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本文对广水市城郊广水河水体环境质量现状、城效耕地土壤与农作物重金属污染及其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评价,结论是水、土和农作物重金属污染加剧,城郊农业环境质量日趋恶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53,自引:5,他引:48  
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格局多样,区域污染风险突出。发达国家对污染土壤的修复经验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面临土壤重金属空间异质性强、土壤类型及农作物品种对重金属累积差异大、土壤酸化严重、土壤元素失衡、不科学的发展方式、土壤重金属累积趋势难以逆转、土壤—农作物重金属累积线性关系不显著,修复技术不完善、修复措施长期风险调控机制缺失等主要挑战。根据我国农田土壤污染防治现状及课题组工作基础,我们提出以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和风险管控为基本思路,建立土壤污染防治体系,通过"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分类管理和土壤环境质量基准推导"等4个步骤推进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作物的重金属污染及其防止对策   总被引:60,自引:1,他引:60  
在参考国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作物重金属污染的原因,其中,污水灌溉、乡镇企业的“三废”污染、汽车尾气等造成我国农作物中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针对不同的污染原因,提出了防止农作物重金属污染的控制对策,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是防止农作物重金属污染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种植单一的超富集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不但中断农业生产导致经济收益降低,而且因生物量较低、修复周期长等诸多弊端导致修复效果不甚理想。间作作为一种传统的农艺管理方式,利用生态位和生物多样性原理等能提高农作物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对共植的农作物种类增量提质。在中、轻度污染土壤修复中利用间作体系,通过调控超富集植物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促进超富集植物根系低分子量有机酸(LMWOAs)的分泌,降低其根际土壤p H,增加重金属活性,从而增加超富集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同时抑制农作物根系LMWOAs的分泌,以减少农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提高其产量和品质,实现"边生产边修复",提高土地利用率,并增加经济效益。本文根据近几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了间作条件下超富集植物和农作物生物量、生理生化响应、重金属吸收、转运、富集等方面的变化,以及间作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并对间作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领域的发展趋势,如超富集植物和农作物间作的信号转导和分子生物学机制、间作体系下两类植物根际微生物类群的差异及其功能机制,以及构建高效间作体系提高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南昌市城郊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南昌市郊区为例,研究城市郊区的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发现城郊表层土壤重金属Pb、Cd、Cr、Cu、Ni、Zn、As和Hg着8大重金属均有外源物质的进入;测试样点单项污染指数Hg达污染级,综合污染指数污染级污染样点52.38%。工工厂周围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非工厂周围,不同的利用方式下8大重金属元素单项污染指数以及综合内梅罗指数均表现为菜地大于水田。总之,城郊表层土壤易受污染,并且工业点源污染,农业物质投入,农业集约利用程度是污染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基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土壤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39,自引:13,他引:39  
董元华  张桃林 《土壤》2003,35(3):182-186
目前我国土壤和农作物中有毒物质的残留问题日趋突出。有机氯农药虽已禁用近20年,但通过某些食物链富集仍可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此外,残留农药的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加,其中有机磷农药问题尤为突出。重金属残留超标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郊区、污灌区和矿区农产品,尤其是城郊蔬菜中重金属污染问题比较突出。硝酸盐积累主要在农业集约化地区,尤其是塑料大棚等保护地问题比较普遍。农产品中的有机氯残留、重金属残留以及硝酸盐积累均与土壤污染有密切的关系,土壤是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因素。因此,为了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应尽快开展全国土壤环境质量调查与评价,建立长期性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并加强土壤中环境激素类的研究和监测,修订土壤环境质量与农产品质量标准,建立基于污染物生物有效性的环境质量标准体系与评价方法。同时制订土壤质量修复和保护规划,并完善有关立法,实现土地资源由数量管理向数量与质量管理并重的战略转变。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长期苹果园地土壤重金属分布和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陕西长武苹果园地土壤样品采集和实验分析,依据无公害果园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绿色食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对其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以无公害果园产地土壤环境质量为评价标准,长武果园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有NiAsCrZnCuPb的特征,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为0.489;以绿色食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为评价标准,长武果园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有CrAsPbCu的特征,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为0.715。因此,其土壤环境质量应判定为尚清洁。环境质量评价过程揭示了Ni、Cr存在潜在污染可能,特别是Cr含量已达绿色食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警戒线,所以应将它作为今后监测的重点并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三峡库区是长江流域的重要生态屏障,土壤环境质量关系着库区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从研究对象、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污染治理等方面总结了三峡库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成果,为今后三峡库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北京地区基本农田土壤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北京地区基本农田的土壤环境质量和污染状况进行了系统的调研,并对采样区农田土壤的环境质量按照国家标准进行了单因子评价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依次为Cd > Cu > As > Pb > Cr > Hg,Cd,Cu,As高于北京市土壤重金属背景值,Pb、Cr接近或略低于背景值,相比较而言,Cd污染为北京市基本农田中的主要污染元素。土壤中的农药残留的主要成分为滴滴涕。只有1处农田的Cd含量超过了国家二级标准限量,其余指标均低于二级标准。整体而言,北京地区的基本农田土壤环境质量属于清洁和安全范围,符合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重金属与土壤环境质量及食物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As、Cd、Hg、Pb和Se是对食物链造成污染的最重要元素。简述了土壤环境质量的内涵,讨论了重金属污染的现状、特性、来源以及重金属与食物安全的关系,并提出治理重金属污染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扬中地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扬中地区主要农田土壤进行了采样监测,按照国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的环境质量标准,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尼梅罗综合指数法对土壤的8个重金属污染指标进行了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扬中农田土壤均受到重金属轻污染,其中Cd、Hg污染主要与化肥、农药等大量施用有关;As、Pb、Cu、Zn污染可能与工厂废气及汽车尾气排放有关;而Cr、Ni污染主要与长江石灰性冲积母质特征有关。结合1990年的土壤数据,计算了重金属的累积速率,反映近年来重金属的不断输入。污染区的农产品生态效应研究表明,重金属污染已经威胁到农产品安全。  相似文献   

12.
韶关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工矿业的迅猛发展,韶关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安全生产。笔者对韶关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及其现状作了概述,并针对污染状况及其当地农作物生产的特点提出了一些治理和修复建议。  相似文献   

13.
硅酸盐钝化剂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武成辉  李亮  雷畅  陈涛  晏波  肖贤明 《土壤》2017,49(3):446-452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是目前我国土壤污染治理的重点,黏土矿物、单硅酸盐及硅肥等硅酸盐钝化修复材料是重要的土壤重金属化学稳定剂。本文通过综述硅酸盐钝化剂的分类与特点,阐明了硅酸盐钝化剂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过程中的吸附、沉淀及植物-微生物作用机理与影响因素,提出将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与农作物增产相结合,开发具有枸溶、缓释特性,对重金属具备吸附、沉淀与生物抑制功能且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长效硅酸盐土壤重金属钝化剂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清水塘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土地利用设想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刘芬 《农业环境保护》1998,17(4):162-164
通过对株洲市清水塘地区农田土壤和农作物中重金属含量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受汞,镉,铅,砷污染严重根据农作物中重金属含量的差异,提出了调整种植物结构,改变耕作制度等防治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土地利用设想。  相似文献   

15.
白银是国家重要的有色金属工业生产基地,由于水资源缺乏,城郊农民长期截流东大沟含有重金属的工业污水灌溉,导致白银市郊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本文通过对白银市污水灌溉区与沿黄灌区农田土壤进行调查测定,分析了白银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特征,以此为依据,探讨运用科学污水灌溉,达到重金属污染危害最小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刘玉燕  刘敏  刘浩峰 《土壤通报》2006,37(1):184-188
目前越来越多的大城市的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这将深刻影响到城市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因受人类活动的强烈扰动,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与传统意义上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差别很大,文章就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做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采用3种综合指数质量评价模型,以太原盆地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为评价标准,计算了太原市表层土壤重金属的综合污染指数.对比分析3种评价模型以后,认为用加权叠加综合指数评价模型能客观地反映太原市土壤重金属真实的污染状况.在此基础上,对太原市重金属进行了环境质量分区,并统计出不同环境质量区占总调查面积的百分比.  相似文献   

18.
蔬菜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是对蔬菜种植环境素质优劣的定量描述。本文在对我国蔬菜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目前我国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的主要方法的优缺点,提出开展蔬菜产地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适宜性评价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污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与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针对当前污灌区土壤污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模糊识别模型评价土壤综合环境质量,并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改进,用以计量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采用建立的方法对辽宁省污灌区土壤环境质量和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Cd是辽宁省污灌区首要重金属污染物,而Hg、Pb、Ni污染较为普遍;重金属的来源主要是灌溉污水和农田施肥;以工业废水为灌溉用水的灌区污染情况比以河水为灌溉用水的灌区污染严重;污灌区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大小依次为:Cd>Pb>Ni>Hg>Cu>Cr>As,而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从大到小则依次为:Cd>Hg>Pb>Cu>Ni>As>Cr。总体来看,辽宁省污灌区存在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且具有较为明显的复合型污染特点,其潜在生态风险超出警戒水平,各灌区应根据各自污染特点和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武汉市土壤重金属积累特征及其污染评价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通过在武汉市的城区和城郊进行现场调查采样与室内分析,研究了其0-20 cm表层土壤中6种典型重金属的积累状况,并采用污染指数法对土壤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土壤中Hg、As、Cd、Pb、Cr和Cu 6种重金属平均含量均是城区高于城郊.参照湖北省土壤背景值来看,城区土壤中Hg、Pb和Cd积累明显,分别超过其背景值186.1%,83.2%和76.6%,主要集中在交通区,工业区和公园区这3大功能区;城郊土壤中重金属Hg、Cd、Pb和Cu积累明显,其中最明显的是林地土壤Hg,比相应背景值高266.8%,除林地土壤As超过背景值13.8%外,蔬菜地、旱地和水田这3种利用方式下土壤中的As和所有城郊土壤中Cr,其含量均在湖北省土壤背景值之下.从单因子评价结果看,武汉市土壤中6种重金属的单项污染指数都小于0.7,其中Cd污染指数最大,其次为As、Hg、Cu、Cr和Pb;综合因子评价结果显示城区各功能区和城郊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的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0.7,处于清洁无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