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2.
植物在自然条件下或人工处理情况下,会偶尔出现形态或生理遗传变异,这种变异,在多浆花卉中表现万为突出。从园艺角度上说,那些与正常植物体色或形态不同的斑锦,畸形等变异植株,比原种更新颖,奇特,珍稀和美观,更富观赏价值和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3.
4.
由于生就与原产地的砂石岩砾模样相似,生石花成了多肉植物中独特的魅力一族。更有趣的是,它在栽培中还常常出现一些畸形或颜色的变异,这些与众不同的琦形、斑锦等变异品种,均比原  相似文献   

5.
6.
高粱骨干恢复系体细胞变异系的筛选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粱体细胞克隆变异育种方法,对高粱几个重要恢复系晋粱5号、三尺三、忻七等进行了改良,获得了一批综合性状好、特点突出、遗传稳定的无性变异系,其中R111已作为恢复系育成一个杂交种。  相似文献   

7.
8.
凌亮  郭伟伟 《种子科技》2024,(5):149-151
菌种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扮演着种子的角色,高质量菌种是高产量的基础。菌种变异与退化是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一大难题。为了解菌种变异和退化,解决这一难题,从食用菌菌丝层面进行分析,针对菌种的异化、劣化、退化现象,提出实际生产中可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56个10-1品系(来源于11个R0植株)和212个晋燕8号品系(来源于45个R0植株)被评价。结果表明,组织培养能够获得有益的农艺性状。82%的20-1系谱和93%的晋燕8号系谱在7个测定性状中至少有一个性状发生显著变异。对每个性状都有一些增加和降低的品系被发现,而且有益的农艺性状变化比不良的变化频率高。再生植物株后代扣进行证明:性状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单株选择能够在作物改良中应用。获得的变异也证  相似文献   

10.
刺槐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RAPD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离体培养过程中都有可能产生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为了从质量上保证二乔刺槐与四倍体刺槐组培苗,检测其是否变异是很有必要的。本试验中,以扦插苗为对照,用10个随机引物进行RAPD扩增。共扩增出33条带,多态性谱带比例为72.7%。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二乔刺槐扦插苗与组培苗、四倍体刺槐扦插苗与组培苗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18、0.17。二乔刺槐与四倍体刺槐两者的遗传距离为0.25。可见,尽管组培苗与扦插苗有一定程度的变异,但并未影响到其基因型。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普通小麦体细胞无性系R2代变异发生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麦R2代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存在4种发生方式,即合株性稳定谱异,全株分离变异,穗系嵌合稳定变异,穗系嵌合分离变异,其中稳定变异相当普遍、红占总变异的1/3。发生阶段较全株性变异于发生较迟的穗系嵌合变异。不同的变异性状有不同折发生方式。株型、穗型、芒型和叶色变异多为分离变异,熟期为稳定变异,株高,腊质等兼有稳定及分离变异,其中某性状是显性突变的结果,多数分离性状的分离均属简单分离,且箐少见到基因突变的  相似文献   

15.
兰花是比较容易出现变异的花卉。这里简单介绍国兰的一些主要变异类型。捧瓣唇化变异简称“内蝶”、“里蝶”。这类蝶化是比较完美的,蝶化后的花斑比唇瓣更美丽。如春兰新种‘千禧蕊蝶’。  相似文献   

16.
变异小冠花     
照片上的花儿为变异小冠花(Coronillavaria),多年生草本植物。茎有棱,中空,匍匐生长,长90~150厘米,质软而柔嫩。叶为羽状复叶,互生,具托叶,每片叶有小叶9~25枚。伞形花序,大多由14朵小花组成,小花呈环状紧密排列于花梗顶端,花淡粉红色,花期6~7月。荚果细长如指状,种子细小,千粒重4.1克。小冠花原产欧洲南部及地中海东部地区。适应性强,耐瘠薄,耐寒,耐旱,生长快,再生力强;适宜在中性及偏碱性土壤上生长。小冠花主要以播种繁殖为主,春、夏、秋均可进行。由于豆科种子普遍存在硬实  相似文献   

17.
山茶花变异的外因是很多的,不仅嫁接(反复嫁接、重叠接、嫁接嵌合体)有可能引发变异,而且植株受到严重机械挫伤(包括全方位重修剪),所处的环境和遇到的气候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及辐射、药物浇灌等物理性和化学性的刺激,都会不同程度地使植株某些细胞的遗传基因受到触动,即外因通过植株内因直接影响DNA的位置,出现了跳跃基因,在重新组合排列后发生花色、花型或叶面的变异。例如,笔者莳养多年的一盆‘花牡丹’(花底色红,上夹白斑块)山茶,1992年冬同时在一个枝条上对称地开了两朵花。一朵色殷红、桃红相辅,冠形活泼;另一朵变化很大,色红、粉、白相间,外轮以白色为主,云纹四布,全朵花为瓣丛成束,非常漂  相似文献   

18.
谷子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对谷子(Setaria italica Beauv.)7个品种的体细胞无性系性状变异和遗传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以R2株系为计算单位的谷子体细胞无性系农艺性状变异频率平均为13.0%, 不同基因型的变幅为4.3%~32.9%; 变异涉及株高、抽穗期、穗粒重、出谷率、育性、抗病性、米色等多个性状; R1代表现半不育的植株, 其R2代出现变异的机率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组织培养、化学试剂处理、辐射、外源DNA导入以及转入目的基因等的情况下导致的小麦胚乳贮藏蛋白的各种变异,讨论了可能的变异机理,并对胚乳贮藏蛋白的变异在科学研究和育种上的应用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斑锦变异品种是仙人掌类植物中极斑谰的一族。其产生原因十分复杂,主要是植物本身不能合成叶绿素,而其它色素趁机活跃所致。这种现象在植物学上又称为“白化现象”,在仙人掌类植物中表现特别丰富。颜色上有白、黄、橙、红、紫各色变化,色斑形状上有不规则的块状斑、条纹斑、鸳鸯斑、整体斑等。其形其色,变幻无究。如何获得斑锦变异植株呢?一般在杂交育种中偶尔会发现一二株爱好者位所称的“白籽”幼苗,如果对其及时进行早期嫁接,成活后就可能长成球体黄色、红色或白色的植侏。如将这些变异植株互相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