病性 ,病害消长规律以及综合防治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本文综述了烟草赤星病的研究成果 ,分析了赤星病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加强病害预测预报 ,病菌生理分化 ,寄主—病原物互作机制以及利用生物技术获得抗源材料研究的未来烟草赤星病研究新领域  相似文献   

8.
赤星病是普通烟草主要的真菌性病害之一,具有潜育期短、暴发速度快、流行范围广、危害程度大等特点,严重影响烟叶的产量与品质。对烟草赤星病的发生、病原菌特征、病害流行条件及综合防治措施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烟草赤星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湖北枣阳烟区烟草赤星病病原菌的种类,给产区综合防治烟草赤星病提供依据。从枣阳烟区采集典型烟草赤星病样本进行病原菌分离,在致病性测定的基础上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分离出的菌株ZY-1为烟草赤星病病原菌,其分生孢子卵形或椭圆形,褐色,具有3~6个横隔膜和1~4个纵隔膜,分生孢子链较短呈树状,多分枝,病原菌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菌株ZY-1与链格孢(A.alternata)同源性最高,达100%。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确定为链格孢(A.alternata),这是首次在湖北枣阳烟区发现由链格孢(A.alternata)引起的烟草赤星病。  相似文献   

10.
针对六盘水地区的烟草赤星病,采用6种不同的药剂在田间开展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菌核净、王铜.菌核净、多抗霉素、氯溴异氰尿酸等4种药剂均对烟草赤星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为避免农残超标及抗药性风险,防治烟草赤星病可选用菌核净与多抗霉素、氯溴异氰尿酸等药剂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系统调查研究了驻马店烟区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结果表明,烟蚜在3月中旬迁飞,6月底前结束,于5月上旬、月底形成2个高峰;病毒病正常年份发病率在5%左右、病指在3左右,遭遇低温、干旱等不利自然条件时,发病程度较重.黑胫病于6月初期开始发生,7月中旬基本稳定,发病程度因降雨量多寡差异较大,整体病害发生为零星分布;赤星病多发生在7月中旬,病株率相对偏高,但病指较低,中下部叶片感病较少,主要发生于上部6片叶,总体表现为发病较轻.  相似文献   

12.
毕节市因为优越的自然条件,成为贵州省的主要烤烟产区。云烟105是目前毕节烟区开始推广种植的后备新品种。为了掌握云烟105在毕节烟区的生长情况,尤其是深入了解该品种在毕节烟区气候条件下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在2020-2021年对毕节市五个县的十一个烤烟种植区开展了系统调查。结果分析表明,烟草靶斑病、病毒病和气候斑在云烟105的发生比较严重,其他病害发生较轻,虫害发生不明显。并且,病虫害发生情况与该地区同期其他烤烟品种相类似。基于此调查结果,对毕节烟区云烟105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2种防治烟草花叶病药剂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章海  王能如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5):928-928,931
对2种自行研制的防治烟草花叶病药剂的药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号药和2号药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防效与当前烟草生产上推广使用的药剂相当;1号药和2号药的防效在发病前以浓度200倍液较好,而在发病后以浓度400倍液较好。  相似文献   

14.
从烟株钾素吸收机理、分子生物学研究及烤烟后期钾含量降低的原因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烟草钾素营养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烟叶钾含量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烟叶的造碎除了与烟叶质量有关外,还与加工过程中的温湿度、工艺参数等有关。本文分析了烟叶加工过程中烟叶造碎的原因,烟叶造碎与烟叶质量的关系,并系统地分析了如何降低烟叶造碎,旨在为降低烟叶造碎、提高原料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赵莉  汤晓明  彭业敏  张晓阳 《安徽农业科学》2014,(28):10030-10031,10048
通过对张家界烟区基层烟草工作站点的调查研究,发现基层工作站点存在基础设施落后、站点布局滞后、信息化建设缓慢、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烟农辅导员素质整体偏低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对烟叶基层烟草工作站点建设提出建议:优化烟叶种植区域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健全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基层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密集烤房利用率及烟叶烘烤质量,研究稀编密装对烟叶烘烤成本、经济性状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稀编密装有利于降低烟叶烘烤成本,改善烟叶的外观质量,提高上中等烟的比例,因此可在烘烤中推广应用稀编密装技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有效解决烤烟生长前期低温寒潮的影响,促进高寒烟区烟株生长,提高高寒烟区烟叶单产,保证烟农经济效益.[方法]移栽期分别为4月5、10、15日,盖膜后打孔洞数分别为1、2、3.[结果]小苗膜下烟栽培技术因移栽期、破膜大小的不同,烟株在各个生长发育阶段的农艺性状有较大的差异,最终影响烟叶的产量与品质.在泸州高寒烟区,膜下烟栽培应选择移栽期为4月5 ~ 10日,破膜大小为3个孔洞的种植条件,在此种植条件下,各农艺性状最好.[结论]该研究可为提高泸州市烟叶生产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杨丽平  许树德  王小兵  王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077-17078
[目的]研究云南曲靖市马龙县不同类型植烟土壤与烟叶产量、品质之间的关系。[方法]在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县8个乡镇避雨采集土壤样品357个。同时,在对应采集土样的田块,采用定等级、定叶位取样法取烟叶样品1套,分析土壤、烟叶中的化学成分。[结果]在烟株移栽后30~90 d,水稻土烟株的农艺性状指标明显优于红壤土、紫色土。与紫色土、红壤相比,水稻土烟叶总氮、烟碱含量较高,总糖与还原糖含量明显偏低;从烘烤后烟叶的糖碱比、氮碱比分析,紫色土中生产的烟叶更接近于优质烟叶,就不同土壤类型而言,紫色土>红壤>水稻土;3种土壤类型烟叶中,叶黄素、β-胡萝卜素、咖啡单宁类多酚均以紫色土含量最高,红壤次之,水稻土最低;其他类胡萝卜素类、黄酮类多酚、芸香苷含量的大小顺序为红壤>紫色土>水稻土,其评吸结果为紫色土>红壤>水稻土。[结论]在烤烟生产上,要争取高产优质,应根据区域土壤类型确定其施肥量。  相似文献   

20.
叶成熟度与烟叶品质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烟叶成熟度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前人对成熟度与烟叶品质关系的研究,展望了烟叶成熟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