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旨在建立以浙江慈溪为代表的江南地区气候相似区域无加温大棚草莓产量预报模型。根据冬春季大棚草莓主要生育期和果实生长发育生理特性,以2011—2021年浙江省设施农业气象试验站(慈溪)大棚草莓产量统计数据、产量形成期大棚内各小气候要素气象资料为研究基础,采用多项式预报法,构建基于有效积温和辐热积等小气候关键因子与产量的多元回归模型,从而建立江南地区大棚草莓产量预报模型。所建产量预报模型平均精度达95.3%,最低精度在90%以上,有较好精度,可提供较为准确的大棚草莓年产量预报信息,可为江南地区大棚草莓及其他气候相似区大棚果蔬作物生产过程中的产量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两种高效套种、复种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洪路 《农家科技》2009,(10):27-27
<正>近3年来,江苏省滨海市睦邻开发区大棚设施基地创造了大棚草莓套种扁豆、连作夏大白菜和草莓、玉米、香荷芋两种新型高效种植模式。采用大棚草莓套种扁豆、连作夏大白菜的种植模式,大棚草莓上市期长、效益好;利用棚架种扁豆,不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草莓主栽品种果实品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浙江省设施大棚草莓主栽品种红颊、丰香、法兰蒂为试材,进行果实品质和抗氧化性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红颊在经济品质、营养品质以及抗氧化能力等指标上均表现较好,是当前大棚草莓栽培中较为理想的优质大果型草莓品种。  相似文献   

4.
摘要:通过比较不同栽培方式和不同收获时间的铁皮石斛营养指标,评价泰顺县铁皮石斛的品质。结果表明,林下二年生铁皮石斛品质最佳,多糖和甘露糖含量分别达到3079%和3147%,显著高于大棚一年生和大棚二年生。此外,林下二年生铁皮石斛的总灰分和水分含量分别为422%和376%,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项规定。相比大棚种植铁皮石斛,泰顺县林下栽培铁皮石斛的品质较优。  相似文献   

5.
通过建立油菜适宜度模型,分析绍兴市油菜气候适宜度的空间精细化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绍兴市油菜全生育期温度适宜度大于降水适宜度和日照适宜度;1972—2013年,温度适宜度呈上升趋势,降水适宜度趋势不变,日照适宜度呈下降趋势,综合气候适宜度趋势不变;海拔300 m以下丘陵平原地区油菜气候适宜度在05以上,适宜油菜种植;海拔450 m以上地区不适宜油菜种植。  相似文献   

6.
科尔沁沙地及其周围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动态模拟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近几十年来 ,过垦和过牧等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导致科尔沁沙地及其周围地区的土地利用格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这些变化对该地区以沙漠化加剧为主要特征的生存环境演变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根据 2期 (1985年和2 0 0 0年 )土地利用空间图形数据 ,结合地形、土壤、居民点和城镇以及各级道路的分布等驱动因素 ,构建了对近 15年来科尔沁沙地及其周围地区土地利用的时空动态变化进行模拟的CLUE S模型 .结果表明 ,地形、居民点和城镇分布、土壤类型以及乡级道路分布是研究地区土地利用格局分布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 ,构建的CLUE S模型具有较好的时空动态变化模拟能力 ,在基本单元 (15 0 0m× 15 0 0m栅格 )的水平上 ,模型对科尔沁沙地及其周围地区 2 0 0 0年土地利用分布格局模拟的正确率为 91 5 % ,kappa指数是 0 90 .因此 ,该模型可以作为今后探索该地区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前景的重要工具 ,为该地区的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相似文献   

7.
刘水东 《上海农业科技》2013,(5):136-136,125
近年来,江苏南通地区根据当地气候特点、栽培习惯和市场需求,对大棚草莓高效茬口布局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一批设施草莓多元多熟的高效种植模式,其中“大棚草莓一芹菜”一年两熟种植模式具有较好的产量和效益,现将其相关技术要点进行总结和介绍,以供其他草莓生产基地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荞麦资源品质区划初探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根据全国不同地区荞麦资源的品质分析结果及荞麦的遗传特性,将我国荞麦产区按养分含量分为五大品质区域,即荞麦高蛋白区(≥10%)、荞麦高脂肪区(≥2.5%)、高赖氨酸区(≥0.6%)、高V_E含量区(≥2.0 mg/100 g)、高VPP含量区(≥5.0 mg/100 g)。综合各地区荞麦品质分布特点,将荞麦品质区划分为3个种植区,即荞麦种植最适宜区(综合品质高)、荞麦种植适宜区(综合品质中)和荞麦种植不适宜区(综合品质低)。  相似文献   

9.
针对杨凌设施农业大棚生产,选取3个塑料日光温室作为研究对象,针对黄瓜、南瓜、草莓种植,通过2013年10月13日至2014年11月25日大棚内外气象观测资料对比分析,采取回归分析、相关分析方法,筛选关键气象因子,建立大棚内低温预报模型和气象条件适宜性预报模型,与实际棚内气象条件相比,预报结果表明,设施大棚内低温预报准确率均在88%以上、气象条件适宜性预报准确率均在83%以上,预报结果基本能够反映设施农业大棚内气象条件变化情况,对于指导设施农业气象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收集2018年8—9月塑料大棚内观测的气象数据,构建了基于线性逐步回归的草莓生产大棚内的地温预测模型,采用1号大棚内的地面温度、气温、风速、总辐射,构建1个模拟方程,在构建的过程中,逐一剔除不显著的自变量。将通过信度为0.0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的要素模拟出地温模型。通过2号棚的相应数据验证模型。该模型所需参数少,实用性强,模拟精度较好,可为设施夏季草莓气象服务和环境调控提供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11.
如果大棚连年种植草莓,棚内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极有利于病虫害发生.据调查,大棚草莓发生病虫害后,一般减产20%~30%,重的达50%,严重影响草莓的产量和品质.大棚草莓常见主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设施草莓灰霉病发生规律及流行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草莓灰霉病是一种世界范围分布的真菌病害,研究旨在探索湖北省设施草莓灰霉病的发生规律,分析不同流行因子与灰霉病发生的相关性,选择与果实发病率具有显著相关性因子建立模型,揭示不同因子与草莓灰霉病发生的关系,为湖北省设施草莓灰霉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3—2015年在湖北省农业科学院草莓种植基地选取3个代表性草莓大棚,用5点取样法采集无症花、叶、果实,结合特异性PCR和保湿培养法检测组织上灰霉菌带菌率;选取其中两个大棚数据对草莓果实发病率与花朵发病率、叶片发病率、温度、相对湿度、果实带菌率、花朵带菌率、叶片带菌率7个流行因子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选择与果实发病率具有显著相关性的3个因子(果实带菌率x_5、叶片发病率x_2、温度x_3),以草莓果实发病率作因变量(y),因子x_2、x_3、x_5为自变量,采用线性回归法建立线性回归方程,分别建立两个大棚中变量x_2、x_3、x_5与草莓果实发病率(y)的回归模型,通过回归模型计算未参加建模的另一个大棚的草莓果实发病率预测值,并将预测值与实际值进行回归分析。【结果】2013—2015年研究结果表明,草莓花、叶、果实带菌率变化起伏较大,花和果实带菌率相对较高,带菌率分别为0—53.33%和0—86.00%;不同组织草莓灰霉病的发病时间不同,果实从12月上旬开始发病,花从12月中下旬开始发病,叶片从1月上旬或2月上旬开始发病。草莓花和叶发病较轻,发生较为平稳,果实在3月之后发病逐渐加重,发病率可达80.07%。草莓叶片发病率、温度和果实带菌率均与果实发病率呈显著相关(P0.01)。草莓果实发病率与不同流行因子的回归模型分别为y=0.55x_5+5.76(R~2=0.645,P0.01)(模型一)、y=8.18x2+9.25(R~2=0.498,P0.01)(模型二)、y=2.49x_3-13.62(R~2=0.446,P0.01)(模型三);并将果实发病率预测值与实际值进行回归分析,模型一中实际果实发病率与预测发病率拟合效果最好。【结论】在湖北省设施草莓大棚中,果实带菌率、叶片发病率、温度对草莓果实发病影响最为显著,在防治过程中应及时摘除发病组织,降低果实带菌率,预防灰霉病发生。  相似文献   

13.
肖清华  李树军  崔建云  袁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862-16866
[目的]研究设施农业发展对潍坊气候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寿光站作为温室大棚种植区的代表站,利用潍坊市1961~2010年的降水、气温、相对湿度等资料,分析了全市及温室大棚种植区的气候变化情况,并对比分析设施农业种植以前和以后的气候变化趋势及不同季节的演变特征。[结果]近50年全市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年平均气温、年最高气温、年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自温室大棚大规模种植以来,温室大棚种植区年降水量下降幅度低于全市,相对湿度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全市,年平均气温升幅高于全市,年最高气温升幅高于全市,年最低气温升幅略高于全市。[结论]该研究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总结聊城市大棚草莓水肥一体化综合栽培技术,具体包括种苗培育、大棚准备、定植、定植后管理、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该地区及类似地区广大农民发展大棚草莓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藏东南不同种植年限蔬菜大棚土壤pH及养分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阐明不同种植年限蔬菜大棚土壤pH值、电导率及养分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为保护性耕作土壤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西藏林芝地区不同种植年限(2,7和15年)蔬菜大棚及相邻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0~70 cm土层(每10 cm为一个土层)土壤pH值、电导率值及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的变化。【结果】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不同种植年限蔬菜大棚及农田土壤pH值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与农田土壤相比,蔬菜大棚土壤酸化程度更严重;随着蔬菜大棚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pH值呈"V"型变化,在种植7年时,土壤pH值最小,为5.08±0.22。土壤电导率值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降低的趋势,且表聚现象十分明显,蔬菜大棚土壤电导率值随土层深度增加的垂直空间变异性较农田明显;随蔬菜大棚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电导率值呈增加的趋势,在蔬菜大棚使用初期土壤电导率值增加幅度较小,但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电导率增加幅度加大。有机质、全氮及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均呈降低的趋势,与农田相比,蔬菜大棚土壤上述养分含量的"表聚"现象明显;随蔬菜大棚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有机质、全氮及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呈增加的趋势,说明蔬菜大棚土壤养分累积现象十分明显。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各理化指标之间均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结论】在藏东南八一镇大棚生产过程中,土壤酸化现象严重,表层养分累积明显,存在环境风险,故在生产管理中宜适当控制化肥的施用量,提倡科学施肥,以保证设施大棚土壤的可持续利用及生态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16.
一年一季大棚草莓连续种植后引起土壤酸化和盐渍化,造成土壤连作障碍,病虫害加重,产量品质下降,已经成为制约大棚草莓发展的主要障碍。大棚草莓-水稻复种模式可有效缓解草莓田土壤酸化和盐渍化,减轻草莓病虫害,提高移栽成活率,产量提高80%,品质改善;利用两茬草莓之间有4个月的光热和土地资源种植一季水稻,不但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可亩增加稻谷产量450 kg左右。大棚草莓-水稻复种模式比大棚草莓单作模式,亩净增收入11 000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自2010年以来,草莓作为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又一主导产业得以长足发展,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目前,全区各类设施草莓栽培面积1 333.34hm~2,其中钢架大棚模式85%以上。大棚草莓生育周期多为8月下旬移栽,翌年5月中下旬拉秧,但在实际生产中,多数农户草莓生产采取纯作方式,特别是草莓收获后距离下一轮栽培近3个月时间,多数棚体杂草丛生、闲置,形成棚体、土地等资源浪费现象。围绕提高大棚的利用率和种植效益,贾汪区经过反复实验、示范,成功探索出大棚草莓-辣椒-玉米周年高效间套种植技术,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8.
邳州市是较早种植大棚草莓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发展速度迅猛,全市大棚设施种植草莓面积达3067.67hm2,面积居全省第四。有十几个品种,产品畅销北京、天津、哈尔滨、上海、浙江等地,并且出口韩国、美国。元旦春节期间走俏市场,销售价格最高达36元/kg。2010年邳州市大棚草莓产量达16万t,种植纯收入达5.06亿元,带动了深加工企业、运输业和旅游业发展,已经成为邳州市农业的一个主导产业,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基于此,该文在回顾草莓生产  相似文献   

19.
5个金线莲品种在宁波地区杂木林下进行仿野生种植,比较其栽培性状和品质。结果表明,在宁波林下仿野生种植最有潜力的品种是大叶品种,但是管理难度相对较高;最容易种植的品种是溢绿2号,但是其品质有欠缺;综合表现最好的品种是红霞,管理难度、外观、产量和品质都较好。  相似文献   

20.
越冬大棚草莓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引进草莓进行大棚试种以来,浙江省嘉善县干窑镇大棚草莓面积不断扩大,大棚草莓在嘉善干窑经过近20多年的栽培,已创造、积累了南方稻区优质高产高效大棚栽培草莓的技术经验,产量、效益不断提高,嘉善干窑的"范泾"牌草莓已被认定为"绿色食品",由于品质佳、知名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