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茶树新梢是很强的代谢库,它竞争树冠面上留养叶的光合产物。新梢又是制茶原料。所以合理采摘是保证茶树生产能力和茶叶品质的基础。以树冠面上的成熟叶片,用5uci的放射性碳处理24hr,然后采下分别带有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和一芽三叶的新梢,制成茶样,用以测定各新梢的放射性强度。材料与方法新梢来源于经剪采的无性系TV_(20)茶树。1983年春进行离体培养(用洋菜培养基);当年春秋季在田间条件下对未推广的阿萨姆无性系茶树(30年生,叶色浅绿,正常剪采)进行研究;1984年和1985年又以TV_1成年茶树作了重要试验,研究季节性和品种间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掌克古茶树无性系苗主要形态性状和生化成分的遗传多样性,为科学合理利用掌克古茶树种质资源提供依据。本研究以43份掌克古茶树两年生无性系苗为材料,田间调查其主要形态性状,测定春梢一芽三叶生化成分,并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掌克古茶树无性系苗主要形态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6.55%~37.30%,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95~2.04;春梢生化成分变异系数为14.49%~28.75%,多样性指数为1.44~1.93。各形态指标和生化成分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将13个指标简化为5个因子,累积贡献率达到68.28%。在欧式距离10处,43份材料被分为三大类群;类群Ⅰ包含24份材料,类群Ⅱ包含10份材料,类群Ⅲ包含9份材料。掌克古茶树无性系苗主要形态性状和生化成分的变异较大,遗传多样性丰富;聚类到类群Ⅲ的ZK7、ZK11、ZK13、ZK15、ZK16、ZK22、ZK19、ZK23、ZK37等材料综合性能较好,具有较高选育价值。  相似文献   

3.
盐胁迫下二倍体马铃薯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离体条件下研究盐胁迫对二倍体马铃薯富利亚(Solarium phureja,PHU)和窄刀薯(S.stenotomum,STN)杂种(PHU-STN)无性系叶绿素含量和杭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二倍体马铃薯耐盐性鉴定与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根据盐胁迫下6项生长参数的表现建立耐盐程度不同的3个组:5份耐盐无性系、5份中耐盐无性系、5份感盐无性系。以四倍体品种Bintje为耐盐对照,Mainechip为感盐对照,用0(CK),10,20和30mmo1/L的NaCI进行胁迫,测定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竣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升高,耐盐组叶绿素含量相对值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中耐盐组和感盐组则呈降低的趋势,二倍体组间差异极显著;耐盐组的SOD活性相对值呈升高的趋势,中耐盐组和感盐组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二倍体组间差异极显著;耐盐组和中耐盐组POD活性相对值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感盐组呈降低的趋势,二倍体组间差异极显著。因此,叶绿素含量、SOD和POD活性可以作为二倍体马铃薯耐盐性鉴定的间...  相似文献   

4.
对11个桉树无性系在黔东南早期的速生性和耐寒性进行研究,分别测定试验林定植后9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生时的树高、胸(地)径和单株材积等生长性状,关注、收集冬季极端低温,适时进行冻害调查。试验林9个月生时,各无性系均受冻。平均受冻率82.25%,受害等级1.04,受害指数0.261。24个月生时试验林保存率高达96.39%,各生长性状在无性系间和重复间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各性状重复力0.22~0.44,表明早期生长受低到中等程度的遗传控制;生长性状间表型相关均达极显著水平。以速生性和耐寒性为标准,初步筛选出表现优良的4个无性系,为当地桉树无性系中试提供了备选材料。而且各无性系单株材积的变异系数差异较大,表明无性系内单株间存在生长差异,可进一步在无性系内开展优良单株选择。  相似文献   

5.
茶树以收获芽叶为主,叶片的生理特性和抗逆能力直接决定着茶树生长势和品质成分的形成。为研究茶树不同成熟度叶片生理变化规律,以2 个茶树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茶树新梢不同成熟度叶片丙二醛(MDA)、脱落酸(ABA)、水杨酸(SA)、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综合评价各成熟度叶片的生理特性和抗逆能力,并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简化茶树抗逆性评价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成熟度叶片的MDA、SA、SOD和Pro 由1 芽2 叶至老叶基本呈现增加的趋势,老叶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成熟度叶片;仅ABA含量随着叶片成熟度的增加而降低;SS 含量则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新梢3、4 叶达到峰值,老叶最低。相关性分析表明,MDA与SA、Pro之间存在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ABA与MDA、SOD、Pro、SA、CAT 存在中度到高度负相关。7 个茶树叶片抗逆性评价指标可简化为5 个,即MDA、ABA、SA、SS和CAT,可应用于茶树抗逆性的鉴定,提高种质材料的筛选效率。  相似文献   

6.
鸟王茶无性系繁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锦标  朱立  宋芳琼  谢德炙  陈英  孙超 《种子》2012,31(5):118+125
茶树是优良的园林绿化和食用树种,茶树无性系繁育能保持良种的优良性外,后代性状一致,繁殖系数高.现将其繁育方法整理如下.1.苗圃地的选择和建立.2.插穗培育和扦插时间、方法.3.苗圃管理.  相似文献   

7.
对柠檬春花期新梢进行抹除(抹梢);修剪柠檬花期过密花枝,同时抹除抽发的新梢(抹梢+修剪),统计分析有叶枝梢花量、无叶枝梢花量、有叶果量、无叶果量、枝梢叶片数量、单株产量。旨在研究抹梢和修剪处理对柠檬春花秋熟果花果调控的影响,为提高柠檬产量及柠檬的花期调控理论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柠檬带叶枝梢花量和无叶枝梢花量的差异均不显著;不同处理对柠檬有叶果量和无叶果量影响较大。生理落果完成后,不同处理间有叶果量和无叶果量差异显著,均为修剪+抹梢处理最多,抹梢处理次之,对照最少;不同处理对枝梢叶片数量的影响较小,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间柠檬单株产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同一年度不同处理单株产量大小依次为:修剪+抹梢抹梢对照,2010、2011年抹梢处理分别比对照增加45.0%、33.8%,修剪+抹梢分别比对照增加86.2%、71.9%。综合考虑,柠檬春花果修剪+抹梢调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对15种不同遗传型的茶叶无性系在不同的生长期研究结果表明无性系植株顶部Ca和K的含量有较大的显著差异。成熟植株Ca含量升高,K含量下降。褐色和白色根比率代表了根的形态,也表明无性系间相当大的差异。试验结果,茶树无性系顶部Ca/K比率与褐/白色根比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对山西省皂荚Gleditsia sinensis野生种质资源进行评价并定向选育优良无性系,为果用皂荚良种选育提供理论支撑和种质资源。在单株筛选的基础上,对表型和经济性状表现较好的6个单株,进行无性系测定和区域试验,并进行决选。果用皂荚无性系间的荚果长、荚果厚、荚果宽、荚果质量、千粒质量、出籽率等性状指标存在丰富的变异。不同无性系之间结果株率存在明显的差异,无性系LKZG-009的早实性最好,平均结果株率为80.3%。不同无性系间丰产性存在着显著差异,无性系LKZG-004的丰产性最好,鲜荚产量为61个/m2,比对照提高39.3%。稳定性评价表明,无性系LKZG-004稳定性较好,而无性系LKZG-023稳定性较差。适应性评价表明,无性系LKZG-004具较强的适应性,无性系LKZG-023具有特定的适应性。本研究对6个优树无性系进行无性系测定和区域化试验,选育出性状优良并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的2个优良无性系:LKZG-004和LKZG-023。  相似文献   

10.
‘江华’苦茶资源生化成分的聚类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和HPLC法测定江华苦茶群体品种单株茶树新梢中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茶氨酸以及生物碱类和儿茶素类物质的含量。进一步对主要生化指标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将100份单株分为6类,第I类表现为非酯型儿茶素含量最低;第II类表现为茶多酚、酚氨比、酯型儿茶素比例以及咖啡碱含量最低;第III类EGC含量最高;第IV类茶多酚、酚氨比以及可可碱含量最高,茶氨酸含量最少;第V类咖啡碱、D,L-C、EC、ECG、儿茶素总量、非酯型儿茶素的含量最高;第VI类氨基酸和茶氨酸含量最高,儿茶素总量最低。6个类群生化成分之间的差异明显,为优异茶树资源的选育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黄山种’自然杂交后代叶片的抗寒性变异,筛选抗寒茶树种质资源,对204份‘黄山种’自然杂交后代种质材料叶片解剖结构进行了系统的鉴定与评价。采用徒手切片法,观测叶片总厚度、角质层厚度、上、下表皮厚度、栅状组织层次和厚度、海绵组织松紧度和厚度等,并根据测定结果计算有关比值。结果表明,‘黄山种’自然杂交后代单株叶片的组织结构差异较大,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达到1.69,平均变异系数达到23.69%,变异类型比较丰富,在很多成分上变异系数较高,且符合抗寒组织特征。通过叶片解剖结构指数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前3类种质材料的抗寒性较强。因此,可以利用‘黄山种’自然杂交后代单株在叶片解剖结构上的变异特性,初步筛选茶树抗寒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12.
柚木种子园无性系开花特性与结实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10年生和30年生柚木种子园内不同种源及不同无性系之间开花结实和种子产量的差异性观测与分析表明,不同柚木种源及其不同无性系之间在花期和日开花时间上有重叠区,同时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同一无性系的花期基本一致;不同无性系始花年龄不同,同一无性系的不同单株始花年龄也不完全相同;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无性系间平均每株种子产量呈显著差异(p<0.05),平均每株种子产量最高的无性系是最低的无性系的5.25倍.柚木的开花生物学特性限制了种子园的产量,选择花期尽量一致、单株种子产量高的不同无性系是营建高产优质柚木种子园的前提条件.本研究为今后营建柚木种子园在材料选择、种子园设计和管理调控上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茶树氮素利用效率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盆栽法对6个茶树品种的氮素利用效率、氮素吸收速度、同化速度、根系参数、4个品种茶树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和用水培法对不同品种茶树NH4+-N的吸收动力学参数(Km 和 Vmax)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氮素利用效率、氮素吸收速度、同化速度、根系参数均存在品种间和氮素水平间的显著差异,GS活性在品种间也有差异。上述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绿玉树的抗旱性,揭示绿玉树无性系间、个体间的抗旱性差异,选择选育抗旱无性系,对海大3#等7个绿玉树无性系的抗旱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玉树有非常强的抗旱性.无性系间萎蔫系数在0.9%~2.6%之间,以沙漠绿抗旱性最强,其凋萎系数为0.9%,其次是海大5#和海大3#,其凋萎系数为1.5%,而笔杆绿则抗旱性最弱,为2.58%;单株间萎蔫系数为0.3%~4.43%,以海大3#-7最强,其凋萎系数为0.3%,其次为上海绿-2,其凋萎系数为0.4%.供试绿玉树的抗旱性不仅在无性系间具有很大差异,而且在同一无性系不同个体间也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中非茶叶研究基金会把茶树无性系分为两类:一类为育种无性系(GenerativeCIones);一类为大田无性(FieId Clones)。育种无性系用于生产茶籽,能够与一种或多种其他无性系授粉杂交,产生大田性状合于理想,制茶品质好的优良后代植株。大田无性系主要用于营养繁殖,可在大田种植但。是,许多育种无性系也可以作大田无性系用,而最好的大田无性系亦可作育种无性系的亲本。在茶叶研究基金会,无论哪一种无性系(  相似文献   

16.
为了选择最适栽培品种及栽培措施,通过毛白杨无性系区域化密度栽培试验(以4个无性系和7种栽植密度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以河北威县营造的试验林为研究对象),揭示密度对无性系生长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从造林当年开始,树高、胸径在无性系间就具有显著差异,S86和BT17无性系明显优于1316和B331无性系;密度对胸径生长的显著影响在造林后2年出现,且显著程度随林龄增大而增大,密度对树高生长的影响在造林后2~3年差异最大;密度×无性系互作对4年生林分胸径、树高的影响不显著;833株/hm2是4个无性系密植的最小底线,高于该密度无性系对胸径的影响,随林龄和密度增大而减小,低于该密度随林龄增大而增大、随密度减小而降低;高密度下无性系对树高的影响随林龄增大或密度减小呈先降低后增大趋势,低密度下随林龄增大呈先增后降趋势;无性系对胸径遗传变异系数的影响在密度间差异不大,无性系×区组互作变异系数及基因型内株间变异系数2年生前在密度间差异较大;无性系×区组互作对树高遗传变异系数的影响随年龄增大呈先增后减趋势,而树高在株间的变异系数随年龄增大而增大;以无性系均值计算的树高广义遗传力在密度间不显著,以单株值计算的树高广义遗传力在密度间差异显著,而2种方式计算的胸径广义遗传力在密度间差异均极显著,在年龄间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研究茶树生态的同时,通过对各生态因子的观测,综合分析了茶树新梢生育的生态场效应,证实茶树新梢生长除受自身的遗传特性所制约外,在很大程度上是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同一品种茶树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新梢的生长速度、节间长度、展叶数、叶面积、生育阶段等等都有不同,这种茶树对环境条件反应所形成的形态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性状,就是微域生态场的表徵,它从一个方面反映了茶树在某种环境条件下的生态强弱。生态场的研究与茶树鲜叶的产量和品质的变化相关联。  相似文献   

18.
机采茶园栽培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进华 《茶业通报》2007,29(1):31-31
鲜叶采摘是茶园管理中最费时、也是季节性最强的一项工作。一般手工采茶所花的工时要占茶园常年管理用工的50%-65%。在茶园比较集中的产茶区,劳动力紧张的矛盾已十分突出,机采代替手采已在部分地区推广应用。但由于受茶园基础条件差、机械操作不当、机采经验不足的影响,机采质量不高。笔者现结合实际谈谈机采茶园应采取的主要栽培管理措施。1选用无性系良种目前的生产茶园,较多的是群体品种的茶树,个体间差异很大,新梢生长参差不齐,芽叶大小不一,给机械采茶带来困难。无性系良种具有品质优良、发芽一致、芽叶整齐等特点,十分适宜机械化采摘…  相似文献   

19.
不同茶树品种干旱胁迫下抗氧化能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通过对重庆市茶叶研究所基地种植的7个茶叶品种干旱胁迫下叶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性、过氧化物酶(POD)酶活性及体内羟自由基含量的对比试验和动态分析,表明SOD和POD在干旱胁迫下,均表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茶树体内羟自由基含量则随干旱胁迫的进程而增加。发现初始的SOD活性高和高温干旱胁迫诱导的SOD活性高的茶树品种,在轻度高温干旱胁迫下具有较低的POD活性,而在严重高温干旱胁迫下,则具有较高的POD活性,且体内的羟自由基含量相对其它品种较低;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不同年代玉米品种生育全程根系特性演化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对我国20世纪50、70和90年代玉米品种的根系生理特性演化趋势研究表明,我国不同年代的品种根系特性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根系的吸收和合成功能上.在生长发育前期,随着品种年代的进展,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单株根条数以及根系SOD和CAT活性显著增加,且不同年代的品种间差异显著;在生长发育后期,随着品种年代的进展,高层节根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