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氮磷钾肥对百色烟稻轮作区烤烟养分吸收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肥对百色烟稻轮作区烤烟养分吸收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烟株对氮磷钾吸收量NPK处理最多,不施肥最少,其他依次为NP,NK,PK处理;不施氮处理氮磷钾的吸收强度在66~80 d达到最高,施氮处理则在51~65 d达到最高;每生产100 kg干烟叶,烤烟对氮、磷、钾的平均需要量分别为4.07,0.65,8.46 kg;不同氮磷钾组合以氮磷钾配施处理烟叶化学成分含量适宜、比例较为协调,烟叶评吸得分高,而不施肥烟叶质量差;百色烟稻轮作区氮肥利用率高,磷、钾肥偏低。因此,百色烟稻轮作区应做到氮肥早施,合理施用磷、钾肥,以提高其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不同组合对烤烟干物质积累分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能明显促进烤烟生长、干物质积累,提高烟叶经济性状,以氮磷钾配施处理最优。各处理烟株干物质重顺序为氮磷钾配施氮钾配施氮磷配施磷钾配施不施肥。氮磷钾配施处理烟株干物质是不施肥的1.89倍,在根、茎、叶中分配比例为18.94%、26.62%和54.44%。另外,氮磷钾配施处理产量最高,为不施肥的1.57倍,缺氮处理(N_0P_2K_2)产量占氮磷钾配施处理产量的比例缺钾处理(N_2P_2K_0)缺磷处理(N_2P_0K_2),即缺氮对烟叶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缺钾,磷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木薯-花生间作是一种生态高效的种植模式,研究分析施氮和木薯-花生间作对木薯氮磷钾素积累和系统氮磷钾素利用的影响规律,以期为木薯-花生合理间作和养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15和2016年,以木薯品种华南205和花生品种粤油200为材料,设计不施氮、施氮2个水平和木薯单作、花生单作、木薯间作1行花生、木薯间作2行花生及木薯间作3行花生共5种种植模式,研究不同木薯-花生间作系统的木薯养分积累和系统养分利用特征。【结果】随着木薯生育时期的推进,块根氮磷钾素的积累量和分配率增加;茎秆氮磷钾素积累量和氮素分配率增加,磷钾素分配率先增加后降低;叶片氮磷钾素积累量先增加后降低,分配率下降。不同生育时期、不同施氮水平和不同种植模式间块根、茎秆、叶片和植株的氮磷钾素积累量变化规律存在差异。同一种植模式,施氮处理生产100 kg荚果所需氮钾量、生产100 kg鲜薯所需氮磷钾量、木薯氮素收获指数、木薯磷钾肥偏生产力、钾素间作优势、系统氮钾素积累总量和系统内木薯氮磷钾素比例较不施氮处理提高或显著提高,而花生氮钾素利用效率、花生磷素积累总量、木薯氮钾素利用效率、木薯钾素收获指数、系统内花生氮磷钾素比例、氮素间作优势和氮磷钾素的土地当量比较不施氮处理降低或显著降低。同一施氮水平,间作花生的氮磷素积累总量、氮磷钾肥偏生产力显著低于单作花生,间作木薯的氮磷钾肥偏生产力、钾素利用效率和磷素收获指数低于单作木薯。随着间作花生行数的增加,氮磷钾素的土地当量比和间作优势、系统内花生氮磷钾素比例、花生的氮磷钾素积累总量和氮磷钾肥偏生产力提高或显著提高,系统内木薯氮磷钾素比例下降。【结论】与单作模式相比,木薯间作2行和3行花生模式虽降低了系统内单一作物的产量、氮磷钾肥偏生产力和氮磷钾素积累总量,但提高了系统氮磷钾素积累总量,表现出明显的间作优势,氮磷钾素间作优势分别为63.91—112.11、19.37—42.67和68.29—105.62 kg·hm~(-2)。  相似文献   

4.
宣州地区烤烟合理施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耀平 《安徽农业科学》1999,27(1):70-70,72
不同的施氮量、氮磷钾配比及基追肥比例对烤烟产量、产值有显著影响。分析表明,对产量、产值影响程度依次为:施氮量>氮磷钾配比>基追肥比例,尤以施氮量影响最显著。q测验显示,最佳施肥量,最佳氮磷钾配比及基追肥比例分别为105kg/hm2,1:2:4,6:4。本试验最优处理组合是:施氮量105km/hm2,k磷钾配比1:4:3,基追肥比6:4。  相似文献   

5.
不同施肥水平对木薯氮磷钾养分积累、分配及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施肥水平下木薯氮磷钾养分积累、分配和产量的差异,探讨粤北坡岗地优质高产木薯氮磷钾养分的最佳用量。【方法】以木薯品种南美119为材料,采用“3414”方案,在粤北翁源进行大田试验。试验共设14个处理。【结果】施肥处理的氮素主要分配到地上部,不施肥处理的氮素则主要分配到根部;不同施肥处理的磷素均主要分配到地上部;不施肥处理和不施钾处理的钾素主要分配到根部,不施氮处理的钾素在根、冠间分配较均衡。在木薯不同生长阶段,植株氮磷钾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但施氮、磷、钾化学肥料处理植株氮磷钾含量的下降速度小于不施氮、磷、钾化学肥料的处理。处理N2P2K2的氮、磷、钾含量和积累量在各生育期均为最大,不施肥处理(N0P0K0)的氮、磷、钾含量和积累量在各生育期均为最小(P<0.05)。产量最高的是N2P3K2处理,为22 694.06 kg·hm-2,其次是N2P2K2处理,为21 417.87 kg·hm-2。【结论】木薯产量、氮磷钾养分积累及其在根冠间的分配,对施肥水平高度敏感, 适当比例的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既可以显著增加木薯植株的氮磷钾含量和积累量,又可以提高产量。在粤北坡岗地木薯生产中,氮素最重要,在氮素得到满足的条件下,磷素较钾素更重要。在本试验条件下,氮磷钾养分最佳用量为358.80 kgN·hm-2、89.10 kg P2O5·hm-2和187.50 kg K2O·hm-2。  相似文献   

6.
以烤烟品种NC102为试材,通过"3414"肥效试验研究氮磷钾施肥对烤烟产量、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产量均比对照有显著提高。当每667 m2纯氮用量5.22kg、纯磷用量4.26kg、纯钾用量22.50kg时,烤烟可获得最高产量197.92kg。单一元素对产量的影响为氮肥最大,磷肥次之,钾肥最小。氮素、磷素与成熟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密切相关,控制氮肥施用及适量增施磷肥有利于烟叶正常落黄;适量增施氮肥和钾肥有利于成熟期上部叶片的光合作用,促进上部叶片开片。钾素对成熟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通过海南保亭晚稻“3414”肥效试验,建立了此试验条件下的三元二次和一元二次回归方程模型。结果表明:三元二次方程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预测最佳施肥量的方案为:施N 6.22kg/667m2,P2O51.14kg/667m2, K2O 4.73kg/667m2,氮磷钾比例为1∶0.18∶0.76;缺素区氮素相对产量为83.83%,磷素为92.19%,钾素为87.3%,各单质肥料对水稻产量贡献率依次为氮>钾>磷,该试验地土壤养分,氮、磷、钾均为中等肥力。  相似文献   

8.
以烤烟品种NC102为试材,通过"3414"肥效试验研究氮磷钾施肥对烤烟产量、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产量均比对照有显著提高。当每667 m2纯氮用量5.22kg、纯磷用量4.26kg、纯钾用量22.50kg时,烤烟可获得最高产量197.92kg。单一元素对产量的影响为氮肥最大,磷肥次之,钾肥最小。氮素、磷素与成熟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密切相关,控制氮肥施用及适量增施磷肥有利于烟叶正常落黄;适量增施氮肥和钾肥有利于成熟期上部叶片的光合作用,促进上部叶片开片。钾素对成熟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以贵烟4号烤烟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烟株干物质及氮磷钾素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每667m2施纯氮0~8.5kg范围内,随作施氮量的增加,各生育时期烟株干物质量及氮、磷、钾素累积量都显著提高,但在较高施氮量(4~8.5kg)范围内,氮肥用量的增加对烟株干物质和氮、磷、钾的累积量没有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说明增施氮肥有利于烟株生长和对氮、磷、钾的吸收和累积,而每667m2纯氮用量超过4kg后,烟株干物质和氮、磷、钾积累量对氮肥用量的反应遵循报酬递减规律.  相似文献   

10.
探讨周年内氮钾的分配,明确适合贵州黄壤甘蓝—烤烟模式的氮钾配施模式,为烤烟和甘蓝节肥减施、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于2016—2017年在贵州省绥阳县开展氮钾不同配施大田试验,以甘蓝和烤烟为试验材料,在一个种植周期内,控制氮磷钾总量一致,设置4个氮钾配施处理,即T1处理(甘蓝季高氮中钾、烤烟季低氮中钾)、T2处理(甘蓝季低氮中钾、烤烟季高氮中钾)、T3处理(甘蓝季中氮低钾、烤烟季中氮高钾)和T4处理(甘蓝季中氮高钾、烤烟季中氮低钾),研究不同氮钾配施对甘蓝和烤烟产量、养分吸收、化学成分以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T1处理甘蓝产量最高,达73 290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T3处理烤烟产量最高,为1 605 kg/hm~2,显著高于T1和T4处理。周年经济效益以T1处理最高,为106 847.0元/hm~2,高于其他处理3 091.0~5 409.0元/hm~2。甘蓝氮素吸收量以T1处理最大,达135.6 kg/hm~2,显著高于T2、T3、T4处理19.8、32.8、9.5 kg/hm~2,烤烟氮素吸收量以T3处理最大,为77.7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5.7~8.6 kg/hm~2;甘蓝钾素吸收量以T4处理最大,达104.1 kg/hm~2,显著高于T1、T2、T3处理3.0、15.1、39.6 kg/hm~2,烤烟钾素吸收量以T3处理为最大,为101.7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16.4~31.3 kg/hm~2,从周年轮作养分吸收看,T1处理氮素和钾素养分吸收量分别为204.7、184.6 kg/hm~2,高于其他处理。不同氮钾配施影响烤烟化学成分,总体化学成分含量合理,内在协调。与甘蓝种植前相比,烤烟收获后土壤pH值、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均具有不同程度升高。综上所述,在黄壤区甘蓝—烤烟周年种植体系中,甘蓝季应重视氮肥施用,烤烟季应重视钾肥施用,综合周年效益和土壤养分来看,应选取甘蓝季高氮中钾、烤烟季低氮中钾的养分分配方式。  相似文献   

11.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烤烟氮磷钾营养分配及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为改善烤烟品质,提高肥料施用效益,进行了有机肥与化肥配经试验。试验表明,一定量的牛粪、菜籽饼或花生与化肥配施,可明显提高烤烟叶片中磷钾营养、根系氮素营养的分配比例,降低茎杆中氮磷钾分配比例。适量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有利于提高烤烟中、上部叶的钾含量。试验结果还表明,当有机氮施肥比例占总施氮量的25%时,烤烟生长良好,抗病性增强,烟叶适时落黄成熟,烟叶内在品质提高,上烟比例提高3.6-9.1个百分点,每公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水平氮磷钾对超级稻养分吸收和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两优培九为材料,研究大田不同氮磷钾养分水平下的超级稻干物质和养分累积特征及转运规律.结果表明:(1) 超级稻干物质累积高峰在中期,约累积了总量的50%.干物质累积主要受氮素影响,它们呈现显著的正相关(R=0.8554),磷钾影响不显著.(2)超级稻体内氮磷钾累积有不同的特点,氮磷累积量随超级稻生育期的延长而增加,钾累积在整个生育期表现为单峰曲线.其中氮累积主要集中在前期和中前,约占全累积量的85.4%;磷累积高峰在中期,占总量的58.0%;钾累积量也是中期最高,占累积总量的64.6%.随着氮磷钾施用水平的提高,各自养分累积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除氮素与钾素对各自累积量有显著的影响外,磷素及三元素之间互作的影响基本上未达显著水平.(3) 超级稻籽粒中,氮磷钾累积量分别为99.2 ,53.2,23.8 kg/hm2(比例为4.2∶2.2∶1),其中75%氮素、70%磷素、100%钾素来自营养体.氮营养体转运率与氮素水平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R=0.9610),而不受磷钾明显影响;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磷转运率上升,氮素对磷转运率的影响呈现单峰曲线关系;钾素水平的提高,钾转运率和流失率上升,氮素对钾转运率的影响与磷一样,呈现单峰曲线关系,表明过低或过高的氮素对磷钾累积不利.  相似文献   

13.
配方施肥技术对烤烟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氮、磷、钾三元素为烤烟生长发育必需的大量元素 ,对三元素采用三因素五水平试验设计 ,共 12个处理组合 ,3次重复。试验结果表明 :在豫中烟区肥力中等偏下的壤土条件下 ,N、P2 O5、K2 O分别为 5 2 .5 ,6 7.5 ,2 32 .5kg/hm2 的处理组合施肥效果最佳 ,烟株生物学性状和烟叶产质表现最好。即在施N量适宜的前提下 ,适当增施磷钾肥 ,可达到优质稳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在晋北高寒地区,气候干旱,土壤瘠薄,土壤中N、P、K等元素含量较少,是影响旱地莜麦产量的主要原因。为了探索该地区莜麦生产中,氮磷钾最佳配合施用方法,通过试验分析了单施、二元素配合施用、三元素配合施用的增产效果,采用LSR法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氮磷钾配合施用对莜麦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单施效果不及氮磷、氮钾、磷钾二元素配合效果明显,氮磷钾三元素配合施用效果最佳,比对照增产31.7%。  相似文献   

15.
菜豌豆植株整个生育期对氮、磷、钾三元素的吸收量以氮素最多、钾次之、磷最少.据测定,每生产1吨鲜豆角,需耗纯氮16千克、磷6千克、钾12千克(N∶P∶K=2.7∶1∶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明烤烟滴灌施肥方式下的肥料适宜减量程度。【方法】2017年通过田间试验,以当地常规处理(CF)为对照,研究等氮滴灌处理(DF)、减氮20%滴灌处理(DF-20%N)和减氮40%滴灌处理(DF-40%N)对烤烟生长、氮磷钾吸收利用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与CF处理相比,DF-40%N处理烟株最大叶面积和平均叶面积分别增加了40.7%和20.1%,叶片磷素和钾素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28.8%和31.1%(P0.05),全株磷素和钾素累积量分别增加了8.8%(P0.05)和12.3%,磷素和钾素利用率分别显著提高了35.7%和45.5%(P0.05),中上等烟比例和均价分别提高了28.7%和17.8%(P0.05);不同氮肥滴灌量处理间,烤烟叶片中磷和钾含量以DF-40%N处理最高。随着氮肥滴灌量的减少,烟株氮素累积量随之减少,磷素和钾素累积量随之增加,氮、磷、钾利用率均随之提高,中上等烟、烟叶产值和均价也逐渐提升。【结论】本试验条件下,烤烟滴灌追肥阶段(基追比3∶7)氮肥施用(总)量宜减少40%,可促进烟株对磷、钾的累积和氮磷钾的吸收利用,同时有利于烟叶等级结构及均价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明确烤烟的营养特性和土壤养分供应特性。[方法]选用当前种植较广的云烟85、云烟87、K326为供试材料,对烤烟大田生长期对氮、磷、钾的吸收利用及土壤氮磷钾供应进行研究。[结果]不同品种氮、磷、钾吸收的主要吸收时期最大吸收出现的时间存在明显差异,烤烟氮、磷、钾累积总量也因品种不同而异;烤烟大田生长期氮磷钾吸收曲线与土壤速效氮、磷、钾供应曲线均呈低-高-低变化,但是烤烟氮磷钾吸收主要集中在移栽后50~90 d,土壤速效养分供应则主要集中移栽后20~50 d,早于烤烟吸收。[结论]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不同品种烤烟的营养特性确定不同的施肥量、施肥时间,以满足烤烟对养分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水稻氮素及钾素叶位分布特点及诊断叶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水稻拔节期、孕穗期不同叶位氮素及钾素时空分布特征,并进行了不同叶位含氮、钾量与总叶片含氮、钾量以及施氮、钾量的线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拔节期叶位间含氮量由上而下逐级增加,孕穗期叶位间含氮量由上而下逐级递减,两个时期内叶位间含钾量均表现为由上而下逐级递减.增施氮能减少叶位间氮素的差异,但增施钾叶位间含钾量的差异无显著变化.相关分析表明,拔节期水稻顶1叶适合作为氮营养的诊断叶片,孕穗期水稻顶3叶或顶4叶适合作为氮营养的诊断叶片,顶1叶适合作为拔节期、孕穗期钾营养的诊断叶片.  相似文献   

19.
在相同的水、肥供应条件下,研究了4个品种烤烟干物质积累和氮、磷、钾积累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4个品种烤烟的不同器官及整株干物质及氮、磷、钾积累量随生育期延长而持续增加,变化规律均呈"S"型曲线。NC 71叶片和整株对干物质及氮素的积累表现出前期积累速率慢、后期快的变化趋势,最终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最大。中烟100烟株和不同器官对钾素的积累速率均最大,钾素积累最多。中烟205烟株和不同器官对干物质、氮、磷、钾的积累速率和积累量均最小。不同烤烟品种对干物质和氮、磷、钾的积累速率大小均表现为干物质氮钾磷,积累速率在不同器官间表现为叶茎根。烟株对氮、磷、钾最大积累速率出现的时间,氮稍早于钾,磷最晚;氮又早于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出现时间。干物质和氮、磷、钾最大积累速率出现时间及最大积累速率在不同品种、同一品种的不同器官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以18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在施氮与不施氮条件下,研究了施氮对杂交中稻氮、磷、钾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稻谷生产效率表现为磷素(292.47~328.04 g grain/g P)>钾素(95.39~107.12 g grain/g K)>氮素(57.35~70.35 g grain/g N),氮、磷、钾素的稻谷生产效率与籽粒收割指数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施氮后植株的氮、磷、钾和干物质积累量均随之增加,且磷的增加量高于钾,但增加量均以分配到茎鞘和叶片为主。施氮植株比不施氮植株内氮、磷、钾积累量提高是生物产量和氮、磷、钾含量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因氮、磷、钾含量提高的作用(66.30%~80.16%)大于生物量增加的作用(19.84%~33.70%)。植株氮、磷、钾含量分别与其稻谷生产效率呈极显著负相关,18个杂交中稻组合地上部植株氮、磷、钾的积累量比为1∶0.20~0.21∶0.61~0.66,其中73%~80%的氮和磷被籽粒吸收,73%~75%钾分配到茎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