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石灰水处理的截段稻草,大面积床栽凤尾菇,如果栽培得法,每百斤稻草在60~70天内可收鲜菇80~120斤,生物学效率高,经济收益快。根据我们这几年的经验,现就纯稻草床栽凤尾菇提出几个问题与同志们商讨。 (一)菌种选择:根据我们的经验,在纯稻草栽培中,播下8%的麦粒菌种(即1平方尺用干稻草1.5斤需播0.12斤干小麦制的种),生物学效率可达100~120%;如果使用木屑菌种(木屑73%,麦皮25%,糖、石膏各1%),尽管用量比麦粒菌种增加3倍,但生物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合川县一中教工周宪文,利用废弃包装稻草绳试种平菇、凤尾菇,获得一斤废草绳产菇两斤多的高产纪录。周宪文栽培凤尾菇时,用稻草绳五斤、栽培种一瓶(罐头瓶),三潮采菇10.2斤,生物学效率为204%。紫色平菇栽培,用稻草绳五斤、栽培种一瓶,两潮采菇10.9斤,生物学效率为218%。最大的一丛平菇有75.朵,直径38厘米,高18厘米,重7.4斤。他种菇的方法是,将废草绳用石灰水(pH14)浸泡三天,经清水冲洗pH至7.5时栽培。容器纸箱,将草绳断成节,按顺排装厢,分三层播种,料厚五寸,播种后用土革  相似文献   

3.
益阳县微生物研究所从八○年开始立课题研究黑木耳的代料栽培,一九八三年瓶栽中试成功,一九八四年大面积栽培成功,每百斤干料产干耳2.15公斤,通过了省级鉴定。在瓶栽成功的基础上,进而采用塑料袋太空包栽培法,一九八五年春季栽培800袋,共产鲜耳482公斤,每百斤干料产鲜耳200公斤,生物转化率200%。一九八六年元月列入国家“星火计划”,总投资120万元。益阳县微生物研究所为了不违生产季节,采取边建厂,边生产,边推广的办法。一九八五年秋冬季,先改建了简易的厂坊,上了小型液体菌种生产设备。一九八六年春  相似文献   

4.
一个良好的菌株,无疑是获得高产的重要保证,而了解和认识菌株的各种性状,采取相应的栽培措施,满足它对各种环境条件的要求,才能充分发挥这个菌株的优良性能。在1981年栽培试验过程中,我们对176菌株作了比较系统的观察。现将它的基本特性及其所需生活条件综述如下,供栽培者参考。 (一)菌丝体生长状况试验所用培养料每平方尺的成分配比:稻草(含水10.60%)6斤,鸡粪(含水8.36%)1斤,猪粪(含水10.66%)1斤,尿素0.1斤,菜籽饼0.23斤,石膏0.1斤,过磷酸钙0.05斤。碳氮比:堆料时为23.14∶1,后发酵前为  相似文献   

5.
为了使草菇能在北方室外栽培,近年来,我们进行了草菇阳畦栽培试验,并于1984年1月通过技术鉴定,当年即在本省的中、南部20个县设点示范推广,栽培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成功率达95%,每百斤棉籽壳产鲜菇20~30斤,最高达45.2斤;每百斤麦秸产  相似文献   

6.
波兰的苹果栽培,从前应用乔砧(普通安托诺夫卡)、稀植(8×8~10×10米),栽后结果晚,早期产量低,盛果期树管得好,亩产可达2000~3000斤(表1)。可是大面积平均亩产只有600~700斤左右。  相似文献   

7.
春季大面积生产的平菇菌砖,收了两茬菇后,由于进入夏季高温期而不利于继续栽培出菇。我们试用这种栽过平菇的废料栽培草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简报如下。材料和方法 (一)废料处理:将废菌砖打碎,曝晒两天,于播种前五小时加入5%的生石灰粉,充分拌匀后再加自来水,含水量掌握在70%左右。 (二)培养料配方:①新棉籽壳7.5斤,平菇废料7.5斤;②纯平菇废料15斤;③纯新棉籽壳15斤。 (三)栽培方法:室内培养,温度25~30  相似文献   

8.
波兰的苹果栽培,从前应用乔砧(普通安托诺夫卡)、稀植(8×8~10×10米),栽后结果晚,早期产量低,盛果期树管得好,亩产可达2000~3000斤(表1)。可是大面积平均亩产只600~700斤左右。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康县黑木耳资源丰富,生产历史悠久。过去产量低而不稳,单产只有几两到一斤左右。全县总产量徘徊在三、四万斤上下,最低年产量曾降到二万多斤。一九八○年甘肃省供销社和康县供销社组织科技力量协作攻关,选育出适宜当地自然特点的菌种,进行大面积人工点种栽培试验,取得了显著效果。该县白杨公社七九年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们在室内床架和室外阳畦栽培佛罗里达平菇的基础上,进行室内墙式栽培获得成功。一九八六年秋正式采用此法,在两间建筑面积各15平方米的栽培室,投料五千公斤,共收鲜菇5700公斤,折百斤干料收鲜菇114斤,其中优质头茬菇占65%左右,且每丛菇重平均在3.5斤以上,最大的可达15公斤。  相似文献   

11.
草菇是我国南方人工栽培较早的一种食用菌。但是由于单产不高,在一般的栽培条件下百斤稻草只产鲜菇10~15斤,所以一直推广不开。本试验试图从添加牛粪、麸皮原料入手,以探讨提高草菇产量的途径。现将初步试验结果小结如下。一、试验经过 (一)试验设计:试验分设不同添加物和不同添加量两组。 1.不同添加物组:①20斤干稻草添加2%干牛粪(添加量为0.4斤);②20斤干稻草添加2%麸皮(添加量为0.4斤);③20斤  相似文献   

12.
谈南菇北种     
草菇是热带和亚热带多雨地区的腐生真菌,人工栽培草菇在我国南方各省比较普遍。为了支持农村多种经营,我所从广东、福建引进草菇菌种,进行人工栽培获得成功,100斤麦秸产鲜菇4~5斤,100斤稻草产菇达16斤以上。现就南菇北种谈几个应注意的问题。 (一)采用夏季室内栽培。北方人工栽培草菇,必须选择有较高的温度和湿度的季节。我省中部地区夏季平均气温一般在26℃左右,相对湿度在65~85%。采用室内栽培,6、  相似文献   

13.
红安县生物研究所从1980年以来试用花生禾、秆、壳种平菇,每斤干料可产鲜菇1~1.5斤,单墩重一般1~2斤,4~6斤的也常见。试验成功后,在本县推广,有十多处投入批量生产。现就其栽培方法简介如下。 1.栽培方式:采用床架栽培,床架一般宽1.8尺,高1.2尺,长不限定,分5层,最下层离地面1.8尺。 2.培养料调配:花生壳、禾、秆78%,麸皮20%,  相似文献   

14.
木屑栽培香菇是近年来国内广泛采用的方法,目前原种和栽培种多为固体菌种,用玻璃瓶生产,材料耗费大,周期长,菌龄不一致。为此,我们在上海师院生物系杨庆尧副教授的指导下,于1984年春,进行了香菇液体菌种大面积栽培试验,以期克服以上缺点。材料与方法 (一)生产配方 (以100斤干料计算)青杠木屑72斤,甘蔗渣8斤;麸皮19斤,石膏粉1斤,水80斤(在灭菌前加完)。以一吨干原料和一吨液体菌种拌种。 (二)菌株用上海师院-825,属中高温型,菌丝生长温度为24℃-26℃,出菇温度10-28℃,适温12-23℃。 (三)拌种芳法 1.培养料需经商压灭菌(1.5kg/cm~2)2小时或常压8小时,灭  相似文献   

15.
榆黄蘑(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又名金顶侧耳、玉皇菇.1982年春,我们进行引种栽培试验。供试菌株引自三明地区真菌所,7月中旬传代转管,用棉籽亮生料瓶栽获得子实体,选其优良种菇进行组织分离获母种.原种培养基为棉籽壳90%,麸皮5%,石膏粉2%,过磷酸钙3%。生产种培养基为纯棉籽壳,菌龄20~25天. 采用室内平面压块栽培.培养料为新鲜干棉籽壳100斤,过磷酸钙2斤,石膏粉2斤,加水130~140斤,拌匀做成2尺见方的料块,在料块面上撒一层菌种,并将菌料压紧.每块干料6斤,用种量为  相似文献   

16.
生料栽培平菇时,在培养料内加少量草木灰,既能防治杂菌感染,又能增加平菇产量,一般增产20%左右。方法:每百斤培养料用2—3斤干净草  相似文献   

17.
1985年—1983年,我们进行了“玉米平菇大田间作”的试验,初步探讨了平菇与玉米大田间作的高产栽培工艺。结果表明,玉米条幅间各种生态条件基本上能够满足平菇的生长发育。由于平菇与玉米间密切的互惠作用,从而取得了亩产鲜菇3500—5000斤,玉米1300多斤的好收成,每亩收入达2500—3000元左右,较单种玉米的经济效益提高了10倍以上,从根本上解决了粮菇争地问题,为大面积栽培平菇开拓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用甘蔗渣作培养料,在室内用床架式栽培草菇,成本低,收益大,栽培得当,每百斤干料可收鲜菇10~25斤。现将具体做法简介如下。 (一)备料:培养料的配方为甘蔗渣70%、稻草25%、麦皮5%、尿素0.1%、多菌灵0.05%。将新鲜甘蔗渣曝晒进行日光消毒后,加入含多菌灵的水预湿,再加麸皮和尿素拌匀,堆积发酵一星期。堆后的第3、5天各翻堆一次。  相似文献   

19.
我所在平菇室内棉壳高产栽培试验成功的基础上,于1981年12月,又在人和公社中心台大队社员刘齐家进行试验,投料400斤,产鲜菇620斤,生物学效率达155%;1982年11月,在脉旺镇永红大队张发法家进行试验,投料300斤,产鲜菇480斤,生物学效率达160%;同年12月,在所内进  相似文献   

20.
据报道,侧5是一个高温型平菇菌种,为了解决夏季的食菌短缺,我们根据该菌种的生物学特性,于1984年5月和6月先后进行了较大面积的批量栽培试验。供试侧5菌种引自商丘地区农科所和宁津县科委,培养料为棉籽壳.第一批,投料600余斤,播菌种40袋,室内栽培;第二批,投料900余斤,播菌种100瓶,室外阳畦栽培。每平方米下料37斤左右,总栽培面积35米~2以上.生物学效率达78%左右。根据我的体会,夏季栽培侧5要注意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