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深化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而宅基地制度改革过程中将面临着闲置宅基地的盘活和配置效率问题。【方法】以山西省孝义市特色小城镇梧桐镇的两个行政村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农户进行调查走访,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两村有73.9%的农户愿意流转宅基地,36.9%的农户愿意退出宅基地。(2)年龄、家庭总人口、家庭收入来源和宅基地闲置情况均在90%以上水平显著影响中梧桐村农户宅基地的流转意愿;年龄、在外定居人数、家庭年收入、家庭收入来源和宅基地闲置情况均在95%以上水平显著影响中梧桐村农户宅基地的退出意愿。(3)年龄、家庭年收入和宅基地闲置情况均在95%以上水平显著影响北姚村农户宅基地的流转意愿;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在外定居人数和宅基地闲置情况均在90%以上水平显著影响北姚村农户宅基地的退出意愿。【结论】为了盘活农村大量闲置的宅基地,需要建立并完善宅基地流转与有偿退出机制,提升农民自身的素质,同时政府要重视土地管理的相关工作,最后要借鉴其他地区宅基地治理的成功经验,制定适合该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采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因素进行分析,为促进农村宅基地退出提供政策建议和参考。结果表明,在所选的13个因素中,年龄、家庭年均纯收入、宅基地宗数、农业收入比重、是否购买城镇住房和是否具有职业技能等6个因素对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年龄、农业收入比重和是否购买城镇住房具有相反作用;家庭年均纯收入、宅基地宗数和是否具有职业技能呈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3.
选取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作为研究区域,对其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根据所得数据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与年龄、宅基地利用现状和宅基地重置成本呈显著负相关;与家庭年均总收入、收入最主要来源、文化程度、宅基地使用年限、在城镇购房情况和补偿方式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在制定农户宅基地退出机制时,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安徽省两个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村落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得到两村农户对宅基地退出的相关意愿和影响因素数据。对比分析两村农户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主观影响因素,并运用多元有序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两村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客观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文化程度高低和宅基地闲置情况对两村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都有显著的正相关影响;家庭总人口数对经济较发达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有较显著的负向影响,在外务工或定居人数则有较显著的正向影响;宅基地面积则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户有较显著的正向影响。针对以上结果,在完善宅基地退出机制时应着重考虑在不同经济发展程度地区的退出政策应当有不同的侧重点,对农户退出宅基地后的安置、社会保障、就业和子女教育等方面应当完善且要做好衔接,还要加强宅基地退出机制的科普和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安徽省两个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村落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得到两村农户对宅基地退出的相关意愿和影响因素数据。对比分析两村农户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主观影响因素,并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两村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客观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文化程度高低和宅基地闲置情况对两村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都有显著的正相关影响;家庭总人口数对经济较发达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有较显著的负向影响,在外务工或定居人数则有较显著的正向影响;宅基地面积则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户有较显著的正向影响。针对以上结果,在完善宅基地退出机制时应着重考虑在不同经济发展程度地区的退出政策应当有不同的侧重点,对农户退出宅基地后的安置、社会保障、就业和子女教育等方面应当完善且要做好衔接,还要加强宅基地退出机制的科普和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江苏省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区域(苏南、苏中、苏北3个地区)577份农户问卷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家庭特征、收入结构、资产特性3个方面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的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苏南、苏中、苏北地区愿意退出宅基地的农户比例分别为40.56%、41.32%、41.79%;(2)在本地居住时间、上班距离、被抚养人数、宅基地面积、宅基地数量、是否有城镇住房是影响苏南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的显著性因素;(3)上班距离、外出务工人数、财产性收入和房屋建筑年代是影响苏中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的主要因素;(4)被抚养人数和财产性收入是影响苏北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城市发展建设用地不足与农村建设用地低效利用的矛盾,各地积极探索与推进宅基地退出工作。从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视角,利用陕西省户县、武功县和杨陵区农户的调研资料,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家庭人口数、房屋建造样式与房屋修建年限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具有极显著影响,居住满意度、经济收入来源、家人工作稳定度、政策态度与政策执行担忧具有显著影响。并根据研究结果为合理有序推进农村宅基地退出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宅基地退出是提高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推动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手段。本文以伊犁州伊宁市和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为样本范围,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各地农户退出意愿不高且具有分异性。其中"有无就业技能"、"有无城镇购房"、"房屋结构"和"村集体是否有技能培训"与农户退出意愿均呈正相关影响。"民族"、"家庭经济压力"、"家庭年纯收入"、"家庭参加社保情况"与农户退出意愿均呈负相关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尊重农民退出意愿、加大财政投入、完善退出体制、建立就业和生活保障机制、加强政策宣传有助于提高农户退出意愿,促进农村宅基地退出。  相似文献   

9.
宅基地退出应尊重农户意愿。以陕西省旬阳县13个村200户农民的实地调查为基础,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及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退出闲置宅基地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农户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来源、对陕西省将推出的宅基地退出政策了解程度等因素对农户退出宅基地意愿影响较明显,在给予农民经济补偿的情况下,八成以上农户愿意退出宅基地。基于该结论提出建立退出激励机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建立宅基地约束及有偿使用等措施退出宅基地。  相似文献   

10.
依托山东省禹城市204户农户的调查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别研究宅基地流转与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并探讨了宅基地流转意愿在农户宅基地退出动机形成中的中介作用及其具体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家庭人口数、非农就业比率等对流转意愿有显著的影响;宅基地闲置情况、非农就业比率等对退出意愿有较显著的影响;考虑宅基地流转意愿对退出意愿的中介作用,受教育程度、非农就业比率、其他参保比率对退出决策有显著影响。宅基地流转意愿对宅基地退出意愿起较明显的促进作用(0.486)。基于此,应从政策制定层面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探索建立和完善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驱动机制,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西南丘陵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巴南区农户居民点用地变化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显著影响农户"是否新辟地基建房"的因素包括:"风水"心理、自然灾害、宅基地来源和交通条件;显著影响农户"新辟地基建房占地面积"的因素包括:家庭常住人口数量、宅基地来源、农村税费改革、农村宅基地政策法规的认知。对两者影响最显著的都为宅基地来源因素。由此可见,荒地或闲置用地为新辟地基建房的主要用地来源,且相对其他用地来源建房占地面积较大。因此,在保护耕地不被占用的同时,政府应控制荒地或闲置用地建房超占现象,从而保护潜在的耕地来源。  相似文献   

12.
2015年6月伊宁市在农村地区展开了关于宅基地制度改革的试点工作,结合当前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坚持问题导向原则,运用底线思维方式,进一步强化了市场自由配置资源的主导地位。本文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宅基地退出的影响要素展开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农户参与宅基地退出意愿低下的影响要素有如下几点:户主族别、家庭人员数量、学历高低、宅基地的整体面积、距离市县远近程度、喜爱城市与否、满意社保与否、了解宅基地制改政策与否等。这一结论为政府制定和完善宅基地退出政策,提高宅基地的利用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引导农户自愿参与闲置宅基地退出是提高宅基地管理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城乡融合发展为其退出提供了驱动力。基于城乡融合发展和代际效应理论,以福建省建瓯市为例,利用实地调研数据,分析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意愿,并运用Probit模型、IV-Probit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探讨城乡融合发展、农户代际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调研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明显,65.77%的农户愿意有偿退出闲置宅基地,追求城市较好的就业发展和公共服务为退出宅基地的主要诱因。人口融合、经济融合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土地融合、社会融合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有负向抑制作用。村庄异质性分析表明,人口融合发展对近郊型农户退出宅基地有显著促进作用。代际能调节城乡融合发展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方向,人口融合、经济融合发展正向提高了新生代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土地融合、社会融合发展反向抑制了老一代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因此,为推进闲置宅基地退出工作,提出了统筹管理城市住房指标与农村宅基地指标以优化宅基地管理制度,推动宅基地改革成果转化为发展红利和治理实效,提高农户城市融入能力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农户意愿角度出发,运用Logistic模型对浏阳市宅基地使用权的农户退出意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众多影响因素中,农户性别、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宅基地数量、宅基地来源以及宅改政策了解度均通过了显著相关性检验。家庭年收入因素的显著性最强,宅基地数量因素呈正相关。推进宅基地使用权有序退出,应尊重农户意愿,予以正向激励,放活使用权,建立配套机制和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5.
对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的7个村庄中已放弃农地经营权的201户样本农户进行结构式访谈,获取农户放弃农地经营权后宅基地退出意愿相关信息的第一手资料,以便了解不同经济发展条件下,农户在放弃经营农地后对宅基地退出的意愿并定量分析其宅基地退出的影响因素。主要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家庭特征、收入结构、资产特性等3个方面对放弃农地经营权农户的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调研农户的宅基地退出意愿比例为36%;显著影响农户退出宅基地意愿的因素包括家庭特征中的家庭人口数及家庭被抚养人数、农户收入结构中的转移支付、资产特征中的建筑层数、建筑重置成本、城镇住宅持有情况及宅基地重置成本;其中家庭被抚养人口数及城镇住宅持有的影响为正,其他因素的作用方向为负。因此,提出了引导农户宅基地退出的相应政策,即建立多元化的住房保障体系、建立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出台农村住房建设标准及限制准则、将退出农户逐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6.
该文利用在江浙沪地区苏州、湖州、上海未推行宅基地置换的地区的实地问卷调查所得的农户数据,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户参与宅基地置换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对农民宅基地置换意愿有正向影响的因素,包括户主受教育程度和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即受教育程度越高、收入主要来源于非农收入的家庭,越具有宅基地置换意愿;对农户宅基地置换意愿有负向影响的因素,包括宅基地利用状况、宅基地现有住房面积、城镇购房情况,即将宅基地出租等经营性用途、宅基地现有住房面积越大、拥有城镇住房的农户,越不具有宅基地置换意愿。  相似文献   

17.
探究合适的宅基地退出补偿方式,对激发农户退出内生动力、推动宅基地退出政策实施进程、扩大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成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构建农户功能认知对其宅基地退出补偿期望的理论分析模型,利用四川省邛崃市375份农户调查数据,分析农户功能认知对其退出补偿期望的影响,探讨家庭生命周期在其中的差异性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有七成农户愿意退出宅基地,退出意愿较高。不愿意退出宅基地农户的原因主要是补偿未达到期望。农户功能认知对其宅基地退出补偿期望有正向显著影响,农户保障功能认知、经济功能认知、心理功能认知对其宅基地退出补偿期望均为正向显著影响。所处家庭生命周期阶段不同,农户宅基地功能认知对其宅基地退出补偿期望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抚养期农户家庭,经济功能认知对其宅基地退出补偿期望影响更显著;负担期农户家庭,经济功能认知和心理功能认知对其宅基地退出补偿期望影响更显著;稳定期农户家庭,三项功能认知对其宅基地退出补偿期望影响均显著;赡养期和空巢期农户家庭,保障功能认知对其宅基地退出补偿期望影响更显著。因此,提出针对不同家庭完善差异化补偿措施,落实配套措施弱化保障依赖,优化补偿方案满足经济期待,提高福利水平增强心理获得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用地供需矛盾突出,宅基地的退出对于提高农村宅基使用效率、有效缓解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紧张的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依据河北省的农户问卷调查资料,建立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户退出宅基地意愿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家庭成员结构、工作稳定程度、非农收入比、家庭成员参保情况、从众心理对是否愿意退出宅基地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中的2-模网络数据结构,将农户的基本信息作为社会关系载体,构建农户基本信息社会关系网络,测度网络关系节点的度数中心度和关系强度,明确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的家庭人口规模、年龄、家庭人均收入、受教育程度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选择影响最明显。本文建议实行差异化宅基地用地标准,科学引导农户改变保守观念,严格落实"一户一宅"政策,积极规范宅基地退出机制,科学引导农户退出闲置宅基地行为。  相似文献   

20.
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对于农民的利益保障至关重要。本文从推拉理论视角研究影响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因素,对扬州市农民进行调研,得到有效数据681份,利用SPSS分析软件,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方法,构建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分析模型,并得出影响农民退出意愿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推拉理论视角下,外出务工情况、宅基地使用情况、家庭有收入人口数、宅基地抵押权认知等因素对于农民退出宅基地意愿的影响较为显著。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完善宅基地退出机制,促进空闲宅基地资源有效流转的政策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