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影响小麦开花灌浆因子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丁文侠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1):115-116
在淮北地区生态条件下,适期播种的小麦于4月中旬开始抽穗,抽穗后3-5d开始开花。一个麦穗的开花顺序为中部—上中部—中下部—顶部—基部。当平均气温迭17℃时开始灌浆.其顺序为中部一上部一下部,与开花顺序基本一致。小麦开花灌浆对温度、水份、光照、风向和风力等因素较敏感,不利的气候条件影响小麦开花灌浆。通过科学的管理趋利避害.做到小灾不减产.大灾少减产。  相似文献   

2.
冀中低洼地区气候多变,在小麦幼穗形成期往往出现倒春寒,籽粒形成期常常碰到干热风,严重影响小麦正常生长.据试验,影响枯熟主要有四个方面:1.气象因素:前期积温较正常年少70~80℃,因此延缓后期生育阶段,使灌浆时间缩短,由于低温小麦根系伸展范围减小,吸肥率降低,加重后期干热风的危害程度;日照少,光合强度低,抽穗前,阴雨日多,影响推迟植株营养体的正常生长,分蘖率较正常年减少38.4%;后期高温干热风,小麦小花不孕率达7.7~16.6%。干热风使小麦旗叶失绿,加速籽粒失水,灌浆迅速结束,日增长量低,造成枯熟减产。2.一般低洼地区是前  相似文献   

3.
小麦是柘城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全县常年种植面积6.47万hm^2。2018年4月5—7日,柘城县遭受强降温天气,降温幅度达10℃;4月7日01:00—7:00最低气温在0℃以下,持续时间2h,出现霜冻。此时小麦生长处于孕穗期,此期低温霜冻对小麦抽穗及穗粒数影响较大。温度过低时,会影响拔节,伤害幼穗,最终造成植株节间短、穗数减少、穗粒数降低而减产。  相似文献   

4.
<正>据全国农技中心调度,今年小麦种子总体供应充足,但部分弱春性品种如"郑麦9023""西农979"等因灾减产较重,近年抗赤霉病和抗冷冻害表现较好的品种如"周麦22""矮抗58"等市场需求量增加,供应相对偏紧。针对今年小麦供种形势,各级农业部门采取有力措施,保障供种数量和质量安全。一是提早部署和调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今年我国部分地区遭遇干旱、冷冻、阴雨等不利天气,部分小麦品种繁种减产,供应相对偏紧。对此,农业部要求各地加强供需调度、种源调剂、预警监控和市场监管,确保供种数量充足、质量稳定。二是加强种子余缺调剂。经调查,河南  相似文献   

5.
盘县地处乌蒙山脉南端,云贵高原中部过渡地带,属亚热带温凉湿润季风气候。本区是贵州省的小麦主产区之一。自21世纪以来发生中旱以上等级秋旱和冬旱的频率呈增加趋势;盘县的连旱以冬春连旱出现较多。本区小麦生育期间的气候特点是:冬季温度不低,春季温度不稳(常有倒春寒出现),日照少,湿度大,常有冬春干旱,收获期间常有连绵阴雨,小麦易发生穗上发芽。  相似文献   

6.
1962年秋雨較多,小麦播种稍迟,但出苗整齐,冬前生育良好。1963年2月底3月初稍有旱象,3月中旬普降透雨,自4月上旬起阴雨連綿,直到5月底才止。4月份阴雨多,基本有利于小麦拔节到抽穗阶段的生长发育,但5月份低温、阴雨、高湿天气,上旬对小麦开花受精不利,下旬对灌浆有很大影响,以至普遍減产。一、反常气候影响小麦的減产情况我所小麦种植面积二百四十四亩,根据  相似文献   

7.
<正> 豫西地区常年种植小麦700万亩左右,约占全省麦田面积的10%,其中大部分为丘陵旱地小麦。由于该区十年九旱,致使小麦产量低而不稳。是全省小麦的低产区之一。小麦产量的高低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十分密切。依据原洛阳地区1950—1986年37年的小麦实际亩产与气候的关系进行分析,表明:气候最差年份,小麦减产率达54.6%(1961年),气候最好年份,小麦增产率为39.9%(1956年)。在37年中,因气候不良造成小麦减产在5%以上的年份有14个,因气候较适宜小麦增产在5%以上的年份有12个。由此可见,不同年份的气候条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是很大的。为此,我们在1985—1989年开展了丘陵旱地小麦耗水规律及看墒栽培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8.
<正> 小麦赤霉病是影响小麦生长的重要病害之一。今年4、5月份沿淮地区持续阴雨引起小麦赤霉病在该地区近几年来的一次大流行,一般减产2~3成,重者5成,严重影响了午季小麦丰产丰收。 一、发病症状 小麦赤霉病从苗期至成熟期均可以引起苗枯、茎腐和穗腐,其中又以穗腐危害最重。穗腐主要发生在灌  相似文献   

9.
小麦倒伏在广大麦区经常发生,倒伏后的小麦因光合作用受阻,其产量和品质都受到很大的影响。据我们连续四年的调查,一般的小麦倒伏可减产20-50%,严重的倒伏(即在抽穗扬花前倒伏的)减产60%以上,倒伏后的小麦籽少粒秕,品质下降。严重地影响到了小麦高产优质。所以在防治上不可掉以轻心,特别是2005年暖冬气候;冬前小麦生长时间长,越冬死亡率低,春季里更应注意做好小麦防倒工作。小麦起身后,如果出现旺长的势头、田间表现群体过大,亩茎数超过110万茎,在小麦拔节前务必做好以下四项技术措施,以防止小麦倒伏,造成减产。  相似文献   

10.
一、霜害情况宿县地区是我省主要小麦产区之一,4月上、中旬經常出現春霜冻害。这时小麦已普遍拔节、孕穗,失去了抗寒能力,因此,常因春霜冻害造成减产損失。今年4月9日清晨,又遭受了自1953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春霜冻害,冻害的程度仅次于1953年4月12日的一次。1953年冻害后,小麦减产6成左右,今年这次霜冻,虽然在5月份天气凉爽,无西南干旱风为害,有利于霜冻后小麦的灌浆成熟的情况下,估計受害地区仍要减产3—5成。据宿县农业气象試驗站气象资料的記載,自1953年以来9年中,春霜出现在4月上、中旬的有5次(1953、1954、1957、1960、1961年),其中1960年4月2日的一次最早,1954年4月20日的一次最迟;低溫的强度以1954年4月20日一次最低气溫摄氏2.9度为最高,1953  相似文献   

11.
桃麦间作复合群体中桃树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桃麦间作条件下,距离桃树较近的冠下区、甚至近冠区小麦幼穗分化延迟,分蘖少,成穗率低,籽粒的灌浆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从而造成小麦极显著的减产。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冠下区小麦产量的构成因素中,穗数较低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其次是穗粒数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12.
项城市2012年小麦种植面积7.03万hm2,品种主要有:周麦22、周麦18、周麦19、丰舞981、矮抗58、众麦1号、众麦2号等.由于今年项城市小麦主栽品种对赤霉病抗性较差、田间赤霉病菌源墨大、小麦扬花灌浆期气候条件适于病害发生等多种因素,今年小麦赤霉病在项城市大面积发生.据项城市农业局调查:平均病田率91%,病穗率在5%以上的面积为1.53万hm2,平均严重度48%,平均病指5%,一般造成减产8%~15%,严重地块造成减产40%以上,防治面积1.33万hm2,占发生面积的87%,发生较重的品种主要为周麦系列、新麦系列、矮抗58等.现将今年项城市小麦赤霉病发生较重的原因及采取的主要措施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鲁珍珠 《河南农业》2011,(11):60-60
一、2010—2011年影响沈丘县小麦高产主要因素(一)冻害、倒春寒等对小麦产生的危害2011年1月中下旬全县小麦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冻害。造成一定程度的减产。倒春寒多出现在3月上中旬-4月上旬。由于此期正处于小麦穗分化的关键时期,而此时小麦已经拔节,幼穗露出地面,极易遭受低温的影响,而导致小花发育不足或败育。  相似文献   

14.
<正>一、发生原因(一)天气因素小麦冻害与低温持续时间和寒潮降温程度有关。随着冬暖春寒现象的不断出现,入冬前后气温偏高,小麦幼穗分化加快,导致分蘖节糖分和植株内有机养分积累少,小麦抗冻性降低,在进入春季幼穗分化的关键期发生大幅降温,小麦一般减产10%~30%,严重者减产50%以上。春季低温来临越晚,冻害越重。  相似文献   

15.
<正> 2002~2003年度,平山县小麦种植面积24万亩,由于受异常气候、病虫、雹灾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小麦大幅度减产。据小麦成熟期调查,全县小麦实收面积19万亩,平均亩产315.1公斤,是1995年以来小麦减产最多的一年,平均亩减产80.8公斤。现就小麦减产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减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 1990年临猗县小麦遭受严重晚霜冻害。4月4日5—7时,气温猛降至零下2—4℃,地表最低极值温度降至零下4.6—6.6℃,致使大面积小麦严重受冻。据4月11日统计,全县受冻面积达73.5万亩(收获面积为93.21万亩),其中成灾面积(减产3成以上的面积)达51.1万亩,在成灾面积中有10.2万亩基本濒于无收的程度(减产8—9成)。这是临猗县志上自1890年有春季晚霜害记载一百年来,小麦冻害最严重的一  相似文献   

17.
<正> 小麦是河南省的主要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居全国首位。近年来由于麦田施肥水平提高,小麦群体增大,长势茂密,使小麦行间湿度增大,通风透光条件变差,不仅给麦垄套种造成困难,而且常促使小麦纹枯病等病害严重发生,造成小麦减产,如果在灌浆、成熟期遇上阴雨大风,就会出现大面积倒伏而严重减产。为了确保小麦健壮生长和稳产高产,利于秋作物麦前套种,我们于1991—1992年在郾城县试行小麦13cm、  相似文献   

18.
气象因子对小麦生育后期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气象因子对小麦生育后期的影响。[方法]采用1979~2008年5月的降水、光照和安阳市同时期小麦单产资料,采用农业气候统计方法分析了小麦生育后期(5月份)气象条件对安阳市小麦产量的正负影响,并研究了该市小麦生育后期青干危害的原因及防御措施。[结果]当5月份日照百分率55%、降水量45 mm时,小麦普遍增产;阴雨寡照,特别是月降水量80 mm、月日照百分率55%时,小麦普遍减产。小麦后期阴雨、水涝容易造成青干减产,而少雨甚至干旱并没有对小麦丰收有明显不利。在5月降水过多或时间过长,空气湿度过大,影响了正常的水分供应和无机养分的输送;同时后期阴雨时间越长,日照时间越短,光照强度减弱,不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影响了灌浆过程的正常进行。应采取排水防涝、选育良种、科学种植、合理灌溉等措施来防治小麦青干减产。[结论]该研究为小麦品种改良、科学种植、合理灌溉及小麦优质高产等技术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 1989—1990年度我省小麦生育期间气候多变、病虫害发生频繁,目前生产上利用的小麦品种都有不同程度感病和倒伏。如何认识这一年度的气候和小麦品种表现,做到合理利用小麦良种,浅谈以下初步意见,供生产上参考。一、1989—1990年度小麦生育期间气候和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其对小麦生产的影响1989—1990年度我省小麦播种前降雨,播种基础好;冬前墒情足,冬暖冻害轻,基本是壮苗越冬:分蘖多,成穗率高。据调查,一般亩穗数比上年增加1—2万。但入春后雨水多、湿度大、日照少、气温低,导致多种病虫害频繁发生(纹枯、白粉、条锈、叶锈、赤霉、叶枯病以及蚜虫、吸浆虫等交错  相似文献   

20.
晚播小麦因播种期推迟,各生育时期出现的时间比较晚,生长慢且生长量小,造成分蘖成穗少,幼穗分化时间缩短,籽粒灌浆开始晚,强度大,粒轻,受后期气候因素的影响,严重减产。所以,根据小麦的生长发育特点,针对不同的播种基础、苗情、墒情、病虫害发生情况,应采取相垃的栽培管理措施,促进生长发育,协调穗数、穗粒数、粒重三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