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遵化市地处河北省中部、西邻京津,与天津市蓟县连片发展成了国内最大的白灵菇生产基地,日最高产鲜菇近千吨。实现了北方无公害白灵菇规范化高效栽培,2007年1月,《北方无公害白灵菇高效栽培技术规程》被列人唐山市地方标准和承德市地方标准。  相似文献   

2.
白灵菇原产北方,属中低温菌类。南方冬季气温较高,相对低温时段较短。但南方山区海拔高度差异很大,气温相差悬殊。因此南方引进白灵菇可以选择高海拔地区栽培。现将本县近几年引进栽培白灵菇的实践经验加以总结,提出南方栽培白灵菇的适宜区域(以海拔高低为标准划分适宜区域)及其栽培技术要点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高梁壳栽培白灵菇的研究,结果表明,高粱壳栽培白灵菇比常规棉籽壳栽培白灵菇,生长周期缩短25d,生物转化率提高15%,生产成本降低20%,经济效益提高30%,白灵菇的主要营养成分明显提高。该研究为高粱壳的开发利用闯出了一条新路,为北方栽培白灵菇找到了新的原料。  相似文献   

4.
茅盛浩 《食用菌》2004,26(3):34-35
白灵侧耳又名白灵菇,由于近年来市场价格较高吸引了不少食用菌栽培者。但是不少栽培过白灵菇的栽培者反映。种白灵菇不赚钱。不赚钱主要原因是白灵菇出菇率低.不能保证每个栽培袋都能出菇。在多年野外菇棚和工厂化可调温菇房内栽培白灵菇的生产实践中,我们也碰到过类似问题。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摸索了一套白灵菇高出菇率栽培  相似文献   

5.
6个白灵菇菌株酯酶和过氧化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6个白灵菇菌株进行了酯酶(ES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①不同白灵菇菌株的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之间既有某些共同的特征,又各自具有本菌株的特有特征。②白灵菇菌株的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比较稳定,是一项稳定的分子水平的重要指标,可以作为鉴定白灵菇种类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白灵菇在贮藏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白灵菇鲜品中糖、蛋白质、氨基酸、甘露醇等营养成分的舍量,及其在贮藏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白灵菇不仅营乔丰富,且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在白灵菇采后的贮藏过程中旺盛的氮、糖代谢是引起白灵菇失鲜、变质和腐败的原因,其中在贮藏前期以氮代谢为主,在贮藏后期以糖代谢为主。  相似文献   

7.
张春生  焦艳茹 《蔬菜》2006,(2):19-20
白灵菇是阿魏侧耳的一个变种,属侧耳科,侧耳属。白灵菇菇体大,色泽洁白,口感好,含有17种氨基酸,蛋白质含量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及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目前栽培较少,市场价格较高。现介绍温棚白灵菇高产优质栽培时应注意的几点:  相似文献   

8.
白灵菇菌丝生长的最适pH值和温度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pH值和温度两种因素对白灵菇菌丝生长的影响,试图求出最适宜白灵菇菌线生长的pH值和温度。研究中pH值为5,5.5,6,6.5,7,7.5,温度为22℃,23.5℃,25℃,26.5℃,28℃。试验结果以菌丝的日增长长度为统计指标进行两因素方差分析,再通过对菌丝增长长度的平均值进行多重比较,最后得出25℃是白灵菇菌丝生长的最佳温度,pH值5-7.5均适宜白灵菇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白灵菇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灵菇又名“白阿魏蘑”,是一种品质极优的食用菌品种,其子实体洁白如玉,菌盖肥大,质地细嫩,食之脆嫩爽口且营养丰富,具有独特的食用及药用价值。近年来,我国北方许多地区利用棉籽皮在新建和改造的日光温室中栽培白灵菇,经济效益较好。但在一些新种植基地,栽培发菌和出菇过程中常遇到污染率高、发菌慢、不出菇、出菇晚、出菇率低、菇形差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白灵菇15号杂交菌株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白灵菇4号菌株和10号菌株为亲本,通过单孢杂交育种技术选育出白灵菇15号杂交新菌株。白灵菇15号杂交新菌株的子实体呈手掌形,柄较短,产量较高,平均生物学效率达48.26%。  相似文献   

11.
白灵菇和大球盖菇的营养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分析了白灵菇和大球盖菇干品中的氨基酸、常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每100g白灵菇和大球盖菇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5219nag和19588mg。其中,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Olu、Asp)和甜味氨基酸(Set、Gly、Ala)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40.08%、20.44%、26.85%和48.03%、23.33%、18.03%。其中自灵菇蛋白质和粗脂肪低于大球盖菇,而粗纤维、多糖和色氨酸却高于大球盖菇。由此可知,白灵菇和大球盖菇是两种营养价值很高的珍贵的食药两用菌。从对食品高蛋白含量要求的角度分析,大球盖菇的营养价值优于白灵菇;而从对食品风味要求的角度分析,则白灵菇是风味最佳的珍稀食用菌。  相似文献   

12.
白灵菇栽培品种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选用我国白灵菇的13株主栽品种和1株糙皮侧耳作为参照,按其特征划分为不同的类型。结果显示:13株白灵菇可分为4个大类。说明我国白灵菇主栽品种问遗传物质相似程度很高,表明现有栽培品种缺乏丰富的基因型,品种比较单一,市场上白灵菇命名的混乱情况,不仅有同种异名的情况,还有异名同种的现象,亟待整顿和规范。  相似文献   

13.
秦秀丽 《食用菌》2006,28(2):29-30
白灵菇是近年来北方地区发展较快的一种珍稀食用菌。但据笔者了解以及菇农的反映,由于栽培经验不足,技术要领掌握不好,导致代料栽培白灵菇的产量低。经济效益不高,影响了菇农的积极性。为此。笔者将几年来摸索玉米芯栽培白灵菇实践经验进行了归纳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高温白灵菇天山619菌株选育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温白灵菇天山619菌株,是我所于2002年6月19日采集于我区阿魏滩上的野生白灵菇,驯化后该菌株最大的优点是无需低温刺激即可出菇,出菇温度范围为8—30℃,最适宜温度为23-26℃。有效地延伸了栽培白灵菇的季节,对提高栽培者的经济效益,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食用菌》2013,(4):49-49
目前,白灵菇的生产方式有3种:季节性设施栽培、冷房或山洞错季栽培、工厂化周年生产。从近两年市场情况来看,白灵菇的发展现状不尽人意,首先是价格起伏很大,价位不是很理想,很多菇农种白灵菇的利润很低,究其原因,一是白灵菇的种植供大于求,菇农有货卖不了;二是技术不成熟,白灵菇的产量很低;三是白灵菇的商品性不理想,一级菇的比例太低。  相似文献   

16.
白灵菇富硒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Na2SeO3对白灵菇菌丝体、子实体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以及白灵菇的富硒能力。试验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的亚硒酸钠浓度为40mg/kg-80mg/kg时,对白灵菇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发育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根据白灵菇和杏鲍菇的生物学特性比较相似的特点,我们同京郊区县合作单位进行了合作研究,总结出白灵菇和杏鲍菇共同的关键栽培技术要点,概括如下。  相似文献   

18.
食用菌DNA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不同的方法,对白灵菇(Pleurotua nebrodensis)和赤芝(Ganoderma lueidum)的总DNA进行提取,通过对不同方法所提取到的总DNA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和酶切鉴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菌种的最佳提取方法不同,白灵菇最佳提取方法是CTAB改良法,赤芝的最佳提取方法是FDEB法。  相似文献   

19.
周玲 《食用菌》2004,26(3):46-47
1 糟香白灵菇 口感细嫩、爽滑,醇香咸鲜,回味略甜。原料鲜白灵菇300g,醪糟汁100g,化鸡油50g,川盐、鸡精、水豆粉、高汤各适量。制作鲜白灵菇去蒂、洗净,切成片;炒锅内放化鸡油烧热,下白灵菇片,加川盐炒几下,加入高汤,醪糟汁,烧至入味时,放鸡精、水豆粉收汁,起锅即成。制作关键烧白灵菇的火不宜过旺;在勾水豆粉时,汤汁不宜过多,以二流芡为好。  相似文献   

20.
张广杰  陈永玲 《食用菌》2005,27(1):27-28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食用菌的生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珍稀食用菌白灵菇在我省发展迅速,由于白灵菇只出1潮菇,废料养分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平菇的生料栽培大多在秋季的9月底~11月底进行,随着栽培规模的不断扩大,出现的新问题是栽培成功率低。为了充分利用菌糠废料和解决上述问题,我中心的科技人员经过试验,总结出一套白灵菇废料加玉米芯栽培平菇技术,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