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4周龄雌性小鼠120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3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3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50,100,150 mg/kg的玉米赤霉烯酮(ZEA)。饲喂20 d后,采集发情前期、发情期及产仔后次日小鼠血液,并测定血清性激素、脂肪因子水平。制备子宫石蜡切片,观察ZEA对子宫形态结构的影响。分娩后记录产仔数。结果显示:(1)发情前期,1组和3组子宫内膜增厚(P<0.01),3组子宫肌层增厚(P<0.05)。随着ZEA添加量的增加,子宫内膜的腺体增多,腺腔变大。P_4、LH水平随ZEA剂量增加而降低(P<0.01),低剂量ZEA使FSH水平降低(P<0.05),内脂素水平升高(P<0.01)。中、高剂量ZEA使E_2、LEP水平升高(P<0.01)。(2)发情期,中、高剂量ZEA使子宫内膜增厚(P<0.01),3个试验组均使子宫肌膜增厚(P<0.01)。随ZEA添加量的增加,E_2、LEP、内脂素水平均升高(P<0.01),P_4、FSH、LH水平均降低(P<0.01)。(3)产仔后期,中剂量ZEA组子宫腔闭合,腺腔变大。不同ZEA添加量均使E2水平升高(P<0.01),中剂量ZEA使FSH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LH水平降低(P<0.05),高剂量ZEA使LEP、内脂素水平升高(P<0.01)。(4)小鼠产仔数没有明显变化(P>0.05),但试验组均出现死胎。结果表明,ZEA能够引起雌性小鼠子宫形态结构变化,激素分泌紊乱,并出现死胎。ZEA通过增加脂肪沉积而影响动物生殖功能可能是其类雌激素样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ZEA)雄性生殖毒性作用机理,研究ZEA诱导大鼠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 cell,SC)的凋亡途径,试验选取大鼠原代SC为研究材料,用不同浓度ZEA(0、5、10、20μmol/L)处理SC 24 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Bax和Bcl-2 mRNA表达水平;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Bax、Bcl-2等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蛋白表达;同时检测了20μmol/L ZEA联合Caspase-8抑制剂(Z-IETD-FMK)处理对SC凋亡率和线粒体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20μmol/L ZEA组细胞Bcl-2转录水平显著下降(P<0.05),Bax转录水平显著上升(P<0.05);10、20μmol/L ZEA组Bax/Bcl-2比值及Cyto-CytC、Cleaved Caspase-9、Cleaved Caspase-3表达量极显著上升(P<0.01),而Mito-CytC表达量极显著下降(P<0.01);与ZEA组相比,ZEA与Z-IETD-FMK联合处理可使ZEA诱导的SC凋亡率极显著下降(P<0.01),tBid/Bid、Bax/Bcl-2、Cyto-CytC、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蛋白表达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P<0.01),而Mito-CytC表达量极显著上升(P<0.01)。综合试验结果,ZEA能够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大鼠SC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3.
以不同浓度的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对大鼠睾丸间质细胞(Leydig)细胞进行染毒,采用噻唑蓝比色法观察了ZEA对Leydig细胞活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检测了ZEA对细胞的凋亡率、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等技术检测了Bax、Bcl-2、caspase-3、caspase-9、PARP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ZEA可明显抑制睾丸Leydig细胞的活力(染毒各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40mg/L染毒组相对活力为40.67%;与对照组比较,5、10、20mg/L ZEA染毒组睾丸Leydig细胞凋亡率均极显著升高(P<0.05),呈明显剂量关系;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测定显示,各染毒组与对照组比,线粒体膜电位均下降(P<0.05),且有明显的剂量关系;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与对照组比较,5、10、20mg/L ZEA染毒组Bax、caspase-9、caspase-3、PARP蛋白表达均上调,bcl-2蛋白表达均下调。结果表明,ZEA能诱导大鼠睾丸间质细胞发生凋亡,Bax、Bcl-2、caspase-9、caspase-3等基因参与ZEA诱导Leydig细胞凋亡的调控。  相似文献   

4.
将80只4周龄体质量18~22 g昆明雌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2、3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50,100,150 mg/kg ZEA,预试期7 d,试验期20 d。结果显示,饲粮中添加100~150 mg/kg ZEA后,发情前期和发情期血清中BUN和LDL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TP、HDL、TC、TG的含量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发情前期和发情期血清中MDA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 T-AOC、T-SOD、GSH-Px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肾小球和肾小管萎缩。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100~150 mg/kg ZEA后,极显著的降低了小鼠抗氧化能力,肾实质损伤显著。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玉米赤霉烯酮(ZEA)对体外培养鸡脾脏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选用40~60日龄健康的伊莎公鸡,无菌条件下取脾脏,制备淋巴细胞悬液。ZEA染毒浓度为0(对照)、0.10、0.40、1.60、6.25和25.00μg/m L,染毒48 h后检测体外培养鸡脾脏淋巴细胞凋亡率、坏死率、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以及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Bak-1、p53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mRNA表达量及细胞培养液上清中上述相应凋亡基因蛋白含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ZEA染毒导致鸡脾脏淋巴凋亡率、坏死率、ROS含量、细胞培养上清液中p53、Bax、Bak-1及caspase-3的含量以及细胞内p53、Bax、Bak-1及caspase-3的mRNA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且随毒素浓度升高而升高;而ZEA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和上清液Bcl-2含量却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由此可知,ZEA染毒可促进体外培养鸡脾脏淋巴细胞凋亡,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ZEA)雄性生殖毒性作用机理,研究ZEA诱导大鼠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 cell,SC)的凋亡途径,试验选取大鼠原代SC为研究材料,用不同浓度ZEA(0、5、10、20μmol/L)处理SC 24 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Bax和Bcl-2 mRNA表达水平;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Bax、Bcl-2等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蛋白表达;同时检测了20μmol/L ZEA联合Caspase-8抑制剂(Z-IETD-FMK)处理对SC凋亡率和线粒体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20μmol/L ZEA组细胞Bcl-2转录水平显著下降(P0.05),Bax转录水平显著上升(P0.05);10、20μmol/L ZEA组Bax/Bcl-2比值及Cyto-CytC、Cleaved Caspase-9、Cleaved Caspase-3表达量极显著上升(P0.01),而Mito-CytC表达量极显著下降(P0.01);与ZEA组相比,ZEA与Z-IETD-FMK联合处理可使ZEA诱导的SC凋亡率极显著下降(P0.01),tBid/Bid、Bax/Bcl-2、Cyto-CytC、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蛋白表达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P0.01),而Mito-CytC表达量极显著上升(P0.01)。综合试验结果,ZEA能够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大鼠SC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7.
以不同浓度的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对大鼠睾丸间质细胞(Leydig)细胞进行染毒,采用噻唑蓝比色法观察了ZEA对Leydig细胞活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检测了ZEA对细胞的凋亡率、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的影响;Westernblotting等技术检测了Bax、Bcl-2、caspase-3、caspase-9、PARP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ZEA可明显抑制睾丸Leydig细胞的活力(染毒各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40mg/L染毒组相对活力为40.67%;与对照组比较,5、10、20mg/LZEA染毒组睾丸Leydig细胞凋亡率均极显著升高(P〈0.05),呈明显剂量关系;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测定显示,各染毒组与对照组比,线粒体膜电位均下降(P〈0.05),且有明显的剂量关系;Westernblotting分析显示,与对照组比较,5、10、20mg/LZEA染毒组Bax、caspase-9、caspase-3、PARP蛋白表达均上调,bel-2蛋白表达均下调。结果表明,ZEA能诱导大鼠睾丸间质细胞发生凋亡,Bax、Bcl-2、caspase-9、caspase-3等基因参与ZEA诱导Leydig细胞凋亡的调控。  相似文献   

8.
旨在以体外培养的小鼠成肌细胞(C2C12)为研究对象,探讨氧化损伤可能的路径。本试验分为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Control),以DMEM培养基培养的细胞作为空白对照,培养24 h;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组(PDTC),以每个孔1 mL的PDTC(20μmol·L-1)孵育细胞24 h;H_2O_2组(H_2O_2),加入0.5 mmol·L-1的H_2O_2处理细胞24 h。检测各组细胞的存活率、ROS水平与凋亡率,采用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记法检测细胞凋亡和自噬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及NF-κB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表达。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PDTC可显著提高细胞的总凋亡率(P<0.05),可显著上调细胞半胱天冬蛋白酶-3(caspase-3)、caspase-6、caspase-9的mRNA表达量以及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P<0.05),显著上调Beclin 1的mRNA表达量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II/I的值以及LC3-II蛋白表达水平(P<0.05),显著下调核因子kappa B副族1(p50)、B型白细胞/2型淋巴细胞样蛋白(Bcl-2)、v-rel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癌基因同源物A(RelA)和环氧合酶(Cox)-2的mRNA表达量以及NF-κB蛋白表达水平(P<0.05);H_2O_2可显著提高细胞的ROS水平和细胞总凋亡率(P<0.05),可显著上调caspase-3、caspase-6、caspase-8、caspase-9的mRNA表达量以及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P<0.05),显著上调Beclin 1和LC3-II/LC3-I的mRNA表达量以及LC3-II蛋白表达水平(P<0.05),显著提高Bcl-2相关X蛋白(Bax)的mRNA表达量(P<0.05),显著下调p50、Bcl-2、RelA和Cox-1、Cox-2的mRNA表达量以及核因子kappa B(NF-κB)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果提示,H_2O_2会引起C2C12细胞的ROS升高,并且能够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介导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发生,这与NF-κB因子的特异性抑制剂PDTC的作用相类似。  相似文献   

9.
《中国兽医学报》2017,(1):148-153
将24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Ⅰ、Ⅱ、Ⅲ组,试验组饲粮分别按照Ⅰ组15%(苦马豆素含量30mg/kg)、Ⅱ组30%(苦马豆素含量60mg/kg)、Ⅲ组45%(苦马豆素含量90mg/kg)的比例添加小花棘豆,对照组仅饲喂青干草,试验期70d;分别于攻毒后第14,35,70天每次每组随机采集2只家兔的睾丸,通过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real-time PCR检测Bcl-2、Bax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从第35天开始,试验Ⅱ组和Ⅲ组家兔睾丸细胞凋亡指数、Bcl-2和Bax mRNA的表达均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Ⅰ组家兔睾丸细胞凋亡指数、Bcl-2和Bax mRNA的表达均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家兔睾丸组织Bcl-2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Bax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其差异性随中毒时间的延长而变化。结果表明:小花棘豆中毒可导致家兔睾丸组织生精细胞凋亡,且与小花棘豆中毒呈现一定的时间-剂量效应,这种作用可能与Bcl-2和Bax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丹参多糖对LPS联合D-氨基半乳糖(D-GalN)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凋亡因子的影响,深入探讨其缓解肝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将昆明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丹参多糖低、中、高剂量(250,500,750 mg/kg)保护组和阳性药物(联苯双酯200 mg/kg)对照组。各组小鼠分别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或相应药物。灌胃12 d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腹腔注射LPS和D-GalN建立小鼠肝损伤模型。各组小鼠分别在造模3 h后颈椎脱臼处死,并立即摘取肝脏。采用HE染色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测各组小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中凋亡因子Bax、Bcl-2、Fas、Fas-L和Caspase-3(P17)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组织细胞肿胀,肝实质内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和点片状坏死,Bcl-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Fas表达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Bax、Fas-L和Caspase-3(P17)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丹参多糖各剂量组和阳性药物对照组小鼠肝组织细胞趋于完整,肝实质内炎性细胞和坏死数量减少,Bcl-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Fas表达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Bax、Fas-L和Caspase-3(P17)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各用药组之间比较,丹参多糖中剂量组和阳性药物对照组调控各因子的效果最显著(P<0.05或P<0.01)。结果表明,丹参多糖能有效调控LPS联合D-GalN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肝脏凋亡因子的表达水平,抑制肝细胞凋亡,进而缓解肝损伤。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全棉籽比例对育肥荷斯坦公牛瘤胃发酵与微生物区系、甲烷排放及肝脏碳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44头体重相近、健康的育肥荷斯坦公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11头,各组平均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Ⅰ(对照)、Ⅱ、Ⅲ和Ⅳ组公牛分别饲喂含有0、5%、10%和15%全棉籽的饲粮。各组饲粮能量和粗蛋白质水平基本相同。试验期为90d。结果表明:1)在瘤胃发酵参数中,与Ⅰ组相比,Ⅳ组的氨态氮、微生物蛋白浓度以及乙酸和丙酸比例分别提高了31.34%、40.00%、2.26%和15.20%(P<0.05),丁酸比例降低了4.46%(P<0.05),乙酸/丙酸和pH无显著变化(P>0.05)。2)从瘤胃细菌属水平的相对丰度分析,Ⅳ组中普雷沃氏菌属-1、密螺旋体属-2的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Ⅰ、Ⅱ、Ⅲ组(P<0.01);Ⅳ组的琥珀酸弧菌科UCG-002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Ⅰ组(P<0.05);理研菌科RC9肠道群、普雷沃氏菌科UCG003、瘤胃杆菌属、疣微菌科NK4A214群、纤维杆菌属、未识别的叶绿体和拟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各组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3)从瘤胃产甲烷古菌属水平的相对丰度分析,Ⅳ组甲烷短杆菌属、甲烷丝状菌属的相对丰度均为4组中最低,并显著低于Ⅰ组(P<0.05);Ⅲ组Absconditabacteria_unidentified_SR1的相对丰度最高,显著高于Ⅰ组(P<0.05);甲烷球形菌属、甲烷微球菌属、甲烷螺菌属的相对丰度各组间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4)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全棉籽均降低了育肥荷斯坦公牛的甲烷排放量,其中Ⅳ组的甲烷排放量比Ⅰ组降低了22.68%(P<0.05)。5)相关分析发现,育肥荷斯坦公牛的平均日增重与甲烷排放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甲烷短杆菌、甲烷丝状菌和琥珀酸弧菌科菌群的相对丰度与甲烷排放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6)饲粮中添加15%的全棉籽后,育肥荷斯坦公牛肝脏中甲基丙二酸单酰辅酶A变位酶(MUT)、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和葡萄糖-6-磷酸酶(G6P)的mRNA表达量均呈上调趋势,其中MUT的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PEPCK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15%的全棉籽可有效调控荷斯坦公牛瘤胃发酵及微生物区系,显著降低甲烷排放量以及上调肝脏中碳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不同能量水平日粮对2~3胎淘汰荷斯坦母牛生长性能、血液指标及屠宰性能的影响,选取24头体型相近、平均体重540 kg的淘汰荷斯坦母牛(2~3胎),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均分为3组,每组8头,分别为Ⅰ组(低能量组)、Ⅱ组(中能量组)和Ⅲ组(高能量组)。试验分为前期和后期2个阶段,整个试验期共100 d。结果:Ⅱ组的日增重最高,较Ⅰ、Ⅲ组分别提高4. 72%和20. 91%(P>0. 05);Ⅱ组的干物质采食量最高(P>0. 05),料重比最低(P<0. 01)。提高日粮能量水平可显著提高血清胆固醇的含量,显著降低β-羟丁酸的含量。Ⅲ组牛的屠宰率最高,较Ⅰ组提高4. 83%(P<0. 05),较Ⅱ组提高2. 58%(P>0. 05);提高日粮能量水平能够促进2~3胎淘汰荷斯坦母牛的脂肪沉积,改善肉品质。综合结果表明:Ⅱ组(中能组)的饲喂效果最好。因此,对540 kg左右的淘汰荷斯坦母牛(2~3胎)育肥时,营养水平建议值为前期:综合净能7. 00 MJ/kg,粗蛋白质为12. 5%;后期:综合净能7. 1 MJ/kg,粗蛋白质为12%。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中药复方对D-半乳糖联合氢化可的松注射液致小鼠衰老及肾阳虚证的影响,选取60只5周龄昆明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除空白组外,其余4组小鼠1d^40d每日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200mg/kg)溶液,第41天~第50天,持续后肢注射氢化可的松注射液为小鼠衰老及肾阳虚,在此基础上给予低(0.80g/kg)、中(1.60g/kg)、高(3.20g/kg)剂量的中药复方,用药周期为68d,同时空白组、模型组灌胃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试验期间观察小鼠精神状态,记录小鼠体重和肛温。用药结束后,处死小鼠,分离血清,检测小鼠血清中T3、T4、TSH、ACTH、COR含量,摘取肾脏,进行切片HE染色,肾组织匀浆中检测NO含量,血清中检测CRE、BUN水平。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重增长缓慢,活动减少,精神沉郁,肛温降低,血清中T3、T4、ACTH含量显著降低(P<0.01),TSH显著升高(P<0.01),COR无显著性变化;肾组织匀浆中NO升高(P<0.01),血清中CRE、BUN含量显著升高(P<0.01),HE染色显示肾小球萎缩,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肾小囊上皮细胞肿胀。中药复方可提高小鼠体重、肛温、血清中T3、T4、ACTH含量、降低肾组织匀浆中NO含量及血清中CRE、BUN水平,减轻肾脏组织病理损害。结果表明,中药复方对D-半乳糖及氢化可的松致衰老及肾阳虚小鼠内分泌调节紊乱、肾脏受损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旨在克隆获得水貂DCT基因5′UTR序列并分析其结构特征,预测转录调控元件并检测启动子活性,为探究DCT基因在调控水貂毛皮颜色形成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PCR扩增黑貂、白貂和咖啡貂DCT基因5′UTR,构建咖啡貂DCT基因5′UTR的pGL3-1~pGL3-7和黑貂pGL3-4~pGL3-6缺失片段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质粒,检测各片段的启动子活性;利用亚硫酸氢盐法检测3种毛色水貂DCT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水平。结果,克隆获得水貂DCT基因长8 203 bp的5′UTR序列,发现g.7133-7336为长204 bp的转座元件,与其高相似度的100条序列中,一条为蜕皮动物总门线虫纲的索巴利吸虫,其他均来自犬形亚目。P3和P4片段具有显著的启动子活性(P<0.05);咖啡貂的CpG岛甲基化水平显著高于黑貂和白貂(P<0.05);咖啡貂CC单倍型启动子活性显著低于黑貂的TT单倍型片段(P<0.05)。结果表明,水貂DCT基因5′UTR长204 bp的犬形亚目特异短散在元件Can-SINEs由蜕皮动物门的索巴利吸虫侵入动物基因组形成;基因上游32 bp元件和近端域共同作用发挥启动子活性,而GC-box和CpG岛结构沉默水貂DCT基因启动;g.-684和g.-621位点的T> C突变形成的CC单倍型导致咖啡貂DCT基因的高甲基化与低启动子活性,从而抑制真黑素合成,产生咖啡色被毛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菟丝子黄酮对双酚A(BPA)干扰小鼠睾丸间质细胞激素分泌的缓解作用,以TM3小鼠睾丸间质细胞为对象,采用1μg/mL~500μg/mL的菟丝子黄酮与TM3(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细胞共同培养24 h,以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确定菟丝子黄酮对TM3细胞的安全剂量。然后采用1μmol/mL~200μmol/mL的双酚A干扰TM3细胞24 h,以MTT法检测细胞增殖,通过TM3细胞的相对存活率,确定BPA最适染毒剂量;最后先用菟丝子黄酮和TM3细胞共同培养4 h后,再用BPA干扰TM3细胞24 h。通过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睾酮(T)和黄体生成素(LH)的含量,并分析菟丝子黄酮对BPA干扰小鼠睾丸间质细胞激素分泌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250μg/mL~400μg/mL的菟丝子黄酮(等差法)对TM3细胞作用24 h后,有极显著的增殖效果(P<0.01);80μmol/mL的BPA对TM3细胞作用24 h后,细胞存活率为81%,可作为最适染毒剂量;菟丝子黄酮保护4 h后,再用BPA干扰12 h、24 h后,不同浓度的菟丝子黄酮可显著升高TM3细胞睾酮和黄体生成素的水平(P<0.05)。说明菟丝子黄酮对BPA致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和黄体生成素的分泌异常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旨在探究双酚A (BPA)对子代雄鼠睾丸发育的影响。本研究将8周龄体重18~22 g的SPF级母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A组每天给予普通蒸馏水,B组每天饮水给予0.05 mg·kg-1 BPA,C组每天饮水给予0.5 mg·kg-1 BPA组,D组每天饮水给予5 mg·kg-1 BPA,E组每天饮水给予10 mg·kg-1 BPA,F组每天饮水给予20 mg·kg-1 BPA,G组每天饮水给予50 mg·kg-1 BPA。F0代母鼠自怀孕起直至F1代子鼠断奶止饮水染毒BPA,F1代雄鼠于断奶(21日龄)处死。ELISA结果显示,母鼠染毒BPA剂量5 mg·kg-1以上时,子代血清和睾丸组织BPA含量显著增加(P<0.05)。睾丸器官指数测定结果证明,染毒BPA剂量大于等于20 mg·kg-1可导致子代雄鼠睾丸指数显著增大(P<0.05)。H&E染色显示,母鼠染毒BPA剂量大于等于10 mg·kg-1可导致睾丸生精小管萎缩,小管间隙变大。彗星试验结果证明,染毒BPA大于等于5 mg·kg-1可使子代睾丸细胞核DNA损伤显著上升(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母鼠染毒BPA剂量大于等于20 mg·kg-1时子代睾丸雄激素受体(AR)表达量显著减少(P<0.05)。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母鼠染毒50 mg·kg-1BPA后子代雄鼠睾丸剪切体代谢通路U5 snRNA亚基编码基因Snrnp40上调,剪切体通用蛋白组件编码基因Hnrnpu下调,导致mRNA转录后修饰第一步受阻,荧光定量PCR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证实了转录组结果。结果表明,母鼠暴露于低剂量BPA可以引起子代睾丸发育异常,其分子机制可能与剪切体进行mRNA转录后修饰第一步反应受阻有关。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舍饲散栏奶牛舍卧床垫料中牛粪与稻壳比例对奶牛趴卧行为、消化性能和泌乳性能的影响。选择体重、泌乳天数、产奶量相近的健康奶牛200头,随机分为4组,即全牛粪组(TM组,卧床垫料为全牛粪)、6牛粪∶4稻壳组(6M∶4RH组,卧床垫料中牛粪与稻壳比例为6∶4)、4牛粪∶6稻壳组(4M∶6RH组,卧床垫料中牛粪与稻壳比例为4∶6)和全稻壳组(TRH组,卧床垫料为全稻壳),每组50头,各组奶牛采食相同的全混合日粮(TMR),饲养期为42 d。结果显示:1) TRH组的奶牛趴卧比率、卧床垫料中细菌数量和乳体细胞数均高于其他各组,其中卧床垫料中细菌数量与TM组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乳体细胞数(第42天)与TM组和6M∶4RH组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2)第42天时,6M∶4RH组的产奶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各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钙、磷表观消化率以及乳蛋白率、乳脂率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综合所测的各项指标,建议奶牛场选择牛粪与稻壳比例为6∶4的卧床垫料。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母羊黄体期短期优饲对其卵泡发育的影响。选择60只道寒杂交羊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试验羊均先饲喂基础日粮(DE 11.72 MJ/d,DP 79.71 g/d),并对试验羊进行同期发情处理(肌注PG 0.1 mg,3 d后阴道埋置CIDR 12 d,撤栓再次肌注PG 0.1 mg),同期发情处理埋栓2 d后试验组羊饲喂试验日粮(DE 18.75 MJ/d,DP 108.44 g/d),饲喂期10 d,并于饲喂开始第1,2,4,6,8,10天分别采集试验组和对照组羊颈静脉血,测定血浆中葡萄糖,胰岛素,瘦素等含量。在撤栓注射PG后,埋栓第13,14,15天每组随机选择6只羊进行屠宰,采集卵巢,按小卵泡(≤3.0 mm)、中等卵泡(3.0~5.0 mm)和大卵泡(≥5.0 mm)进行卵泡数量统计及卵泡液、颗粒细胞收集。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不同大小卵泡颗粒细胞中OB-R和IGF-1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小卵泡数量显著下降(P<0.01),中等卵泡和大卵泡数量显著升高(P<0.01),同时血浆和大卵泡中葡萄糖(P<0.01)、胰岛素(P<0.01)和瘦素(P<0.05)的平均浓度均显著升高,中等卵泡和大卵泡颗粒细胞中OB-R和IGF-1基因的表达显著上升(P<0.05)。结果表明,母羊黄体期短期优饲可提高血浆中葡萄糖、胰岛素、瘦素浓度和颗粒细胞中OB-R和IGF-1基因表达量,促进卵泡期的卵泡优势化数量。  相似文献   

19.
玉米秸秆青贮、羊草、燕麦草与精饲料组合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利用体外产气法探究混合粗饲料(玉米秸秆青贮+羊草+燕麦草)与精饲料间的最优组合效应。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进行组合效应筛选,混合粗饲料玉米秸秆青贮∶羊草∶燕麦草为20∶30∶50,与精饲料以100∶0、80∶20、60∶40、50∶50、40∶60、20∶80以及0∶100的比例进行组合,每个组合3个重复。采用体外产气法分析累积产气量和不同组合比例时pH、干物质降解率(DMD)及微生物蛋白(MCP)、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变化,计算各组合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和多项组合效应指数。结果表明:1)混合粗饲料和精饲料的不同组合比例对产气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48 h产气量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在80∶20组最大。2)混合粗饲料和精饲料的不同组合比例对pH影响显著(P<0.05),且0∶100组最低。3)混合粗饲料和精饲料的不同组合比例对DMD影响显著(P<0.05),DMD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在20∶80组最大。4)NH3-N含量受混合粗饲料和精饲料的不同组合比例影响显著(P<0.05),以50∶50组NH3-N含量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最大。5)混合粗饲料和精饲料的不同组合比例对M CP含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MCP含量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最高值出现在50∶50组。6)混合粗饲料和精饲料的不同组合比例对乙酸、丙酸、丁酸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根据多项组合效应指数得出玉米秸秆青贮∶羊草∶燕麦草∶精饲料最优组合比例为10∶15∶25∶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