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沙棘(Hippophae rhamnodes subsp yunnanensis)主要分布于中甸高原的侵蚀高原面及德钦地区云岭山脉的残遗高原面上,呈两个狭长地带。但在分布区内,沙棘的分布范围又受气候、土壤和地形条件的制约,而且随局部气候、土壤、地形条件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林分类型,导致了林分组成、结构、生长和结实能力的差异。本文根据调查结果,对沙棘的分布规律、林分类型及其演替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沙棘林的经营管理及宜林地选择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笔者介绍了关帝林区的自然概况和沙棘生长现状,并针对林区内不同沙棘林分的病虫害情况,阐述了人工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平茬复壮除虫技术、营造混交林提高林分抗虫性、黑光灯诱捕、悬挂鸟巢防治6种病虫害防治措施及效果。最后,得出了应选择以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为主导,化学防治为辅助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达到复壮林分、减轻红缘天牛危害的目的,对不同坡向、不同坡位的沙棘进行平茬试验,平茬后留茬高度分-5 cm、0 cm、5 cm和10 cm 4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平茬对当年沙棘生长有一定的影响,平茬后植株的冠幅等显著减小;不同留茬高度间沙棘的生长仅有较小的差异;平茬能有效地降低红缘天牛的数量,减轻其对沙棘的危害,但不同留茬高度之间无显著差别;坡向和坡位及其交互作用对红缘天牛的为害没有显著影响,对沙棘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阳坡坡中和坡下及阴坡坡中的沙棘生长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4.
郝家流域针阔带状混交林效应观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郝家流域内3种混交林(油松×山毛桃、油松×沙棘、樟子松×沙棘)的综合因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混交林的枯枝落叶量分别是油松纯林的15倍、32倍、27倍;林分总持水量分别是油松纯林的33倍、89倍、64倍。由各树种10年生长进程可以看出,樟子松×沙棘、油松×山毛桃的混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沙棘雌雄株的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棘雌雄株的判断王晓春沙棘为雌雄异株树种,除用种子繁殖外,还可进行扦插(枝、根)繁殖。实践证明,在同一林分内,当雄株占全林分10%以上时,即可以达到良好的授粉目的。因此,在扦插育苗时,应从雌雄母株上按照9:1的比例来采集插穗。在采集嫩枝插德时,可通过...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防治沙棘林木蠹蛾虫害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马超德 《沙棘》2003,16(2):15-17
连续多年的特大干旱及我国大部分地区沙棘林龄老化是沙棘木蠢蛾爆发的主要原因,防治的一项有效的应急措施是对老龄林进行有计划地平茬更新复壮,清除虫源,提高林分的抗性。另外,从长远角度看,应该利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及营林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技术来保护沙棘林,合理利用沙棘林,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沙棘木蠹蛾综合治理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棘木蠹蛾Holcocerus hippophaecolus Hua,Chou,Fang et Chen是沙棘的一种钻蛀性害虫,主要在寄主主干和根茎内蛀食危害。近年来,在辽宁、内蒙古、山西、陕西等地发生大面积危害,并呈加剧之势。作者详细调查了沙棘木蠹蛾在辽宁的危害,开展了化学防治试验和沙棘林分大面积营林改造等综合治理措施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沙棘木蠹蛾的危害与林龄成正比,林龄愈大危害愈重;纯林和混交林中的沙棘受害程度无明显差别;采用营林改造技术林分生态系统恢复快,效果明显,中度受害的林分平茬更新当年即可丛生枝条,2 a即可成林,是控制沙棘木蠹蛾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一、调查范围及方法根据我们对我省沙棘资源历次踏查结果,我省沙棘资源除宁蒗、丽江有少量分布外,主要集中于迪庆高原,而又以中甸县为其中心分布区。本次调查研究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主要调查沙棘分布中心区沙棘资源的分布状况、林分类型及结构、生物生态学特性、结实基本规律以及沙棘林分在人为破坏后退化演变过程和自然恢复能力,同时也调查了沙棘宜林地状况及其发展潜力;第二阶段主要调查德钦地区沙棘的种类、分布及其与中心分布区的主要差异。调  相似文献   

9.
沙棘天然林改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有大面积天然沙棘林,但都处于自生自灭状态,产果量很低。为充分发挥天然沙棘林的经济效益,应采取以下几种改造措施。1.择伐疏伐改造适用于林分密度大,雄株占优势的沙棘林。作业时根除过密的沙棘尤其是雄株和杂灌木,使之通风透光,扩大雄株在林分内所占的比例,提高单位面积产果量。疏伐强度,一般应使林分的郁闭度不低于0.5。2.带状疏伐改造同样适用于林分密度大,雌株占优势的沙棘林。此法通常在机械作业时采用。作业时用带状伐除,伐带宽度3米左右,保留带宽度2米左右,以通风透光为目的,可提高单位面积结实量,采摘运输果实也方便。3…  相似文献   

10.
史玲芳  周世波 《沙棘》1996,9(4):7-11
沙棘在不同类型区的群落分布特征各异,但其共同特点是对生境的趋湿性选择。沙棘的根蘖性能在中龄后期逐渐衰退,易于被更耐荫的建群种演替,因此沙棘群种演替,因此沙棘群表现迁徒性。沙棘直径生长受环境条件影响的程度远甚于自身生长周期的影响,不同树龄,不同立地条件的沙棘在相同年份生长趋势一致,沙棘直径生长与7月份降水量有极显著相关性,而与其它气象因子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