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不同施肥量对花生农艺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施肥量对花生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处理均较不施肥处理稳定增产,在氮肥用量一定的条件下,磷钾肥用量的增加对花生单株荚果数、饱果数、500g果数、饱果率、单株生产力有共同提高作用,磷肥较钾肥对主茎高、侧枝长有促进生长的作用。适量的氮、磷、钾肥可增加花生籽仁油酸、亚油酸含量,提高油酸/亚油酸比值,并且磷肥可增加花生籽仁蛋白质,钾肥可增加花生籽仁脂肪含量。在豫中花生栽培中以磷肥90kg/hm2、钾肥135kg/hm2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干旱胁迫对不同类型花生根冠比和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抗旱性品种花育22号、高脂肪品种菏花7号和高油酸/亚油酸花生品种开农6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整个生育期持续控水,保持土壤田间持水量为40%~45%的中度干旱。测定出苗后10 d、30 d、50 d和70 d的根冠比、经济系数、千克果数、单株饱果数和出仁率等,同时检测籽仁脂肪含量、油酸和亚油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抗旱能力强的品种根冠比大于正常水分处理的;30 d时菏花7号干旱处理的根冠比与正常水分间无显著差异;50 d时菏花7号和花育22号干旱处理的根冠比均显著大于正常水分处理;抗旱性品种花育22号和高脂肪品系菏花7号减产幅度较小,分别为21.00%和16.65%,高油酸品种开农61号抗旱能力最差,减产幅度达36.56%;干旱条件下,抗旱型品种脂肪含量无明显差异,高脂肪品系脂肪含量显著增加,高油酸品种脂肪含量显著降低。干旱胁迫对不同类型花生品种的根冠比、产量、品质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不同施肥模式对南方水稻土花生植株Ca、Zn营养改善状况,以大籽品种湘花2008和南方水稻土为研究对象,设置7个不同施肥模式(T1:不施肥;T2:复合肥750 kg·hm-2;T3:复合肥375 kg·hm-2;T4:复合肥375 kg·hm-2+根瘤菌;T5:复合肥375 kg·hm-2+根瘤菌+钙肥;T6:复合肥375 kg·hm-2+根瘤菌+锌肥;T7:复合肥375 kg·hm-2+根瘤菌+钙肥+锌肥),起垄覆膜栽培,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花生各器官Ca、Zn含量、积累量及荚果分配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钙肥和锌肥均明显提高了花生根系、茎秆、叶片、果针、荚果中Ca和Zn含量,最高分别提高了53.42%和41.57%;同时施用钙肥和锌肥,除了部分器官相应的Ca和Zn含量、积累量、荚果分配系数降低外,其余器官均比未施用钙肥和锌肥处理有所提高,Ca和Zn积累量最高分别提高了4866%和49.55%,荚果Ca和Zn分配系数最高分别达到0.080和0.180。施钙处理和施锌处理两者间对Ca与Zn积累量及分配系数存在协同吸收关系,呈极显著正相关,从而加快了Ca与Zn向荚果的富集,扩大了“库容”,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为花生高产打下基础,为南方水稻土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优化西北啤酒大麦施肥措施,研究了减量施肥对啤酒大麦品种‘甘啤7号’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产量、品质、肥料利用率的影响。试验设置 4 个处理,分别为T1 (N 0 kg·hm-2+P2O5 0 kg·hm-2)、T2(N 50 kg·hm-2+P2O5 50 kg·hm-2)、T3(N 100 kg·hm-2+P2O5 100 kg·hm-2),以当地常规施肥(N 150 kg·hm-2+P2O5 150 kg·hm-2)为对照(CK)。结果表明:随着施肥量的减少,啤酒大麦生育期提前,株高、穗长和各茎节长增加,叶片、叶鞘、茎秆、籽粒等干物质质量均较对照降低,导致籽粒产量、纯收益均较对照降低,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随着施肥量的减少降幅增大,但减量施肥提高氮素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节省化肥用量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和籽粒品质,籽粒蛋白质含量降低、千粒重上升、饱满度(腹径≥2.5 mm)增大。综合结果表明,适当降低施肥量是提高其肥料利用率的途径之一,但施肥量过低,会导致产量严重降低,T3对纯收益无显著影响,不仅能降低肥料肥投入量,还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改善啤酒大麦籽粒品质。该结果为实现化肥零增长的目标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5.
不同氮、磷、钾肥用量对花生农艺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在田间条件下不同氮、磷、钾肥用量对花生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处理均较不施肥处理稳定增产,在氮肥用量一定的条件下,磷钾肥用量的增加对单株荚果数、饱果数、500g果数、饱果率、单株生产力有共同提高作用,磷肥较钾肥对主茎高、侧枝长有促进生长的作用。适量的氮、磷、钾肥可增加花生籽仁油酸、亚油酸含量,提高油酸/亚油酸比值,并且磷肥可增加花生籽仁蛋白质,钾肥可增加花生籽仁脂肪含量。在花生栽培中以磷肥90 kg/hm2、钾肥135 kg/hm2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天津农业科学》2017,(12):75-79
为探讨潮土区花生高效施肥技术,开展了施肥对花生不同基因型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对花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产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施肥条件下,豫花9326、豫花9719和豫花9620的产量分别为6 607.8,6 750.0和6 596.9 kg·hm~(-2),较不施肥条件分别增产8.2%,18.9%,11.0%;施肥能增加不同基因型品种花生仁中棕榈酸、亚油酸、花生一烯酸、山嵛酸的含量,降低花生仁中硬脂酸、油酸、花生酸、木焦油酸的含量和油酸/亚油酸的比值;花生不同基因型品种花生仁中粗脂肪含量及产量差异显著,以豫花9326花生仁中粗脂肪产量最高(2 293.9 kg·hm~(-2)),而豫花9719花生仁中粗脂肪含量最高(50.5%)。在N、P_2O_5、K_2O施用量分别为180,120,150 kg·hm~(-2)条件下,豫花9719的荚果产量、粗脂肪含量和粗脂肪产量均最高,分别为6 750.0 kg·hm~(-2)、50.9%和2 408.5 kg·hm~(-2)。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不同施肥量对滴灌条件下酿酒葡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6年生酿酒葡萄‘赤霞珠’为供试材料,在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开展田间试验。试验设置不施肥(0 kg·hm-2,CK)、低肥(450 kg·hm-2,F1)、中肥(840 kg·hm-2,F2)和高肥(1 050 kg·hm-2,F3)4个施肥水平,研究不同施肥量对酿酒葡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促进酿酒葡萄生长发育,提高光合特性、果实外观以及营养物质含量。F2处理显著促进了新梢生长。施肥能显著促进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的增加,但对植被差异指数影响不显著。施肥能促进果实纵径的生长,但对果实横径生长影响不显著。各处理的果形指数处于0.94~1.12之间,施肥处理对葡萄果实颜色指数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F2处理的果实产量最高,其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也均最高,分别为23.16%和19.22%,F3处理的可滴定酸含量最高,为0.78%。各施肥处理中,糖酸比变化范围为26.54~31.73,F2处理最大,为31.73。酿酒葡萄的花色苷含量、总酚含量及Vc含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均于F2处理达到最大,分别为1.26、69.22和8.65 mg·g-1。可见,840 kg·hm-2施肥处理的葡萄植株生长、叶片光合效率和葡萄产量均最高,该施肥处理还可提高葡萄的含糖量和Vc含量,降低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有利于糖酸比的提高,葡萄品质最佳。研究结果可为葡萄生产提供科学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钙肥对花生产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是需钙量较多的豆科作物之一,但在辽宁花生生产中普遍存在重施氮、磷、钾肥,忽视施用钙肥的问题,为了合理施用钙肥,实现花生高产优质,在大田条件下,设置未施钙处理和施钙处理(CaO施用量为75kg·hm~(-2)),研究了钙肥(CaO)对农花5号和农花6号花生植株形态、光合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钙显著增加主茎高、侧枝长和总分枝数,2品种主茎高分别比对照增加17.78%和17.58%,侧枝长增加17.92%和16.97%,总分枝数增加16.67%和20.37%;施钙后,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2品种分别比对照增加25.32%和32.03%;施钙提高了叶绿素含量和群体光合势;在叶片光合特性上,2品种结荚盛期施钙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分别比对照增加1.10%和4.17%,气孔导度分别增加5.38%和3.03%,胞间CO_2浓度分别增加0.30%和0.50%,而降低蒸腾速率来保持自身的水分供应,2品种施钙处理的蒸腾速率比对照分别降低1.44%和1.69%。施钙处理比未施钙处理产量分别增加954.93kg·hm~(-2)和778.45kg·hm~(-2),其主要增产原因是增加了单株结果数、提高了出仁率,增加了百仁重和百果重。施用钙肥后,2品种蛋白质含量均略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农花5号花生脂肪、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2个品种花生油酸/亚油酸比值(O/L)施钙肥处理比未施钙肥处理均有所降低,分别降低8.26%和15.28%。  相似文献   

9.
2006~2007年在湖北省花生主产区安排田间试验,研究了平衡施肥对油用花生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平衡施肥增加花生含油量,降低蛋白质含量;平衡施肥增加了油酸/亚油酸比值,改善了花生品质;平衡施肥提高了单位面积的花生油产量。  相似文献   

10.
高油亚比花生新品种郑农花9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以豫花7号为母本,花育17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出了结实性好,饱果率高,抗病性强的花生新品种郑农花9号。2007-2008年,参加河南省麦套花生区试,2007年该品种与对照相比产量增幅1.48%~22.35%;2008年该品种与对照相比产量增幅2.52%~26.98%。郑农花9号疏枝直立,叶片绿色、椭圆形、中大,主茎高42.8 cm,侧枝长46.7 cm,总分枝数8.4个,结果枝数6.6个,单株饱果数10.8个。蛋白质含量24.07%,含油量53.88%,其中油酸含量52.0%,亚油酸含量27.8%,油酸亚油酸比值1.87。高抗花生病毒病和锈病。2010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河南省及周边省份春播、麦套花生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湘花E     
湘花E是湖南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育成的高亚油酸、高蛋白、特早熟、高产中小籽花生新品种。 品质性状 湘花E子仁圆形,种皮粉红无瑕,果仁美观饱满,出仁率74%。蛋白质含量30%,油分含量44.8%,亚油酸含量39.6%,属高亚油酸、高蛋白、低油脂的营养保健型品种,特别适宜生产富含亚油酸的高级保健花生油、深加工提取植物蛋白。  相似文献   

12.
高产多抗花生新品种商研9658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商研9658是利用豫花7号为母本,8130为父本,进行品种间有性杂交和多年系统选择育成的高产、多抗、高油酸/亚油酸比值花生新品种。该品种参加河南省花生区域试验,2年平均荚果产量比对照种豫花11号增产8.0%;参加河南省生产试验,荚果产量比对照种豫花11号增产10.1%。籽仁蛋白质含量23.63%~25.71%,脂肪含量50.42%~53.34%,油酸/亚油酸比值1.55~1.76;高抗花生锈病,抗叶斑病、网斑病、病毒病和根腐病。  相似文献   

13.
湘花B     
湘花B是湖南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最新育成的花生优良品种,具有高亚油酸、高蛋白、早熟、抗旱、高产等突出特点,应用前景广阔。 品质性状 湘花B商品性好,子仁圆形,种皮粉红无瑕。果仁饱满,出仁率73%。蛋白质含量29.1%,油分含量46.5%,亚油酸含量39.9%,属高亚油酸、高蛋白、低油脂的营养保健型品种,是花生食品加工的优质原料,特别适宜生产富含亚油酸的高级保健花生油、深加工提取植物蛋白。  相似文献   

14.
花生脂肪酸成分中80%以上为油酸和亚油酸,二者均属有益脂肪酸,高油酸含量是花生遗传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借助分子辅助育种技术可提高高油酸花品种的育种效率。为高油酸花生品种选育提供技术支撑,从高油酸花生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途径、高油酸性状的遗传机制、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等方面进行概述,提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与回交育种系统结合的高油酸化遗传改良策略。  相似文献   

15.
以花生耐渍品种湘花2008与敏感品种中花4号为试材,在营养生长末期,模拟其遭受渍涝胁迫后叶面分别喷施赤霉素(100、150、200、250、300 mg/L)、乙烯利(100、200、300、400、500 mg/L)和多效唑(200、400、600、800、1 000 mg/L),以喷施清水为对照,研究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花生干物质积累、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渍涝后,叶面喷施赤霉素和乙烯利,可促进地上部、地下部的生长,而多效唑则抑制地上部生长;湘花2008荚果产量以150 mg/L赤霉素处理最高,比对照增产24.9%;中花4号荚果产量以100 mg/L赤霉素处理最高,比对照增产45.3%;喷施赤霉素可增加湘花2008的油分含量,降低蛋白含量,提高油亚比,而对中花4号的作用刚好相反;喷施乙烯利能降低中花4号的油亚比;喷施多效唑可增加湘花2008的油分含量,降低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16.
《山东农业科学》2019,(5):29-33
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来自花生主产区36个品种的品质指标变异特点,并根据产量和品质指标表现对品种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①不同品种脂肪含量为50.0%~55.4%,平均52.6%;蛋白质含量22.3%~27.2%,平均24.2%;油酸含量40.8%~56.1%,平均46.5%;亚油酸含量22.0%~36.7%,平均31.8%;油酸与亚油酸含量比值(O/L)1.13~2.55,平均1.50。②蛋白质含量与产量、脂肪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花生品质育种要突出专用,需同时打破产量与蛋白质含量相悖的遗传连锁。③筛选出花育33号等8个高产高油型品种、天府20等6个高产高蛋白型品种。今后花生育种应紧紧围绕产业需求,实现产量与品质的协同提高。  相似文献   

17.
以花生中花4号和湘花2008为材料,采用不同起垄高度0(平作)、10(中垄)、20 cm(高垄)与露地、覆膜栽培相结合的方法,于花生开花期进行机械抽水淹水处理,比较不同栽培方式下花生的根系活力及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开花期,中花4号和湘花2008均以中垄覆膜处理的根系活力较高,分别达351.74、479.81μg/L,且与其他各处理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荚期和饱果期,2个品种的根系活力大幅下降,且各处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开花期,中花4号的乙醇脱氢酶活性以高垄覆膜处理的最高(840.33 mg/(g·h)),湘花2008的乙醇脱氢酶活性以高垄露地栽培的最高(526.67 mg/(g·h)),结荚期和饱果期,2个品种各处理的乙醇脱氢酶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生育期,无论覆膜与否,中花4号的SOD活性均随垄高的增加而上升,湘花2008的SOD活性均以中垄最高;开花和结荚期,中花4号的CAT活性均以中垄较高,3个生育期,湘花2008的CAT活性均以中垄覆膜的最高,分别为81.92、64.67、35.33 U/(g·min);各时期,湘花2008的POD活性均以中垄较高,中花4号在相同露地栽培和盖膜条件下的POD活性均以中垄较高;3个生育期,中花4号的MDA含量均以平作露地栽培的最高,分别为0.943、0.821、0.759μmol/g,且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湘花2008在露地栽培和覆膜条件下的MDA含量均以中垄最低;3个生育期,中花4号在露地栽培和盖膜条件下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随垄高升高而增加,湘花2008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以中垄较高,且在相同垄高下,覆膜栽培均高于露地栽培。综合以上结果,中花4号较适宜的耕种方式为中、高垄覆膜,湘花2008较适宜的耕种方式为中垄覆膜。  相似文献   

18.
高油酸新、陈花生所结种子的种用品质与营养品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探明花育662和花育661两个高油酸花生品种新、陈花生作种所结种子的种用品质和主要营养品质有无差异。试验结果表明,两个品种新、陈花生所结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简化活力指数等种用品质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其油酸、脂肪、蔗糖含量也均无显著差异;但棕榈酸和蛋白质含量有无差异则因品种而异,与花育661新米所结种子相比,该品种陈果所结种子的棕榈酸含量显著提高,而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9.
花生新品种商研9938选育及高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商研9938是商丘市农林科学研究所主持选育的高产、早熟、抗病花生新品种。2007-2008年参加河南省花生品种区域试验,2a平均荚果产量4421.25kg/hm2,比对照种豫花11号增产12.64%;籽仁产量2958.0kg/hm2,比对照种豫花11号增产6.26%。2007-2008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品质检测结果表明,商研9938籽仁蛋白质含量21.83%~22.39%,脂肪含量51.04%~53.30%,油酸含量44.6%~45.1%,亚油酸含量33.9%~35.1%,油酸、亚油酸比值1.27~1.33。2008年,商研9938变异系数3.6145,为13个品种中最低,产量主效应值0.3628,回归系数0.9727,其稳产性表现好。  相似文献   

20.
收集河南、山东、河北、湖北、四川等花生主产地培育的19个高油酸花生新品种,于2019—2021年在郑州连续3年种植,对花生新品种的叶绿素含量、主茎高、侧枝长、总分枝数、结果枝数、单株饱果数、百果质量、百仁质量、出仁率、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等性状进行调查与评价,分析这些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全部19个参试高油酸品种的高油酸特性在3个年份间表现稳定,均在75%以上,最低值为南充1704于2019年测试的75.3%,最高值为冀花11和花育961于2019年测试的81.2%。这19个高油酸品种在农艺、产量、品质等方面的表现多样性丰富。还对其中表现特异的品种花育961、郑农花23、郑农花25、潍花25、冀花16、开选016等进行了讨论。研究结论为高油酸品种的培育及深入利用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