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以水稻宁88为供试水稻品种,在田间条件下开展了硅钙镁磷钾肥与常规肥配合施用在水稻上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等氮量条件下,在农民常规施肥基础上,667 m2分别增施硅钙镁磷钾肥50,75和100 kg后,产量分别为8 5383,8 6527和8 5390 kg·hm-2,比常规施肥分别增产151%,287%和152%。在等氮量条件下,在农民常规施肥基础上,667 m2分别增施硅钙镁磷钾肥100和125 kg的处理,水稻地上部的吸氮量分别达到1334,1242 kg·hm-2,而农民常规施肥处理的水稻地上部吸氮量仅为969~1130 kg·hm-2,说明配施硅钙镁磷钾肥能促进水稻对氮素的吸收,提高水稻产量构成因子,从而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2.
摘要:为寻求龙湾区油菜最佳施肥方案,参照测土配方“3414”试验设计原理,对浙油50进行田间施肥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龙湾区油菜生长过程中增施氮肥、磷肥能够有效改善其生物性状。在适宜的范围之内,油菜产量随着氮肥、磷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但氮肥施用量过多时产量反而有降低的趋势。浙油50最佳施肥方案为纯N 23110 kg·hm-2,P2O5 6255 kg·hm-2,目标产量为1 40084 kg·hm-2。  相似文献   

3.
松江区泖港镇水稻缓释肥应用效果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缓释肥在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在泖港镇腰泾村开展了普通配方肥与缓释肥的肥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生产上施用缓释肥作基肥,并适量减少氮肥用量和施肥次数,对水稻生产无不良影响,且缓释肥处理比常规施肥处理每667 m~2纯氮用量减少18.6%,但水稻产量平均增加4%。  相似文献   

4.
缓释肥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以优化施肥处理和农民习惯施肥为对照,研究了3种不同水稻缓释肥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缓释肥3比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分蘖数增加29%,比优化施肥处理增加23%;缓释肥1、缓释肥2处理比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分蘖数增加25%,比优化施肥处理增加18.7%。不同处理的产量顺序为:优化施肥>缓释肥3>缓释肥2>缓释肥1>农民习惯施肥。优化施肥处理的产量分别比缓释肥料1、缓释肥料2和缓释肥料3的产量增加了6.4%、6%和3.7%;缓释肥料1比农民习惯施肥产量增加了8.7%,缓释肥料2比农民习惯施肥产量增加了9.1%,缓释肥料3比农民习惯施肥产量增加了11.3%。试验表明,优化施肥处理肥料可以明显提高水稻群体质量,但施用缓释肥料的处理水稻群体质量较差。3种缓释肥料处理在施肥后的40~50 d释放量较高,这与水稻需肥规律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缓释肥对水稻生物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缓释肥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采用大田试验研究缓释肥对水稻生物性状、产量及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田水稻上推广应用缓(控)释肥具有减少化肥使用、增加产量、降低成本等优点,施缓释肥处理的N、P2O5、K2O合计施肥量(折纯)为12.5kg/667m2,比常规施肥减少10.41kg/667m2,减幅达45.44%。从综合经济效益上来看,施缓释肥处理纯收益2473.75元/667m2,比常规施肥增加132.32元/667m2,增幅5.65%。  相似文献   

6.
为优化西北啤酒大麦施肥措施,研究了减量施肥对啤酒大麦品种‘甘啤7号’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产量、品质、肥料利用率的影响。试验设置 4 个处理,分别为T1 (N 0 kg·hm-2+P2O5 0 kg·hm-2)、T2(N 50 kg·hm-2+P2O5 50 kg·hm-2)、T3(N 100 kg·hm-2+P2O5 100 kg·hm-2),以当地常规施肥(N 150 kg·hm-2+P2O5 150 kg·hm-2)为对照(CK)。结果表明:随着施肥量的减少,啤酒大麦生育期提前,株高、穗长和各茎节长增加,叶片、叶鞘、茎秆、籽粒等干物质质量均较对照降低,导致籽粒产量、纯收益均较对照降低,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随着施肥量的减少降幅增大,但减量施肥提高氮素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节省化肥用量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和籽粒品质,籽粒蛋白质含量降低、千粒重上升、饱满度(腹径≥2.5 mm)增大。综合结果表明,适当降低施肥量是提高其肥料利用率的途径之一,但施肥量过低,会导致产量严重降低,T3对纯收益无显著影响,不仅能降低肥料肥投入量,还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改善啤酒大麦籽粒品质。该结果为实现化肥零增长的目标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进行水稻测土配方“3414”肥效试验。结果表明,余姚市水稻施肥应以氮肥为主,适当增加磷肥和钾肥;最佳配比为纯N 062 t·hm-2,P2O5 0087 t·hm-2,K2O 014 t·hm-2。  相似文献   

8.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上虞涂区低盐和高盐水平下氮磷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成熟期时,田面水排干后0-40 cm土层含盐量显著上升。试验区土壤基础肥力贫瘠,低盐对照区和高盐对照区水稻产量仅为1 260和520 kg·hm-2。稻谷产量随N、P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在产量构成中,有效穗数受N、P的影响最大。其中,最佳经济N、P施用量在低盐水平(1.0~2.0 g·kg-1)下分别为281.8和107.5 kg·hm-2,而高盐水平下(2.0~4.0 g·kg-1)分别为344.9和161.3 kg·hm-2,低盐和高盐区最高产量分别达到6 530和5 030 kg·hm-2。水稻谷草比随N、P施用量的增加而略有下降。N、P肥利用率在低盐水平下分别为33.9%~58.2%和51.2%~61.8%,而高盐水平下分别为25.1%~38.0%和31.0%~43.2%。  相似文献   

9.
基于缓释肥的侧条施肥技术对水稻产量和氮素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研究了侧条施肥技术条件下不同缓释肥用量对水稻产量和氮素流失特征的影响.与不施肥处理(CK)和农民常规施肥处理(FP)比较,利用侧条施肥技术高缓释肥处理(HF)水稻氮素投入比农民常规施肥处理(FP)降低约40%,水稻产量没有降低,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比农民常规施肥处理增加17.0%和16.6%.缓释肥各处理氮素回收率在54.5%~63.5%之间,高于常规施肥处理的36.9%.常规施肥处理田面水N4+和TN在施肥后3d内即可达到最大值,随时间推移下降较快,而高缓释肥处理田面水NO3-含量在施肥30d后才降到最低;以尿素为氮源,施肥后的前9d是防止氮素流失的关键时期,以缓释肥为氮源,则前30d是防止氮素流失的重要时期.氮素渗漏淋失主要发生在生育前期,以NO3--N形态为主,占全氮流失量的64.8%~70.3%之间,高缓释肥处理的全氮渗漏损失量( 14.86 kg·hm-2)比当地农民常规施肥处理(23.43 kg·hm-2)减少8.57kg·hm-2.综合考虑水稻产量和环境效益,侧条施肥技术可作为一种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施肥技术在水稻种植上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不同施肥模式对南方水稻土花生植株Ca、Zn营养改善状况,以大籽品种湘花2008和南方水稻土为研究对象,设置7个不同施肥模式(T1:不施肥;T2:复合肥750 kg·hm-2;T3:复合肥375 kg·hm-2;T4:复合肥375 kg·hm-2+根瘤菌;T5:复合肥375 kg·hm-2+根瘤菌+钙肥;T6:复合肥375 kg·hm-2+根瘤菌+锌肥;T7:复合肥375 kg·hm-2+根瘤菌+钙肥+锌肥),起垄覆膜栽培,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花生各器官Ca、Zn含量、积累量及荚果分配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钙肥和锌肥均明显提高了花生根系、茎秆、叶片、果针、荚果中Ca和Zn含量,最高分别提高了53.42%和41.57%;同时施用钙肥和锌肥,除了部分器官相应的Ca和Zn含量、积累量、荚果分配系数降低外,其余器官均比未施用钙肥和锌肥处理有所提高,Ca和Zn积累量最高分别提高了4866%和49.55%,荚果Ca和Zn分配系数最高分别达到0.080和0.180。施钙处理和施锌处理两者间对Ca与Zn积累量及分配系数存在协同吸收关系,呈极显著正相关,从而加快了Ca与Zn向荚果的富集,扩大了“库容”,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为花生高产打下基础,为南方水稻土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缓释肥对冬小麦产量和肥料农学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随机区组试验,设置两个配方缓释肥三个施肥水平、常规配方肥和空白处理等8个处理,对冬小麦的产量和肥料农学利用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缓释肥1(配方为20-22-6)600 kg·hm-2处理冬小麦产量最高,较不施肥和习惯施肥处理分别提高了39.2%和18.7%;缓释肥2(配方为20-16-6)600 kg·hm-2处理经济效益最佳,为5 558.8元·hm-2,比常规施肥多2 120.5元·hm-2;缓释肥1(配方为20-22-6)600 kg·hm-2处理氮肥、钾肥农学利用率高最高,分别是13.08,43.61 kg·kg-1;缓释肥2(配方为20-16-6)中量处理磷肥农学利用率高最高,是16.08 kg·kg-1。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新型缓释肥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施肥次数,特将缓释肥与常规化肥合理搭配进行了肥料运筹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生产上,以每667 m~2施用缓释肥①(N∶P_2O_5∶K_2O=26∶12∶12)30 kg作基肥、尿素10 kg作分蘖肥、缓释肥②(N∶P_2O_5∶K_2O=30∶0∶5)15 kg作穗肥为施肥方案,该方案的施用效果最好,既能较常规施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又能减少施肥次数和施肥成本,从而提高水稻生产的经济效益,可在水稻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缓释肥对稻茬小麦产量与养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怀燕  潘建清  张慧 《浙江农业科学》2019,60(7):1109-1110
选用浙江省种植业主推品种扬麦20,开展不同施肥方法的简化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基施好乐耕缓释肥(N-P2O5-K2O,15%-4%-6%)750 kg·hm-2,穗肥施尿素(N 46%)120 kg·hm-2、氯化钾(K2O 60%)150 kg·hm-2的简化栽培方式,比常规对照减少施用纯N 36.40%,减少1次施肥,群体较为合理,产量较理想,肥料农学利用效率较高,是一种值得进一步研究、示范和推广的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以常规单季晚粳稻秀水134为材料,研究常规施肥、配方施肥和稻坚强水稻专用缓释肥对滨海平原地区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配方施肥纯氮投入为210 kg·hm-2或以缓释肥的形式投入纯氮180 kg·hm-2时,水稻产量分别为7 774.0 kg·hm-2和8 191.5 kg·hm-2,氮肥吸收利用率分别为38.0%和59.0%,均高于常规施肥处理,而纯氮施入量分别比常规施肥减少12.5%和25%。  相似文献   

15.
施氮量对双季稻氮素吸收和产量的影响及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双季稻鄱优364和K优117为材料,设置6个施氮水平,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双季稻产量、经济效益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一定的施氮量范围内,水稻产量先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后有所下降,早稻鄱优364最高产量时的施氮量为184 kg·hm-2,晚稻K优117最高产量时的氮肥施用量为228 kg·hm-2。根据当年水稻价格、投肥成本,拟合出水稻纯增收入与施氮量的一元二次曲线,即早稻为 y=-0219 7x2+75787x+2 9547;晚稻为 y=-0167x2+7107x+5 2028。由此得出双季早稻经济效益最高时的施氮量为173 kg·hm-2, 双季晚稻经济效益最高时的施氮量为213 kg·hm-2。增施氮肥可提高稻谷的吸氮量,但双季稻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早、晚稻氮肥回收效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均呈抛物线状。根据双季稻高产、高效并适当提高氮肥利用率的原则,确定了双季水稻最佳施氮量范围。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缓释肥在上海市青浦区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在上海玉胜农业专业合作社开展了缓释肥应用效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青浦区水稻生产上用缓释肥作基肥,能起到减氮、节本、增效的效果。其中,缓释肥施用处理在比常规施肥处理化肥减量20%时,可增加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每667 m~2实际产量增加7.6 kg,且减少施肥1次,每667 m~2节省施肥成本51.2元。  相似文献   

17.
撑绿竹纸浆原料林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撑绿竹纸浆林施肥采用"3414"三因素四水平的二次回归试验设计,建立了N、P、K施肥与撑绿竹新竹产量间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施用N肥是影响撑绿竹新竹产量的主导因子,N、K2O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正交互作用。在设定的N、P、K肥0-3水平内符合肥料效应函数法原理的前提下,通过频率分析可得推荐施肥用量:纯N为177.744-261.096kg·hm-2,平均219.420kg·hm-2;P2O5为29.700-45.900kg·hm-2,平均37.800kg·hm-2;K2O为100.800-152.910kg·hm-2,平均126.855kg·hm-2。施肥比例:N∶P2O5∶K2O=1∶0.172∶0.578。  相似文献   

18.
福建菜后稻氮磷钾施肥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福建菜后稻氮磷钾施肥指标,在福建省蔬菜主产区进行63个菜后稻氮磷钾肥效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菜后稻的空白区产量与平衡施肥产量之间满足线性关系,菜田对稻谷产量的平均贡献率为79.1%,施用氮磷钾平均增产16.5%、6.7%和9.0%。"极高"土壤肥力等级的碱解氮、Olsen-P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230mg.kg-1、>54 mg.kg-1和>140 mg.kg-1,"中低"土壤肥力等级则分别为<200 mg.kg-1、<19mg.kg-1和<74mg.kg-1,"高"土壤肥力等级的相应指标范围则介于二者之间。"极高"土壤肥力等级的超高产水稻经济施肥量为N 150kg.hm-2、P2O545kg.hm-2和K2O 92kg.hm-2,"高"土壤肥力等级的普通水稻品种经济施肥量为N 62kg.hm-2、P2O520kg.hm-2和K2O 57kg.hm-2,"中低"土壤肥力等级则为N120kg.hm-2、P2O537kg.hm-2和K2O 40kg.hm-2。土测值与菜后稻的推荐施肥量之间满足指数模型,建立了不同土壤肥力等级的土测值与推荐施肥量的回归方程式,达到了因土施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氮肥运筹对烤烟养分积累和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在低肥力植烟土壤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减量施用化学氮肥的潜力,通过大田试验,设置氮肥减施20%+3 300 kg·hm-2有机肥(D1)、氮肥减施30%+4 950 kg·hm-2有机肥(D2)、氮肥减施40%+6 600 kg·hm-2有机肥(D3)和常规施肥(CK),共4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烟株干物质积累、养分累积特性及烟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CK,D1和D2处理增加了烟株干物质积累量,促进氮、磷和钾的吸收及其向烟叶的转移,提高了氮素表观利用率。D1和D2处理均显著提高了烟叶产量,促进内在化学成分协调。除产量外,D2处理各项经济性状指标均显著高于D1处理,D3处理在各方面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综上,低肥力植烟土壤施用有机肥条件下,减氮20%+有机肥3 300 kg·hm-2和减氮30%+有机肥4 950 kg·hm-2均有利于烟株养分吸收及积累,减氮30%+有机肥4 950 kg·hm-2处理最有利于烟叶产质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不同缓释肥在水稻上的减肥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验证缓释肥在上海市奉贤区水稻生产上的减肥效果,于2018年在上海南渡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了不同缓释肥在水稻上的减肥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施用42%缓释肥(22∶8∶12)和42%缓释掺混肥(30∶6∶6)处理区,比常规施肥区减少1次施肥,并分别减少纯氮用量12.9%和27.6%,且水稻秧苗生长发育良好,水稻产量与常规施肥区无明显差异,稳产增收效果显著;施用42%缓释肥(22∶8∶12)处理区比施用42%缓释掺混肥(30∶6∶6)处理区增产2.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