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GIS的庄浪县耕地地力等级评价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在GIS支持下,利用行政区划图、土壤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叠置的方法确定评价单元,选取土壤理化性状、剖面性状以及立地条件等11个因子,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其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综合指数等方法将庄浪县71 079.3 hm<'2>耕地分为5级,并对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符合当地实际.  相似文献   

2.
以山东省沂源县为研究区域,采用土壤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叠加的方法确定评价单元,选取立地条件、物理性状、化学性状3个方面12个评价因子,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因子权重,结合模糊评判法确定耕地地力等级.结果表明:山东省沂源县现有耕地共划分为6个等级,一~六级地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14.72% 、15.52%、18.31% 、24.25%、10.72% 、16.48%.并结合实际情况对不同等级耕地进行描述性分析,提出耕地地力提升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陶长征 《安徽农学通报》2013,(18):74-76,139
在GIS支持下,应用第二次土壤普查和测土配方施肥资料及成果,利用池州市贵池区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叠加划分法确定评价单元296个;采用层次分析法研究选取了土壤养分、立地条件、理化性状、土壤管理、剖面性状5大类共16个参评因子,并运用综合指数法对贵池区全区耕地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全区46 734.4hm2耕地可分为6级,其中一级地4 194.9hm2,二级地12 980.3 hm2,三级地15 795.5hm2,四级地6 808.1hm2,五级地4 128.8hm2,六级地2 826.8hm2,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9.0%、27.8%、33.86%、14.6%、8.8%和6.0%。  相似文献   

4.
应用扬州市土壤肥料站开发的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壤图叠加的方法确定27 771个评价单元,选取气象、立地条件、耕层理化性状、耕层养分状况及水分管理5个层次共16个指标作为评价对象,对恩施州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恩施州耕地地力分为5个等级,一等地占4.16%,二等地占12.48%,三等地占30.01%,四等地占34.25%,五等地占19.09%。  相似文献   

5.
在GIS及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利用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及行政区划图叠置划分法确定评价单元,选取立地条件、土壤养分状况、耕层土壤理化性状、土壤管理等4个方面12个评价因子,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模型.以重庆市梁平县为研究区,采取专家打分和特尔斐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隶属函数,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对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就其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另外,还对研究区水田和旱地分别进行地力评价,并对其评价结果及空间分布进行了对比分析,以进一步了解研究区的耕地地力状况.结果表明:在该县775.6 km2耕地中,一至八等地分别占耕地8.04%,9.08%,11.93%,17.15%,18.03%,14.84%,12.56%,8.38%.另外,其水田和旱地的耕地地力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但也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的新疆县级耕地地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库车县耕地地力进行评价.[方法]在GIS支持下,应用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及成果,利用新疆库车县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叠加划分法确定评价单元7 352个,采用模糊评价、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等,选取了土壤管理、物理及剖面性状、化学性状等3个方面12个影响因子,[结果]全县 73 553.52 hm~2耕地可分为6级,其中一级地7 713.07 hm~2、二级地20 526.13 hm~2、三级地14 621.53hm~2、四级地11 987.8 hm~2、五级地11 302.33 hm~2、六级地7 402.53 hm~2,分别占库车县耕地总面积的10.49;、27.91;、19.88;、16.3;、15.37;和10.06;.[结论]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其模型.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的县级耕地地力评价及土壤障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以沙湾县为例,研究新疆县级耕地生产潜力及耕地土壤障碍因素,为分区改良利用提供依据和对策.[方法]在GIS支持下,充分应用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及成果,利用新疆沙湾县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叠置划分法确定评价单元4 002个,采用模糊评价、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等,选取了土壤管理、物理及剖面性状、化学性状等3个方面12个影响因子,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其模型,采用综合指数法对沙湾县耕地地力进行评价.[结果]全县的78 060 hm2耕地中,一至五等地分别占耕地的10.55;、37.80;、37.57;、9.10;和1.93;.耕地土壤障碍因素有:(1)土壤部分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处于不同程度缺乏状况;(2)土壤结构存在不同的土壤障碍层次;(3)部分土壤存在盐渍化障碍.[结论]评价结果符合当地实际,将沙湾县分为三个改良利用片并提出改良利用方向及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摸清桂林市五城区耕地地力现状,以指导五城区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改良,促进五城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利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取得的数据,在收集整理相关图件和其它资料的基础上,在GIS支持下,将桂林市五城区土壤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叠加确定评价单元。按照农业部耕地地力评价因子选取的原则,选取立地条件、耕层理化性状及耕层养分状况等六个方面10个因子,采用模糊评价法、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累加法等对五城区耕地地力进行定量化分析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五城区耕地地力等级以三、四级耕地面积最大,占耕地面积的57.53%,其次是一、二级耕地,占耕地面积的27.6%,五、六级耕地面积最少,占耕地面积的14.67%,可见五城区耕地地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洪江市耕地地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托于GIS技术,用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行政区划图叠加制作评价单元,采用特尔菲法从立地条件、理化性状、土壤管理、剖面性状4个方面选取10个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和综合模糊数学方法对洪江市耕地地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洪江市耕地中,1至7级耕地面积占总面积比例分别为:13.7%、15.9%、13.9%、12.5%、17.9%、10.7%、15.4%,耕地地力等级的高低与土壤类型、基础设施条件密切相关,评价结果对土壤改良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的和硕县耕地地力评价与耕地土壤改良分区制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和硕县耕地地力进行定量评价,并基于GIS方法对区域内耕地土壤改良利用进行分区.[方法]应用和硕县第二次土壤普查成果,结合野外调查数据,利用专题图叠加确定评价单元11728个,选取了土壤管理、物理及剖面性状、化学性状等12个影响因子,采用模糊评价、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等,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其模型,对和硕县耕地地力进行评价,并运用GIS手段实现土壤改良利用分区空间制图.[结果]和硕县耕地总面积为30 073.32 hm2,根据地力水平分为四个等级,一至四级地分别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0.47;、34.91;、38.18;和16.43;.[结论]从耕地自然条件出发,得到了和硕县耕地土壤培肥改良利用区、耕地土壤微肥改良利用区、耕地环境条件改良利用区和耕地土壤不良质地构型的空间分布.和硕县耕地大部分属于中等水平,土壤改良分区的空间表达有助于耕地资源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1.
用现代耕地资源管理理论和方法,结合GIS技术,在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对大量数据进行补充,用GIS软件建立了定安县1:50000耕地资源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选取排涝能力、轮作制度、成土母质、土壤侵蚀类型、pH、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镁、耕层厚度、障碍层状况12个要素作为评价指标。叠加土壤图、基本农田保护块图或土地利用现状图,得到2411个评价单元。根据模糊数学理论,采用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加法模型计算出耕地地力综合指数,运用等距分级法形成耕地地力等级。在此次以水稻土为主的定安县耕地调查中,查出耕地总面积66729.47hm2,按综合指数分级方案划分的地力等级结果表明,二级地2241.60hm2、三级地27261.27hm2、四级地26065.93hm2、五级地11160.67hm2,分别占定安县耕地总面积的3.36%、40.85%、39.06%、16.73%,没有一级、六级、七级和八级耕地,面积较大的耕地属于三级和四级地,将其归入全国耕地地力体系后,定安耕地整体在全国处于中等级水平。  相似文献   

12.
利用GIS技术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信息系统,选取立地条件、理化性状、养分状况、土壤管理和剖面性状等5大地力要素,12个评价指标,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其模型。以始兴县为研究区域,运用空间分析、层次分析、模糊数学和综合指数等方法,对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获取了耕地地力等级面积及其分布信息,经实地调查分析符合当地实际,表明该评价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3.
依托GIS技术,利用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行政区划图叠加制作评价单元,采用特尔斐法从立地条件、理化性状、土壤管理、刨面形状4个方面取10个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和模糊综合数学法对醴陵市耕地地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醴陵市耕地中,一~七级耕地面积比例分别占1.64%、15.96%、29.31%、11.38%、23.31%、17.07%、1.33%,耕地地力等级的高低与土壤类型,基础设施密切相关,评价结果对土壤改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区域耕地质量进行评价,是农业发展所必须的基础性工作,对区域种植业合理布局及耕地土壤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构建包含立地条件、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养分状况在内的3个子目标、10个指标的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采用模糊数学理论确定指标隶属度,结合层次分析法进行加权求和,对陵水黎族自治县各乡镇进行耕地地力综合评价。研究表明,陵水县耕地地力为中等水平,且各乡镇耕地地力分布不均,其中以椰林镇和英州镇最高,黎安镇和群英乡最低;降雨特征和地形因素是耕地地力在研究区内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 技术与层次分析法的耕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耕地适宜性评价是研究耕地合理利用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对影响耕地质量的各种条件的综合评估,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为合理保护耕地资源提供重要依据。【方法】文章在研究区内基于土壤养分、立地条件、理化性状、土壤管理四个方面,选取12个评价因子构建耕地适宜性指标评价体系,以16m×16m栅格为评价单元,选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建立模型进行综合评价,将研究区耕地适宜性划分为10个等级。【结果】研究区耕地整体适宜性良好,其中一到六级耕地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81.07%,同时也有相当面积的耕地评价等级较低,处于勉强宜耕或不适宜耕作的状况。【结论】通过模糊数学和专家打分获得的耕地评价值,在AHP模型中将各指标分4类赋权重,最后得到相互关联的耕地指标体系,且利用GIS技术处理栅格数据对表现耕地适宜性具有良好的作用,研究成果对研究区耕地资源合理保护及促进耕地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CLRMIS的大洼县耕地地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基于GIS技术,进行二次开发的CLRMIS(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以1∶1万比例尺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壤图叠加形成的图斑作为评价单元,选取成土母质、有机质、灌溉保证率等12个评价因子,确定各因子的权重,并且运用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等,对大洼县耕地地力进行了评价,将大洼县耕地划分成五个等级。经实地调查分析,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其结果符合当地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的江苏省溧阳市耕地地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江苏省溧阳市为研究区域,以耕地地力评价为研究对象,以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为应用平台,用GIS技术将各种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进行处理与整合;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壤图叠加形成评价单元;结合耕地的自然要素选择12个因素作为评价因子;采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模糊评价、层次分析等数学分析原理,构造层次结构、建立评价因子隶属函数模型及计算各因子的权重,建立了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耕地地力评价方法。采用累积曲线法来确定耕地地力等级数目以及划分等级界限,将全市56251hm2耕地,划分为5个等级。其中一级地1309hm2,占2.30%;二级地20689hm2,占36.78%;三级地31097hm2,占55.28%;四级地3136hm2,占5.60%;五级地20hm2,占0.04%。研究结果表明,地力等级的划分和各等级的比重确定比较科学和客观,评价结果较准确地反映了研究区域内耕地地力的状况,基本符合当地的客观实际,表明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对耕地地力评价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对科学管理耕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根据伊川县土地资源和耕地土壤养分的特点,利用伊川县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叠加划分法确定评价单元3565个.采用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选取了剖面性状、立地条件、耕层养分3个方面10个影响因子,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采用加法模型计算综合分值,按一定规则划分耕地地力等级.结果表明,伊川县1级农用地面积为3 215.74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5.17%;2级耕地面积8 296.16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13.35%;3级耕地面积26 624.88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42.84%;4级耕地面积22 668.45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6.48%;5级耕地面积1 340.26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16%.在此基础上提出伊川县耕地资源合理利用及指导农业生产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杨宪忠  刘强 《现代农业科技》2012,(16):249-250,260
以甘肃省啤酒大麦原种场耕地为例,利用GIS,通过土壤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叠置划分评价单元,系统聚类与Delphi法相结合筛选参评因素,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其权重,模糊评判法确定耕地地力等级,甘肃省啤酒大麦原种场耕地等级共分5级,其中一等地11.35 hm2,二等地192.27 hm2,三等地205.05 hm2,五等地194.42 hm2,分别占总耕地面积的1.88%、31.88%、34.00%、32.24%。耕地土壤养分含量普遍较低,并且不同等级耕地的土壤养分含量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在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利用农用地地块图、土壤图、行政区划图叠加的方法确定评价单元,选取气候条件、剖面性状、养分状况及立地条件等8个因子,通过特尔非法确定各指标对纹党种植影响程度大小的权重,然后根据权重值计算每个评价单元的耕地地力综合指数IFI值,依据IFI值的大小,将文县39418.03 hm2耕地按纹党适宜性布局分为高度适宜、适宜、勉强适宜和不适宜4个等级,评价结果符合当地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