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究‘巴山早’紫色芽叶绿茶加工过程中内含成分的变化规律及其品质特点。【方法】选用‘巴山早’紫色芽叶为原料,在‘巴山早’紫色芽叶绿茶加工过程中取鲜叶、杀青叶、揉捻叶、二青叶、二揉叶和烘干叶,对各样品理化成分进行测定分析;以‘福鼎大白茶’绿色芽叶为对照,采一芽一叶新梢,在相同加工条件下制成绿茶,所制茶样与‘巴山早’紫色芽叶绿茶通过感官审评分析、内含品质成分测定分析和香气组分检测分析,对比评价‘巴山早’紫色芽叶绿茶品质。【结果】绿茶加工过程中,成品茶的茶多酚、可溶性糖、咖啡碱、花青素、总叶绿素、EGCG、GCG、ECG、CG含量和儿茶素组分总量相较于鲜叶降幅分别为10.89%、4.88%、4.55%、28.25%、8.07%、10.58%、22.35%、6.49%、10.49%和6.77%,水浸出物、氨基酸、EGC、C和EC含量相较于鲜叶增幅分别为5.76%、6.57%、4.81%、18.03%和5.01%。‘巴山早’紫色芽叶绿茶相较于对照香气明显较优,且氨基酸、水浸出物、可溶性糖、咖啡碱、简单儿茶素、总氨基酸组分和呈鲜爽味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分别比对照显著高31.62%、5.19%、6...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探究‘巴山早’夏季紫色芽叶鲜叶原料加工绿茶的最佳工艺。【方法】选用‘巴山早’夏季紫色芽叶一芽一叶新梢为原料,分别按照炒青卷曲形茶、烘青卷曲形茶、针形茶、兰花形茶和凤形茶工艺加工成绿茶,所制茶样通过感官审评和内含成分分析。【结果】烘青卷曲形茶内含成分适中、比例恰当,茶多酚含量为18.68%,氨基酸含量最高达3.4%,酚/氨比最低,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达4.81%,水浸出物含量为41.22%,咖啡碱含量为4.15%,花青素含量最高为4.98 mg/g,叶绿素含量最高达1.47 mg/g,简单儿茶素/酯型儿茶素比值最高,感官品质最佳。【结论】烘青卷曲形茶加工工艺是加工‘巴山早’夏季紫色芽叶一芽一叶新梢的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3.
名优茶机采鲜叶分级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滚筛机(6CXF-70大宗茶鲜叶分级机,MCF自制名优茶鲜叶分级机),平面圆筛机(浙茶精766)、风选机(FX450型)等不同茶叶分级机械对相同机采鲜叶原料进行分级,鲜叶原料在不同筛孔、风力条件下,按芽叶大小、轻重归类,实现大小芽叶分离,测定经分级后得到的各类芽叶机械组成,比较分级效果。结果表明:试验用机器采摘的茶青机械组成中标准芽叶的比例(质量分数,下同)为23.54%,粗老芽叶的比例为43.33%,其他碎片的比例达到33.13%。该鲜叶不能作为名优茶生产。经滚筛机分级,在相同分级区段内,MCF分级机分级获得的标准芽叶比率较6CXF-70大宗茶鲜叶分级机高19%,且各筛孔下得到的原料等级界限清楚。利用不同筛孔分层设置的平面圆筛机分级原料,各层级中均有标准芽叶和其他芽叶混杂的情况,不能较好地分离出鲜叶中的标准芽叶。风选机分级能较好地清除机采鲜叶内其他碎片,但标准芽叶和粗老芽叶分离效果不明显;MCF和风选组合分级效果提高。机采鲜叶先经MCF分级,再风选处理,标准芽叶比例提高了16%,其他碎片比例下降了23%,从而有效地减少了标准芽叶和其他碎片混杂。然而先风选再MCF组合分级,分级效果不理想;但是调整自制分级机结构可在一定程度上获得等级差异明显的芽叶。综上,利用滚筛、平面圆筛、风选等方法可以使机采鲜叶原料在一定程度上按大小归类,不同方法分级差异大,其中滚筛分级是3种分级方法中可获得相对整齐、标准芽叶较多的分级方法,利用自制的名优茶鲜叶分级机(MCF)与风选组合分级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4.
以单人电动采茶机为机具,研究了不同采摘时期下春茶的机采效果。结果表明,当茶树冠面以上标准芽叶比例接近70%时进行机采,单人电动采茶机的效果较好,其标准芽叶比例可达37.49%,其产量最高,分别比其他两个处理高3.24~8.36 kg/667m2,其机采鲜叶的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含量分别为4.55%、20.76%,品质较好,符合名优茶的制作标准,是最适合进行名优茶分级的原料;当树冠面标准芽叶比例接近55%时进行机采,其原料的比例组成与品质则较符合大宗茶的制作标准。  相似文献   

5.
以单人电动采茶机为机具,研究了不同采摘时期下春茶的机采效果.结果表明,当茶树冠面以上标准芽叶比例接近70%时进行机采,单人电动采茶机的效果较好,其标准芽叶比例可达37.49%,其产量最高,分别比其他两个处理高3.24~8.36 kg/667m2,其机采鲜叶的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含量分别为4.55%、20.76%,品质较好,符合名优茶的制作标准,是最适合进行名优茶分级的原料;当树冠面标准芽叶比例接近55%时进行机采,其原料的比例组成与品质则较符合大宗茶的制作标准.  相似文献   

6.
茶树紫色芽叶分级标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品种茶树上的紫色芽叶的紫色深浅不同,建立茶树紫色芽叶的分级标准,将为今后的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首次运用目测、色差计测色和花青素含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茶树紫色芽叶等级划分的理化指标。结果表明:茶树芽叶紫色深浅与色差计测色值a,b,L及花青素的含量密切相关,可以根据紫色芽叶的色差计测色值a,b,L的读数范围和芽叶花青素的含量水平将茶树芽叶分成绿色、浅紫色、中紫色、深紫色和特紫色5个等级,据此建立了一个茶树紫色芽叶的分级标准。该标准的建立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和开发茶树紫色芽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酸枣俗称野枣,用酸枣叶加工制作的茶,具有利尿、消炎、促进胆酸合成等多种保健作用。其加工技术如下:1.适时采叶于4~6月采摘嫩叶和芽作原料。原料剔除杂质后及时加工,不可久置。如一时加工不完,应将  相似文献   

8.
对不同嫩度茶鲜叶原料稀土元素含量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随着采摘嫩度降低、原料越老,稀土元素含量越高,表现为1芽2叶<1芽3叶<1芽4叶<1芽5叶<1芽6叶<1芽7叶<1芽8叶;不同采摘嫩度茶鲜叶原料的轻稀土元素含量均高于重稀土元素含量,占稀土总量的65%以上;各轻稀土元素含量变化趋势一致,符合稀土元素排序规律的奥多 哈金斯法则;Ce是茶叶中含量最高的稀土元素,占稀土总量的2872%~4146%。  相似文献   

9.
原料嫩度差异对青砖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福鼎大白茶树品种的4种不同嫩度原料分别加工成青砖茶,采用感官审评评价茶叶感官品质,通过化学分析和GC MS法比较分析主要品质成分及香气成分含量,探究原料嫩度差异对青砖茶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嫩度原料制成的青砖茶感官品质表现为,随原料嫩度下降,外形和汤色品质下降,而香气和滋味品质上升。主要品质成分分析显示,1芽1叶和1芽2、3叶所制青砖茶水浸出物含量以及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都较高,1芽4、5叶和修剪叶所制青砖茶含量相对较低;随原料嫩度降低,茶黄素含量下降,氟含量上升。香气成分总量随着原料成熟度增加显著升高,1芽1叶原料青砖茶香气总量最低,为12.88%,以醇类含量最高,其次是酮类、醛类和杂氧类;1芽2、3叶原料香气总量为62.43%,以醇类含量最高,其次是醛类和烃类;1芽4、5叶原料香气总量为72.43%,以酮类含量最高,其次是醛类和醇类;修剪枝叶香气总量为79.61%,以酮类含量最高,其次是醛类和醇类。研究结果表明,结合青砖茶香味品质和氟含量安全要求,可考虑选用以1芽4叶为主的鲜叶作为青砖茶原料。  相似文献   

10.
不同茶树品种对氟的富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弄清不同茶树品种对氟的富集特征,为选育低富集氟茶树品种提供依据,以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茶树种质资源圃(贵州湄潭)20个品种为材料,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了3种不同标准芽叶氟的含量.结果表明:1)不同标准芽叶氟的含量由高到低的次序为一芽5叶>一芽2叶>单芽;芽叶标准与芽叶氟含量的Pearson相关系数r为0.657(P<0...  相似文献   

11.
《世界农业》2008,(6):69
品种来源:丛植茶树单株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巴山早”茶树属小乔木、中叶类、特早生新品种。该品种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节间长,芽壮叶肥,叶形椭圆,叶面隆起,叶缘微波,芽叶色泽黄绿、背卷.发芽密度中,发芽整齐,育芽能力强,持嫩性好。比福鼎大白茶开采早18~20d,  相似文献   

12.
 不同品种茶树上的紫色芽叶的紫色深浅不同,建立茶树紫色芽叶的分级标准,将为今后的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首次运用目测、色差计测色和花青素含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茶树紫色芽叶等级划分的理化指标。结果表明:茶树芽叶紫色深浅与色差计测色值a,b,L及花青素的含量密切相关,可以根据紫色芽叶的色差计测色值a,b,L的读数范围和芽叶花青素的含量水平将茶树芽叶分成绿色、浅紫色、中紫色、深紫色和特紫色5个等级,据此建立了一个茶树紫色芽叶的分级标准。该标准的建立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和开发茶树紫色芽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熊涤凡  王建平 《新农村》2000,(12):18-18
1.严格按标准采摘茶叶名优绿茶的原料,必须严格按标准进行采摘。如做高档扁形茶,须统一采摘芽头或一芽一初展叶;做高档针形茶,应统一采摘一芽二叶;做高档卷曲形茶,可采摘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在采摘时,应分批多次采摘,以提高鲜叶产量,防止浪费。采摘后的鲜叶及时送厂,及时摊开,并及时加工杀青。 2.科学杀青,保证色绿茶叶色绿包括干茶和叶底色绿,茶汤色绿。要保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平阳特早种夏茶夏季鲜叶不同等级原料加工工夫红茶过程中,不同摊放厚度和时间的萎凋处理研究,探索出最适宜平阳特早种夏季鲜叶加工工夫红茶的萎凋技术参数。结果表明:1芽1叶的鲜叶原料以萎凋时间1618 h,厚度118 h,厚度12 cm为宜,其感官审评最高,为95.1分。1芽2叶的鲜叶原料,以萎凋时间122 cm为宜,其感官审评最高,为95.1分。1芽2叶的鲜叶原料,以萎凋时间1214 h,厚度114 h,厚度12 cm为宜,感官审评综合得分为87.6分;1芽3叶的鲜叶原料,以萎凋时间122 cm为宜,感官审评综合得分为87.6分;1芽3叶的鲜叶原料,以萎凋时间1214 h,厚度114 h,厚度12 cm为宜,感官审评综合得分为83.7分。  相似文献   

15.
优质炒青绿茶的品质要求是:外形紧细匀整,色泽翠绿或绿润,香气高而鲜爽,滋味浓厚,叶底嫩绿,茶汤清澈明亮。要生产这样的优质茶,必须掌握以下的技术要点。 一、合理采摘 合理采摘,把好鲜叶原料关,是茶叶品质的物质基础。从鲜叶原料上讲,鲜叶的嫩、匀、净、鲜,这不仅是决定茶叶外形的物理因素,其内在成分的含量及其比例,也是决定茶叶内质的品质因素。在鲜叶品质中,嫩度是主要的,采摘的标准应是一芽二三叶及同等嫩度的对夹叶。在芽叶组成上以一芽二叶为主体,占整个鲜叶比重的70%~80%,其他也应是级内茶。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机采茶鲜叶的制茶品质,以1芽2~3叶为主的机采鲜叶为试验材料,采用恩施振动分级设备将鲜叶分为2档,上筛鲜叶加工烘青绿茶,下筛原料加工玉露茶,以未分级原料加工的烘青和玉露为对照,比较分析原料机械组成、感官审评结果及理化成分含量。结果表明:鲜叶分级后上筛原料完整芽叶含量最高,近83%,其次为对照,下筛最低;鲜叶分级所制玉露茶、烘青绿茶感官审评得分比对照高出0.6~1.0分;鲜叶分级加工对所制绿茶的理化成分无明显改善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为机采茶鲜叶的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茶叶,为了达到合理采摘,必须掌握以下几个环节。 1.采摘标准。茶类不同,采摘标准有很大差异。如工夫红茶采摘标准为一芽二、三叶;炒青、烘青为一芽三、四叶,以一芽三叶为主。同一茶类由于品质要求不同,采摘标准也不一样。例如炒青高档茶采摘标准为一芽二、三叶;毛峰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一般采摘芽叶越大,产量越高,质量也相应降低。  相似文献   

18.
(续第10期第40页) 工夫红茶的加工包括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形成的红茶色泽红润、香气高爽、汤色红亮、滋味醇厚、叶底红亮. 1.采摘春茶每隔3~4天采摘1次,夏、秋茶每隔5~7天采摘1次.鲜叶采摘标准:一芽二三叶或同等嫩度对夹叶,高档工夫红茶也可采摘一芽一叶,要求鲜叶细嫩、匀净、新鲜.鲜叶采摘时,要求芽叶形状、大小、色泽、嫩度一致,高档茶要“四不采”(无芽不采、虫芽不采、霜冻芽不采、紫芽不采).采下来的鲜叶要用清洁、通风性能良好的竹编茶篮或篓筐装放,贮运时要严格分类,保证茶叶品质.  相似文献   

19.
卷曲形红茶外形酷似碧螺春,是在传统工夫红茶工艺的基础上,借鉴名优绿茶的做形技术,利用双锅曲毫炒干机使其条索卷紧呈螺状。其工艺流程为:鲜叶→萎凋→揉捻→发酵→做形→干燥。一、鲜叶原料卷曲形红茶要求外形紧卷成螺状,颗粒重实,对鲜叶嫩度的要求较高。一般而言,鲜叶的嫩度越高,可塑性就越强,更有利于做形。可采摘无性系大叶良种或地方群体大叶良种鲜叶,标准为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要求芽叶无病虫害且叶片老嫩程度一致。二、萎凋1.目的适当蒸发水分,降低细胞张力,使叶质柔软,韧性增强,便于揉捻成条;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黄观音秋季茶青加工绿茶的适制性,以黄观音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秋季茶青为原料、采用相同加工工艺制作成卷曲形绿茶,对茶样进行感官品质评审和主要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利用黄观音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2个不同等级的秋季茶青加工的卷曲形绿茶,综合感官品质、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总量、茶氨酸含量前者较后者高,茶多酚、咖啡碱、可可碱、儿茶素含量前者较后者低,酚氨比值都在9以上。认为黄观音作为一个乌龙茶品种,采用同样工艺加工而成卷曲形绿茶,一芽一叶茶青加工的卷曲形绿茶综合品质优于一芽二叶茶青加工的卷曲形绿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