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梅花鹿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国梅花鹿从其种群生态、栖息地、食性、活动习性等生态学研究进行了概述,指出目前国内学者对梅花鹿生态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栖息地的研究,并且阐明栖息地的减少与恶化是梅花鹿的种群濒危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提高梅花鹿种群的密度与数量是今后梅花鹿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华南梅花鹿种群数量与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06年1—3月,采用雪地足迹计数法和样带法对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华南梅花鹿种群与分布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38条样带中有13条样带发现有华南梅花鹿,这13条样带构成一个狭长地带;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内野生梅花鹿种群最低密度为0.90头/km^2,最高密度为2.79头/km^2,平均密度为1.84头/km^2,种群数量为104(51~156)头。研究揭示,华南梅花鹿主要在海拔800-1200m的范围内活动,栖息地植被类型以草甸和灌丛为主。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梅花鹿的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以及阿尔山市国有林区梅花鹿资源现状。重点阐述了梅花鹿资源的保护和繁育措施,以利于该地区梅花鹿种群数量的递增。  相似文献   

4.
清凉峰华南梅花鹿冬季食物资源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06年12月至2007年3月,采用食痕法和样方法观测清凉峰华南梅花鹿采食食物的种类、丰富度及生物量。研究表明,可供华南梅花鹿冬季采食的有15种灌木、8种草本和3种乔木,在生境中出现频次由高至低灌木依次为中国绣球、野山楂、绣线菊、拔葜、映山红、小果蔷薇、悬钩子和盐肤木,草本依次为野古草、牛筋草和蕨。灌木占清凉峰华南梅花鹿冬季食物生物量的57%,草本占31%,乔木占12%。在华南梅花鹿种群分布较多的大坪溪、道场坪、千倾塘、螺蛳尖和马啸5个小区,食物丰富度为95.47 g/m2,显著大于无种群分布的大源塘、干坑、小平溪3个小区(食物丰富度为68.52 g/m2)。研究结果表明,灌木不仅是冬季清凉峰华南梅花鹿的主要食物来源,还为梅花鹿提供良好的隐蔽条件。  相似文献   

5.
<正>江西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的江西彭泽县境内,是目前国内唯一以南方亚种野生梅花鹿命名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内野生梅花鹿365只,是全国梅花鹿南方亚种最大的野外种群。桃红岭保护区首次开始使用远红外线技术是2014年9月,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监测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特别是梅花鹿的种群数量、栖息地环境、行为变化等方面的数据。通过近半年时间的实地监测应用,保护区  相似文献   

6.
为了查清黑龙江老爷岭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梅花鹿种群数量及分布情况,2016年冬季布设了15个大样方开展调查。结果表明,老爷岭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梅花鹿种群数量较少,种群密度为0.094只/km2,在中股流、暖泉河和园山三个林场呈分散块状分布。  相似文献   

7.
通过访问及样方调查探究芒市菲氏叶猴种群数量、分布及栖息地等基本信息,结果显示菲氏叶猴主要分布区域位于芒市镇河心场村和轩岗乡芹菜塘村所属天然林,种群数量共计4群170~190只个体。栖息地植被群落结构复杂性及稳定性较高,能维持菲氏叶猴种群生存。加强天然林保护、减少人为干扰并开展保护宣传和科学研究是下一步保护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正浙江清凉峰自然保护区是"浙西屋脊",保存着世界上最大的野生华南梅花鹿种群。红外相机监测到华南梅花鹿和各种珍稀伴生物种自然状态下的生活。丛林之眼华南梅花鹿,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清凉峰保护区的明星物种。在植物生长旺盛的初夏,华南梅花鹿有机会享受丰盛的美食。  相似文献   

9.
黄嘴白鹭(Egretta eulophotes)作为全球性濒危鸟类,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其野外种群数量少,对栖息地要求较为特殊。近年来黄嘴白鹭在长海县栖息繁衍主要分布在4个岛砣上,且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通过对辽宁省长海县黄嘴白鹭的种群数量、分布地点、栖息地状况以及影响分布的因子调查分析,为黄嘴白鹭种群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梅花鹿又名仙鹿,隶属偶蹄目鹿科,是东亚特有的名贵珍稀动物,曾广泛分布中国东部。人类进入20世纪后,随着生态环境破坏加剧,野生梅花鹿种群数量急剧减少,野外已难觅其踪迹。据《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1998)记载,全国野生梅花鹿数量也不过千余头,且被隔离分布为几个独立种群,属濒临灭绝的物种,因此,国家将其列为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江西桃红岭自古就有野生梅花鹿分布,历代彭泽县志均记载桃红岭“山有文禽异兽,美鹿争鸣”。1980年江西省农业区划调查时发现桃红岭有野生梅花鹿分布,种群数量不足60头。为拯救这一濒临灭绝的物种,江西省人民政府198…  相似文献   

11.
2013年冬季至2014年早春,在仙洞山保护区对梅花鹿种群现状开展研究,保护区内有梅花鹿267只,其中幼鹿32只、亚成体55只、成体164只,成体雌雄比为1∶0.57,梅花鹿种群数量稳定增长,但增长率在逐年减小,显示种群数量逐渐接近保护区的饱和容纳量。  相似文献   

12.
2月28日,国家林业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达1864只,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375只,野生大熊猫栖息地面积为258万公顷,潜在栖息地91万公顷,分布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的17个市(州)、49个县(市、区)、196个乡镇。有大熊猫分布和栖息地分布的保护区数量增加到67处。国家林业局副局长陈凤学在发布会上指出,当前,部分大熊猫局域种群面临生存风险,栖息地破碎化严重,圈养大熊猫种群间遗传交流不足,保护管理能力仍需加强,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矛盾十分突出,保护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13.
正事件:2月28日,国家林业局公布了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达1864只,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375只,野生大熊猫栖息地面积为258万公顷,潜在栖息地91万公顷,分布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的17个市(州)、49个县(市、区)、196个乡镇。有大熊猫分布和栖息地分布的保护区  相似文献   

14.
林海短讯     
陕西省林业厅发出紧急通知:加强华南虎栖息地管理确保虎种群安全陕西省镇坪县发现野生华南虎的消息传出以后,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日前,陕西省林业厅就野生华南虎保护向安康市林业局、镇坪县人民政府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加强华南虎栖息地管理,确保华南虎种群安全。通知要求镇坪县政府要以政府令的形式发布通告,在华南虎发现地停止一切狩猎活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海南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霸王岭睑虎的栖息地状况、分布情况、种群数量等进行调查和统计,结果表明:霸王岭睑虎仅分布于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内的东一、东六和雅加三个地点,其分布海拔介于500~800m之间;霸王岭睑虎的种群数量极小,主要原因为栖息地的破碎化;最后提出了保护霸王岭睑虎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云南省实施生物多样保护工程,加强极小种群绿孔雀的拯救保护。一是强化就地保护。在我省有绿孔雀分布的近10个国家级、省级和州市级自然保护区,将绿孔雀作为明星物种开展就地保护工作。二是加强科学研究。除科研院所开展种群数量调查、栖息地恢复、生境利用等研究外,林业部门还根据国家林业局的安排部署,筹集资金近70万元开展绿孔雀种群数量调查、巡护监测及栖息地恢复等工作。  相似文献   

17.
2009年9月至2020年9月,采用定点监测法、直接计数法、同步调查法、远红外相机监测等方法对三门峡湿地青头潜鸭资源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并对青头潜鸭分布及其栖息地选择的主要因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三门峡湿地监测到青头潜鸭栖息地3处;有不连续分布的记录和变动较大的种群,最大监测种群数量为16只、最小记录为1只;居...  相似文献   

18.
利用他人已有研究成果和保护区观测资料,对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内羚牛种群分布范围及其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区内羚牛种群的分布范围在逐渐扩大。自1998年以来,羚牛分布面积扩大了9.30km2,水平分布范围向东扩展了4.5km,最低分布海拔高度下降了200m,羚牛冬季栖息地数量增加了1块,冬季栖息地总面积增加了15.75km2。  相似文献   

19.
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猕猴分布及种群数量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1991年和2002~2003年,在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猕猴的分布及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历山保护区内猕猴主要分布于转林沟等7个区域,群体数总计7群,种群数量为480~572只,同时对猕猴栖息地特征、繁殖、食性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00、2012年两次大熊猫调查结果,分析了太白山大熊猫栖息地、分布聚集区、种群数量和密度变化。结果表明:太白山大熊猫种群数量与密度增加,向西扩散明显,已至太洋公路两侧。由于黑河、万泉沟、红水河、八斗河一带秦岭箭竹开花枯死,东北部大熊猫活动范围整体退缩。受当地长期农业生产生活与道路、旅游活动的影响,太白山与牛尾河、兴隆岭栖息地之间连通性不足,不同种群交流受到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