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改善橡胶木的尺寸稳定性和硬度,采用自制低分子量脲醛树脂,真空加压浸注橡胶木,分析树脂浓度对改性橡胶木尺寸稳定性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材尺寸稳定性随着树脂处理浓度增大而明显改善,与未处理材对比,当树脂浓度分别为10%、20%、30%和40%时,处理试材含水率分别降低了22.3%、24.1%、27.7%和33.9%(温度20℃,湿度65%),体积干缩率分别降低了33.3%、33.3%、35.1%和35.1%,抗干缩率分别改善了29.7%、33.2%、36.9%和34.4%;同样浸注工艺条件下,当树脂浓度为10%、20%、30%时,处理材宽度耐热尺寸稳定性(收缩率)分别降低了51.3%、62.0%和65.3%,耐湿尺寸稳定性(膨胀率)分别降低了27.5%、50.0%和58.8%;处理材表面硬度随着树脂浓度增大而明显提高,与未处理材对比,弦面硬度分别提高了14.7%、39.5%、64.6%和51.5%,径面硬度分别提高了10.8%、36.4%、68.2%和91.8%,端面硬度分别提高了22.4%、50.0%、71.9%和80.6%。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热压工艺参数对桑枝重组方材尺寸稳定性的影响,为桑枝重组方材的制备提供参考。【方法】以桑枝为原材料,以聚合异氰酸酯(P-MDI)为胶黏剂,以桑枝重组方材相对湿度在30%-65%-85%调湿过程中逐渐增加和逐渐减小时宽度、厚度方向的湿胀率及干缩率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研究施胶量(6%,8%,10%)、密度(0.6,0.7,0.8g/cm3)、热压时间(35,40,45min)及热压温度(150,160,170℃)对制备的桑枝重组方材尺寸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施胶量、密度、热压时间对桑枝重组方材宽度、厚度方向的湿胀率及干缩率的影响均随参数取值的增大而降低,热压温度对其的影响则随取值增大先降低后升高;影响桑枝重组方材湿胀率与干缩率的试验因素主次顺序为:密度热压温度施胶量热压时间。在改变桑枝重组方材相对湿度的过程中,其厚度方向的湿胀率与干缩率均小于宽度方向,具有较强的方向性;同时,其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的干缩率明显大于其所对应的湿胀率,即存在吸湿滞后现象。【结论】密度对桑枝重组方材影响极显著,施胶量、热压时间和热压温度对其湿胀率与干缩率的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常温下,对饱水大青杨板材进行压缩率为10%~50%的辊压浸注处理,并对气干(含水率8%~12%)大青杨板材进行空细胞法和满细胞法的真空—加压浸注处理。在14种浸注处理方式和不同辊压次数(1次、3次和5次)条件下测试了试件的径向、弦向和纵向的浸注深度。研究表明,浸注深度随着压缩率的增大而增大,在同一压缩率下,纵向浸注深度最大,径向、弦向浸注深度的差异因压缩方向而异。压缩率为30%所对应的浸注深度与满细胞法(前真空10min,真空度0.095MPa,加压20min,压力0.2MPa)和空细胞法(加压20min,压力0.6MPa)的结果相当;50%的压缩率所对应的浸注深度与满细胞法(前真空10min,真空度0.095MPa,加压20min,压力0.6MPa)的处理结果相近。同一压缩率下,随着辊压次数的增加,试材径向、弦向和纵向的浸注深度增大,径、弦向的浸注深度随着辊压次数的增加而接近。  相似文献   

4.
采用不同压力、时间、温度的超临界CO2流体对轻木、木棉进行处理,测试试件的失重率和浸注后增重率,探究超临界CO2流体处理工艺条件对木材浸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超临界CO2流体处理的轻木和木棉增重率大于未经过处理的,超临界CO2流体处理能提高木材的浸注性;超临界CO2流体处理的压力、温度、时间对试件的失重率、增重率均有影响,但影响规律不同;在加入乙醇作携带剂后,试件的失重率均高于不加携带剂的,浸注试验的增重率也高于不加携带剂的处理。  相似文献   

5.
采用不同压力、时间、温度的超临界CO2流体对轻木、木棉进行处理,测试试件的失重率和浸注后增重率,探究超临界CO2流体处理工艺条件对木材浸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超临界CO2流体处理的轻木和木棉增重率大于未经过处理的,超临界CO2流体处理能提高木材的浸注性;超临界CO2流体处理的压力、温度、时间对试件的失重率、增重率均有影响,但影响规律不同;在加入乙醇作携带剂后,试件的失重率均高于不加携带剂的,浸注试验的增重率也高于不加携带剂的处理。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重组竹在高温后的性能特点,将重组竹试样置于100~300℃下处理2h,自然降温至室温后,对其质量损失率、裂纹宽度、顺纹抗压强度及破坏形式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增加,重组竹的质量损失率逐渐增大,当温度达到250℃,试样出现部分炭化,在300℃质量损失率快速递增到18.6%。在200℃以下裂缝出现较少,最大裂缝宽度只有0.18mm,从250℃开始裂缝增多,在300℃时最大裂缝宽度达到0.52mm。随着处理温度的增加,重组竹的抗压强度有所下降,在300℃时,其顺纹抗压强度仍有62.58 MPa,但极限承载力下降较多,最低的只有508.46kN,说明重组竹在高温后还具有较大的抗压强度,不会大幅降低建筑物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7.
3种阻燃剂对重组竹燃烧性能和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慈竹(Bambusa emeiensis)竹束为原料,选用磷酸二氢铵、聚磷酸铵和硼硼合剂3种阻燃剂处理竹束并制备阻燃重组竹,采用锥形量热仪测试了阻燃重组竹的燃烧性能,并分析了阻燃处理对重组竹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阻燃剂均能有效降低重组竹的热释放速率和热释放总量,延长点燃时间,其中SBX和APP能够大幅度降低发烟量和产烟速率。但是阻燃处理对重组竹的物理力学性能有不同程度的劣化,特别是吸水厚度膨胀率显著增加。3种阻燃剂中,MAP处理材抑制燃烧效果最好,对材料力学性质影响最小,热释放总量比未处理材下降了62.38%,MOE下降了0.78%,MOR下降了6.14%;SBX处理材的抑烟效果最好,发烟总量比未处理材降低了88%;APP处理材的引燃时间最长,为未处理材的3倍。  相似文献   

8.
3种预处理方法改善杨木渗透性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渗透性反映流体通过木材的难易程度,是木材的重要物理特性之一,提高渗透性可以提高木材的干燥速度以及木材改性时流体的浸注效果。作者对杨木板材进行汽蒸、水煮及爆破处理来研究提高杨木板材的渗透性的因素。试验表明,这3种方法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杨木板材的渗透性,温度相同,汽蒸、水煮预处理时间越长,渗透性越大;时间相同,预处理温度高的渗透性好于温度低的渗透性。爆破预处理温度相同条件下,压力高的渗透性好于压力低的渗透性;相同爆破压力时,同样也是温度高的渗透性好于温度低的渗透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分步浸渍工艺,在杨木单板中导入氯化钙和碳酸钠2种反应介质,通过化学反应原位生成耐磨剂碳酸钙。然后使用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对杨木单板进行二次真空浸渍,借助于高分子材料的固化作用改善杨木单板的耐磨性能和硬度,扩大杨木单板的使用范围。通过对浸渍后杨木单板的增重率、硬度、耐磨性能和电镜综合分析选取较优工艺配方。结果表明,经过碳酸钙和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真空加压后的复合材增重率显著提高,最大增重率为95.63%;复合材硬度和耐磨性有所提高,硬度最高值为27.80MPa。扫描电镜结果表明,真空加压后的复合材填充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采用硅溶胶作为浸注改性液,分析橡胶木经过浸注及浸注一热处理改性后物理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浸注改性使橡胶木增重率提高约20%,气干密度提高15%,平衡含水率降低6%,径向及弦向气干湿胀率均降低20%左右;而橡胶木浸注一热处理材与热处理材相比,质量损失率降低15%,气干密度提升约15%,平衡含水率降低8%,径向及弦向气干湿胀率则分别降低约5%和20%。  相似文献   

11.
不同固含量低分子酚醛树脂浸渍改性杉木板材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改善杉木的物理力学性能,采用真空-加压浸渍工艺,对速生杉木进行低分子酚醛树脂增强改性处理,分析不同树脂增重率对改性杉木性能的影响,以及树脂在木材长度和厚度方向上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杉木经过固含量为10%、20%、30%的酚醛树脂浸渍处理后,其尺寸稳定性随树脂固含量的增加逐渐提高,静曲强度由64.5 MPa提高至75.0 MPa,弹性模量和表面硬度分别提高了6.1%、27.5%、48.2%和29.8%、63.1%、73.8%,但冲击韧性随着树脂增重率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树脂在木材长度方向上分布均匀,在厚度方向上木材表面多于其内部。  相似文献   

12.
以炭化炉处理的毛竹纤维化单板为原料,系统地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温度对纤维化竹单板的表面性能和微力学性能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纤维化竹单板的质量损失率增加,表面颜色加深,p H值和缓冲容量降低。热处理后纤维化竹单板的半纤维素降解,导致其综纤维素和α-纤维素质量分数分别降低了20.15%、35.94%,冷、热水抽提物和木质素相对质量分数分别增加了20.15%、27.39%和43.56%。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结果进一步证明了半纤维素发生降解,多糖质量分数降低,木质素相对质量分数增加。微力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热处理后纤维细胞和薄壁细胞的细胞壁弹性模量变化不显著,薄壁细胞的硬度增加了48.84%,使材料的硬度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3.
刁海林  蔡道雄  姜金英  唐继新  高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867-10869,10935
[目的]为生产中制定红锥木材的干燥工艺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在(100±2)℃的恒温干燥箱内进行红锥木材干燥试验,以试件重量、裂纹长度和宽度、最后全干重和含水率为指标评价干燥过程对红锥木材的影响。[结果]在100℃恒温干燥条件下,在试件干燥初期的干燥速度约为10.00%/h,干燥中期的干燥速度约为2.00%/h,干燥后期的干燥速度只有O.50%/h。红锥弦切板试件的初期开裂等级为3等,内裂等级为1等,截面变形等级为1等,扭曲等级为1等,干燥速度等级为3等,综合特性等级为3等。红锥的干燥初期温度为60℃.干燥初期干湿球温差为3~4℃,干燥终期温度为90℃。厚度为25mm的红锥板材的强制循环干燥窑内干燥至10.00%所需的时间为10.25d。[结论]该试验为红锥木材所制订的干燥基准在实际干燥中可用作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云南省资源丰富的材用丛生竹种龙竹Dendrocalamus giganteus 竹材进行热压干燥特性和热压干燥工艺试验。结果表明:热压温度和水煮温度对竹材热压干燥速度和干燥后竹材强度有显著影响, 热压压缩率对竹材强度影响较大, 在保证干燥速度和干燥质量的前提下, 应尽可能降低竹材压缩率, 以减少竹材材积损失。竹材较佳的热压干燥工艺条件是:60 ℃水煮1 h , 热压温度150 ℃, 热压压力0.2MPa , 呼吸间隔5 min , 压缩率10 %。表3 参11  相似文献   

15.
常压高温热处理对红竹竹材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竹Phyllostachys iridescins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常压高温热处理温度(110,130,150,170℃)与处理时间(1,2,3 h)对红竹竹材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后红竹材的物理力学性能优于未处理竹材,热处理温度是影响竹材性能的主要因素;在110,130,150,170℃热处理温度下,圆竹材顺纹抗压强度增长率为35.90%~52.01%,圆竹材顺纹抗剪强度增长率43.24%~90.99%,圆竹材抗弯强度增长率42.47%~122.58%,圆竹材径向环刚度增长率2.14%~52.55%;170℃热处理竹材的各项干缩性能较好;130℃和150℃热处理竹材的力学性能相近。综合各因素,适宜原竹家具用材红竹竹材的热处理工艺为温度130℃,时间2 h。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出竹炭对龙胆紫溶液中酸性品红吸附的最佳工艺优化条件,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对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竹炭用量为25mg时,脱色率较好,当竹炭用量大于25mg时,随着龙胆紫浓度的增大,脱色率逐渐降低;最佳吸附时间为4h;在中性条件下竹炭对酸性品红的吸附效果较好;在50℃时,竹炭对溶液中龙胆紫的脱色率约54.6%。  相似文献   

17.
以毛竹竹丝为试材,在温度140、160、180、200℃条件下处理2 h,之后分别在常压和真空条件下用酚醛树脂浸渍15、30、60 min,探究不同热处理温度及两种浸渍方法、浸渍时间对竹丝质量增加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热处理温度处理试材,真空浸渍得到的质量增加率都比常压浸渍的大,而且随着浸渍时间的增加,差异越来越明显。对于同一种浸渍方式,当热处理温度为160℃,浸渍时间为60 min时,质量增加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8.
壳聚糖(CS)/聚磷酸铵(APP)层层自组装(LBL)是一种表面改性工艺,通过对竹束单元进行热处理,研究其对CS-TiO2/APP自组装重组竹(BS)的阻燃抑烟性能的影响及协同关系。采用不同热处理温度(160、180℃)和处理时间(2、3、4 h)对竹束单元进行水蒸气保护的热处理,首先对不同的竹束特性进行研究,优选竹束热处理工艺条件,然后在竹束表面进行CS-TiO2/APP自组装后制备重组竹,分析热处理对重组竹阻燃抑烟性能的影响及与LBL阻燃层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热处理后的竹束热稳定性提高,同时表面阻燃涂层增重率相比未热处理提高了27.0%,LBL后的极限氧指数较未热处理直接负载的提高了14.4%。综合不同热处理工艺下竹束的特性以及和负载LBL涂层的竹束阻燃效果,确定160℃下3 h为重组竹的热处理工艺条件。通过锥形量热测试,热处理后的BS(W-HT)重组竹较BS重组竹,燃烧热释放速率峰值pk-HRR降低了30.1%,产烟速率pk-SPR峰值降低了50.8%,热处理后的BS(W-HT)/CS-TiO2/APP重组竹与B...  相似文献   

19.
调环酸钙对轮台白杏营养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调环酸钙在轮台白杏生长发育调节中的作用,为有效控制轮台白杏营养生长、提高果实品质的化控技术提供数据参考。【方法】轮台白杏开花后10 d,选取大枝分别用调环酸钙100、125、150和175 mg/L水溶液处理,以喷清水处理作为对照。研究不同处理组在新梢停长后的枝叶特性、光合速率,果实成熟后的品质,分析调环酸钙处理后对轮台白杏生长发育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及喷施的最佳浓度。【结果】不同浓度调环酸钙的喷施处理与喷清水对照相比,坐果率平均提高了4.85%。新梢长平均缩短了1.80 cm,新梢节间长平均缩短了0.50 cm,新梢基部粗度平均增加了0.10 cm。叶片长平均缩短了0.52 cm,叶片宽平均增加了0.65 cm,叶面积平均增加了0.85 cm2。叶片叶绿素含量平均增加了4 SPAD,叶片净光合速率平均增加了0.83 μmolCO2/(m2·s)。果实单果重平均增加了1.42 g FW,果实硬度平均增加了1.11 kg/ cm2,果实可滴定总酸含量平均增加了0.69 g/kg FW,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差异不显著。4个处理浓度中,125 mg/L的调环酸钙喷施处理后效果最佳。【结论】轮台白杏落花后10 d叶面喷施125 mg/L调环酸钙能够有效抑制枝叶的旺长,提高叶片光合效率,增加果实单果重、硬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竹醋液对不同品种烤烟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为其在烟草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室内培养皿种子萌发试验和温室育苗方法,分别设50、100、200、400倍竹醋液稀释处理,以清水为对照,测定云烟97、贵烟2号、韭菜坪2号、毕纳1号和红花大金元种子发芽和云烟97烟苗生长的相关指标。【结果】与对照相比,使用不同浓度竹醋液抑制了不同烤烟品种种子的萌发和生长,各烤烟品种的种子发芽率、种子发芽指数、幼苗全长、根长和茎长、鲜重出现不同程度降低,且大部分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50倍竹醋液处理完全抑制了供试烤烟品种种子的萌发。随着培养皿中竹醋液浓度的增加,各烤烟品种种子发芽率、种子发芽指数、幼苗全长、根长、茎长、鲜重均呈降低趋势;除红花大金元外,其他烤烟品种的种子活力指数表现为:100倍〈200倍〈400倍〈对照,且各处理间差异显著。在幼苗期对云烟97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竹醋液,与对照相比,除200倍处理的茎围、50倍处理的最大叶长和100倍处理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外,喷施不同浓度竹醋液可不同程度提高云烟97幼苗的株高、茎围、最大叶长和叶宽、干物质重、根系体积。不同浓度竹醋液处理中,以100倍处理株高、最大叶长和根系体积最高,分别为3.36cm和10.14cm、0.92mL;以400倍处理的烟苗茎围、干物质重、最大叶宽达到最高,分别为1.82cm、0.262g和5.74cm。【结论】在培养皿中添加不同浓度竹醋液会抑制烤烟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漂浮育苗过程中,对幼苗叶片喷施100-400倍竹醋液,可在不同程度上促进幼苗生长并改善其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