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核不育×恢复系遗传判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定性分析方法,对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核不育×恢复系的各种遗传情况进行鉴别。结果发现可以区分为6种类型,每种类型有3种遗传情况。同时对隐性上位核不育的遗传行为方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油菜是一种优良的授粉控制系统,但是由于该授粉系统受到三对基因表达调控,遗传规律复杂,选育的难度很大,临保系的选育是其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阐述了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油菜材料的发现,探讨了隐性上位核不育油菜临保系的选育方法,期望为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油菜新品种的选育提供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3.
研究结果表明:(1)甘蓝型油菜核不育系9012A与显性上位互作核不育6AB在恢复关系上明显不同,是不同于显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的一种新的互作核不育类型。其育性受2对隐性重叠不育基因与一对隐性上位抑制基因互作控制。(2)控制9012A和S45A的不育基因是非等位的,在甘蓝型油菜中存在至少2套隐性重叠不育基因。进一步的研究显示隐性上位基因与隐性重叠不育基因之间的互作可能是非专一性的。这对现有双隐性核不育杂种优势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将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1036S的核不育基因(PTGMS)导入野败型不育系献改A中,育成的新型两用核不育系9217AS既具有光温敏核不育系特性,又具有野败型不育系的恢保特性;9217AS光温敏核不育性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且能遗传,其PTGMS对野败型细胞质不育基因具有隐性上位作用。  相似文献   

5.
双隐性核不育和三隐性核不育是中国油菜杂优育种中利用的2类重要核不育材料。双隐性核不育ms1、ms2基因和三隐性核不育ms3、ms4基因是2套不同的隐性重叠不育基因,彼此独立控制育性。以前曾提出三隐性核不育隐性上位抑制基因rfrf对隐性核不育基因的作用可能是非专一性的假设。本试验对油菜双隐性核不育材料9A130与三隐性核不育"临保系"1740C的杂交F1、F2、F3,以及F2可育株与双隐性核不育株测交后代育性分离比进行分析,结果不支持以前提出的假设。说明,隐性上位基因rfrf与隐性重叠不育基因的抑制作用是专一性的,即rfrf仅对ms3、ms4有抑制作用,对ms1、ms2不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作者在甘蓝型油菜中发现了一类新的细胞核雄性不育材料9012A,其不育性状受两对隐性重叠不育基因和一对隐性上位可育基因互作控制,上位可育基因呈纯合隐性状态时,对隐性不育基因起上位抑制作用。根据其遗传原理,可选育到两类育性分离比稳定在1:1的核不育两用系,实现二系法制种,同时,还可选育到上位临时保持系,实行核不育三系制种。在甘蓝型油菜中至少存在两套不同的隐性重叠不育基因,彼此独立控制不育性。本文还讨论了存在于9012A 中的纯合隐性上位可育基因的广义性。9012A 恢复源广,品质性状,农艺性状优良,可望成为优质杂交油菜选育的重要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7.
雄性不育是植物界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迄今已在43个科162个属617种植物中发现了这一现象,其中包括水稻、谷子、小麦、油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水稻雄性不育的最早报道出自二十世纪20年代,之后,国内外相继发现了许多不同遗传类型的水稻雄性不育材料,绝大多数为隐性核不育,包括目前杂交水稻上应用的核质互作不育、光温敏隐性核不育以及用于水稻轮回选择的单基因隐性核不育,极少数为显性核不育。迄今仅报道了5份水稻显性核不育材料,即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和四川农业大学的低温敏显性核不育水稻等。水稻显性核不育的发现,不仅丰富了水稻种质资源及其遗传理论研究,而且为水稻的遗传育种开辟了新的途径和方法。本文仅就1978年以来我国学者在显性核不育水稻的发现、遗传理论、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8.
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的遗传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由二对隐性重叠不育基因与一对隐性上位抑制基因控制的三隐性核不育进行的研究表明:1该不育系不育性彻底,基本上不受环境影响而出现微粉影响制种纯度,且制种容易;2在不育系的选育中纯合两型系是基础,临保系的筛选是关键,为了加快育种进程,要在分析基因型及其杂交后代出现比率的基础上选择最佳的途径;3三隐性核不育的恢复源极广,优势组合选择的范围大。4筛选较多临保系可丰富不育系的遗传基础。由于三隐性核不育系育性彻底,恢复源广,制种容易,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我国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三系利用的遗传机理及杂种优势利用途径、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三系的选育途径、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性核不育三系应用的优势、几个生产上主要应用的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性核不育三系品种介绍以及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性核不育三系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综述,为油菜育种工作者对我国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上位互作核不育三系研究的情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了隐性雄性核不育水稻的产生,基础理论和利用研究现状.认为产生核不育水稻的途径有四条,即自然突变、理化诱变、组织培养和人工杂交选育.大多数核不育水稻不育性遗传表现隐性单基因性状,表现两对基因性状或更为复杂的情况则较少.核不育水稻一般具有各自的不育位点,很少等位.根据等位性测定结果,目前核不育基因已超过45个.核不育水稻的利用主要体现在近年兴起的用于轮回选择的育种方法上.鉴于国内光敏核不育水稻研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花椰菜雄性不育株遗传机制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花椰菜雄性不育株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通过杂交后代的育性表现,探讨不育的遗传机制。结果表明,花椰菜不育株可分为3种类型,即雄蕊退化型、花药萎缩型和嵌合型;不育性由核内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2.
温敏核不育是雄性育性可受温度调节的一种不育类型.1999年云南省农科院从油菜(Brassica juncea L.)核不育材料"05S"中同时选育得到一个温敏核不育系"K121S"和一个不具温敏性的核不育两型系"116A".遗传试验表明,它们的雄性不育基因等位,不育性由核内2对隐性重叠基因控制,对温度敏感与否与另一对同不育基因互作的抑制基因有关,携带隐性纯合抑制基因的不育系(K121S),低温条件下其不育基因的作用被抑制而表现可育,高温条件下抑制基因作用失活,不育系仍表现雄性不育;携带显性纯合抑制基因的不育系(116A)其育性则不受温度影响.因此,在油菜温敏核不育"K121S"中,隐性抑制基因作用的温敏性导致了不育性的温敏性.  相似文献   

13.
分别以单隐性和双隐性核不育陆地棉材料不育株为母本,以8个黄河流域材料为父本,采用NCⅡ交叉法配制16个组合,分析了两种类型材料在产量、品质和抗病性方面的14个指标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最优值差异。结果表明:双隐性核不育类型在枯萎病指等10个指标上数值高于单隐性核不育类型,尤其株铃数和籽棉产量方面的优势比较明显,但其黄萎病指和衣分方面不及后者;双隐性核不育类型在株铃数、籽棉产量和铃重等10个指标方面的一般配合力好于单隐性核不育类型,但在黄萎病指、衣分、纤维长度和马克隆值4个指标上不及后者;双隐性核不育类型的优势在于产量方面,单隐性核不育类型的优势在于品质和抗病性方面,前者综合性状的潜能不及后者。在育种改良环节,两种类型核不育材料的父本材料除了综合特性优良和一般配合力较高,双隐性核不育类型的父本还需高抗枯萎病,单隐性核不育类型的父本还需产量性状好。  相似文献   

14.
利用SSR荧光标记定位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恢复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恢复机制为显性上位作用.显性上位基因起调控作用并不单独控制某一性状,只是与显性不育基因同时存在时抑制不育基因的表达,从而使不育恢复可育.实验用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含萍乡显性核不育基因Ms-p)与紫圭(常规水稻品种,携有显性上位恢复基因Rfe)杂交组合的F2构建定位群体,用12对具有多态性的分子标记对84个极端不育株进行PCR扩增,统计表型数据,经Mapmarker软件分析,结果显示9对引物与显性上位恢复基因连锁其中多态性SSR分子标记RM6737和RM6100距Rf基因最近,并分别位于Rf基因的两侧遗传距离均为0.04 cm.  相似文献   

15.
针对甘蓝型油菜温敏核不育利用的一些障碍,研究了隐性核不育×温敏核不育分别在温敏核不育繁殖区和制种区的育性表现,发现其杂交后代为一种新的温敏核不育类型,这种新类型的温敏不育系能有效地降低育性转换温度,从而使杂交制种过程更简易、安全,可进一步扩大了温敏核不育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6.
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核不育的优点是利用纯合两型系与临保系杂交可以获得全不育系。用全不育系和纯合两型系分别与恢复系杂交得到三交种和单交种,对其杂种优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三交种的株高、有效分枝高度、主花序有效角果数、角粒数等性状均优于单交种;在产量和抗菌核病方面三交种优于单交种而且异型核不育三交种优于同型核不育三交种。在杂交制种和不育系自然授粉的产量方面核全不育系明显优于核两型系和质不育系,从而使杂种成本大幅降低。所以隐性细胞核全不育系制种方便,成本较低,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与显性细胞核不育受2套完全不同的基因体系控制.如果没有显性上位抑制基因的作用,显性核不育基因在不同的遗传背景中都能够稳定表达.在波里马不育胞质中显性核不育基因抑制核质互作不育基因而表现出显性核不育特性.  相似文献   

18.
玉米杂交种核遗传组成对不育细胞质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组同核异质不育系与3个共同恢复系,按NCⅡ遗传设计进行组配,在分析不育细胞质对主要产量因子的细胞质效应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玉米杂交种核遗传组成对产量性状不育细胞质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①C型、S型、YⅠ-1型3种不育细胞质对穗粗、百粒重2个性状的遗传负效应受不育系的核背景、父本核及核核互作的影响,且影响程度因不育细胞质类型、产量性状及杂交种亲本不同而异;②可通过对不育细胞质类型及杂交种亲本的选择以减轻或克服不育细胞质的遗传负效应。  相似文献   

19.
3种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育性遗传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马协A、丛广41A和珍汕97A与13个水稻品系杂交,对三者的遗传行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马协A和珍汕97A的恢保关系基本相同,其核不育基因等位,同属孢子体不育类型,其恢复性受1 ̄2对显性核基因控制;丛广41B、密阳23具1对恢复基因,明恢63具2对恢复基因。丛广41A的不生受1对隐性核基因和不育细胞质共同控制,其核不育基因与珍汕97A不等位,属配子体不育类型,但有极少数S(r)花粉参与受精异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甘蓝型油菜三隐性核不育白花突变材料的三系选育,并验证三隐性核不育类型油菜的遗传模式。【方法】从2004年陕西省油菜区域试验编号为"8"的材料中发现了1株甘蓝型油菜白花突变体单株,自交产生育性分离;通过连续兄妹交筛选优质不育系,同时通过广泛测交筛选临保系和优质恢复系,最后运用临保系与恢复后代测交出现7∶1的育性分离比的方法来验证三隐性核不育类型油菜的遗传模式。【结果】选育出稳定的白花纯合两型系、白花临保系、白花全不育系及恢复系。在遗传验证中,得到了编号为h25的非恢复株,符合自交61∶3、测交7∶1的分离比例。【结论】实现了白花性状的三系配套,初步证明复等位模式有待进一步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