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鄂西山地欧洲白蜡10个家系早期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引进的欧洲白蜡10个家系进行了早期选择,分析了其10年生造林苗木成活率、保存率和生长量。研究结果表明:欧洲白蜡家系保存率、生长量均有较大差异,从欧洲白蜡10个家系中已初选出1个优良家系,现实增益10年生平均生长量比其它9个家系平均树高提高52.6%,当年抽稍提高22.2%,胸径提高121.4%,保存率提高23.0%;比乡土天然林橡白蜡材积提高33.3%。  相似文献   

2.
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方对红锥幼苗生长及造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不同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方条件下1,2年生红锥幼苗生长及造林效果对比分析,为2种年龄红锥苗木培育筛选出适宜的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方,亦为其造林适宜苗龄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2种容器规格和11种基质配方分别培育1,2年生红锥苗,测定红锥苗期的生长动态,并开展造林试验,调查其早期生长表现。运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等方法,探明不同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方条件下红锥幼苗生长差异,应用相关分析揭示红锥苗期生长与造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方显著影响1,2年生红锥苗的苗高、地径、根生物量和总生物量(P0.05),且两者交互作用对1,2年生幼苗的苗高、地径、根生物量以及2年生幼苗的总生物量具有显著影响。1年生红锥苗造林当年,各基质配方的造林保存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幼树高差异显著;造林第2年,各基质配方的造林保存率和幼树高差异不显著,而地径差异显著。2年生红锥苗造林当年,各容器规格的造林保存率、幼树高和地径均差异显著,各基质配方的造林保存率差异不显著,而幼树高和地径差异显著。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方的交互作用对2年生红锥苗造林当年幼树高具有显著影响。1年生红锥苗造林,当年幼树高、第2年幼树高和地径与造林前苗高、地径、根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且当年和第2年幼树高与造林前幼苗根冠比呈显著负相关。2年生红锥苗造林,容器规格1(8 cm×12 cm,直径×高)当年幼树高、地径与造林前苗高和总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容器规格2(12 cm×15 cm,直径×高)当年幼树高与造林前苗高、地径、根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当年幼树地径与造林前总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红锥苗木质量显著影响其前两年造林效果。【结论】容器规格与基质配方对1,2年生红锥苗木生长存在交互作用,因此红锥苗期适宜基质配方选择应依据苗龄和容器规格而定。培育1年生红锥苗,建议采用容器规格1和基质配方10(50%沤制树皮+25%黄心土+25%锥林表土);培育2年生红锥苗则采用容器规格2和基质配方7(50%沤制树皮+50%锥林表土)。在杂灌控制及时的良好立地,采用容器规格1培育1年生红锥苗,其造林效果优于容器规格2培育的2年生红锥苗。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29个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优树2代家系苗苗高、地径及光合生理特征进行测定,运用隶属函数法对其进行筛选和评价,筛选红锥优树2代优良家系。29个红锥2代家系1年生苗高、地径、总生物量、1级侧根数和根冠比均存在显著差异,其变幅分别为36.5~74.8 cm、5.03~8.58 mm、12.0~48.8 g、4.7~17.3和0.40~1.21,变异系数分别为14.72%、10.51%、27.27%、24.35%和25.47%。29个红锥2代家系1年生苗木净光合速率(Pn)、胞间二氧化碳(Ci)和蒸腾速率(Tr)也存在显著差异,其变幅分别为7.08~10.14μmol/(m2·s)、205.8~269.9μL/L、0.88~1.35mmol/(m2·s),变异系数分别为9.43%、6.54%、10.89%。经综合评价,按20%入选率,所选出的6个红锥2代家系为B2、A7、A8、P3、B5和A6。建议进一步造林跟踪,观察各家系的早晚相关性,通过造林进一步观察造林后与苗期性状之间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4.
在中亚热带气候区的永安市开展红锥优树子代测定,2022年对9年生的红锥家系试验林的适应性、耐寒性、生长性状、形质性状进行调查分析,并进行综合评价与选择。结果表明:参试红锥家系能够较好适应试验区域的环境条件,幼林可耐-5℃的短暂极端低温,保存率较高且生长良好。参试家系间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枝下高、主干通直度、主干分叉性、侧枝粗细、侧枝密度、侧枝角度9项指标均表现极显著差异,且具有较大的变异和较高的遗传力,9项指标变异系数达18.22%~36.67%,遗传力达73.82%~87.90%;经多性状联合筛选,选出GW36、HX5、A312、HS12、HX2、GW31、GW33、A318、HC23、PX03、A309、HS16、HS11共13个优良家系;与群体平均值相比,13个优良家系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枝下高、主干通直度、主干分叉性、侧枝粗细、侧枝密度、侧枝角度平均遗传增益分别达到11.41%、10.90%、30.33%、20.31%、3.80%、3.22%、8.64%、6.57%、5.15%。研究结果可为扩大红锥栽培范围和良种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青海云杉自由授粉家系遗传评价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青海云杉1代无性系种子园自由授粉家系开展遗传评价,利用遗传测定结果提升青海云杉造林的良种化水平及提高良种使用率。[方法]本文以青海云杉初级种子园自由授粉家系测定林为研究材料,对13年生青海云杉家系树高、新梢长、保存率和11年生的主、侧梢冻害率进行了遗传评价,采用综合指数选择优良家系和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方法预测单株育种值选择二代优树。[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家系13年生的树高、新梢长、保存率和11年生主、侧梢冻害率的表型变异系数是24. 06%84%,遗传变异系数是3. 28%19. 31%。家系、家系和区组互作效应显著影响了13年生青海云杉树高和新梢长。树高和新梢长的家系遗传力分别是42. 5%和34. 2%,而单株遗传力是3. 00%,家系遗传力高于单株遗传力。采用综合指数选择法进行生长和抗性性状的综合选择,根据综合指数基于多样性和遗传增益进行平衡选择,有21个家系入选,入选家系的树高、保存率、主梢冻害率现实遗传增益分别为5. 66%、12. 59%和12. 96%。根据家系内单株13年生的树高育种值从1 103个单株中选择二代优树111个,单株入选率为10. 06%,入选二代优树树高的期望遗传增益是20. 10%。[结论]青海云杉13年生树高和新梢长在家系间存在显著变异,且还受家系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说明青海云杉家系的生长不仅受遗传的控制,还受遗传和环境的互作影响。根据各家系13年生树高和保存率和11年生主、侧梢冻害率综合指数值按35%的入选率综合选择21个家系,入选的家系不仅生长好,且抗性能力强,可用于回选优良无性系用于改扩建1代种子园或建立1. 5代种子园。  相似文献   

6.
广西红锥种源/家系造林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通过对广西红锥5个种源32个优树子代的造林试验表明,在其幼树期(3年生)不同种源、家系的红锥林木生长差异显著,由此初步评选出4个种源及7个优良家系。此7个优良家系,与最差家系相比较,其平均树高增加12.60%~32.33%,平均胸径增加31.385%~38.72%,单株材积增加102.30%~235.77%。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扦插苗、表型优良单株采种培育实生苗及优良种源种子培育实生苗的不同层次红锥优异种质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3种不同层次红锥优异种质造林效果差异显著,扦插苗极显著优于表型优良单株采种培育实生苗和优良种源采种培育实生苗,扦插苗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明显优于实生苗;平均树高提高62.90%和121.26%;平均胸径提高30.81%和56.43%;表型优良单株采种培育的实生苗优于优良种源种子培育的实生苗,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分别提高35.83%和19.59%。充分利用不同层次的红锥优异种质,可大大缩短红锥育种周期。  相似文献   

8.
1989年至1996年间,台山红岭种子园从美国、澳大利亚、津巴布韦引入湿地松基因资源种子共407份,包括有6个种源、213个全同胞家系和188个半同胞家系。利用其中370份材料营建种源林1片、基因资源林6片,面积共16.85hm^2。根据这7片测定林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新引材料的遗传品质以及选择潜力,造林保存率平均达90%以上;在生长量方面,有66.67%的种源、82.14%的家系优于台山湿地松初级种  相似文献   

9.
澳大利亚巨桉种源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大利亚巨桉是一种速生高产、生产周期短的造纸工业原料林树种。从澳大利亚引进巨桉 32个种源、139个家系种子进行试验 ,造林成活率达 96 4% ,4年生保存率达 89% ,平均树高 12 6 9m ,平均胸径 12 8cm ,最好单株树高 2 0 6m ,胸径2 1 4cm。 32个种源中 31个年均高生长超 3m ,30个种源年平均胸径生长超 3cm。 139个家系中 134个家系平均高生长超3m ,占总家系的 96 4% ,133个家系年均胸径生长超 3cm ,占总家系的 95 7%。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选择出适宜于川中丘陵区的红椿及毛红椿优良家系,为速生珍贵用材树种造林提供优良家系。【方法】对来自4个省的18个红椿与毛红椿家系,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四川蓬溪开展了造林对比试验。通过对不同家系3年生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进行分析比较,开展了优良家系的早期选择。【结果】造林3 a的结果表明:18个半同胞家系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在家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3个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均在0.85以上;18个家系中,以SC-307生长最好,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为7.65 cm、6.52 m和0.016 0 m~3,遗传增益分别为49.76%、31.96%和139.53%,变异系数均在15%以内,家系生长均匀一致;其次是SC-214和SC-361家系,胸径分别为7.23和7.18 cm,树高分别为6.27和5.81 m,单株材积分别为0.013 9和0.012 7 m~3,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在40%、19%和90%以上,平均变异系数小于15%,家系总体生长较为均匀一致。【结论】以3年生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生长为依据,选择出SC-347、SC-214和SC-361 3个来源于四川种源的优良家系,造林3 a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为7.35 cm、6.20 m和0.014 2 m~3,年均胸径生长量在2.39 cm以上,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44.41%、26.25%和113.62%,生长优势显著,遗传增益高,通过进一步的观测和比较,可为川中丘陵区红椿及毛红椿造林提供优良的家系。  相似文献   

11.
刨花楠开花结实习性及其种子贮藏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刨花楠开花结实习性,并进行了种子不同贮藏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刨花楠开花结实期在不同坡向上差异明显,花期阳坡早于阴坡8 ~ 10 d,果期则早4 ~ 5d;刨花楠盛花期为4月5 ~ 15日,果熟盛期为6月中下旬;不同贮藏方法和贮藏时间刨花楠种子的保存率、发芽率、发芽势均有较明显差异,以低温湿沙贮藏效果较好,贮藏半年后种子保存率达100%,发芽率、发芽势达71.67%.  相似文献   

12.
从浙江建德刨花楠天然林中选择出优树22株,采集优树种子育苗,在建德市建德林场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造林后6年生刨花楠优树子代林树高和胸径2个生长性状在家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且2个生长性状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和中等的变异系数;根据树高和胸径,采用独立选择法,初选出5个幼林期生长较快的家系,6年生时其树高和胸径的平均值分别为4.51 m和4.83 cm,比母树林混种的树高和胸径分别高出14.18%和16.67%。  相似文献   

13.
在简述光皮桦造林材料选择的基础上,分别叙述了其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育苗技术以及造林与管护技术。利用该技术在湖南省低山丘陵区造林,3年生时林分已经郁闭,树高达5.1~6.8 m,胸径达4.8~6.2 cm,保存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4.
选河南干旱石质山地造林先锋树种,采用种子植生块直播造林,造林4年平均保存率为74.9%,其中臭椿苗高达到248.6 cm,地径达3.31 cm表现最好;刺槐保存率78.6%,为参试树种中最高。  相似文献   

15.
为了评估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的耐旱性,实验以福建10个半同胞家系1.5年生红锥苗为研究对象,采用控制水分盆栽的方式,研究不同基质含水量(含水量分别为15%,30%,50%,75%)持续100 d过程中红锥半同胞家系苗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电导率(Rcond)、叶片含水量(RWC)的变化。结果表明,整个试验阶段家系间POD活性及叶绿素a(C_a)、叶绿素b(C_b)、总叶绿素(C_t)、类胡萝卜素(C_(xc))、总色素(C_(tp))含量差异显著(P0.05),干旱主要通过影响叶片色素的变化进而影响红锥的生长;叶绿素中以叶绿素a为主;叶片能够较长时间维持较高的相对含水量,但基质含水量15%持续100 d时6个家系苗木因干旱胁迫全部死亡,而基质含水量50%以上时,红锥细胞膜受损程度要小得多;基质适度干旱有利于高根冠比的形成;半同胞家系3、家系8、家系9在参试半同胞家系中为综合表现较佳的半同胞家系。总的来说红锥是比较抗旱的树种,但需进一步开展试验。  相似文献   

16.
以引自甘肃省小陇山林业科学研究所的15个丽江云杉家系3年生苗为材料,于国有樟村坪林场造林,观测各家系的成活率、保存率、树高、当年新梢长、地径、南北平均冠幅和一级分枝数,并对家系间6个生长性状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年生时,15个丽江云杉家系间保存率和新稍长的差异均不显著,树高和冠幅的差异均达极显著,地径和一级分枝数的差异均达显著。综合选择出的3个优良家系7年生平均树高比其它12个家系的平均树高提高16.5%,当年新稍长提高10.9%,地径提高4.6%,冠幅提高10.9%,保存率提高3.4%。  相似文献   

17.
通过比较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半同胞家系间球果、种子及幼苗性状变化规律,以及性状间的遗传相关程度,揭示杉木种实、幼苗性状在家系水平的变异情况,并探讨通过种实和幼苗性状早期选择幼苗的可能性。以高县月江国有林场杉木第2代种子园的5个半同胞家系球果、种子、幼苗为材料,每个家系10个重复,测定球果直径、球果长度、球果质量,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苗高、地径,估算各性状之间的相关遗传力和遗传相关系数。结果表明:(1)5个家系的球果直径、球果长度和球果质量差异显著,种子千粒重和平均发芽势差异显著,家系平均发芽率均在50%左右,无显著差异,因此在播种时,无需分家系设置播种量;(2)参试家系平均苗高均在21 cm以上,其中4个家系苗高变异系数达到或接近20%,5个家系苗平均地径均在5 mm以上,家系地径变异系数均在18%以上,具有选择超级苗的潜力;(3)参试家系球果遗传力均达到0.9以上,幼苗苗高和地径遗传力分别为0.81、0.64,球果性状与幼苗性状间的相关遗传力均小于幼苗性状遗传力,同时遗传相关系数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因此,不能通过球果性状间接选择幼苗。  相似文献   

18.
对来自广东省内7 个种源的30 个猴耳环Archidendron clypearia 家系的种子千粒重及其半年 生实生苗的成活率、苗高和地径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0 个猴耳环家系的种子总平均千粒重为 754.2 g,半年生实生苗的成活率均在93.30% 以上;家系间苗高性状差异达到极显著水(P<0.001),平 均苗高最大为19.96 cm,最低的只有11.50 cm。家系内个体间苗高也具有较大差异,变异系数最高的可 达38.25%;家系间地径性状的差异也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 平均地径最大为0.57 cm,最小的只有 0.39 cm 。家系内地径的变异系数最高的达37.74%;各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地径和苗高极显著 正相关(r2=0.70, P<0.001),地径和苗高与种子千粒重均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在多年的红锥栽培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育苗、造林地选择、混交造林技术、造林密度、抚育管理等红锥速生丰产的组装配套栽培技术。在广西已推广造林6500多hm~2,8~12年生的速生丰产示范林蓄积达155.8m~3/hm~2。  相似文献   

20.
红锥不同模式造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林俊平 《福建林业科技》2002,29(3):59-61,80
对红锥纯林、红锥×杉木混交林以及红锥×木荷×杉木混交林等不同模式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在 3种不同混交模式中 ,以红锥杉木混交效果最好 ,不但能明显地提高红锥的造林成活率 ,且两者混交种间关系较为协调 ,空间分布格局合理 ,充分利用营养空间 ,混交林分的产量和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18年生红锥杉木混交林中红锥的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分别达 14 75m、16 5 0cm和 0 15 6 1m3 ,比红锥纯林分别提高了 10 0 0 %、14 34%、36 93% ,林分蓄积量高达 2 71 4 7m3·hm-2 ,是纯林的 1 30倍 ,可见红锥与杉木混交是值得闽南地区推广应用的针阔混交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