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提高干旱山地针叶树造林成活率的有效方法汪民(河北林校)目前,我省尚有大面积的宜林荒山,大部分在石质山地阳坡,上层薄、植被少、蒸发量大、降水少,造林很难成活,已成为林业“啃骨头”的艰巨任务。油松、侧柏等针叶树种虽然适应性强,是比较好的山地造林树种。但是...  相似文献   

2.
如何提高人工植苗造林的成活率是辽西北山地困难立地工程造林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文章针对辽西北的气候特点、立地条件及现有植被的演替趋势,依据潜在的自然植被演替规律和适地适树原则,阐述了运用科学先进的综合性的林业造林技术措施是提高植苗造林成活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贵州喀斯特山地植被恢复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凯  贺敏 《防护林科技》2007,(3):134-134,142
通过对贵州喀斯特山地森林植被现状的调查研究,提出了植被恢复的主要途径,重点阐述了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两种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辽西半干旱荒漠化山地,由于土质瘠薄,植被稀疏,造林难度大,在这类山地上通过选择极耐干旱树种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3~4年生大苗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应用3~4年生侧柏大苗在中度、重度荒漠化山地上造林,成活率都在95%以上,保存率达到了100%,林木生长良好,造林获得了成功,从而打破了在荒漠化中度或重度山地上只能以封山育林为主、栽灌种草为补的保守治理模式,为荒漠化山地造林提供了一项切实可行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5.
杨国星 《湖南林业科技》1993,20(2):35-38,31
本文通过对花垣县岩溶区的调查,认为石灰岩、白云岩山地造林绿化的难点,主因是植被破坏后,土壤瘠薄,土、水、肥普遍偏差,干旱面大,次因是岩溶区经济较贫困,对山地造林绿化的资金投入低。提出了应采取的经营方针、经营模式和相应措施的解难对策。  相似文献   

6.
废弃矿区矸石山地的生态恢复一直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矸石山地的降水量不足、蒸发强度大、天然降水利用率低、土壤瘠薄、植被发育差、干扰强度大、立地条件恶劣,使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降低,一些林木生长缓慢,稳定性差,林分质量低,发挥不出较高的生态效益。通过学习和应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对现有的技术进一步优化整合和组装配套,提出了在辽西北困难立地条件下废弃矿区地植被恢复的有效可行的方法,在遵循矸石山地造林原则的基础上,改善土壤的适生环境,正确的选择造林树种,有效的解决造林树种苗期的水分供应,合理地施用速效肥料是解决矸石山地生态恢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威海项目区乳山市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采用多种造林混交模式,探索干旱瘠薄山地造林先进技术和理念。多树种的混交模式,改变了传统造林方式,提升了森林植被种类,丰富了物种多样性,增强了森林体系抗病虫害能力,为干旱瘠薄山地造林探索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为干旱山区带来生态、经济、社会等多方面收益。  相似文献   

8.
白云质沙石山地是当前森林植被最难恢复的一种石漠化类型,在林业用地中属于难利用地。镇宁县林业局为解决在白云质沙石山地上的造林难题,1998年从云南引进车桑子,在白云质沙石山地上进行造林取得了成功。文章就车桑子在白云质沙石山的造林技术进行评述,推广车桑子作为治理白云质沙石山的先锋树种。  相似文献   

9.
安丘瘠薄山地造林绿化技术开发试验小结孙继红,冯效成(安丘市林业局)近年来,安丘市荒山绿化进度较快,至1992年,条件稍好的荒山已绿化完毕,所余2000多公顷皆为瘠薄山地。这些山地因植被稀少、岩石裸露,土壤含水量严重不足而造林难度极大,历年所栽刺槐、侧...  相似文献   

10.
以贵州省修文县石漠化造林项目为例,对石漠化山地幼林期生态效益评价方法进行探讨,从项目实施后森林资源总量、植被覆盖度、林木生长量、群落生物量、持水量,评价林分涵养水源效益;以表土侵蚀和泥沙含量变化、土壤有机质、N、P、K含量为评价指标,评价林分固土效益。对石漠化山地造林项目生态效益的评价进行了探讨,旨在为石漠化山地生态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北宁市山地刺槐人工林立地条件、生长规律及生态效益等调查,结果表明,在类似北宁生态条件的半干旱地区的山地,适宜于培养小径级刺槐人工林;造林地要选择在阳坡、半阳坡、山中下腹土层较厚的地块;造林前需要整地;这些地区营造刺槐人工林,有助于保持水土,改良土壤,促进造林地植被变化,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减少病虫危害。  相似文献   

12.
分析洱海东岸面山石灰岩山地的生境、植被条件和植被演替的一般规律,提出以封山育林为主,人工造林为辅的措施是本地森林植被恢复与重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丹江口库区石漠化山地特点及水源涵养林经营目标,提出了郧阳区石漠化山地造林树种选择原则,筛选推荐了适宜石漠化山地造林的先锋树(草)种30余种;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郧阳区石漠山地水源林营造模式4个及其营建技术,提出了石漠化治理的组织管理和保障措施,以期为郧阳区石漠化山地植被恢复提供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14.
石灰岩山地,多数为造林困难程度大的劣质山地,人工造林较难进行,利用自然力通过天然更新恢复植被,是这些困难地段植被恢复的最有效途径之一。而对于人为破坏严重,生境极度严酷的地段,如高山、陡坡、岩石裸露地等难造林地,没有条件实施人工造林时,主要仍以自然封育为主。但是,由于岩溶石山生态脆弱的特点,许多石灰岩山地自然植被都遭受了反复破坏,除自然保护区、村屯周边及极偏远地区以外,多为大面积裸岩、稀疏草丛及藤刺灌丛,缺乏乔木树种,自然封山育  相似文献   

15.
青石山瘠薄山地提高造林成活率的试验孙承善,孙开理(临沂市林业局,276001)吴衍德,王恩启,王建军(沂南县林业局)赵克(山东省林业厅)临沂市青石山瘠薄山地面积达12万hm2,占全市宜林面积的42%。这一地类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土地干旱瘠薄,历年...  相似文献   

16.
蔡乙东  曾巧如 《热带林业》2006,34(2):45-46,33
探讨任豆的育苗技术,具体对其生物学特性、种子采集和管理、容器苗营养土配方、幼苗出土及移植、病虫害防治、造林及抚育以及其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文章为西南、华南地区的石质山地造林绿化,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复重建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青海东部中高位山地是水源涵养和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研究总结和推广了中高位山旱地造林技术。该技术重点是解决林地的蓄水、保墒并采取综合抗旱造林措施,有效地解决造林地"水"的问题,对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尽快恢复中高位山旱地的森林植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 侧柏是准河以北、华北、西北石灰岩山地及黄土高原的重要造林树种。虽然生长较慢,但耐干旱,对土壤要求不严,可用于其它树种难以生长的山地造林。因此研究与其抗旱特性有直接关系的形态特征,对我国分布很广的干旱山地的造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蒲城县位于陕西省渭北“旱腰带”,是陕西省渭北“旱腰带”最具代表性、造林最艰难的“硬骨头”。近年来,蒲城县采取科学规划、多级扬水、机械挖坑、营养土换土、壮苗带土球栽植、栽后覆盖、强化管理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在石质山地营造林1 733 hm2,取得了良好效果,为陕西石质山地森林植被恢复建立了示范,创造了经验。  相似文献   

20.
侧柏具有抗干旱、抗贫瘠等特性,是太行山林区石质山地造林的重要树种。从造林规划设计、整地、苗木选择、栽植、幼林管护等方面介绍了侧柏造林技术,可为石质山地造林绿化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