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粮食生产安全与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密切相关。为保证粮食生产安全,永康市从2013年开始,对辖区内8个乡镇(街道)的626.3 hm2标准农田进行地力提升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连续4年的地力培肥,土壤水溶性盐总量下降,土壤容重降低,耕层厚度增加,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及阳离子交换量大幅提高,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改善,同时修补并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各区块地力指数达0.80~0.82,地力等级均提升至一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金华市标准农田耕层土壤抽样调查分析,按照标准农田建设现状,运用标准农田地力分等定级技术对金华市标准农田进行分等定级,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金华市标准农田质量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2012年对诸暨市山下湖镇西泌湖畈粮食生产功能区农田耕层土壤进行抽样调查和检测,通过与2008年标准农田地力调查与分等定级数据比较,分析农田地力变化,指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标准农田质量提升项目建设成效,并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云和县标准农田建设现状和质量提升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和县山多地少,耕地资源匮乏,加强以标准农田建设为主要内容的耕地质量提升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云和县标准农田建设状况的调查,分析云和县标准农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云和县标准农田质量的对策和措施,为稳固和发展粮食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尤溪县水稻生产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尤溪县水稻生产现状,分析其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下对策措施:加强耕地保护意识,持续提升耕地质量;加大农业生产投入,提高农民种粮效益;加大农田基础建设,增加标准农田比重;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提高粮食单产水平;推广农业五新技术,促进科技进村入户。  相似文献   

6.
2009年对诸暨市1 337 hm22等标准农田进行标准农田质量提升试点项目,经4年的实施,提升了1个等级。对诸暨市标准农田的培育措施和效果进行分析,并提出地力提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砂姜黑土改良与质量提升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砂姜黑土耕地的土壤质量退化,耕层变浅,土壤酸化,肥料利用率降低,作物生理病害面积和肥料的报酬逐年下降等因素的存在,制约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的因素逐步凸显,砂姜黑土改良与质量提升势在必行。介绍了蒙城县耕地土壤质量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良及提升地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浙江省建德市标准农田地力状况分析,阐明了建德市标准农田建设的土壤主要障碍因子,分别提出了露地和大棚设施标准农田地力提升的技术措施,为建德市标准农田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浙江省建德市标准农田地力状况分析,阐明了建德市标准农田建设的土壤主要障碍因子,分别提出了露地和大棚设施标准农田地力提升的技术措施,为建德市标准农田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摘要:通过对 2009年标准农田质量提升试点项目的实施效果分析,剖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完善政府主导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创新农田质量提升技术与模式集成,加大考核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东阳市标准农田地力培肥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提升,试点标准农田地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7556%的试点标准农田由二等田提升到一等田,2444%的标准农田为二等三级田。同时,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水利建设、电力建设等也日渐完善。但由于技术力量薄弱、项目涉及面广、农民接受能力差等原因,提升效果与建设要求存在一定差异,今后应加强此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通过2008、2009、2010年连续3年的土壤地力调查和农户习惯施肥调查,结果表明,椒江区标准农田土壤质量总体良好,而低等田则主要存在高pH、低有机质及有效磷含量低等问题.针对此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土壤培肥对策,为标准农田质量提升以及低等田改造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3.
陕北的北部区域属于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农田土壤类型为黄绵土,质地偏沙,土壤肥水保蓄性较差、农田综合肥力较低、多为低产田,“旱、薄、粗”一直困扰着农田单产的提高。为了满足粮食生产而不得不进行低产田改良,建设高标准农田。笔者根据北部吴起县域内的低产田现状和改良的必要性、可行性,对低产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归纳与剖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旨在指导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提升农田肥力,为保地增粮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土壤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对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将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做好土壤质量的研究工作,提高地区土壤质量对于促进农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主要结合宾川县乔甸镇土壤质量的实际情况,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提升土壤质量几个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希望本次研究对更好的开展土壤质量研究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标准农田16项土壤指标的分析汇总,将标准农田分成三等六级,初步了解了全区标准农田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肥力指标现状,并针对建成标准农田存在作物生长的障碍现象,提出了秸秆粉碎还田、施用商品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强化翻耕和种植绿肥等地力培肥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为核心,是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粮食安全新战略的重大举措。宁夏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近10年来,农田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为促进宁夏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参考,从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农业高质量发展、农田生态环境改善和农民收入增加方面总结近年来宁夏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从耕地质量建设、绿色发展水平、产业发展结合等方面分析宁夏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提升耕地质量建设、加强农田生态建设、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构建"五统一"管理新体制等新形势下宁夏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摘[ ]要: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是针对当前等级低的耕地,通过工程措施,对其灌排、土壤、道路等农业生产条件进行改善,从而使耕地质量得到提升,或是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改造,把旱地改造为水浇地的整治活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即保障了耕地面积不减少,同时也提高了我国优质耕地资源保有量,借助基础设施建设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善了耕作区种植条件,不仅提高了耕地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增收,助推乡村振兴。文章分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对粮食产能和综合效益的影响,为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提供必要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为有效缓解瑞金市农田土壤普遍存在的酸化障碍,改善农田生态环境,防控农田重金属污染,稳步推进粮食稳产增产和质量安全,特开展了土壤施用农用石灰防酸化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增施石灰,晚稻平均增产375kg/hm2,土壤pH值明显上升,耕地土壤酸化现象得到明显缓解,农田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秸秆还田是农田提升有机质的主要途径之一。晋北地区由于降雨量少,气温低,无霜期短极大地影响了农作物秸秆还田的效果,由于缺乏科学的秸秆还田模式,来年春播时秸秆尚未完全腐烂,严重影响了播种质量。借鉴国内秸秆还田的成功经验,探索适于晋北地区秸秆还田模式,是解决冷凉地区秸秆还田应用技术的重要举措,对于维持农田生态平衡和土壤肥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积极进行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在生产中应用研究,对秸秆还田模式进行总结,提出了适合于晋北地区推广的主要模式,为农田土壤有机质提升找出了一条确实可行的途径,使土壤有机质逐步增加,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0.
根据省政府部署,我省在全面开展标准农田地力调查的基础上,将从2009年起实施“千万亩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计划通过10年努力,有序有效提升标准农田质量,确保标准农田真正具备吨粮能力,确保全省3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同时,探索建立农田质量管护长效机制,切实增强农田综合生产能力,为浙江农业转型升级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