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2.
3.
张坷  万志 《现代农业》2002,(8):27-27
根据鱼病的发生规律,针对不同鱼病的发生季节,在鱼病发生前定期灵活的进行体内和体外药物预防,对控制鱼病的流行发生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畜禽常用的2种给药途径,即注射给药和经口给药,以期为畜禽疫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现代养鸡业主要给药途径有三种:注射、口服、吸入。其中口服给药的方法主要有拌料、饮水、直接投服三种。下面介绍一种口服给药新方法——溜药。 首先,制作一个溜药器。溜药器是用于溶解药物的水桶,可用桶式饮水器的圆桶制作,在其底部扎两排小孔,孔的数量、大小可根据不同鸡舍长度需药具体数量而定。其次,按所用药的说明计算出群鸡一天的用药量。把日用药量均分成两份,早晨用一份,下午用一份。然后,把分好的药量用水溶解,用溜药器溜到鸡  相似文献   

6.
家禽养殖场的用药方法很多,但由于一些养禽场户不了解不同给药途径的适用范围,常导致药物浪费或防治失效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本文现介绍家禽常用的几种给药方法及适用范围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7.
8.
近年来,许多鳗鱼养殖场普遍反映,在鳗病防治过程中泼洒的药物药效不明显,或药物使用剂量逐年升高,抗药性愈来愈强。但据笔者几年来为一些养殖场治疗过程中发现,除部分养殖场由于防治药物不对症或药物配伍不当或购买劣质药物导致药效差之外,大多数乃与药物泼洒的操作方法欠妥有关。为此,略谈一下用泼洒法给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氟甲喹在大菱鲆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在水温14~17℃条件下,以20 mg/kg的剂量静脉注射和口服氟甲喹,分别于给药后15、30 min和1、2、4、6、8、12、16、24、36、48、72、96 h采血及各组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和各组织中的氟甲喹含量,采用DAS 2.0药动学软件中统计矩方法分析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静注给药后,血浆中氟甲喹的表观分布容积为5.46 L/kg,消除半衰期为56.93 h,曲线下面积、生物利用度分别为220.32 h·mg/L、100%;口服给药后,血浆中氟甲喹的曲线下面积、生物利用度分别为95.85 h·mg/L和43.51%,达峰时间为16 h,表观分布容积为4.21 L/kg,消除半衰期为14.12 h。结果表明,静注和口服氟甲喹在大菱鲆体内组织分布均较广,但静注消除慢,口服吸收差、消除快。口服给药后,血浆中氟甲喹浓度在24 h内高于对常见病菌的抑菌浓度,因此,每天以20 mg/kg的剂量给药1次,可对常见细菌疾病起到较好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纳米药物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纳米药物研究资料的归纳整理,介绍了纳米药物的发展现状和纳米药物的特点及纳米兽药、中药的研究状况.同时,对纳米药物给药系统及载体系统的发展和纳米药物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找出了纳米药物研究中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