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某些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对某鸡场(12-33日龄)进行研究。通过病理剖解,细菌学检查,血清学检查,生化试验确定该菌是大肠杆菌毒珠,血清型为078。通过药物敏感试验,证明本菌最为敏感药物是呋喃唑酮,对氟苯康(氯霉素替代产品)、环丙沙星中度敏感。  相似文献   

2.
应用新城疫LaSota系疫苗接咱1日龄雏鸡并在21日龄用LaSota系疫苗及油佐剂灭活苗联合接种。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血凝抑制试验(HI)检测鸡血液中抗体水平,并在30,60日龄进行攻毒试验。结果表明:HI效价与攻毒保护率之间没有相关性,不能真正反映出机体的免疫水平,而ELISA用于检测其体水平具有很高的敏感性,ELISA滴度与攻毒保护率具有相关性,可作为评定机体免疫力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3.
应用新城疫LaSota系疫苗接种1日龄雏鸡并在21日龄用LaSota系疫苗及油佐剂灭活苗联合接种。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血凝抑制试验(HI)检测鸡血液中抗体水平,并在30,60日龄进行攻毒试验。结果表明:HI效价与攻毒保护率之间没有相关性,不能真正反映出机体的免疫水平,而ELISA用于检测其抗体水平具有很高的敏感性,ELISA滴度与攻毒保护率具有相关性,可作为评定机体免疫力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4.
麻疹疫苗预防犬瘟热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调查麻疹疫苗用于预防犬瘟热的可行性,选择同窝8只土种幼犬,按2~2.5人份/犬的剂量对A组幼犬(n=3)进行2次麻疹弱毒疫苗接种,应用微量中和试验测定免疫前及每次免疫后第7d血清中的犬瘟热病毒(CDV)中和抗体效价,并转移加强免疫犬外周循环全血[(3.2~3.5)mL/犬]给未免疫B组犬(n=3),3d后用Vero细胞分离培养的第3代CDV昆明分离株,以2000个TCID 50(相当于5600 PFU)/犬的剂量对上述2组犬和对照C组犬(n=2)进行肌肉注射或滴鼻攻毒。结果发现:不论是否接种麻疹弱毒疫苗,所有犬只均未产生可检测到的CDV中和抗体(效价低于1∶4);攻毒后连续观察14 d,A组与B组均未出现犬瘟热临床症状,C组出现明显的犬瘟热症状但未死亡。以上结果表明:麻疹弱毒疫苗不能诱导犬产生CDV中和抗体,但可诱导产生有效的抗CDV感染的细胞免疫力。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自主研发的Ⅰ型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简称:自Ⅰ型)免疫效果,将自Ⅰ型与目前使用的上海某公司生产的Ⅰ型鸭病毒性肝弱毒疫苗进行对比试验.分别对1日龄雏鸭进行免疫接种,通过动物攻毒保护试验结果评估疫苗免疫效果。结果显示.自Ⅰ型比对比品对早期野毒感染预防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鸡新城疫、产蛋下降综合症病毒血凝抑制试验抗原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城疫病毒(NDV)鸡胚尿囊液和产蛋下降综合症病毒(EDSV)鸭胚尿囊液在不同保护剂和保存条件下血凝(HA)试验结果表明,以10%甘油做保护剂制备的抗原,在-18℃、4~8℃和常温条件下可保存一年,其HA效价稳定。抗原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适合基层生产单位使用。  相似文献   

7.
用超声波裂的鸡毒霉形体(MG)S6菌液作抗原建立了检测鸡血清和卵黄中MG抗体的血凝抑制(HI)试验,HI试验的敏感性比血清平板凝集(SPA)试验提高了2-32倍。HI中检出卵黄中SPA试验不足以检出的MG抗体。以SPF鸡血清、卵黄抗体、鸡滑液囊霉形体(MS)阳性血清作对照,证明无假阳性反应及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兽医理论和经络学说,对疫苗接种新途径——后海穴作了实验探索。结果证明:免疫猪用K#-(88)、K#-(99)单价强毒菌株攻击时,免疫保护指数比常规途径(皮下)接种提高10%-20%,用K#-(88)K#-(99)双价强毒菌株攻击时,免疫保护指数比皮下接种提高9.75%(5亿个菌免疫剂量)和19.15%(10亿个菌免疫剂量)。表明后海穴接种疫苗有增进免疫应答、提高免疫保护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证明纤维肉瘤病料中含有的ALV-J相关病毒能够诱发急性纤维肉瘤。【方法】将含ALV-J相关病毒的病料过滤液经不同部位接种1日龄817肉杂鸡;将该过滤液不同倍数稀释后接种1日龄SPF鸡和817肉杂鸡;将该过滤液接种细胞培养后的上清液接种1日龄817肉杂鸡,连续动态观测30 d。【结果】颈部皮下、胸肌、腹腔3个部位攻毒鸡的肿瘤发生率分别为100%(20/20)、95.2%(20/21)、100%(20/20)。病料过滤液未经稀释接种817肉杂鸡和SPF鸡的肿瘤发生率均为100%(10/10),10倍稀释后攻毒鸡的肿瘤发生率分别为80%(8/10)和100%(10/10),100倍稀释后攻毒鸡的肿瘤发生率分别为100%(10/10)和80%(8/10),1 000倍稀释后攻毒鸡的肿瘤发生率分别为40%(4/10)和50%(5/10),更高倍数稀释后攻毒鸡没有肿瘤发生。接种病料的细胞培养上清也能使33.3%(2/6)的鸡只发生肉瘤。病理组织学检测显示:诱发的急性肿瘤系典型的纤维肉瘤。【结论】817肉杂鸡肉瘤病料中含有ALV-J相关的急性致肿瘤病毒,不论是病料过滤液本身还是其接种DF-1细胞培养后的上清液都能在不同品种鸡复制出急性纤维肉瘤,最快在接种后7 d出现,且肿瘤发生的时间、动态和肿瘤发生率与接种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用超声波裂解的鸡毒霉形体(MG)S6菌液作抗原建立了检测鸡血清和卵黄中MG抗体的血凝抑制(HI)试验,HI试验的敏感性比血清平板凝集(SPA)试验提高了2~32倍。HI试验可检出卵黄中SPA试验不足以检出的MG抗体。以SPF鸡血清、卵黄抗体、鸡滑液囊霉形体(MS)阳性血清作对照,证明无假阳性反应及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11.
强力霉素对鸡毒支原体病的临床治疗试验曹洪敬,徐培莲,任素芳,崔锦鹏(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济南250100)强力霉素为广谱、长效、半合成四环素族抗菌素,对多数革兰氏阳性、阴性菌及立克次氏体等有抑制作用,多用于防治呼吸道支原体感染和肠道菌感染。...  相似文献   

12.
鸡误食毒毛虫中毒的诊治毒毛由(本地方称为“洋蜡子”)是夏季广泛寄生在多种树叶上(特别是紫穗槐、柏杨树、洋槐树最多)或某些是高杆植物茎叶上的害虫。毒毛由呈黄色,周身长满细小素毛,毒毛内含有甲酸及蜂毒类的毒素,当人或富禽接触到它,毒毛虫立即将身上毒毛刺入...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种毒接种量、比例及接毒时间的调整,促使鸡新城疫(ND),支气管炎(IB),法氏囊病(IBD)三株弱毒在同一鸡胚细胞上增殖并研制成鸡新城疫,支气管炎、法氏囊病三联细胞弱毒。经16批次五万余只不同品种雏鸡的接种试验及对抽检雏ND血摄制抗体(HI)检测和ND标准强毒攻击结果表明:首次接种后10天的雏鸡ND血凝抑制抗体达6Log2以上,与单苗组试验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且首次接后33天和二次种后30天,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种毒接种量、比例及接毒时间的调整,促使鸡新城疫(ND)、支气管炎(IB)、法氏囊病(IBD)三株弱毒在同一鸡胚细胞上增殖并研制成鸡新城疫、支气管炎、法氏囊病三联细胞弱毒,经16批次五万余只不同品种雏鸡的接种试验及对抽检雏ND血凝抑制抗体(HI)检测和ND标准强毒攻击结果表明:首次接种后10天的雏鸡ND血凝抑制抗体达6Log2以上,与单苗组和混合苗试验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且首次接种后33天和二次接种后30天,能抵抗ND标准强毒攻击获100%保护。  相似文献   

15.
延缓害虫对Bt毒蛋白耐受性的育种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害虫对转Bt毒蛋白基因植株产生耐受性的特点、发生机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为延缓害虫对Bt毒蛋白耐受性的育种策略:(1)培育双价或多价Bt毒蛋白抗虫品种;(2)寻找能使Bt毒蛋白基因在植物中高效表达的启动子;(3)使用组织特异型或诱导型启动子以减轻对害虫持续的选择压;(4)将Bt毒蛋白基因转入叶绿体基因组以解决原核与真核细胞对遗传密码子偏爱的不同;(5)通过突变等技术改变Bt毒蛋白一级结构,从分子水平延缓害虫产生耐受性。  相似文献   

16.
灭虫精对家蚕的安全性评价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熏蒸试验表明,灭虫精熏蒸3龄全龄(共80小时)、4龄入眠前8小时至5龄起蚕(共48小时)两期家蚕,无明显毒性,均能正常取食,生长,对茧重无任何影响,胃毒试验表明,灭虫精对2龄家蚕胃毒活性较高,2龄蚕连续饲喂浸药桑叶,1mg/kg浓度处理区24小时内全部死亡,5龄蚕对灭虫精处理的桑叶有较强的拒食反应,100、40、10mg/kg处理区在换喂正常叶后部分可恢复正常,低浓度(4、1mg/kg)处理区饲喂浸药桑叶12小时后换喂正常叶,皆可正常上蔟结茧。以上试验说明,灭虫精在大田的正常使用对家蚕是基本安全的,不影响蚕的正常生长,但应避免药液直接接触桑叶。  相似文献   

17.
狂犬病FluryHEP株经BHK(21)细胞传代后,从1987年试制了7批疫苗,批间毒价稳定,MICLD(50)均在10(-4.5)/0.03ml以上,冻干苗毒价≥10(-4.5)/0.03ml。冻干苗以5%蔗糖、1%明胶为保护剂,在-20℃保存一年,4-8℃保存一年,室温(18~25℃)保存7天,毒价均无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丹参通络解毒汤对瘀热壅毒、毒损心营证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nble angina,UA)患者的血脂以及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影响。方法 选择瘀热壅毒、毒损心营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丹参通络解毒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2个月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心电图疗效、心绞痛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ICAM-1和VCAM-1的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心电图疗效,心绞痛疗效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C、TG、LDL-C、ICAM-1和VCAM-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HDL-C水平较治疗前增加,且观察组血脂、黏附因子水平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通络解毒汤治疗瘀热壅毒,毒损心营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脂代谢、降低ICAM-1和VCAM-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马传染性贫血病马与弱毒疫苗免疫马的区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研制出具有抗马传染性贫血病驴白细胞弱毒抗原株系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McAb)的酶结合试剂,以斑点试验(DB)与琼脂免疫双扩散试验(ID)相结合的方法,用于马传贫病马与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免疫马血清抗体的鉴别。使用本方法对339匹实验马进行测试,共检出马传贫病马11匹,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免疫马239匹,既未接种弱毒疫苗又未感染马传贫马89匹。另外,对106匹人工马传贫病马和21匹马传贫弱毒疫苗免疫马作了病理学验证,结果与免疫学检测相符。疫区在清除病马之后,病情停息。疫苗免疫马经贸易成交,更换畜主后,再次检疫未发现马传贫病例。结果表明,本方法对马传贫病马与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免疫马的区别诊断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猪温流行野毒E^rns基因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反转录(RT)和PCR技术完成了5株近期(1997-1998年)猪瘟流行毒和1株猪瘟C-株弱毒疫苗毒(兰州)E^rns(或称E0)基因的核酸序列测定。通过序列分析发现,这5株流行毒与C-株疫苗毒的核酸序列同源性为83%-84%;推导的氮其酸序列同源性为88%-91%,我国50-60年代流行的中国石门株(SM)的核酸序列同源性为85%;氮其酸序列同源性为89%-91%。而5株流行毒间的核酸序列同源性为91%-98%;氨其酸序列同源性为94%-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