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粮食生产安全与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密切相关。为保证粮食生产安全,永康市从2013年开始,对辖区内8个乡镇(街道)的626.3 hm2标准农田进行地力提升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连续4年的地力培肥,土壤水溶性盐总量下降,土壤容重降低,耕层厚度增加,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及阳离子交换量大幅提高,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改善,同时修补并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各区块地力指数达0.80~0.82,地力等级均提升至一等。  相似文献   

2.
在3个县7个项目实施区针对土壤地力主要制约因子,开展土壤综合培肥,通过连续4 a的实施,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提升效果较明显,部分项目区土壤酸(碱)化现象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3.
通过2008、2009、2010年连续3年的土壤地力调查和农户习惯施肥调查,结果表明,椒江区标准农田土壤质量总体良好,而低等田则主要存在高pH、低有机质及有效磷含量低等问题.针对此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土壤培肥对策,为标准农田质量提升以及低等田改造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正>国家对提升耕地地力质量十分重视,连续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都明确提出要加强耕地质量建设。针对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土地占优补劣、重用轻养、质量不断下降的实际,提出加快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提高耕地质量、努力培肥地力作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改善土壤养分结构,逐步提高耕地质量,是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基础性重大工程。  相似文献   

5.
张艳潇 《中国农资》2011,(39):25-25
未来20年粮食需求仍呈刚性增长,而目前我国肥料的应用已达极限,只有从改良土壤、增施有机肥人手,才有望提升地力,提高土地产出率。因此,保护土壤,培肥地力已成为当前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自2004年至今,中央“1号文件”连续6年提出提高土壤有机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2013—2014年在兰州市榆中县试验观察了不同培肥方式对国槐移栽苗生长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年生国槐移栽苗的较优培肥方式有尿素600 kg/hm2+普通过磷酸钙1 500 kg/hm2、尿素400 kg/hm2+普通过磷酸钙1 000 kg/hm2+氯化钾300 kg/hm2、尿素300 kg/hm2+普通过磷酸钙750 kg/hm2+氯化钾225 kg/hm2+有机肥1 125 kg/hm2、尿素300 kg/hm2+普通过磷酸钙750kg/hm2+氯化钾225 kg/hm2+土壤调理剂750 kg/hm2。对移栽土壤进行培肥可显著提高国槐的株高、地径和冠幅,其中在尿素和普通过磷酸钙混合使用的基础上,加施氯化钾、有机肥、土壤调理剂能起到更好的土壤培肥作用,使国槐生长的更好。  相似文献   

7.
采用2次D饱和设计,在宁夏引黄灌区常年旱茬田开展土壤培肥及地力提升试验,为当地土壤持续培肥地力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此次试验最高产量为8 100.9 kg/hm~2,最高产量对应的有机肥施用量为64.5 t/hm~2,对应的施氮量为181.35 kg/hm~2。  相似文献   

8.
玉米秸秆还田免耕栽培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完善玉米免耕栽培技术,集成适合马山县实际的多样化玉米免耕栽培技术模式,从2004年下半年至2007年上半年,连续3年6造进行玉米秸秆还田免耕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还田免耕栽培具有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培肥地力、减少水土流失、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提高玉米产量等作用;秸秆还田免耕栽培玉米平均产量达6965kg/hm2,比常耕栽培增产229kg/hm2,增产7.2%,平均节本增收1223元/hm2.  相似文献   

9.
根据《浙江省标准农田地力调查与分等定级技术规范》要求,2008年开始对浙江省桐乡市崇福镇标准农田的地力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初步了解了全镇标准农田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肥力指标现状。结果表明:全镇标准农田地力状况总体不高,相当一部分农田急需培肥改良。针对土壤有机质含量不高、熟化耕作层浅薄、主要土壤养分供应不均衡等突出问题,提出了对该区域农田培肥改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灰钙土是新疆伊犁河流域重要的土壤资源.察布查尔县有灰钙土15.04×104hm2,其中灌耕灰钙土3.69×104hm2.其肥力特征是:(1)土壤缺氮少磷钾丰富.(2)土壤潜在养分较丰富.(3)灰钙土开垦培肥后,土壤肥力有明显提高,但磷、钾速效养分有下降趋势.(4)土壤缺锌、缺铁,铜丰富.锰、硼丰中有缺.(5)土壤上层养分含量明显高于下层土壤养分含量.培肥途径是:(1)发展农区畜牧业、增施有机肥,实施过腹田培肥土壤.(2)通过多熟立体栽培,增加黄豆、花生、花芸豆等豆类作物茬口,实现既培养地力又增加经济收入双赢目标.(3)推广草田轮作制.有计划安排苜蓿、绿肥、粮食和经济作物裂区轮作.(4)推广平衡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1.
紫云英对土壤理化性状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紫云英对土壤理化性状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习惯施肥量减半配施紫云英可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养分含量,提高土壤p H值,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培肥地力。施用紫云英鲜草22 500 kg/hm2配施习惯施肥量减半水稻产量最高,为8 959.5 kg/hm2,比习惯施肥量的处理增产1 138.5 kg/hm2,增幅14.6%,建议紫云英鲜草施用量以22 50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2.
以水稻为试验材料,连续4年开展不同种类绿肥还田试验,比较了3种常见绿肥(紫云英、油菜和豌豆)连续还田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紫云英、油菜和豌豆还田均可提高后茬水稻产量,且紫云英增产效果最佳,豌豆次之,油菜最小。绿肥连续还田前2年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不大,连续实施绿肥还田第3~4年,土壤养分含量显著升高;紫云英、油菜和豌豆还田均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含量,但品种间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绿肥还田具有显著的水稻增产和地力培肥作用,但对稻田地力的提升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紫云英是浙江省稻田最为适宜的绿肥种植种类。  相似文献   

13.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秸秆还田把作物秸秆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肥料,实现了农作物秸秆的科学利用。秸秆还田后,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经测定:连续2~3 a实施秸秆还田技术的地块,土壤有机质含量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经测定:连续2~3a实施秸秆还田技术的地块。土壤有机质含量能增加0.06%~0.10%,速效钾含量可提高25%~30%,含氮量能增加1.06%~1.15%.土壤抗御干旱的能力明显提高,小麦增产幅度为5%~12%。  相似文献   

14.
正在麦收过程中,用收割机将麦秆打碎,实现小麦秸秆就地粉碎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培肥地力。实践证明,连续进行秸秆还田2~3a后,土壤结构明显改善,保水保肥性能明显提高,作物增产潜力明显提升。但是进行秸秆还田需要注意3点: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山黧豆的培肥及景观效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以山黧豆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设置3种不同种植密度(30 kg/hm2、45 kg/hm2,60 kg/hm2),研究种植密度对山黧豆培肥土壤及提升景观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显著影响山黧豆培肥土壤效果,盛花期鲜草产量,地上部分干物质及氮、磷、钾养分积累量,碳积累量和固碳量均表现为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降低;种植密度显著影响山黧豆观赏效果,种植密度为45 kg/hm2时,盛花期花朵数和花面积均最大,分别为986.67万朵/hm2和1279.84 m2/hm2,观赏效果最好。山黧豆用于培肥土壤及观花提升景观的适宜种植密度分别为30 kg/hm2和45 kg/hm2。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采用5个不同肥料处理,研究腐植酸及腐植酸配方肥、茄果类配方肥、腐熟农家肥搭配施用对培肥地力的影响。寻找在新建日光温室中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升蔬菜品质的腐植酸肥料,经过试验确定适合兴庆区设施蔬菜生产相应的腐植酸肥料及其适宜施用量。  相似文献   

17.
杨金广 《河南农业》2020,(13):43-43
一、轮作倒茬,培肥地力培肥地力是麦套花生获得高产的重要条件。因此,种植花生应重施前茬小麦基肥,并以优质农家肥为主,配合氮肥、磷肥、钾肥全层施用,提高土壤的地力水平。在技术上要求实行2~4年轮作种植,实行花生与玉米等禾谷类作物及甘薯、蔬菜、棉花等作物轮作,切忌与烟草、芝麻及大豆等豆科作物轮作。  相似文献   

18.
秸秆腐熟剂对水稻秸秆还田应用效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秸秆腐熟剂对水稻秸秆还田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秸秆还田施用秸秆腐熟剂能提高水稻产量,最高增产850.5 kg/hm2,增产率8.4%。同时有效促进了水稻秸秆快速腐解,土壤容重略有下降、CEC值有所增加,对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培肥地力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从促进耕地地力提升、化肥减量增效、培肥景观化建设和酸化土壤矫治4个方面论述绿肥作物在耕地地力培育中的作用, 提炼绿肥种植在浙江耕地地力培育上的典型模式, 探讨基于绿肥种植的耕地地力培育模式, 以期为推进浙江耕地地力培育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对杨柳点长期定位培肥试验和相关小麦施肥试验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力贡献与小麦施肥产量、地力贡献率之间呈线性正相关,高产田块地力贡献在小麦施肥产量中占主要地位。砂姜黑土地力贡献主要受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的影响,速效钾含量尚不是限制因子。长期连续施肥条件下.不同的土壤养分指标受有机无机配比的影响不同。有机质和氮素养分含量偏低的土壤,要通过增施有机肥加以培肥,磷素或钾素养分偏低的土壤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或化肥来培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