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豆异黄酮对去卵巢大鼠脾脏IL-2mRNA表达及分布的影响。方法在成功造模60只去卵巢青年大鼠的基础上,分别皮下注射补充大豆异黄酮高、中、低剂量(1.5、1.0、0.5mg·kg-1BW)和溶媒剂,补充至第2、4和6周时每组各宰杀5只,运用原位组织杂交方法,对大鼠脾脏IL-2mRNA的表达和分布变化进行观察。结果IL-2mRNA主要分布于被膜下方的红髓区,在白髓区的脾小结外周、边缘区、动脉周围淋巴鞘外层等处也有分布。大鼠去卵巢后脾脏中IL-2mRNA的表达强度和阳性细胞数目均显著下降,并且随着去除卵巢时间的延长更趋明显;而补充大豆异黄酮高、中、低剂量后,各组IL-2mRNA的表达强度和阳性细胞数目随着时间的延长均呈上升趋势,表现时间依赖性。在同一时间段内,随着补充大豆异黄酮剂量的升高,IL-2mRNA的表达强度和阳性细胞数目也均呈上升趋势,表现为剂量依赖性。结论大豆异黄酮对脾脏内IL-2mRNA的表达具有上调作用,并存在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大豆异黄酮(SIF)对雌激素受体(ERα)和白细胞介素–2(IL–2)在去卵巢大鼠垂体各叶中表达的影响,对去卵巢大鼠皮下注射不同剂量的SIF(分别皮下注射1.5、1.0、0.5 mg/kg的SIF)和无水乙醇,另设假手术组,注射等量无水乙醇。待SIF处理至第2、6周时,于各组随机选取5只大鼠进行剖杀,分别对大鼠垂体中ERα和IL–2的蛋白及m RNA表达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大鼠去除卵巢后,垂体各叶中ERα和IL–2的蛋白及m RNA表达强度和阳性细胞数均显著下降,补充SIF后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高剂量SIF作用6周后,各指标的表达基本恢复至假手术组水平,其他各组随SIF的剂量增加及作用延长也有部分恢复,表明大豆异黄酮对去卵巢大鼠垂体各叶内ERα和IL–2蛋白及m RNA的表达有促进作用,呈现时间和剂量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3.
建立去卵巢SD大鼠模型,运用原位组织杂交方法,通过补充不同剂量大豆异黄酮观察其对ERα、NGF、IL-2、AR mRNA在小脑中的表达和分布影响,探讨大豆异黄酮对小脑的作用机制和意义及其剂量关系。结果显示:ERα、NGF、IL-2、AR mRNA杂交信号主要分布于小脑皮质的蒲肯野氏细胞层和小脑室顶核、间位核和齿状核中,小脑皮质的分子层和颗粒层也有少量弱杂交信号表达;杂交信号主要定位于胞核,也存在于胞浆、胞膜和突起中,4种杂交信号变化的总趋势为去卵巢大鼠小脑皮质及小脑核中ERα、NGF、IL-2、AR mRNA的表达强度和阳性数目显著降低;而补充不同剂量大豆异黄酮后,4种物质的阳性杂交信号强度和数目均有不同程度回升,其中高剂量组基本恢复到假手术组水平,低剂量组仅有少许回升或无变化,中剂量组介于两者之间。从以上结果得出:大豆异黄酮可在基因水平上促进ERα、NGF、IL-2、AR在小脑中的表达,且存在剂量依赖性;这4种物质表达变化的相似性提示四者在大豆异黄酮对小脑的作用中是相互调节和影响的。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探讨不同剂量大豆异黄酮对雄性大鼠脾脏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机理。将40只6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添加不同水平的大豆异黄酮(0、50、250、500 mg·kg-1),大鼠每周称量体质量,连续干预4周后处死大鼠并记录脾脏质量;利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亲和素-生物素复合物(SABC)染色法研究大鼠脾脏中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干扰素γ(INF-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组间脾脏指数差异不显著;中、高剂量组脾小体体积显著减小,红髓区淋巴细胞数量显著减少;IL-2在低剂量组表达显著降低,但在中、高剂量组表达增加且在高剂量组达到显著水平;IL-4、TNF-α和INF-γ在大豆异黄酮干预后各剂量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综上,高剂量的大豆异黄酮能够提高IL-2蛋白的表达水平,各剂量组总体抑制了IL-4、TNF-α和INF-γ蛋白的表达水平,这表明大豆异黄酮对雄性健康大鼠存在潜在的免疫抑制,且呈现一定的剂量差异。  相似文献   

5.
利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去卵巢大鼠脾脏中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去卵巢组(OVX组)大鼠脾脏内Bcl-2表达显著减少,Bax表达极显著增加;17β-雌二醇治疗组(OVX+E2组)大鼠的2种蛋白表达可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说明去卵巢大鼠由于缺乏内源性雌激素,引起脾脏内Bax蛋白表达增加,Bcl-2表达减少;而补充外源性雌激素可缓解或抑制这一变化。  相似文献   

6.
通过观察SIF对肥胖大鼠下丘脑中瘦素介导的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SIF对肥胖大鼠的干预机制。采用高脂饲料饲喂大鼠,建立肥胖动物模型,并将肥胖大鼠分为4组,分别灌胃SIF,剂量为:对照组(Ⅰ组)0 mg·kg–1、低剂量组(Ⅱ组)50 mg·kg–1、中剂量组(Ⅲ组)150 mg·kg–1、高剂量组(Ⅳ组)450 mg·kg–1,并设置正常大鼠基础组(Ⅴ组),饲喂基础饲料,并灌胃给予SIF处理等体积的羧甲基纤维素钠,连续4周。采用HE染色法观察下丘脑组织学结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下丘脑中瘦素介导的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蛋白OB Rb(瘦素受体长型),JAK2(内源性酪氨酸蛋白激酶2),p STAT3(磷酸化的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3),SOCS3(细胞因子信号3抑制因子),NPY(神经肽Y)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高剂量组和基础组OB Rb,JAK2,p STAT3的阳性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且前述蛋白均有随SIF的剂量增加而表达增多趋势。高剂量组和基础组的SOCS3和NPY表达水平显著较其他组低(P<0.05),但NPY在背内侧核和室旁核的表达随SIF的剂量增加而增多。OB Rb,JAK2,p STAT3,SOCS3和NPY均在下丘脑广泛表达,并随SIF的剂量增加而变化,提示SIF对瘦素介导的信号通路有一定作用并与机体能量的调节密切相关;SIF通过干预大鼠下丘脑瘦素JAK/STAT信号通路具有减重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去势及去势后补充雄激素大鼠嗅球中雄激素受体(A ndrogen recep-tors,AR)和神经生长因子(N erve grow th factor,NGF)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了雄激素对嗅球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睾丸摘除组大鼠嗅球内AR与NGF蛋白的表达显著减少;睾丸摘除并用睾酮替代组大鼠嗅球内2种蛋白的表达接近正常水平。说明去睾丸大鼠由于缺乏内源性雄激素,会引起嗅球内AR和NGF蛋白表达减少,而补充外源性雄激素可缓解或抑制这一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丹栀逍遥散对多囊卵巢(polycystic ovaries,PCO)大鼠血清睾酮(testosterone,T)、抗苗勒管激素(anti-mulerian hormone,AMH)及卵巢局部AMH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SD雌性大鼠以颈背部皮下注射脱氢表雄酮(dehydroepiandrostexone,DHEA)溶液构建PCO大鼠模型,判定造模成功后再随机分成模型组、达英-35组、丹栀逍遥散组,并设空白组,分别用蒸馏水、达英-35及丹栀逍遥散对大鼠灌胃给药,连续灌胃21 d,停药7 d为一疗程,灌胃3个疗程后处死大鼠,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T、AMH,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CO大鼠卵巢局部AMH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丹栀逍遥散组血清T、AMH水平及AMH蛋白表达强度均下降(P<0.01或P<0.05)。结论 丹栀逍遥散治疗高雄激素血症(hyperandrogenism,HA)可能是通过降低PCO大鼠血清T、AMH水平,降低卵巢局部AMH蛋白表达强度,对AMH进行良性调节,从而改善HA。  相似文献   

9.
屈琴  焦金菊  王长辉  王青青  杜迎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1671-1672,1694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血脂水平和NF-κB的影响,探讨抗AS的部分机制。[方法]制成AS大鼠模型后,设4个组:①模型对照组(高脂饲料);②低剂量给药组[高脂饲料+Res30mg/(kg·d)];③中剂量给药组[高脂饲料+Res60mg/(kg·d)];④高剂量给药组[高脂饲料+Res120mg/(kg·d)],连续灌胃给药5周后,测定各组血脂和血管壁组织NF-кB阳性细胞表达率。[结果]各给药组TG、TC和LDL-C均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降低,HDL-C较对照组有所升高;免疫组化和蛋白印迹分析均显示各给药组NF-кB阳性细胞表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白藜芦醇可调节AS大鼠血脂,降低AS大鼠主动脉壁NF-κB的表达,从而抑制AS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饲粮中添加大豆异黄酮对早期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抗氧化作用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160只5.5 kg 21日龄断奶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根据体重和性别随机分成5组,每组4个重复(公母各4只)。各处理组饲粮大豆异黄酮添加水平分别为0(空白对照组)、10、20、40、80 mg·kg-1。试猪饲养至7、42d时每个重复分别选取平均体重的试猪屠宰并取样测定。【结果】断奶后8—42 d和整个试验期阶段,大豆异黄酮40 mg·kg-1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10 mg·kg-1大豆异黄酮组和20 mg·kg-1大豆异黄酮组(P0.05)。断奶后8—42 d时,大豆异黄酮20 mg·kg-1组料重比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和80 mg·kg-1大豆异黄酮组(P0.05)。断奶后7d,肝脏中丙二醛(MDA)含量随大豆异黄酮添加水平提高有降低的趋势,其中添加大豆异黄酮40和80 mg·kg-1组试验猪肝脏中的MDA含量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和10 mg·kg-1大豆异黄酮组。添加大豆异黄酮20 mg·kg-1组仔猪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40 mg·kg-1大豆异黄酮组和80mg·kg-1大豆异黄酮组(P0.05)。添加大豆异黄酮10 mg·kg-1组肝脏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80 mg·kg-1大豆异黄酮组(P0.05)。断奶后8—42 d时,20 mg·kg-1大豆异黄酮组试验猪料重比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和80 mg·kg-1大豆异黄酮组(P0.05)。断奶42d时,添加大豆异黄酮40 mg·kg-1组血清SOD活性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10 mg·kg-1大豆异黄酮组和80 mg·kg-1大豆异黄酮组(P0.05)。大豆异黄酮20 mg·kg-1组肝脏的GSH-Px活性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80 mg·kg-1大豆异黄酮组(P0.05)。断奶后42d,大豆异黄酮40和80 mg·kg-1组的空肠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大豆异黄酮40 mg·kg-1组空肠的GSH-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0 mg·kg-1大豆异黄酮组(P0.05);饲粮大豆异黄酮对空肠的金属硫蛋白(MT)含量有显著影响作用,其中大豆异黄酮10 mg·kg-1组空肠的MT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断奶后7、42d对照组仔猪十二指肠绒毛成舌状排列,绒毛顶端凹陷且脱落严重,各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十二指肠绒毛损伤程度降低,其中40 mg·kg-1组仔猪十二指肠绒毛最完整,成柱状排列。添加大豆异黄酮对断奶仔猪42d的血液中CD4+的水平有显著影响作用,对淋巴细胞转化率、CD8+、CD4+/CD8+无显著影响(P0.05),其中大豆异黄酮10和20 mg·kg-1组血液中CD4+水平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和80 mg·kg-1大豆异黄酮组(P0.05)。【结论】饲粮中添加大豆异黄酮能够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增强机体的抗应激能力,对肠绒毛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早期断奶仔猪大豆异黄酮适宜添加量为40mg·kg-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鼠试验性胃溃疡自愈期间脾脏中肠三叶因子(intestinal trefoil factor,TFF3)基因的表达和变化。方法胃前壁胃黏膜下注射冰乙酸制备大鼠胃溃疡模型,原位杂交技术(ISH)检测正常组(6只)、盐水组(28只)和溃疡组(35只)雄性大鼠脾脏TFF3 mRNA的表达。结果 TFF3 mRNA阳性反应物呈灰蓝色颗粒状分布于细胞胞质中;TFF3 mRNA在正常组和盐水组大鼠脾脏中表达较弱;在溃疡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1~6d阳性细胞数密度逐渐增高,6d达到峰值,10~23d逐渐下降,但维持在较高水平;2d、4d和6d阳性细胞数密度与正常组和盐水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结论脾脏可以通过自身合成TFF3发挥作用在胃溃疡大鼠脾脏中呈高水平表达,推测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反应性及促进胃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12.
研究大豆异黄酮(soybean isoflavones,SI)对雄性香猪生长性能、生殖器官发育及睾丸、附睾组织生化指标的影响。用单因子设计,将50头健康的28d雄性香猪随机分成5个处理,1~4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25、250和500mg·kg-1水平的SI,第5组添加0.5mg·kg-1水平的己烯雌酚,饲养期60d,饲养结束后每组随机选择5头猪屠宰,记录生殖器官质量,并取睾丸、附睾样分析组织生化指标。结果发现,各添加水平的SI对香猪的生长性能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250mg·kg-1添加水平的SI较空白组显著增加了香猪的睾丸指数,降低了其前列腺和精囊腺指数(P<0.05),而500mg·kg-1SI组极显著降低了香猪的睾丸和附睾指数(P<0.05)。和空白组相比,日粮中添加各水平的SI极显著增加了香猪睾丸组织α-葡糖糖苷酶含量(P<0.01);500mg·kg-1 SI组极显著增加了睾丸组织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和附睾组织肉毒碱、α-葡糖糖苷酶含量(P<0.01);250mg·kg-1 SI组显著降低了附睾组织谷酰转肽酶(GGT)含量,且增加了睾丸组织的丙二醛(MDA)含量(P<0.05);125mg·kg-1 SI组显著降低了附睾组织GGT含量(P<0.05)。和己烯雌酚组相比,500mg·kg-1 SI组香猪睾丸组织的GGT(P<0.05)和LDH(P<0.01)含量均提高;250mg·kg-1 SI组猪附睾组织GGT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睾丸组织MDA含量升高(P<0.05);而125mg·kg-1 SI组附睾组织GGT、α-葡糖糖苷酶、肉毒碱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果糖含量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知,在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大豆异黄酮会对环江香猪的生殖器官发育和组织生化指标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些变化均与大豆异黄酮的剂量有关,其对雄性生殖系统产生副作用的阈剂量可能在250~500mg·kg-1之间。  相似文献   

13.
雌激素对老年大鼠小脑ER、ChAT、N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雌激素对大鼠小脑内雌激素受体(ER)、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表达的影响。【方法】运用超敏感的免疫组织化学SP法,以老年SD大鼠小脑为研究对象,通过补充17β-雌二醇对ER、NGF和ChAT在小脑中的表达和分布变化进行研究。【结果】ER、NGF和ChAT免疫阳性反应物分布于小脑的蒲肯野氏细胞层、小脑齿状核、小脑间位核和小脑室顶核,ER阳性产物主要定位于细胞胞浆和突起中,也存在于胞膜和胞核中。老年大鼠小脑皮质及小脑核中ER、NGF和ChAT的表达强度及阳性细胞数量总趋势是显著降低,而补充17β-雌二醇后三种阳性产物的强度和阳性细胞数目显著回升,蒲肯野氏细胞的阳性突起长度和数量也呈此变化趋势。【结论】雌激素可促进NGF和ChAT的表达,在维持和保护小脑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另外ER、NGF和ChAT表达变化的相似性提示三者在雌激素对小脑的作用中是相互调节和影响的,同时表明雌激素在小脑发挥作用可能既通过基因组机制,也通过非基因组机制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雄激素(androgen)对去势大鼠弓状核(ARC)内雄激素受体(AR)表达的影响。将30只3月龄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GM组(睾丸摘除组)、IMC组(假手术组)、GM+T组(睾丸摘除并用睾酮替代组),注射雄激素4周后灌注取材。结果表明,睾九摘除组大鼠弓状核内AR蛋白的表达显著减少,睾丸摘除并用睾酮替代组大鼠弓状核内AR蛋白的表达接近正常水平。说明去睾丸大鼠由于缺乏内源性雄激素,引起弓状核内AR蛋白表达减少,而补充外源性雄激素可抑制这一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哌嗪雌酚酮(piperazinyl estrone,PE)对去卵巢小鼠胫骨松质骨和皮质骨骨量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70只昆明种6周龄雌性小鼠,随机分为7组:⑴基础对照组(Base组),⑵假手术组(Sham组),⑶去卵巢模型组(Ovx组),⑷去卵巢+哌嗪雌酚酮低剂量组(PE-1组),⑸去卵巢+哌嗪雌酚酮中剂量组(PE-2组),⑹去卵巢+哌嗪雌酚酮高剂量组(PE-3组),⑺去卵巢+雌酚酮组(E组),连续灌胃给药42d。实验后处死小鼠取左胫骨上、中段不脱钙骨制片,进行骨形态计量学参数测定。结果哌嗪雌酚酮可使去卵巢小鼠胫骨上段松质骨骨量增加、骨小梁分离度减少,骨形成和骨吸收降低。与Ovx组比较,PE-2组效果最佳,其松质骨骨量增加,骨小梁分离度减少,轻度抑制骨转换;哌嗪雌酚酮对胫骨中段皮质骨影响是促进内膜面骨形成,抑制内膜面骨吸收,但作用不显著。结论哌嗪雌酚酮中剂量组(1.0 mg·kg^-1·d^-1)通过轻度降低骨转换,能有效防止去卵巢小鼠松质骨的骨丢失,对皮质骨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外源性IFN-γ对植入前期大鼠下丘脑内IL-4表达的影响,通过阴道口肌肉注射不同剂量IFN-γ后观察植入前期大鼠下丘脑内IL-4表达的变化,并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其检测。结果表明:在下丘脑的视前大细胞核(POMA)、视前内侧核(POM)、交叉上核(SO)、视上核(SC)、室旁核内侧部(PVM)和室周核(HPV)等处均有IL-4阳性细胞的表达分布;试验1组(注射IFN-γ25 000 IU)和试验2组(注射IFN-γ75 000 IU)各个核团中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较少而且差异显著(P<0.05),2个试验组相比,在部分核团中阳性细胞数试验1组高于试验2组,差异显著(P<0.05)。结果说明下丘脑内IL-4阳性细胞随着外源性IFN-γ剂量的增加而减少,从而说明外源性IFN-γ有可能会影响下丘脑中IL-4蛋白的表达分布。  相似文献   

17.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去势及去势后补充雄激素大鼠脊髓灰质缘核中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s,AR)蛋白的表达情况,以探讨雄激素对缘核的作用。结果表明,睾丸摘除组大鼠缘核内AR蛋白的表达和睾丸摘除并用睾酮替代组大鼠缘核内AR蛋白的表达接近。说明去睾丸大鼠阻断其内源性雄激素后,对缘核AR蛋白表达影响甚小,而补充外源性雄激素对此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熊果酸(ursolic acid,UA)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关节X线及关节炎症相关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采取皮下注射牛Ⅱ型胶原加弗氏不完全佐剂法建立CIA模型,取造模成功后大鼠随机分为CIA模型组、UA低剂量组、UA高剂量组、甲氨喋呤(methotrexate,MTX)组、UA+MTX组并予以对应干预。另取6只正常大鼠为对照的空白组。初次免疫30 d断颈处死大鼠,关节行X线摄片,再取下大鼠炎症关节组织匀浆,提取RNA,荧光定量PCR法检测IL-17A、IL-10、IL-6、TNF-α、IL-1β、TGF-β的mRNA表达。结果 与CIA模型组相比,UA高剂量组、MTX组、UA+MTX组X线评分减低(P<0.05或P<0.01);各治疗组IL-17A、IL-6、TNF-α、IL-1β的mRNA表达降低(P<0.01或P<0.05);各治疗组IL-10、TGF-β因子的mRNA表达增高(P<0.01或P<0.05)。结论 UA可明显缓解CIA大鼠关节炎症,改善关节X线评分,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炎症因子的产生,维持组织促炎因子与抑炎因子的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大豆异黄酮(Soybean isoflavone,SI)对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诱导的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 fibrosis,MF)的保护作用.方法异丙肾上腺素皮下注射诱导心肌纤维化模型,经SI低、中、高(30,60,120 mg/kg)3个剂量组和阳性对照卡托普利组(50 mg/kg)治疗后,观察其对心肌细胞直径(MD)、心室重量指数( HW/BW)、左心室重量指数( LVI)、羟脯氨酸( Hyp)含量及心肌组织中钙调神经磷酸酶( Calcineurin,CaN)活性的影响.结果 SI不同剂量组均能够降低HW/BW和LVI(P〈0.05或P〈0.01),减少羟脯氨酸含量(P〈0.05或P〈0.01)),减小心肌细胞直径(P〈0.05或P〈0.01),降低心肌组织中CaN的活性(P〈0.01),减轻ISO诱导的心肌纤维化.结论 SI对心肌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可能与降低心肌组织中钙调神经磷酸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研究由金银花、熟地等组成的中草药复方制剂对感染IBDV青脚麻鸡脾脏显微结构、抗氧化功能、细胞因子表达、淋巴细胞凋亡及TLR3/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随机将500羽健康28日龄未接种法氏囊疫苗的青脚麻鸡分为5 组,对照组、攻毒组和试验Ⅰ—Ⅲ组,3个试验组日粮中分别对应给予0.5%、1%和1.5%的中草药复方制剂。除对照组外的其余组均在30日龄通过点眼人工感染IBDV,试验期7 d。IBDV攻毒3 d后,比较对照组,攻毒组青脚麻鸡脾指数,脾脏MDA含量,NFκBTLR3 基因表达量(mRNA),Caspase-3 基因和蛋白表达量及其阳性细胞数均呈现显著增加(P<0.05),而T-SOD与T-AOC活性和脾脏中IFN-γ与IL-2含量呈现显著减少(P<0.05)。比较攻毒组,试验Ⅱ组青脚麻鸡脾脏MDA含量、Caspase-3 基因和蛋白表达量均呈现明显降低(P<0.05),而脾脏中IL-2和IFN-γ含量及T-SOD和T-AOC活性则明显提升(P<0.05)。IBDV攻毒7 d后,比较对照组,攻毒组青脚麻鸡脾脏的器官指数、Caspase-3 mRNA和蛋白表达量及其单位面积阳性细胞数同样呈现明显增加(P<0.05),同时NFκBTLR3 基因表达量也出现明显增加(P<0.05),而脾脏中细胞因子IL-2及GSH-Px和T-SOD的含量或活性增明显下降(P<0.05)。比较攻毒组,试验Ⅱ组青脚麻鸡脾指数、MDA含量、Caspase-3和NFκB 基因表达量均呈现明显降低(P<0.05),而T-AOC、T-SOD活性及上述细胞因子含量则明显升高(P<0.05)。感染3 d和7 d后,显微观察可见试验Ⅱ组青脚麻鸡的脾小结和动脉周围淋巴鞘数量增加,脾脏结构更清晰,与对照组相比基本相同,与攻毒组相比,脾小结和动脉周围淋巴鞘体积明显降低。日粮中添加1%的中草药复方制剂对感染IBDV青脚麻鸡脾脏显微结构、免疫抗氧化功能和TLR3/NFκB信号通路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脾脏淋巴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