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草酸青霉菌HB1溶磷能力及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些功能微生物具有溶磷能力且同一菌株对不同难溶性磷酸盐的溶解能力存在差异。该研究以草酸青霉菌HB1为研究对象,通过固体平板培养试验、摇瓶培养试验和土壤培养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磷源(磷酸钙、磷矿粉、磷酸铁、磷酸铝)与氮源(铵态氮、硝态氮)供应下HB1溶磷能力及其作用机制,并验证了其在高、低不同磷水平土壤中的溶磷能力。结果表明,接种HB1的不同磷源培养基上均有溶磷圈出现,根据溶磷圈直径/菌落直径初步确定HB1溶解磷酸钙的能力较强;摇瓶培养试验表明供试磷源为磷酸钙、磷酸铁时HB1发酵液中有效磷含量为884、265 mg/L(铵态氮),或945、206 mg/L(硝态氮),其溶磷能力不受氮源形态影响;磷矿粉为磷源时,HB1发酵液中有效磷含量可达199 mg/L(供应铵态氮),为硝态氮供应的7.14倍;而磷酸铝为磷源时,HB1发酵液中有效磷含量为120 mg/L(供应硝态氮),为铵态氮供应的3.29倍;此外,供应铵态氮条件下,HB1对难溶性磷酸盐的溶解能力与介质中pH值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HB1接种于不同磷水平的土壤中培养21 d,在低磷和高磷土壤中HB1均能有效定殖且增加了土壤有效磷含量,比不接菌对照分别增加45.00%和14.17%。综上,草酸青霉菌HB1对磷酸钙和磷矿粉的溶磷效果较好,并通过分泌氢质子酸解含磷矿物实现溶磷作用,且HB1在低磷土壤中溶磷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2.
磷细菌P17对不同来源磷矿粉的溶磷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钟传青  黄为一 《土壤学报》2004,41(6):931-937
比较了一株磷细菌P17对来自多种产地磷矿粉的溶解能力。通过摇瓶试验、扫描电镜观察提出磷细菌P17对不同来源磷矿粉生物风化的证据 ,选出了P17最适合作用的磷矿粉类型。从摇瓶试验看出 ,磷细菌P17对来源于黄麦岭、黄金卡黄的变质岩型磷矿粉有较好的溶解能力。经过P17长达 70d的溶解 ,磷矿粉的难溶磷逐渐被P17菌株溶解下来。连续 10次接种培养后 ,P17菌株能溶解黄麦岭磷矿粉全磷的81 0 2 % ;而对于黄金卡黄磷矿粉 ,P17溶解了全磷总量的 78 97%。试验结果表明磷细菌P17能够提高黄麦岭磷矿粉和黄金卡黄磷矿粉的持续利用率。另外 ,培养 7d后 ,磷细菌P17能够在以黄麦岭磷矿粉、黄金卡黄磷矿粉为唯一磷源的发酵液中产生 3 10mmolL-1的挥发性有机酸 ,同时能分别产生 4 0 5mmolL-1、5 1 1mmolL-1的难挥发性有机酸。经过气相色谱检测 ,磷细菌P17能够产生柠檬酸、琥珀酸、乳酸以及乙酸等有机酸 ,可能螯合磷矿粉中的金属离子 ,使磷游离出来。初步探讨了磷细菌P17的溶磷机制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磷素利用率,从花生根际土壤样品中筛选到一株溶磷能力强的菌株B1-A,结合菌落形态特征和ITS rDNA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菌株B1-A的不同接种量(1%,3%,5%)在两种难溶性磷酸盐(FePO4,AlPO4)培养液的溶磷量和pH随时间动态变化表明溶磷量均与pH呈显著负相关,B1-A的溶磷量与接种量、培养时间、磷矿粉浓度有关,实验结果表明菌株B1-A在接种量为3%~5%、培养时间168 h、云南磷矿粉浓度为3 g L-1、江西磷矿粉浓度为5 g L-1时溶磷效果较好。菌株B1-A对磷酸三钙、磷酸铝、磷酸铁、磷矿粉有较强的溶解能力,最高溶磷量分别为418.7、942.3、242.2、177.4 mg L-1,有望为开发高效红壤微生物磷肥提供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4.
酸性土壤中磷易被固定,磷的生物有效性极低。解磷菌对土壤中难溶性磷具有重要的增溶作用。虽然已有不少解磷菌方面的研究,但是主要集中于中性和石灰性土壤中钙磷的解磷菌报道,而关于酸性土壤中高效溶解铝磷的微生物报道较少。采用培养基和土培试验,首先对酸性土壤上不同植物(胡枝子、大豆、水稻)根际土壤中的解磷菌进行了分离,然后比较了它们对不同磷源(磷酸钙和磷酸铝)的溶解能力,最后研究了它们对大豆生长和磷吸收的影响。通过使用难溶性磷源(磷酸钙和磷酸铝)的固体培养基,分离得到5株优势菌株L1、S1、S2、R1和R2,经16S rRNA序列鉴定,L1属于阮杆菌属(Nguyenibacter),S1和S2分别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沙雷氏菌属(Serratia),R1和R2分别属于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和雷尔氏菌属(Ralstonia)。菌株S1、S2、R1和R2对难溶性磷酸钙有较强的溶解能力,对磷酸铝的溶解能力较弱;菌株L1对磷酸铝表现出较高的溶解能力,对难溶性磷酸钙的溶解能力弱。联合接种菌株L1+S1对大豆生长和磷吸收表现出良好的促进效果,而单独接种L1和S1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三种溶磷真菌对不同磷源溶解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溶磷菌株P39(Aspergilusspp.)和P66、P2.3(Penicilliumspp.)在液体培养条件下对5种难溶性磷源的溶解效果。试验结果表明,3种溶磷菌株在所有磷源培养基中生长良好,但它们之间的溶磷量相差很大,菌株P39对不同磷源的溶磷效果为磷酸铁>磷酸铝>磷酸钙>宜昌磷矿粉>摩洛哥磷矿粉,其溶磷率分别达到96.60%、84.00%、66.05%、61.43%和41.52%;P66菌株对不同磷源的溶磷效果为磷酸铝>磷酸钙>摩洛哥磷矿粉>宜昌磷矿粉>磷酸铁,溶磷率分别为78.18%、58.45%、41.09%、33.00%和14.27%;而菌株P2.3对不同磷源的溶磷效果要小于菌株P39和P66,研究结果表明P2.3菌株对磷酸铁不具有溶磷活性,对其它4种不同磷源的溶磷效果为磷酸钙>磷酸铝>摩洛哥磷矿粉>宜昌磷矿粉。对不同菌株培养滤液可滴定酸含量和pH测定结果发现,菌株P39的培养滤液可滴定酸含量与pH值之间存在直线相关,菌株P66和P2.3处理的二者相关性不显著,表明不同的溶磷菌株在不同磷源条件下,可能从有机酸组成和含量两方面发生了变化而影响对难溶性磷的溶解。  相似文献   

6.
根际溶磷微生物促生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溶磷微生物是广泛存在于植株根际土壤中的一类重要功能微生物,它们可以溶解难溶性磷酸盐以释放出可溶性磷供植株吸收利用。溶磷微生物在促进植株生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矿质元素、激素、根系构型、光合作用、土壤肥力等方面综述了溶磷微生物对植株生长的促生机制,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土壤微生物溶磷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土壤中均含有大量的难溶性磷,而有效磷含量一般较低,土壤磷素供给不足常常是制约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活化土壤难溶性磷,增强土壤供磷能力,一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土壤中存在大量的溶磷微生物,这些微生物能够将难溶磷转化为植物能够吸收利用的有效磷。可见,了解这些微生物的溶磷机理,对于利用其溶磷功能、提高土壤磷素利用效率十分重要。本文对近年来微生物溶磷分子机理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富磷垃圾肥对大豆营养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我国有74%的耕地土壤缺磷,在农业种植中磷素的利用率又极低,当季利用率仅为10%~25%,是作物产量的重要限制因子[1].目前,我国农用磷肥主要是磷矿粉经加工而成,需要大量硫酸,生产成本较高,长期施用不仅造成土壤板结,也会污染环境.磷矿粉如直接施用于土壤时,肥效又受许多因素限制[2].如何在我国磷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研究和总结一套能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生物学途径,以维持土壤的磷供应水平,是广大科研工作者普遍关心的课题.城市生活垃圾在堆肥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有机弱酸类物质,其对难溶性磷的溶解能力已在土壤中得到证实[3-5];另外堆肥过程中产生的腐殖酸类物质也可以对难溶性磷有一定的络合能力[6];同时,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的活动也可将一部分磷固定在体内.因此,通过生活垃圾堆肥对难溶性磷进行转化,可使堆肥中形成较多的易矿化的有机态磷及可溶性磷,施用于土壤后可提高磷素的有效性.本研究通过利用生活垃圾堆肥与难溶性磷生产富磷垃圾肥,并进行田间试验,探讨富磷垃圾肥对大豆营养物质的积累、作物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选用天然风化煤和pH 3.63的酒厂废弃物酒糟、MV菌剂为活化剂,与PB、PC微晶化磷矿粉在30℃下发酵研究对枸溶性磷的活化效果。结果表明,MV菌剂促进微晶磷矿粉有效P的溶解,且磷矿粉变细解磷效果增强;酒糟、风化煤促进微晶磷矿粉有效磷的溶解;MV菌条件下的酒糟、风化煤有利于微晶磷矿粉的活化,有效磷含量在25d达最高;酒糟对微晶磷矿粉的活化效应2∶1〉1∶1,25d枸溶性磷J6、J8、J2和J4分别比对照J净增长了1.63%,1.42%,1.32%及1.22%;MV菌条件下风化煤参与的发酵,25d处理F6、F8、F4和F2枸溶性磷分别比对照F增长了2.15%,2.13%,1.82%和1.77%。  相似文献   

10.
石灰性土壤难溶态磷的微生物转化和利用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目前农业生产中大多通过施用可溶性磷肥为植物提供有效磷。磷酸根化学性质活泼,施入土壤后能很快与土壤中的其它成分发生反应,使植物对其利用的有效度随时间延长而降低,最终以难溶性磷酸盐或吸附态形式滞留于土壤中,难以被植物直接吸收。据估计,在石灰性土壤中约有80% 的磷肥以难溶性磷酸盐存在。为此人们采用了许多方法提高磷肥的利用率,其中利用植物根际与磷循环相关的生物学系统来调节植物根际磷的有效性是重要的途径之一。这个生物学系统包括植物本身对土壤难溶态磷的吸收与利用以及土壤中某些微生物参与的难溶态磷的释放与利用。本文论述了微生物( 细菌和真菌) 转化和利用石灰性土壤中难溶态磷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山西矿区复垦土壤中解磷细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矿区复垦土壤贫瘠、 有效磷含量低。解磷细菌能够将有机磷和难溶性无机磷转化为可溶性磷,促进植物对磷素的利用。因此筛选和鉴定具有解磷能力的菌株,可为解决矿区生态恢复使用的微生物肥料提供菌种资源。【方法】采用平板分离法初筛菌株,得到D/d1.5的菌株,然后以磷酸钙为磷源,通过液体发酵试验复筛菌株,挑选出解磷率高于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As1.223的菌株。以磷矿粉和卵磷脂为磷源,液体发酵试验测定菌株的解磷能力及磷酸酶活性。进行菌株的生长试验以测定菌株温度适宜性、 耐盐性及耐酸碱性。通过形态学、 基因序列分析及脂肪酸组成分析综合进行菌株鉴定。 菌落形态观察用营养琼脂平板培养基培养;菌体形态即细胞形态及其大小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基因序列分析采用16S rDNA序列测定,基因在线比对采用EzTaxon数据库;使用美国MIDI公司的Sherolock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对菌株进行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利用无机磷和有机磷平板培养基,从山西省矿区复垦区土壤样品中筛选出19株解磷微生物,其中D/d1.5的有7株。在以磷酸钙为磷源的液体培养试验中,4株菌的解磷率高于巨大芽孢杆菌As1.223,解磷率为7.89%~12.61%,最高的为菌株Y14。4株菌对磷矿粉的解磷率为0.81%~1.21%,最高的为菌株Y14。在以卵磷脂为磷源的液体培养试验中,4株菌的解磷率与酸性磷酸酶活性分别为1.79%~3.07%和24.3~28.4U/L,均高于巨大芽孢杆菌As1.223; 碱性磷酸酶活性为11.9~50.2U/L;菌株Y14的解磷率与磷酸酶活性均最高。4株菌均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以Y14的适应性最强。H22、 Y11和Y34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同源性在99%以上,Y14与泛菌属(Pantoea sp.)有99.79%的同源性; H22、 Y11和Y34的细胞脂肪酸组成特征峰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相一致,Y14与泛菌属(Pantoea sp.)相一致;H22、 Y11和Y34被鉴定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Y14为泛菌属(Pantoea sp.)。【结论】分离、 筛选到4株高效解磷菌,对于磷酸钙和卵磷脂的解磷率均高于巨大芽孢杆菌As1.223。4株菌分别隶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和泛菌属(Pantoea sp.)。菌株Y14无机磷与有机磷平板的D/d值分别为3.28与1.59,降解磷酸钙、 磷矿粉、 卵磷脂的解磷率分别为12.61%、 1.21%、 3.07%,酸性与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为28.4 U/L和50.2 U/L,均为4株菌里最高的,且环境适应能力最强,生长温度为20~60℃,能耐受pH 4~11的酸碱梯度和2%~7%的盐分梯度,Y14被鉴定为泛菌属(Pantoea sp.)。4株菌均具有良好的解磷能力及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可望进一步研发成为微生物肥料生产菌种。综合D/d值、 解磷率、 磷酸酶活性和生长试验,本试验最终确定适合山西矿区复垦农田推广的高效解磷菌菌株为Y14。  相似文献   

12.
Phenotypic mutants of Aspergillus tubingensis were obtained by UV irradiation and phosphate solubilization ability of these mutants were studi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wild type strain. Low phosphate solubilizing mutant was also selected in this study. Among the different mutants, AtM-5 and AtM-2 showed highest P solubilization when tri-calcium phosphate and rock phosphate were used as P source compared to the wild type strain and other mutants. These mutants also showed maximum acid phosphatase and phytase activity.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P solubilization by these isolates is due to lowering of pH of the culture filtrate and also the activity of acid phosphatase and phytase.  相似文献   

13.
两株解磷细菌的解磷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解磷细菌在增加土壤可溶性磷含量、提高磷肥利用效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选筛高效解磷菌、探讨其解磷机制,本文利用平板溶磷圈法筛选解磷细菌,采用钼锑抗比色法研究其解磷活性,苯磷酸二钠法研究其磷酸酶活性,利用薄层层析分析其产生的有机酸,根据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 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确定其分类学地位。结果表明,菌株JXJ-11和JXJ-15对植酸钙的降解活性很强,3 d后培养液中可溶性磷浓度分别增加219 mg·L~(-1)和216 mg·L~(-1);对磷酸钙降解活性较弱,最高可溶性磷浓度仅为植酸钙的21.79%~30.37%;解磷细菌可分泌酸性、中性和碱性磷酸酶,降解不溶性磷,可能产生丙酸和琥珀酸等有机酸,降低培养液p H,增加可溶性磷浓度。两株细菌均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无芽孢,产生硫化氢,其中菌株JXJ-11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与Sphingomonas melonis DAPP-PG 224T和S.aquatilis JSS7T相似性最高(99.79%),菌株JXJ-15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与Klebsiella pneumoniae subsp.pneumoniae DSM 30104T相似性最高(99.73%),根据以上信息,确定菌株JXJ-11和JXJ-15分别是鞘氨醇单胞菌属和克雷白氏杆菌属的成员。菌株JXJ-11和JXJ-15的解磷机制包括分泌有机酸和磷酸酶,其中JXJ-11在微生物磷肥研制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缓解不溶性磷酸盐累积造成的盐碱土壤板结问题,从江苏滨海盐碱土壤中筛选到一株具有较强溶磷能力的真菌菌株SM-1,并初步鉴定为Apophysomyces sp.,同时考察了木醋液对该菌生长及溶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木醋液的添加能够显著影响菌株SM-1的生长,添加量为0.1%的木醋液是其最适宜的生长浓度。菌株SM-1对不同磷源有着不同的分解能力,其中对磷酸三钙的分解能力最佳,培养基中水溶磷含量由93 mg·L~(-1)提高到246.9 mg·L~(-1)。木醋液对供试磷源没有分解效果,但添加木醋液则能够显著提高菌株对磷矿粉的分解能力,培养基中水溶磷含量由79 mg·L~(-1)提高到115.3 mg·L~(-1),而对磷酸三钙的分解能力与单独接入菌株SM-1的效果相当。这预示着菌株SM-1与木醋液混合使用在改善盐碱化土壤肥力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磷在土壤中易于固定,且向有效态的转化能力弱。研究两株高效溶磷菌活化土壤中的磷素的能力,为提高红壤供磷能力提供指导。  【方法】  以溶磷菌株伯克霍尔德菌 (Burkholderia) XQP35 (P35)、拉乌尔菌 (Raoultella) SQP80 (P80) 为研究对象,以磷酸铝、磷酸铁、植酸钙和卵磷脂替代液体NBRIP培养基中的磷酸钙作为磷源处理,测定两个菌株对不同磷源的溶解能力。将液体NBRIP培养基的pH分别调至4、5、6、7和8,再接种菌株并培养24、48、72、96、120、144 h,测定液体培养基中的溶磷量。以玉米为试材进行盆栽试验,设定不接种菌剂 (CK) 和接种P35、P80、商品化菌剂 (EM) 4个处理。在玉米生长20、40、60、80、100天后,取样分析玉米生长、土壤有效磷含量,并分析了第100天时的土壤中性和酸性磷酸酶活性,以及土壤中不同形态磷的含量。  【结果】  1) 菌株P35、P80对难溶性磷酸钙和植酸钙均有较强的溶解能力,对磷酸铁、磷酸铝和卵磷脂磷的溶解能力较弱。P35在培养24 h内及P80在培养48 h内,其溶磷量在不同培养基pH处理间差异显著,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不同pH处理间的溶磷量逐渐接近,且溶磷量达到一定水平后不再增加。2) 土壤接种菌株P35、P80对玉米表现出良好的促生效果,提高了玉米植株地径、株高、吸磷量和干物质积累量,干物质量分别较CK增加32%、36% (P < 0.05)。3) 在土壤接种菌株20~100天内,P35和P80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始终高于CK和EM处理,有时差异可达显著水平 ( P < 0.05);而EM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始终与CK没有显著差异。土壤接种菌株100天后,3个菌株处理的土壤酸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活性与CK均无显著差异,但对土壤中不同形态磷含量影响不同。P80处理显著提高H2O-Pi含量,P35显著提高了NaOH-Pi、NaHCO3-Pi含量,且P80的磷活化系数也显著高于CK。  【结论】  溶磷菌株P35、P80对环境pH的适应能力较强,对磷酸钙和植酸钙有较强的溶解能力。P35活化磷的速度快,可能在土壤中引起磷的再固定,最终表现为提高了土壤无机磷中的NaOH-Pi和NaHCO3-Pi。菌株P80对磷的活化速度较P35慢,但其活化的磷主要表现为H2O-Pi含量的提高,更有利于玉米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16.
黑土区高效溶磷真菌筛选及其溶解磷矿粉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黑土区高效溶P真菌筛选及其溶解磷矿粉效果的试验结果表明 ,溶P真菌溶P效果高于溶P细菌 ,且其溶P性状稳定。曲霉菌“P39”、“P37”和青霉菌“P6 6”、“P1”溶P效果高于其他供试菌 ,菌株之间溶P活性与培养液pH值和有机酸含量间不存在必然相关性 ,推测不同菌株间溶P活性差异与菌株产生的有机酸种类和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17.
有机肥对水稻根际土壤中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9,自引:4,他引:49  
利用根际箱在红壤上研究了有机肥对水稻根际有效磷、根际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有机肥明显地提高水稻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真菌、放线菌和细菌的数量及土壤有效磷的含量。根际土壤各类微生物的数量大于非根际土壤,表现出明显的根际效应。施用有机肥使根际效应增加,其效应为细菌 放线菌 真菌。有机肥还明显地促进水稻根际无机磷溶解菌和有机磷分解数量以及磷酸酶和脲酶的活性,同时对水稻根际土壤磷转化速率有明显的提高,从而加速了土壤养分的转化。  相似文献   

18.
To confirm whether endophytes are members that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phosphorus (P) solubilization in red acidic soil, five endophytes that have the potential to dissolve insoluble P were isolated from cassava (Manihot esculenta Crantz) root. Based on the maximum amount of soluble P in Ca3(PO4)2, AlPO4, and FePO4 liquid NBRIP, the strain Pantoea dispersa was selected to investigate the ability to solubilize phosphate over time.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olubilizing process of P. dispersa was accompanied by acid production. Beside succinate, oxalic acid, and citric acid, two special organic acids, salicylic acid, and benzeneacetic acid were found during microbial P solubilization. Based on PCR-DGGE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analysis, soil application of P. dispersa triggered natural soil microbial activity. This phenomenon could be maintained up to 25 days, suggesting that the endophyte P. dispersa would be a suitable candidate for optimizing agro-microecological systems via soluble P release in red acidic soil.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溶磷真菌菌群对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首先在室内对3株不同种类溶磷真菌(1株属于被孢霉属Z1,1株为青霉属Z2,1株为黑曲霉Z3)的组合效应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的菌株组合Z1+Z2+Z3,试验选用Z1、Z2、Z3组成菌群作为试验菌株;然后通过盆栽油菜试验研究溶磷真菌配施难溶态磷(磷酸三钙和磷矿粉)对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溶磷真菌处理土壤有效磷、有机质、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含量和油菜产量分别比基质处理显著增加了60.00%,20.21%,56.45%,53.81%,14.38%,溶磷真菌配施难溶态磷上述各指标都高于单施溶磷真菌处理;单施溶磷真菌对土壤最大吸磷量的影响与基质无差异,溶磷真菌配施难溶态磷可以显著降低土壤最大吸磷量,溶磷真菌+磷酸三钙和溶磷真菌+磷矿粉处理土壤最大吸磷量比溶磷真菌处理显著减少158.7,47.6 mg/kg,溶磷真菌各处理土壤吸附常数都低于对应的基质处理,溶磷真菌可以降低土壤对磷的吸附。在土壤上溶磷真菌应与难溶态磷配合施用,对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