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干旱胁迫和复水下不同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品种水分状态和光合特性变化规律,以‘波尼’‘Pawnee’‘马罕’‘Mahan’‘斯图尔特’‘Stuart’‘莫汉克’‘Mohawk’‘金华’‘Jinhua’‘绍兴’‘Shaoxing’‘钟山25号’‘Zhongshan 25’为材料,测定光合参数、叶绿素质量分数、水分利用效率(EWU)等指标。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抑制了不同薄壳山核桃品种株高、地径生长及生物量积累,一定程度上提高根冠比。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深,所有植株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叶片相对含水量(CRW)和叶绿素质量分数逐渐降低;水分利用效率逐渐升高,且在第17天时达到最高值。复水3 d后,不同品种薄壳山核桃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波尼’和‘马罕’恢复速率最快,其净光合速率分别恢复了76.1%和69.4%;复水8 d后,所有植株的各项指标基本恢复至或接近对照水平。不同薄壳山核桃品种耐旱性表现为‘马罕’‘波尼’‘绍兴’‘钟山25号’‘金华’‘斯图尔特’‘莫汉克’。  相似文献   

2.
【目的】揭示黄蒿嫁接菊花对菊花耐盐性的影响,明确砧穗互作影响菊花耐盐性的机理。【方法】测定120 mmol·L-1NaCl胁迫下的‘钟山嫣红’的扦插苗(自根苗)、扦插苗的自根嫁接苗(自接苗)、黄蒿砧木嫁接菊花(异根嫁接苗)的生理指标和叶片、茎段的Na+、K+离子含量。【结果】NaCl胁迫下,异根嫁接苗叶片受害率低于‘钟山嫣红’的自根苗和自接苗。异根嫁接苗的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均低于自接苗和自根苗,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含量高于自接苗和自根苗。异根嫁接苗中部与下部叶的Na+含量、Na+/K+比值均最低,其次是自接苗,最高是自根苗。自根嫁接与异根嫁接苗上部叶的Na+含量差异不显著;异根嫁接苗接口以上茎段的Na+含量显著低于自接苗和自根苗,而自接苗和自根苗上部茎段的Na+无显著差异,接口以下的黄蒿茎段Na+浓度和Na+/K+是同为砧木的菊花茎段中的两倍。【结论】菊花自接苗运输到中部、下部叶片的离子显著少于自根苗,以黄蒿作为砧木嫁接菊花后,砧木对Na+较高的富集能力降低了Na+在嫁接接口上部的积累,同时,菊花异根嫁接苗表现出更强的光合性能和抗氧化酶活性。因此,以黄蒿作砧木的‘钟山嫣红’异根嫁接苗耐盐性提高,是砧穗愈合导致向上运输到叶片的离子减少和黄蒿砧木滞留更多Na+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杨桃的品种鉴定及果树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细胞图象分析系统及显微照相方法,对3个杨桃品种(秤锤杨桃、蜜丝杨桃、红杨桃)茎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结构进行研究。[结果]杨桃茎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有两端具尾、一端具尾和无尾3种类型;导管分子平均长度为328.88~366.09μm,平均宽度为44.61~52.43μm;端壁多数为单穿孔板;壁上纹孔式以互列-对列混合纹孔式为主。[结论]杨桃导管分子的多数特征表现为导管分子系统演化过程中较为进化的特征,但也存在导管两端或一端有尾、端壁倾斜等较为原始的性状;杨桃导管分子的结构与其生态适应性相一致,不同品种的生长特性也与导管分子结构差异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以‘Pawnee’、‘Mahan’、‘Stuart’、‘Kanza’和‘Jinhua’5个薄壳山核桃品种结果树为研究对象,对其光合特性及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特性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薄壳山核桃的光合特征参数存在一定差异,‘Stuart’光合能力最弱,‘Mahan’和‘Pawnee’的光合能力及对光环境的适应能力均大于其它品种,但‘Mahan’对弱光的利用能力较弱;‘Mahan’暗呼吸速率最低,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Stuart’暗呼吸速率最高,消耗较多光合产物;对光合基本指标及其光响应特性的分析结果表明,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及瞬时羧化效率是影响净光合速率的重要因素,其中瞬时羧化效率对净光合速率有更直接显著的影响;相较于其它品种,‘Pawnee’抗旱能力较差,而‘Jinhua’抗旱能力较强;JIP-测定结果中,‘Stuart’质体醌容量(Sm)及电子传递活性较大,其各相荧光信号较弱,热耗散的能量较少,导致用于电子传递的能量较多,‘Kanza’的这些特性与‘Stuart’相反;品种间性能指数存在显著差异,‘Stuart’光合机构性能最优,‘Kanza’则较差;综合光合能力及光反应阶段的指标,发现5个薄壳山核桃品种中‘Stuart’光反应活性最大,但其光合能力最弱,可能和气孔限制因素、暗呼吸作用较强及光合机构形成的同化力较多地用于氮、硫同化等其它的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5.
薄壳山核桃‘Mahan’生物学特性及落果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掌握薄壳山核桃生长习性及落果规律,以‘Mahan’品种为研究对象,系统观测其开花结实物候期及其落果规律。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短果枝的芽一般为混合芽,芽体饱满,鳞片紧包,近圆形,萌发后长出结果枝和复叶,基部侧芽形成雄花序,并在近顶端形成雌花序。‘Mahan’花芽于3月中下旬开始萌动,3月底顶芽和雄花芽开绽,顶芽抽生结果枝,雄花芽抽生雄花序。4月初开始展叶,20 d以后基本达到叶面积最大值。结果枝、复叶、叶长和叶宽生长过程呈"S"曲线生长,与Logistic生长模型高度拟合。通过相关性分析显示结果枝、复叶、叶长和叶宽生长与有效积温呈显著正相关。‘Mahan’第1次落果现象出现在6月中旬到6月底,落果数占总果数的16.27%;第2次落果现象是在7月初至7月中旬,落果率达到68.75%;第3次落果现象是在8月份,落果率为2.2%。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薄壳山核桃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根际与非根际的土壤样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非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序列数分别比根际土壤多1867条和11163条,薄壳山核桃非根际土壤真菌的Chao1指数、ACE指数、Shannon指数均显著大于根际土壤,但两者之间的细菌差异不显著。从细菌和真菌组成来看,薄壳山核桃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丰度最高的细菌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真菌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总体而言,薄壳山核桃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存在一定差异,非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显著大于根际土壤,但细菌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优良野生西瓜嫁接砧木品种,以6个野生西瓜品种为砧木,早佳8424为接穗,研究野生西瓜砧木对嫁接苗生长及枯萎病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野生西瓜砧木显著提高了嫁接苗的生长和枯萎病抗性。6种砧木品种中,R2野生西瓜砧木嫁接后长势较好,其株高、茎粗、地上部鲜质量、地下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干质量分别比接穗提高了82.2%、30.8%、204.2%、140.0%、152.8%、90.0%,差异显著。R2野生西瓜砧木与R6野砧1号的根系长势较强,其根总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分别比接穗提高了90.1%~95.7%、119.5%~128.5%、233.9%~249.1%、35.6%~38.7%,其中主要通过增加植株根表面积和根体积促进嫁接苗根系的生长。接菌15 d后,R2野生西瓜砧木嫁接苗发病症状较轻,病情指数与病菌含量分别为6.2和22.6 fg/ng,比接穗降低了91.7%与98.5%,且砧木嫁接前后枯萎病抗性强弱基本一致。综上,R2野生西瓜砧木嫁接后植株长势较好,枯萎病...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砧木嫁接‘青研一号’番茄对其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Z128’、‘莎砧一号’和‘Z128×09-3’为砧木的番茄嫁接苗的成活率分别为95%,93.33%和90.83%,显著高于以‘406’为砧木的嫁接苗成活率(85.83%).以‘Z128'、‘莎砧一号’和‘Z128×09-3'为砧木的嫁接苗的株高、茎粗、叶片数以及单果重和产量均显著高于自根苗.‘406'砧木与接穗亲和性较差,结果期出现早衰现象,不适宜作为‘青研一号’番茄的砧木.  相似文献   

9.
以‘早熟’龙眼、‘紫娘喜’荔枝及其属间杂种(1、2、4、9、10、18号)单株为试验材料,采用徒手切片法和组织离析法观察其枝干木质部解剖结构,测定其形态特征、有机营养成分及光合速率等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杂种的树皮率、射线宽度和导管密度均小于亲本,杂种的导管分子长度大于亲本;除9号单株外,杂种的导管分子内径、一端具尾频率、株高、茎直径、叶面积、节间距均显著大于亲本,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生长势强的杂种单株叶片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均高于生长势弱的单株;株高、叶面积、节间距与树皮率呈极显著负相关,茎粗与树皮率呈显著负相关;光合速率和导管总面积与木质部面积的比值、导管分子内径和一端具尾频率呈显著正相关,与导管分子两端具尾频率呈显著负相关;叶片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均和导管总面积与木质部面积的比值呈显著正相关,氨基酸含量与导管分子内径、导管分子长度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与导管密度、射线宽度呈极显著、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以5个砧木(110R、1103P、3309C、SO4、5BB)嫁接的‘赤霞珠’及自根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砧木对‘赤霞珠’生长势、光合特性、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砧木110R显著提高‘赤霞珠’主干粗度,1103P显著降低叶面积,SO4显著降低主干和新梢粗度及叶面积,3309C和5BB对主干粗度、新梢粗度及叶面积均无显著影响。110R提高了‘赤霞珠’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SO4显著降低光合和水分利用效率,5BB显著提高了蒸腾、降低了水分利用效率,1103P和3309C对光合和蒸腾速率无显著影响。砧木1103P、3309C、SO4嫁接的‘赤霞珠’还原糖含量显著<自根苗,110R和5BB嫁接苗糖含量与自根无显著差异;SO4、3309C和110R显著提高了果实可滴定酸含量,1103P和5BB对酸含量影响不明显;3309C和SO4嫁接苗糖酸比显著<自根苗。5种砧木均提高了‘赤霞珠’果实总酚、单宁和花青素含量,其中以5BB和3309C为砧木果实总酚含量与自根差异显著,5BB明显提高了果实单宁含量,5种砧穗组合果实花青素含量均显著>自根。5BB和3309C嫁接的‘赤霞珠’亩产量较高,分别比自根增产9.88%和8.00%,SO4嫁接苗与自根产量接近,110R和1103P分别比自根减产13.72%和22.66%。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4种常用的育苗基质对砧木(瓠瓜)和西瓜嫁接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金色1号’和‘金色3号’基质培育的砧木茎矮、苗壮,嫁接苗叶数增加快,为理想的育苗基质。‘中慈1号’基质培育的嫁接苗发病率低、成苗率高,但育苗过程中的水分管理困难。‘发发得’基质培育的砧木发芽速度快,但由于其营养水平低,中后期管理应及时补充营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嫁接对西瓜幼苗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方法]以大型西瓜品种‘金绿红玲’为接穗,选用南瓜砧木"力娃"、葫芦砧木"京欣砧一号"进行嫁接,分析不同砧木嫁接西瓜对嫁接苗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2种砧木嫁接西瓜后,嫁接苗叶片、嫁接接口上部、嫁接接口下部内源激素含量均发生显著变化。南瓜、葫芦砧木嫁接西瓜后,嫁接苗叶片和嫁接接口上部的ABA、IAA、GA含量均上升;在南瓜砧木嫁接西瓜苗中嫁接接口下部的ABA、IAA、GA、ZR含量均下降,而在葫芦砧木嫁接西瓜苗中嫁接接口下部的ABA、IAA含量下降,GA、ZR含量上升。[结论]不同砧木嫁接西瓜可改变嫁接苗内源激素含量。  相似文献   

13.
以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波尼’品种的1年生容器苗为研究对象,选用萘乙酸(NAA)和多效唑(PP333)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各设置3种质量浓度(萘乙酸质量浓度分别为100、150、200 mg/L,多效唑质量浓度分别为200、300、400 mg/L),采用正交试验设计9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施用组合(蒸馏水为对照);在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岗集镇薄壳山核桃育苗基地温室大棚内定期喷施于薄壳山核桃幼苗根颈基部和叶表面,测定施用9种组合植物生长调节剂时的薄壳山核桃幼苗苗高、地径、主根长、叶面积及不同器官生物量,分析萘乙酸与多效唑组合施用对‘波尼’品种薄壳山核桃幼苗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合施用“质量浓度200 mg/L的萘乙酸+质量浓度400 mg/L的多效唑”,对薄壳山核桃幼苗地径增长的促进作用最显著(P<0.05),比对照提高了35.53%;组合施用“质量浓度100 mg/L的萘乙酸+质量浓度200 mg/L的多效唑”,对薄壳山核桃幼苗主根长度、根系生物量及根冠比的增加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6.8...  相似文献   

14.
薄壳山核桃根段扦插育苗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利用薄壳山核桃根蘖苗较多的特点开展根段扦插育苗试验,探讨根段粗度、长度、不同浓度萘乙酸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方法]以根段粗度(5~10、10~15、15~20 cm)、根段长度(5、10、15 cm)、不同浓度萘乙酸(0、1 000、2 000倍液)3因素3水平设计正交试验,对薄壳山核桃开展根段扦插育苗试验。[结果]处理8号(插条粗度15~20 mm,插条长度10 cm,未用萘乙酸)成活率最高,达88%,插条长度是影响根插成活率的关键因子,插条越长扦插成活率越高,插条粗度和萘乙酸对成活率的影响较小;处理9号(插条粗度15~20 mm,插条长度15 cm,萘乙酸浓度1 000倍液)扦插苗生长势最优,平均苗高15.57 cm,平均地径4.15 mm;影响根插苗地径和苗高生长的关键因子为根段粗度,插条长度对苗高也有一定影响。[结论]薄壳山核桃扦插成苗率高,培育2年即可作为砧木嫁接优良品种,生产上可充分利用该优势实现以苗繁苗。  相似文献   

15.
以不同树龄砧木嫁接的薄壳山核桃良种‘波尼’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山东威海地区的引种表现。结果表明:‘波尼’在威海地区3月底芽萌动,4月初展叶,开花期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10月初成熟,11月底落叶进入休眠期。结果枝长度21. 37~22. 93 cm,结果枝平均结果数3. 79~4. 34个,单株产量2. 05~6. 48kg。坚果单果重8. 91~9. 76 g,仁重5. 05~5. 62 g,出仁率56. 64%~58. 13%,种仁蛋白质含量68. 42~84. 55g/kg,脂肪含量为489. 76~630. 12 g/kg,氨基酸含量83. 82~99. 60 g/kg。高接砧木树龄对坚果纵径、壳厚、出仁率均无显著影响,而对结果枝平均结果数、单株坚果产量、坚果横径、果形指数、单果重、仁重及种仁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均有显著影响,除脯氨酸外,其余氨基酸含量均为5年生砧木嫁接的高。5年生砧木嫁接‘波尼’的结果枝平均结果数、坚果单果重和仁重均显著小于3年生砧木,但其单株坚果产量及种仁蛋白质、脂肪和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3年生砧木。‘波尼’在山东威海地区的引种表现出较强的生长适应性和较高的坚果经济性状,适宜在威海地区大面积推广栽植,为山东省引种薄壳山核桃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适用于‘广州’樱的最佳嫁接繁殖技术,以‘广州’樱为接穗,福建山樱花、大岛樱、八重寒绯樱为砧木,研究了不同嫁接时间、不同砧木种类、不同接穗茎段、不同嫁接方法及不同栽培方式对嫁接苗成活率和生长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广东地区‘广州’樱冬季嫁接最佳时间为1月,嫁接60d后成活率达91.67%,嫁接1年后苗高143.34cm;以福建山樱花和八重寒绯樱作为砧木嫁接效果好,成活率分别为94.58%、93.75%,苗高分别达151.54、152.27cm;不同接穗茎段对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影响较小,以顶芽及以下2个茎节稍高,成活率92.92%、苗高152.54cm;嫁接手法以切接效果最佳,成活率92.08%、苗高154.13cm;相同条件下,地苗+拱膜的栽培方法效果最佳,嫁接后成活率达95.42%、苗高169.63cm。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适合嫁接‘好运来’樱的砧木种类和规格,分别以不同规格的钟花樱、‘小乔’樱和‘飞寒’樱为砧木,研究其对‘好运来’樱嫁接成活及生长的影响,并分析嫁接苗的生长节律。结果表明,以钟花樱为砧木的嫁接成活率最高(88.00%),‘飞寒’樱次之(81.33%),‘小乔’樱最低(75.33%);嫁接口愈合良好率以钟花樱最高,各砧木的愈合良好率随砧木地径增大而降低;各处理成活后的嫁接苗生长都表现良好,其中用小规格钟花樱嫁接的接口径和株高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其他处理间的接口径、株高和高径比无显著差异。‘好运来’樱嫁接苗的接口径速生期持续时间以钟花樱为砧木的最长(184 d),该时期生长量随钟花樱砧木地径增大而增加,株高速生期生长量以‘小乔’樱为砧木的最大(187.37 cm)。各处理中钟花樱中规格为砧木处理嫁接成活率为86.00%,愈合率为82.22%,接口径和株高快速生长期和净生长量分别为188 d, 105 d和10.17 mm、180.64 cm,末次测量时高径比为19.03,综合表现最好。建议在‘好运来’樱的嫁接繁殖生产中,选用中规格(地径10~15 mm)的钟花樱作为砧木。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薄壳山核桃雄花发育及花粉粒萌发特性,以‘Mahan’为研究对象,系统观测雄蕊开花习性,从显微结构水平跟踪掌握薄壳山核桃雄花发育过程,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Mahan’花粉粒结构及其在雌花柱头表面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3月下旬的解剖切片观察到雄花芽内有3束葇荑花序,雄蕊原基形成并分化,至4月中旬雄蕊基本形成;4月下旬雄蕊进一步分化形成小花,花药内形成4个花粉囊,花粉囊壁分为绒毡层、纤维层和中层,其内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至4月底绒毡层解体,四分体也解体形成4个单胞花粉粒;5月上旬花粉粒继续发育形成2-胞花粉粒,此时花粉完全成熟。人工授粉4 h后,花粉在柱头表面开始萌发;授粉12~24 h花粉普遍萌发,花粉管伸入柱头向下生长;2 d后花粉管继续伸入胚珠,柱头表面花粉管皱瘪;4 d后花粉管伸入到胚珠位置。  相似文献   

19.
研究栽培品种‘早大果’樱桃(Prunus avium‘Zaodaguo’)以‘大青叶’(P.pseudocerasus‘Daqingye’)、‘本溪山樱’(Cerasus sachalinensis‘Benxishanying’)、‘考特’(P.avium×P.pseudocerasus‘Colt’)和‘莱阳矮樱’(P.pseudocerasus‘Laiyangaiying’)为砧木的一年生嫁接苗,对干旱胁迫的光合生理特征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以用于筛选适应南方独特夏秋季短时干旱气候特征的嫁接砧木。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4种砧木品种的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总叶绿素含量(TChl)、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出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其中,‘本溪山樱’砧甜樱桃下降缓慢、幅度小,干旱胁迫16d后,接穗叶内的RWC、TChl、Pn、Gs及Fv/Fm值降幅分别为10.7%,28.4%,37.8%,51.5%及20.5%;相同条件下,以上参数在其他3种砧木嫁接苗的降幅普遍比‘莱阳矮樱’的降幅高2倍以上,其中,以‘考特’嫁接苗的下降速度最快、幅度最大。在电镜条件下,‘莱阳矮樱’、‘考特’和‘大青叶’出现叶绿体超微结构受损、基粒片层解体的现象,而‘本溪山樱’的叶绿体结构相对比较完整。将10个指标通过隶属函数分析表明:4种樱桃砧‘早大果’的抗旱性顺序由强到弱依次为‘本溪山樱’、‘莱阳矮樱’、‘考特’、‘大青叶’。可见,砧木选择对甜樱桃耐旱性影响显著,对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甜樱桃,‘本溪山樱’是较好的砧木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不同砧木嫁接对番茄成活率、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优良砧木品种是番茄嫁接栽培的前提和基础。本试验研究不同砧木嫁接对番茄植株成活率、幼苗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番茄嫁接栽培中选择适宜砧木提供试验依据。试验以‘江蔬14号’番茄为接穗,劈接法嫁接,6个砧木品种分别为‘改良青园’‘新砧2号’‘果砧1号’‘亲和’‘科砧1号’和‘科砧2号’。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3次重复,每个重复嫁接15株,以自根苗为对照。每个处理随机选择6株成活的嫁接苗定植于栽培桶中。嫁接后第56天测定生长指标,番茄成熟时测量果实品质指标,拉秧时统计单株产量。结果表明:‘亲和’和‘改良青园’砧木的嫁接成活率显著高于其他砧木品种,分别为63.33%和60.00%;‘科砧1号’砧木的嫁接成活率最低,仅为36.67%。各砧木嫁接均显著提高了番茄植株的茎粗、叶面积和总干质量,并显著降低了根冠比,其中‘新砧2号’‘果砧1号’和‘改良青园’砧木嫁接对番茄植株生长的促进效果较好。各砧木嫁接均显著提高了番茄单株产量,其中‘果砧1号’品种的提高幅度最大,达到254.5%;其次为‘改良青园’,提高幅度达到221.7%。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综合评价不同砧木嫁接对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果砧1号’砧木对嫁接番茄果实品质影响的关联度最大,其次为‘改良青园’和‘亲和’,‘新砧2号’‘科砧1号’和‘科砧2号’砧木降低了嫁接番茄果实品质的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认为:‘改良青园’和‘果砧1号’砧木嫁接番茄不仅成活率高,而且能明显促进植株生长,显著提高产量并改善果实品质,可作为番茄嫁接栽培中砧木选择的参考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