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研究新疆不同区域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情况,筛选对白粉病具有较好防效的药剂,为荒漠绿洲生态区白粉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普查方法,调查新疆不同生态区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情况。运用随机区组方法,定点调查各小区小麦白粉病发生情况。【结果】新疆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和阿克苏地区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较重,病情指数分别为35.65、35.63和30.82,显著高于昌吉回族自治州和塔城地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和塔城地区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较轻,病情指数分别为9.95和6.00。240 g/L氯氟醚·吡唑酯EC和19%啶氧·丙环唑SC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最好,防效分别为84.94%和82.77%。23%醚菌·氟环唑SC、430 g/L戊唑醇SC、42%苯菌酮SC、43%氟嘧·戊唑醇SC、48%苯甲·嘧菌酯SC、75%肟菌·戊唑醇WG和40%腈菌唑WP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为64.57%~71.12%。【结论】新疆南部地区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显著重于北部地区,发生程度为3~5级。新疆北部地区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相对较轻,发生程度多为1~2级。240 g/L氯氟醚·吡唑酯EC、19%啶氧·丙环唑SC、23%醚菌·氟环唑SC、430 g/L戊唑醇SC、42%苯菌酮SC、43%氟嘧·戊唑醇SC、48%苯甲·嘧菌酯SC、75%肟菌·戊唑醇WG和40%腈菌唑WP可有效防治小麦白粉病,且对小麦生长安全,可在大田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防治小麦白粉病的有效药剂,进行了不同药剂防效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用75%肟菌酯·戊唑醇WG和30%醚菌酯WP防治小麦白粉病效果最好,其次是12.5%烯唑醇WP和5%己唑醇SC,这4种药剂对小麦白粉病均取得了良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织金县南瓜炭疽病的病原菌株类型及有效防治药剂,为该病害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分析及致病性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从当地南瓜种植区采集的南瓜病样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在此基础上对市场上常见的8种杀菌剂(60%唑醚·代森联WG,10%苯醚甲环唑WG,30%肟菌酯SC,1%申嗪霉素SC,450g/L咪鲜胺EW,70%丙森锌WP,22.5%啶氧菌酯SC,50%嘧菌酯WG)进行筛选。【结果】分离得到2株引起南瓜病害的病原菌N-1和N-2,回接试验表现与田间发病症状基本一致;通过病原菌形态学联合ITS、ACT、GADPH基因的PCR扩增、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树,菌株N-1、N-2与短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brevisporum)处于同一分支,支持率达100%,确定分离得到的病原菌为短孢炭疽菌;室内药剂筛选出60%唑醚·代森联WG 4 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WG 4 000倍液及450g/L咪鲜胺EW 4 000倍液对菌株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抑制率分别为88.6%、91.5%和89.0%,极显著高于其余5种药剂。【结论】引起织金南瓜炭疽病的病原菌为短孢炭疽菌,60%唑醚·代森联WG、10%苯醚甲环唑WG及450g/L咪鲜胺EW可用作南瓜炭疽病田间防治的候选药剂。  相似文献   

4.
70%甲基硫菌灵·硫磺WP防治黄瓜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防治黄瓜白粉病的适宜药剂,以黄瓜品种为试材,对大棚黄瓜白粉病用70%甲基硫茵灵·硫磺WP、70%甲基硫菌灵WP、50%硫磺SC以及15%三唑酮WP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70%甲基硫菌灵·硫磺WP对黄瓜白粉病有优良的防治效果,浓度为1350~1500mL·hm-2时防效最佳,连喷3次防效可达到82.58%~87.55%。  相似文献   

5.
7种杀菌剂防治槟榔炭疽病的田间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7种药剂对槟榔炭疽病进行田间防效评价。结果表明,430 g/L戊唑醇SC的防效最好,为80.32%;其次为50%咪鲜胺锰盐WP、250 g/L吡唑醚菌酯EC和10%苯醚甲环唑WG,防效分别为79.22%、77.00%和73.46%;250 g/L嘧菌酯SC和70%甲基硫菌灵WP的防效一般,分别为70.85%和68.87%;80%代森锰锌WP最差,为66.62%。经比较分析,生产上建议使用430 g/L戊唑醇SC、250 g/L吡唑醚菌酯EC和50%咪鲜胺锰盐WP等药剂轮换使用防治槟榔炭疽菌,以避免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纳米分散技术,研制出丙硫菌唑纳米水性化制剂并开展了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8%丙硫菌唑ME的防效达89.79%,显著优于对照药剂80%多菌灵WP的73.44%和70%甲基硫菌灵WP的74.29%;12%丙硫·戊唑醇ME防效达89.23%,优于对照药剂20%氰烯·戊唑醇SC的83.01%和40%丙硫·戊唑醇SC的81.94%,显著优于对照药剂30%吡唑·戊唑醇SC的76.91%和40%咪鲜胺·戊唑醇的66.99%;均为纳米水性化制剂时,12%丙硫·戊唑醇ME防效达94.54%,仍显著优于12%肟菌酯·戊唑醇ME的85.63%和12%咪鲜胺·戊唑醇ME的82.80%.由此可知,丙硫菌唑纳米水性化制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均相对最佳,可作为植保无人机药剂在小麦赤霉病防治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威宁大黄梨梨黑星病的化学防治药剂选用提供依据,设置田间试验比较10%苯醚甲环唑WG、430g/L戊唑醇SC、40%唑醚·咪鲜胺EW、75%肟菌·戊唑醇WG、70%丙森锌WP、80%代森锰锌WP和50%克菌丹WP 7种药剂不同浓度对梨黑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WG 6 000倍液和7 500倍液、75%肟菌·戊唑醇WG 2 500倍液和3 000倍液、40%唑醚·咪鲜胺EW 1 000倍液对梨黑星病的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分别为89.02%、83.30%、85.11%、74.61%和78.60%,以上药剂可交替轮换施用。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12.5%腈菌唑EC、40%粉唑·嘧菌酯SC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特进行了其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用12.5%腈菌唑乳油50 m L或40%粉唑·嘧菌酯SC 20 m L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良好,且对小麦生长安全,因此,这两种药剂可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9.
不同杀菌剂对烟草白粉病菌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杀菌剂对烟草白粉病的室内毒力和田间药效,以筛选出适合于治疗烟草白粉病的杀菌剂。【方法】分别采用孢子萌发法和田间防效试验,研究30%醚菌酯悬浮剂、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25%乙嘧酚悬浮剂和对照药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对烟草白粉病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治效果。【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醚菌酯悬浮剂对烟草白粉病菌孢子萌发的EC50为2.29mg/L,其3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可达84.29%;25%乙嘧酚悬浮剂对烟草白粉病菌孢子萌发的EC50为2.88mg/L,其1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可达81.57%;对照药剂75%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对烟草白粉病菌孢子萌发的EC50为15.49mg/L,其1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只有31.76%;其他杀菌剂的防治效果均低于醚菌酯和乙嘧酚,但高于对照药剂甲基硫菌灵。【结论】醚菌酯和乙嘧酚均能有效地防治烟草白粉病,且效果优于对照药剂甲基硫菌灵,为生产提供了更高效可供替代的化学药剂品种。  相似文献   

10.
进行4种杀菌剂(15%三唑酮WP800倍液、75%百菌清WP400倍液、25%腈菌唑EC8000倍液、50%硫磺SC400倍液)防治灯盏花锈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腈菌唑EC8000倍液和15%三唑酮WP800倍液在发病初期施药,间隔10d后再喷防1次,防治效果均在80%以上,极显著于其他参试药剂,且对灯盏花安全,生产中可大面积推广使用此2种药剂防治灯盏花锈病。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防治和保产效果好的药剂用于指导面上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对18.7%烯酰吡唑酯WG、42.4%唑醚氟菌胺SE、52.5%恶酮·霜脲氰WG、68%精甲霜灵·代森锰锌WG、25%双炔酰菌胺SC、25%双炔酰菌胺SC+68%精甲霜灵·代森锰锌WG、68.75%氟菌·霜霉威SC和50%多菌灵WP等8个药剂或药剂组合进行了田间马铃薯晚疫病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除50%多菌灵WP之外,其他7个药剂或药剂组合处理连续喷施5次,对马铃薯晚疫病都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和增产效果,防效均达93%以上,增产率为18.15%-31.10%,新增纯收入在911.0-1475.0元/667 m2范围内。根据药剂的防效和增产效果,冬种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的参考药剂或药剂组合,首先是5%双炔酰菌胺SC+68%精甲霜灵·代森锰锌WG、42.4%唑醚氟菌胺SE,其次是68.75%氟菌·霜霉威SC、25%双炔酰菌胺SC、18.7%烯酰吡唑酯WG、68%精甲霜灵·代森锰锌WG、52.5%恶酮·霜脲氰WG。  相似文献   

12.
炭疽病是油茶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给油茶造成严重的危害。为筛选有效防治药剂,本研究结合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小区试验,评价了5种杀菌剂对油茶炭疽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室内毒力测定中,25%吡唑醚菌酯EC表现最好,其EC50为0.005mg/L,其次为50%咪鲜胺锰盐WP和10%苯醚甲环唑WG,其EC50分别为0.0973 mg/L和2.0681mg/L;田间小区试验中,25%吡唑醚菌酯EC2000倍液防效最好,为85.02%,其余依次为50%咪鲜胺锰盐WP15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WG1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WP1000倍液和75%百菌清WP800倍液,分别为83.06%、80.07%、75.05%和60.42%。可见,上述5种药剂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小区防效的结果基本一致,生产上可作为油茶炭疽病的防治药剂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40%异菌·氟啶胺SC、0.2%苯丙烯菌酮ME、25%粉唑醇SC、9%萜烯醇EC 4种杀菌剂对草莓叶部和果实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特开展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复配药剂40%异菌·氟啶胺SC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持效期最长,植物源杀菌剂9%萜烯醇EC和三唑类杀菌剂25%粉唑醇SC对草莓白粉病也有较好的防效,且这3种药剂在本试验浓度下对草莓生长均未发生药害,即对草莓生长安全,可在青浦区草莓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有效防治香葱灰霉病的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24种杀菌剂对香葱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单剂中,24%腈苯唑SC、25%己唑醇SC、40%嘧霉胺SC、50%咯菌腈WP、50%异菌脲SC、5%井冈霉素AS、25%嘧菌脂SC和51%申嗪霉素AS对香葱灰霉病菌的毒力较强,EC50分别为0.051 5、0.200 1、0.266 5、0.391 6、0.590 6、1.487 9、2.024 0、2.392 2mg·L~(-1);不同复配剂中,85%烟酰·嘧霉·菌胺EW、36%噁霉·菌酮·申嗪AS和26%苯甲·嘧菌酯SC对香葱灰霉病菌的毒力较强,EC50分别为0.269 6、0.811 8、1.185 6mg·L~(-1)。该研究结果为香葱灰霉病的田间防治提供药剂筛选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防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以来,江苏省建湖地区小麦赤霉病成为了小麦常发性病害,危害程度加重。针对目前防治小麦赤霉病主体药剂——多菌灵及其复配剂已用30多年、防效下降的现实情况,选出19种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8%氰烯菌酯·戊唑醇SC、25%丙硫菌唑SC、80%戊唑醇WP、15%丙硫·戊唑醇SC、75%戊唑·百菌清WP、45%戊唑·咪鲜胺WP、25%氰烯菌酯EC等7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防效均在70%以上,可替代多菌灵及其复配剂。  相似文献   

16.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药效试验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高效药剂及适宜剂量,特开展了25%氰烯菌酯SC等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25%氰烯菌酯SC、36%甲基硫菌灵SC、42%咪鲜·甲硫灵WP、50%咪鲜胺WP、25%多酮WP等药剂对小麦赤霉病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新药剂防治小麦白粉病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防治小麦白粉病的新制剂,以替代三唑酮或与之轮换使用.[方法]通过小区试验研究13种药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结果]40%环丙唑醇WP 300 ml/hm2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较好,第2次施药后10 d的防效达到95.23%;其次分别是12.5%氟环唑SC 900 g/hm2、25%乙嘧酚ME 1 200 g/hm2、50%醚菌酯WG 150 g/hm2,第2次施药后10 d的防效分别为82.45%、78.34%和70.33%.参试药剂在连续使用2次的情况下,对小麦较安全.[结论]40%环丙唑醇WP可在小麦生产上大面积推广使用,是实施小麦综合防控技术的理想选择.12.5%氟环唑SC、25%乙嘧酚ME、50%醚菌酯WG均可替代三唑酮及其复配剂作为防治小麦白粉病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出对柑橘疮痂病病菌[痂圆孢菌(Sphaceloma fawcetti Jenkins)]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供生产上使用,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9种杀菌剂对该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9种药剂对柑橘痂圆孢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不同,25%咪酰胺EC和10%苯醚甲环唑WG抑菌作用最强,其EC50值分别为0.0267μg/mL和0.036 2μg/mL;60%唑醚.代森联WG次之,其EC50值为1.610 1μg/mL,抑菌作用也较强;75%代森锰锌WG和3%中生菌素WP有较好抑菌活性,其EC50值均小于42μg/mL;25%嘧菌酯SC效果最差,EC50值为80274.9701μg/mL。  相似文献   

19.
旨在对温郁金根腐病病原菌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及杀菌剂筛选。采用平板培养法测定和平板对峙法进行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和药剂筛选。结果发现温郁金根腐病病原菌最适培养基是查氏琼脂培养基,最适温度为28℃,碳源和pH对其生长影响不大,最适氮源为牛肉浸膏。杀菌剂筛选结果表明,430g/L戊唑醇SC和w=50%的咪鲜胺锰盐WP的抑制效果较强,其EC50分别为0.002和0.024g/L,其次为w=50%多菌灵WP和w=10%苯醚甲环唑WG,EC50分别为2.225和2.646g/L。430g/L戊唑醇SC、w=50%咪鲜胺锰盐WP、w=50%多菌灵WP和w=10%苯醚甲环唑WG均可有效抑制温郁金根腐病菌的生长,可进一步用于田间试验。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对甘蓝灰霉病具有良好防治作用的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筛选抑菌作用显著的杀菌剂及组合,并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表明:25.5%啶菌噁唑EC、50%啶酰菌胺WG、50%咯菌腈WP、10%苯醚甲环唑WG和75%百菌清WP对甘蓝灰霉病菌毒力较高,EC50分别为0.1356、0.2137、1.1332、5.8642、6.0204μg/mL.啶菌噁唑+咯菌腈(1∶3)、啶菌噁唑+苯醚甲环唑(1∶1)、啶酰菌胺+咯菌腈(1∶3)和啶酰菌胺+苯醚甲环唑(1∶1)对甘蓝灰霉病菌毒力增效作用显著.田间试验表明,上述4个复配药剂对甘蓝灰霉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均达86%以上,其中25.5%啶菌噁唑EC+50%咯菌腈WP的防效最高为95.32%.4个复配药剂可用于灰霉病的防治,实现农药的减量施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