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葡萄大棚栽培前期促成、后期避雨(简称促成-避雨栽培)模式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保护性栽培模式。试验通过对弗蕾无核枝条生长量、物候期、果实品质及病虫害防治等的调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大棚栽植可以有效的规避晚霜的伤害,提早萌芽,新稍生长量显著高于露地栽培,物候期比露地栽培的早7d左右。且病虫害发生显著低于露地栽培,防病次数少于露地栽培,药品也多用于预防病害发生,浓度较低。大棚栽培的葡萄果面干净、果实鲜红靓丽,单粒重、单穗重均比露地栽培的高,可溶性糖高于露地栽培。因此大棚栽培的弗雷无核葡萄果实品质和商品性都好于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2.
葡萄的种植模式包括露地栽培、大棚栽培和葡萄避雨栽培。露地栽培和大棚栽培均存在一定问题,制约着葡萄的种植效益。而避雨栽培是介于前面2种模式之间的一种种植模式,既能减少裂果和病虫害的发生,而且投入相对较少,使果农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基于此,介绍葡萄避雨栽培技术,为果农提供参考,提高地区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大棚葡萄、草莓、小白菜立体套种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棚葡萄-草莓-小白菜立体栽培,可获得比露地栽培及大棚单一栽培更好的经济效益,且草莓、葡萄的经济性状和商品性均明显高于露地栽培。提出了立体套种的高效栽培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4.
葡萄大棚促成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绍兴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足,年降雨量在2000mm左右,初夏有明显的梅雨季节,光照少,空气湿度大,容易诱发露地栽培葡萄病虫害,特别是病害发生严重,年施药15次以上,极大地影响了葡萄品质和产量。为此,笔者于2006年特引入若干优良品种,进行了葡萄大棚促成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大棚促成栽培比露地栽培可提早7~15d上市,且果实品质和产量也有所改善。经济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5.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大棚+地膜双膜覆盖栽培模式、大棚单膜覆盖栽培模式、露地栽培模式对茭白生长环境(地温、气温和光照强度)和夏茭苗期生长、物候期、肉质茎性状、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双膜覆盖栽培模式地(气)温上升快,湿度降低,光照充足,茭白萌芽早、生长快、产量高、采收早、品质好、效益高。  相似文献   

6.
玉露蟠桃是上海市蟠桃主要栽培品种。本文探索了生产上采用的4种不同的栽培模式(促成大棚、钢管简易避雨、竹片简易避雨、露地栽培)对蟠桃物候期及果实品质的影响,并对生产投入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与普通大棚相比较,避雨栽培模式可提高玉露蟠桃的坐果率;而与露地栽培相比较,避雨栽培模式下玉露蟠桃病虫发生率降低,果实外观和商品果率提升;简易避雨栽培模式前期投入相对较少,经济效益可观,利润是露地栽培的3~6倍。  相似文献   

7.
聊城地区葡萄不同栽培模式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葡萄种植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面积越来越大,模式也从露地栽培向设施栽培转变。聊城地区葡萄种植起步晚,但发展快,以生产高产、优质、高效益葡萄为目的,很快形成了露地栽培、拱棚栽培、卷帘拱棚栽培和冬暖式大棚栽培的四种不同栽培模式,通过对不同模式和综合效益比较分析,设施棚体栽培是农户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8.
大棚葡萄栽培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种较为普通的保护地种植模式。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但大棚环境条件却有利于大多数病菌繁殖生长,使大棚内葡萄病害比较严重,虫害由于环境相对封闭,较露地栽培种类要少,但也发生了白粉虱之类的比较难处理的害虫。为此本文对大棚葡萄发生的主要病虫害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湖南山坡地刺葡萄避雨栽培和露天栽培模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避雨栽培技术在南方各省的鲜食葡萄种植中已经普及,但在山坡地刺葡萄种植中运用较少。对刺葡萄在避雨栽培模式与露天栽培模式下进行物候期的观测、果实品质分析、霜霉病病情发生情况分析。结果表明:避雨栽培模式下刺葡萄的物候期整体延后,避雨栽培比露天栽培条件下果实完熟期延后了20 d,落叶期延后了33 d;避雨栽培模式下的刺葡萄较露天栽培的果实品质更优,其中果实增重11.4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升39.74%,果皮变薄17.65%;避雨栽培的病情指数最低为0,低于露地栽培0.75,最高为27.57,低于露地栽培46.37。以上结果表明山坡地避雨栽培是非常好的刺葡萄栽培方式,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观察早荠蜜梅和丁岙杨梅2个品种在大棚栽培和露地栽培2种不同栽培模式下的引种表现。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栽培模式下2个品种的可溶性固形物、酸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单果重量则表现不同的差异性,早荠蜜梅在大棚栽培条件下单果重显著小于露地栽培,丁岙杨梅单果重在2种栽培模式下无显著差异。丁岙杨梅在试验地的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果实风味等表现较好,较适宜在临海市推广。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沿海地区避雨棚栽培对葡萄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  王健  谷纬  朱芙蓉 《现代农业科技》2012,(4):140-141,144
以维多利亚、白罗莎里奥、魏可为研究对象,研究避雨栽培对葡萄品质的影响。以露地栽培为对照,测定葡萄的粒重、横纵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含糖量、维生素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避雨栽培条件下葡萄的粒重、横纵径显著优于露地栽培,避雨栽培条件下3个葡萄品种的含糖量略低于露地栽培;避雨栽培条件下葡萄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维生素含量显著高于露地栽培。避雨棚栽培可提高葡萄的品质。  相似文献   

12.
连续2年选择西昌葡萄种植相对比较集中的西宁镇、西乡乡、川兴镇以及礼州镇,使用五点法调查葡萄在露地栽培、避雨栽培、大棚栽培3种不同栽培条件下葡萄白粉病的发病情况。结果表明,露地栽培通风透光性好,能够有效控制白粉病的发生;避雨栽培可以达到避雨效果,但棚内局部温度高,易形成干旱条件,白粉病病害较严重;大棚栽培棚内环境高温、高湿,白粉病病害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1999,(3)
种植大棚葡萄是一项高投入、高效益的产业,是南方拓宽葡萄栽培区域,改善品种结构、提高品质和实现周年供应的有效途径,是南方葡萄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露地栽培的必要补充。为此,本刊从本期起将连载浙江大学园艺系陈履荣教授的《大棚葡萄栽培》讲座,希望对葡萄种植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朱宏芬  李和孟  刘健  黄坚 《浙江农业科学》2018,59(12):2298-2299
对南高丛蓝莓品种奥尼尔进行大棚与露地栽培的对比试验,研究大棚覆膜栽培对奥尼尔物候期、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宁波地区,采用塑料薄膜大棚栽培,可促使奥尼尔蓝莓提早半个月左右时间成熟上市,露地栽培的果子纵横径和产量略高于大棚覆膜栽培,但未达显著水平;大棚覆膜栽培平均单果重高于露地栽培,且差异显著,总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高于露地栽培,总酸含量明显低于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15.
温室大棚葡萄的栽培是一个高投入、高回报,同时具有见效快、收益高的新兴产业。到目前为止,大面积规模栽培种植的区域不是很多,从其相对于露地栽培来讲具有较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及较大的市场经济效益。本文将介绍大棚葡萄的春季管理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1998年我们在章丘市埠村镇太平村进行了大棚葡萄栽培,1999年5月下旬喜获丰收。由于修剪仍按露地栽培方式进行,结果第二年棚内枝条过长、过多,枝叶密挤,结果部位上移,棚内通风不良,光照不足,造成成熟晚,产量低,品质差,经济效益不好。为此,我们进行了大棚葡萄更新修剪方面的探索,摸索出一套葡萄设施栽培平茬更新技术,供参考。1、适宜采用平茬更新技术的葡萄品种:此类葡萄具有需冷量低,易成花,生长期短,结果早,生长旺,抗性强的特点。如:8611、超级无核、兴华一号。2、适应平茬更新技术的设施类型:日光温室…  相似文献   

17.
以东魁杨梅为试验材料,以露地栽培为对照,研究大棚促早栽培对东魁杨梅的物候期、产量、品质、效益的影响效应。通过对东魁杨梅大棚促早栽培科学的棚膜管理、温湿度管理、花果管理、土肥管理、树体管理、病虫管理等关键技术研究,集成总结了一套大棚促早栽培关键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东魁杨梅促早栽培可提早上市17~22d,采果期长达21~23d;平均单果重分别为24.7~25.5g,可溶性固形物稳定达12.3%~12.5%,达特级果标准;落果率控制在6~8%之间,商品果率稳定在80~89%之间,商品果产量7740 ~8280kg/hm2,产值61.92~99.36万元/ hm2,增加效益40.9~74.5万元/ hm2,可2年收回投资成本,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8.
以砂梨苏翠1号和翠冠为材料,研究大棚栽培对果实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棚栽培与露地栽培果实发育期内的生长速度、单果质量增加幅度高于露地栽培,但并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大棚栽培与露地栽培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差异显著,主要以果糖和蔗糖含量所占可溶性糖含量较高,其中苏翠1号果糖含量大棚栽培较露地栽培显著高19.36%(P0.05),翠冠梨大棚栽培较露地栽培显著高17.63%(P0.05)。大棚栽培对砂梨果实酸组分含量影响不尽相同,除莽草酸外,果实有机酸含量及酸组分含量均有显著差异。翠冠和苏翠1号糖酸比大棚栽培较露地栽培分别显著高34.47%、44.55%(P0.0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表现为大棚栽培露地栽培,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综合来看,砂梨大棚栽培较为适宜在徐淮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不同设施栽培条件下葡萄生长期叶片的光合特性,采用红地球葡萄日光温室(暖棚)促早,塑料大棚(冷棚)促早及延后栽培3种模式,通过设施内环境和葡萄光合特性测试分析,结果表明:3种栽培模式下葡萄生长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在1.2~2.2 mg/g;暖棚促早栽培与冷棚促早栽培的开花期与浆果生长前期葡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是单峰曲线,浆果生长中期到成熟期葡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是双峰曲线;葡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是否为单峰或双峰与胞间CO2浓度出现的最低值时间没有必然联系,在冷棚延后栽培中,葡萄生长期叶片净光合速率曲线均呈单峰曲线;3种栽培模式下生长期葡萄叶片的胞间CO2浓度日变化曲线都呈现“V”字型,先下降再深高,只是下降到最低值的时间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0.
<正>建平县"老范"葡萄生产基地位于老哈河东岸区域,自2011年开始,引进极早熟葡萄品种茉莉香在日光温室内栽培,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通过几年观察,茉莉香生育期短,露地栽培仅需105 d,在温室中促早栽培需要125~130 d,茉莉香抗性极强,只要栽培合理负载范围内,果实品质好、经无核处理后,口感极佳,耐运输,商品性好,是辽西北半干旱地区日光温室首选品种。1扣棚前的栽植及植株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