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白洋淀流域典型村落非点源与地表径流污染负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添伟  陈家军  史震天  王浩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6991-16993,17042
[目的]考察白洋淀流域典型村落非点源污染的特征。[方法]走访调查典型村落生活污水、固体废物的排放,并且监测分析其中的污染物和营养元素的含量;对降雨径流的水量、水质进行同步监测。[结果]该典型村畜禽粪便的排放造成的非点源污染远超过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总和,其TOC年排放量为37794kg、TN为4102.9kg、TP为1923.7ks;降雨径流中COD、TN和’rP的次降雨平均浓度(EMC)分别为44.5、78.8、1.3mg/L,年污染负荷分别为7.6、13.4、0.2kg/hm。,占标准农田造成的COD年污染负荷的5.1%,占坡耕地TN与’11)的4.5%和0.49%。[结论]该研究揭示了村落非点源污染的最大源头是畜禽养殖。明确了非点源的年污染负荷。  相似文献   

2.
太湖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优先识别区研究——以昆山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现场调查和收集农业环境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及计算机等辅助手段,将已建立的农业非点源污染发生潜力评价系统(APPI)应用于县域范围,研究了昆山市11个城镇非点源污染负荷情况并识别出优先控制区.结果表明,昆山市非点源污染氮磷总排放量约为4.54×1066kg·a-1,其中农田氮磷排放总量约为4.30×105 kg·a-1,农村居民氮磷排放总量约为1.44×106 kg·a-1,城镇居民氮磷排放总量约为1.36×106 kg·a-1,畜禽氮磷排放总量为1.31×106kg·a-1.昆山市农业非点源污染发生潜力最大的3个乡镇为千灯镇、张浦镇和淀山湖镇,并对各乡镇不同类型污染源的负荷做了分析.该评价系统在太湖地区县域范围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具体参数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三峡库区19个县市1996年至2003年化肥的施用情况调查分析,发现库区化肥施用总量(折纯量)由1996年的9.1×10^7kg增加到2003年的1.1×10^8kg,增幅为20.9%;但由于库区蓄水的影响,2003年比2002年减少了2.6×10^7kg。8年来,氮肥、磷肥、钾肥的年递增率分别为4.5%、6.2%和25.4%。库区化肥施用存在偏施氮肥的不合理现象,8年中氮肥、磷肥、钾肥占施用总量的比例总体上分别为73.6%、21.0%、5.4%。农田径流监测结果表明,氮肥、磷肥在土壤中的平均残留率分别为30.3%、13.2%,地面径流率分别为9.5%、5.3%,地下淋溶率分别为0.54%和0.75%。三峡库区化肥的施用对环境有潜在的污染,其中氮肥对面源污染的贡献比磷肥和钾肥多。库区19个县市农田施用氮肥和磷肥后的污染源强总体为:土壤〉地表水〉地下水。  相似文献   

4.
农业非点源污染潜力指数系统(APPI)在太湖典型区域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及计算机等辅助手段对容易发生非点源污染的地区进行识别,进而将有限的人财物投入到该地区,是有效控制非点源污染,改善水环境的重要手段。在现场调查和收集农业环境数据的基础上,应用已建立的农业非点源污染发生潜力的评价系统,研究了宜兴市大浦镇19个行政村的非点源污染的负荷情况。结果表明,方钱村、浦北村以及大浦村非点源污染指数(APPI)位居所有行政村的前3位,初步判定其为非点源污染优先控制区。同时参考现场调查结果并经计算,方钱村、浦北村和大浦村的平均污染负荷量也为所有行政村的前3位,和预测结果相一致。大浦镇非点源污染负荷及分配情况分别为:农田氮磷排放总量约为198.3t·a-1,家禽氮磷排放总量约为35.6t·a-1,居民氮磷排放总量约为102.8t·a-1,总排放量约为336.7t·a-1。在3种污染类型中,污染发生潜力较大的方钱村及大浦村,家禽的氮磷排放均占有较大比例,说明家禽的散养是造成其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遥感分布式非点源污染评估模型(DPeRS),对滦河流域承德市非点源污染负荷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污染来源进行遥感像元尺度评估分析,进一步识别非点源污染优控单元,并探讨分析了非点源污染贡献率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污染量上,2019年滦河流域承德市总氮(TN)、总磷(TP)、氨氮(NH4+-N)和化学需氧量(CODCr)非点源污染排放负荷分别为0.12、0.014、0.06 t·km-2和0.05 t·km-2,入河量分别为119.6、7.8、70.3 t和49.8 t;污染类型上,滦河流域承德市氮型(TN和NH4+-N)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农田径流,TP主要是来自农田径流和水土流失,CODCr主要污染来源是畜禽养殖;空间分布上,滦河流域承德市非点源污染高负荷区主要分布在流域的中部和南部地区,TN和NH4+-N的非点源污染优控单元面积占比均达到65%以上,而TP为整个区域需防控的非点源污染指标。降水量与氮磷非点源污染入河负荷相关性较好,丰水期TN和TP非点源污染对河流中氮磷污染的贡献率分别为33%和50%;控制单元内耕地和林地面积占比与水土流失型氮磷非点源污染排放负荷的决定系数均超过0.5。因此,重点应从源头上防范丰水期非点源污染排放,建议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以减少林草天然源水土流失引发的非点源污染排放,同时也应加强农田养分管理以减少养分流失。  相似文献   

6.
大浦镇农业非点源污染磷负荷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野外试验与实地调查相结合,利用径流方程、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和GIS平台,定量计算了太湖典型河网地区——宜兴市大浦镇农业非点源磷素潜在排放负荷和排放浓度。结果表明,大浦镇非点源磷排放磷负荷为30.1t·a-1,其中生活污水、农田排水及灌溉余水、养殖污水、垃圾流失负荷、雨水径流(非农田泥沙流失部分)分别为10.9、4.1、11.3、1.9、和1.89t·a-1,各占总量的36.1%、13.7%、37.5%、6.4%和6.3%,污水排放和养殖排放为优先控制因子;方钱、大浦和浦南3个行政村负荷量远高于其他区域;方钱、大浦、浦北和浦南4个行政村非点源磷污染平均负荷分别为21.7、17.1、10.9和8.7kg·hm-2·a-1,排放浓度分别为3.12、2.27、2.17和1.15mg·L-1,远高于其他区域,为优先控制区。  相似文献   

7.
乌梁素海流域污染现状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蓓蓓  马淑花  曹宏斌  张懿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402-10405,10408
基于已有研究结果和实际调查资料,采用排污系数法,对乌梁素海流域COD、TN、TP污染负荷进行估算。结果表明,2008年鸟梁素海流域COD、TN、rIP污染负荷总量分别达39.3、6.95、0.91万∥a,其中畜牧养殖业和农田面源是主要的贡献源,其污染负荷分别占COD负荷总量的23.5%和31.1%、TN负荷总量的40.3%和25.2%、TP负荷总量的61.1%和13.5%。乌梁素海富营养化控制的关键是降低农牧业污染排放,而处于转型期流域的工业污染也不容忽视,并针对这3类污染源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地表管理与施肥方式对太湖流域旱地氮素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太湖富营养化日益严重,其中农业非点源氮污染对太湖富营养化有着相当大的贡献,探明该地区农田土壤氮素随地表径流向水体迁移的形态与通量对水体富营养化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太湖流域旱地氮素随地表径流排放特征。结果表明,常规管理下典型旱地氮向水体迁移的年负荷为12.66kg·hm^-2左右,约占年施肥量的5.63%,其中硝态氮和颗粒态氮是径流损失的主要形式,分别约占总流失量的48.74%和38%左右。随着降雨的进行,NO3^--N浓度逐渐增大,而NH4^+-N浓度逐渐降低,氮向水体迁移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夏季和秋季为氮高负荷季节,6~11月占全年氮输出总量的83.4%。地表覆盖和氮肥深施均能有效地降低氮流失量,其中地表覆膜、秸秆覆盖、肥料条施及穴施分别可降低60.3%、59.8%、50.1%、52.4%的氮流失。  相似文献   

9.
闽江中上游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调查评估及其防治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闽江中上游流域福建省内的25个县(市)的农业面源污染源,包括:生活污染、人粪尿、农村固体废物及生活垃圾、化肥、畜禽养殖、农田养分流失、村镇地表径流、水产养殖等进行调查,并采用等标排放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2005年全年排放入水环境的CODCr、TN和TP分别为102050.5、66578.56和20712.41t,各占53.90%、35.16%和10.94%;总等标排放量为280506.1×10^6m^3,其中CODCr、TN和TP的等标排放量分别为6803.368×10^6、66578.55702×10^6和207124.1×10^6m^3,污染率指数分别为1.64%、21.30%和77.07%,故磷和氮是该流域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污染率指数排在前3名的污染源为农田水土(养分)流失、水产养殖和畜禽粪尿,其污染率指数分别为45.78%、30.60%和11.29%,三者总和占全流域污染率的87.67%,是闽江中上游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源。(2)各县(市)间相比较,全年等标排放量以闽清县居第一位,达24520.6×10^6m^3,污染率指数为8.74%;浦城县和建瓯市次之,等标排放量分别达21968.64×10^6和20790.39×10^6m^3,污染率指数为分别为7.83%和7.41%。不同县(市)的主要污染源有所不同,例如闽清县、屏南县、政和县等是以农田水土(养分)流失为主要污染源,泰宁县、邵武市等是以水产养殖为主要污染源,因此,不同县(市)在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上应有所侧重。最后提出了闽江中上游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对策,主要包括:完善农业立法、强化经营管理措施,加强农化物质投入最小化技术研究,开展畜禽粪便多用途综合利用,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提倡清洁生产、遏制农业面源污染,合理投放鱼饲料和药物、减少流失率。  相似文献   

10.
柘林湖非点源入湖负荷估算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开展柘林湖污染源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参照国内外相关湖泊污染负荷估算研究方法,采取调查系数法估算柘林湖非点源氮磷的入湖负荷。结果表明,水产养殖、农业种植业流失、农村生活和畜禽养殖污染是柘林湖流域非点源污染入湖氮的主要来源,分别占入湖氮总量的48%、30%、16%和6%;水产养殖污染是入湖磷的主要来源,占64%,其次为畜禽养殖、农村生活和农业种植业流失,分别占17%、10%和9%。  相似文献   

11.
人工湿地技术在农业面源水体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肥料和农药的不合理使用、畜禽养殖废水和城乡结合部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农业面源污染成为我国众多水体氮、磷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其贡献率大大超过来自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的点源污染。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能耗低、基建投资少、效果显著,被认为是控制农业面源水体污染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手段。我国从“八五”首次引进人工湿地工程技术来处理农田径流废水开始,已在滇池、太湖、官厅水库等水域的面源污染控制及畜禽养殖废水处理中采用人工湿地工程技术,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去污效果,为我国农业面源水体污染治理提供了一条极有参考价值的技术途径和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2.
农业面源污染是导致流域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笔者从农业面源污囊危害和迁移途径出发,结合农业面源污染的特点和研究发展历程,重点探讨了各类可行的农业面源污染生态工程的种类和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地区的环境治理与保护得到重视,而农村地区的非点源污染是农村污染中的主要部分,因此需要更加关注。概述了农村地区非点源污染控制技术,以期为非点源污染的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多效唑在花生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为在花生上安全使用多效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所有样品用乙腈提取,土壤经液液分配净化,花生样品经弗罗里硅土层析柱和石墨化炭黑净化后,用带氮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检测,外标法定量,并进行两年3地的田间残留试验,探究多效唑在花生仁、花生壳、花生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结果]多效唑的气相色谱—氮磷检测法最低检出量为0.15 ng,在土壤、花生仁、花生壳和花生植株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3~0.05 mg/kg.在添加浓度水平为0.05、0.50和1.00 mg/kg时,多效唑在土壤、花生仁、花生壳和花生植株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2.5%~108.8%、95.9%~108.3%、81.8%~109.6%和75.2%~96.7%,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5.1%~14.3%、5.8%~8.7%、4.6%~9.3%和5.0%~8.9%.多效唑在土壤和花生植株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2.4~14.3和1.0~5.7 d.广西、湖南和河南3地成熟花生中多效唑的最终残留量未检出.[结论]以气相色谱—氮磷检测法检测多效唑的灵敏度、准确度及精密度均符合农药残留分析要求,可用于花生和土壤中多效唑残留检测.在花生下针期间按照推荐剂量90~120 g a.i./ha使用15%多效唑悬浮剂对水施用1次,收获时无多效唑残留,对花生安全.  相似文献   

15.
据本项研究,缺磷白浆型水稻土的公顷纯氮施用量为140公斤时,三年连施磷肥的效果最好的N、P_2O_5比例是1:0.5,其次是1:0.25,三年累积土壤速效磷增长率为N、P_2O_5比1:0.25的9%、1:0.5的36.3%、1:1的77.2%,在不同形态无机磷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是铝磷,其次是钙磷。不施磷肥种稻一年后,在土壤中的绝对减少量最多的是Fe—P,其次是O—P和Al—P,最少的是Ca—P。  相似文献   

16.
晋南县域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碳氮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气候变化背景下,对农田土壤有机碳和氮的研究是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的热点之一。利用第2次山西省和县级土壤普查资料,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分析不同土壤类型,探讨1980—2010年晋南农田土壤C,N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80,2010年土壤有机碳的平均值分别为7.13,6.62 g/kg,全氮的平均值分别为0.70,1.01 g/kg,2个时期的C/N的平均值分别为10.19和7.12。30 a间,土壤有机碳、C/N都有所下降,而全氮含量有所增加,主要由于长期耕作和秸秆焚烧造成农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的大量损失,使农田成为温室气体的一个排放源。近年来,通过推广免耕、秸秆还田、合理施肥等农田管理措施,促使农田土壤有机碳提高,并将其成为温室气体的吸收汇。  相似文献   

17.
李修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4,(15):4640-4641
[目的]系统研究目前我国不同生态区小麦的氮肥肥效反应,以期为我国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方法]在CNKI论文中,选取最近3年各地区小麦的氮肥施用量和小麦的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东北春小麦区氮肥肥效平均为15.00 kg/kg,属氮肥高效;西北冬春小麦区氮肥肥效为4.00~10.50 kg/kg,氮肥的增产效果不如东北春小麦区;黄淮海平原冬小麦区氮肥肥效为6.70~14.00 kg/kg,氮肥的增产效应也较为明显;长江中下游冬小麦区氮肥肥效为11.19~13.39 kg/kg;西南冬小麦区氮肥肥效为6.44 kg/kg,氮肥的增产效果不如长江中下游平原。[结论]氮肥肥效在我国不同生态区存在明显的差异。在氮肥的施用过程中,要因地施肥,不仅使得小麦增产稳产,而且可避免资源浪费和污染。  相似文献   

18.
Nitrogen losses are not only important for agriculture but environment as well. Field experiments were set up in summer corn field at Fengqiu Agro-Ecological Experimental Station of CAS in North China Plain. The soil was in maize-chao soil. Nitrification-denitrification losses and N2O emission were determined by acetylene-inhibition soil-core incubation method in the soils applied ure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rea was fast hydrolyzed and became to nitrate. The soil with non urea released 0.33kg N/ha N2O.However, the soil produced 2.91kg N/ha N2O, about 1.94% of the applied N, when the urea was spread on soil surface. N2O emission reduced to 2.50kg N/ha, about 1.67% of the applied N, when the urea was put in deep soil by digging a hole. The denitrification loss was 1.17kg N/ha in control soil. It increased to 3.00kg N/ha and 2.09kg N/ha, which were 2.00% and 1.39% of the used N, in the soils received urea on surface and sub-surface respectively. It was suggested that nitrification-denitrification was probably not a main way of fertilizer nitrogen loss in this region.  相似文献   

19.
应用概率约束的方法,在非点源治理规划中将预期的治理效果在一定的置信水平下描述。以农业非点源为例,建立概率约束模型,寻求在环境目标的约束下,非点源的最佳治理方式和最小治理成本,在此基础上探讨实现点源与非点源的排污交易等经济激励政策。  相似文献   

20.
施氮对大豆接种根瘤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接种根瘤菌,设置不同氮水平,对大豆盛花期根瘤及大豆产量构成因子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施氮范围内施用根瘤菌,可明显提高大豆根瘤风干重,促进成荚、鼓粒,对增产有明显作用;施用根瘤菌与尿素15 kg.hm-2组合,较单一施用尿素25 kg.hm-2处理,增加产量5.36%;较以根瘤菌替代氮肥施用处理,增加产量10.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